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香阁文学工作室《潇嘉讲诗词初学者的填词方法》

诗词初学者的填词方法

作者/潇嘉

个人简介:

潇嘉,湖南长沙市人。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近年来,发表近体诗,现代诗作品近600首。

大家好。我是墨香阁文学工作室的“潇嘉”,受工作室的委托,在这里与各位诗友分享自己在填词中的体会与方法。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填词前的准备


初学填词,首先要有填词前的准备。本人认为起码应该有四个准备。第一个准备是立意。没有立意,也就是没有头绪,拿起笔随意“强写”,结果,要么空洞,要么“一团麻”。

1、立意

是要明确自己要写什么。也就是要明确作品的主题。明确了作品的主题,也就明确了作品的“脉络”。脉络,将贯穿于作品中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和每一个韵。 

我们初学者的立意,注意通过贴切的意象选择来更好的体现。或吟春花,或赋秋月等等。把自己的构思,或思乡,或思人,或记事,或怀古贴切地表现出来。但是意象不可多而复,杂乱无章,宜从几个主要的意象、或者“画面”的几个角度、或者某个特定的场景“入手”,忌“大而全”。

另外,立意还要注意“一事一意”,“一意一诗”。也就是说一首作品的立意,只能有一个主题,说一件事情。否则,“诗意”表达就会“混乱”。

2、第二个准备是选词牌。

(1)注意许多词牌是有“情绪”倾向的。看用什么样“情绪”的词牌更适合你的立意。

有些词牌,古人已经习惯性的固定下来是写悲,或写喜。这是初学者要注意的,否者会闹笑话。下面第四个准备会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避免这个问题。

(2)根据构思内容的丰富与否,确定是写小令、中调或者长调。初学者建议从小令开始练习填词。小令,具有易学难精的特点。通过前面的课时,大家应知道小令有单调、双调之分。建议大家从双调开始练习。因为双调更适合锻炼写作的构思与布局。

另外,对于初学者来说,在词牌选定之后,还有一个选择“正体”(正格),还是选择“变体”(或又一体)的问题。建议先从“正体”开始学填词为好。

3、第三个准备是择韵。

看用什么韵更能体现你的写作能力,体现你要表达的情感。初学者宜选宽韵。择韵要注意:

(1)平韵格:舒缓悠长。宜表达欢快或缠绵的情感。

(2)仄韵格:曲折激越。宜表达激愤、忧伤的情感。

(3)平仄韵转换格:平处舒展,仄处疾速,曲折多变,高潮跌宕。宜表达矛盾复杂的情感。

(4)入声韵格:更加短促激越。宜表达激愤悲壮的情感。

填词取调费思量,仄仄平平韵为纲。

平韵悠扬多舒展,欢快缠绵韵味长。

仄韵曲折且激昂,激情愤慨伴忧伤。

错谐转换频频变,思绪回环入宫商。

(《诗词格律教程》谢桃坊著)

4、第四个准备是细读范词。

作为初学者,填词前要认真阅读、吟诵、理解范词是填词不可缺少的准备。我们通过阅读范词:

(1)了解平仄的填写。特别注意“平可仄”,或“仄可平”情况。大多数范词都会依照原平仄格律填,不取”中”而填(也就是,在可平可仄之处,本平就填平,本仄就填仄)。

(2)了解范词中,要求对仗的句子和没要求而实际上对了仗的句子,包括领字后面句子的对仗。

(3)了解句子的音节(节奏),即句子的结构。

(4)了解范词的押韵。有些范词的韵是讲究声调的。特别是入声韵,有些不宜用其他仄声韵来代替的。

(5)了解范词所表达的“情绪”。当然,能够详细了解其写作背景更好。了解范词,或悲,或喜;或咏物,或叙事。这点很重要,可以避免把宜写悲的词牌而用于表达喜庆的情况。或者相反。也就是避免写作的立意(意境)与词牌“不相称”的情况。

(6)了解构思与布局的方法。

经上的四个准备做好以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填词(写作)了。

二、填词(写作)


填词(写作)讲六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关于构思布局。

无论是诗还是词,写作时,是要讲章法的。给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写作方法,即“上景下情”,也就是在层次安排上先写景后抒情。且在实际创作中常常“以景寓情”,“情寄于景”。

词,常见的分上下两段,或说是上下阕,或说是上下片。上景:就是上片主要写景。下情:就是下片表达情感、心情或心绪。

“宋人词大都上半阕写景,下半阕言情,然景中必寓情,情中必寓景,或情景夹写,或及叙事,总之前半阕不可将意思说尽,方留得后半阕地步,后半阕须开拓说去,方不犯前半阕意思。”(《填词百法》顾佛影著 叶嘉莹主编)

这个方法的主要点是:景要与情要“一脉相通”。比如,你要写忧伤,你的景也要有忧伤的氛围。如果用“山花烂漫”,“莺歌燕舞”的景色来描写,肯定就不合适忧伤意境。

举例:【苏幕遮】(《钦定词谱》 范仲淹体)

上片(写景):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含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下片(抒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苏幕遮》,上片写秋光(秋天的景色),下片写乡愁。

通常,在上片的景中还要交待“时间”,如春,如秋,如晨,如暮……等等。还要交待“地点”,或(窗)外,或(室)内,或月下,或花前……等等。

当然,构思布局,具体的还有“上情下景”、“情景交融”等方法。待大家写作水平较成熟后,可以自由发挥。

在这里强调一个问题。初学诗词(特别是有一定文学基础者)常常有一个普遍现象,即,一首作品从头至尾,词藻华丽,意象堆砌,看起来或气势磅礴,或幽境清雅。其实空洞无味。为什么?少了一份“寄托”。寄托,可以是情感,也可以是情理,或明或暗的在作品中表达出来,品后余意未尽,更有其味。

第二个方面,关于平仄格律。

(1)前面在“阅读范词”的准备中,已经说到应该特别注意“本平可仄”和“本仄可平”的情况。这两种情况在词谱上常常用“中”来表示。初学填词时,建议大家创作时尽量依照原平仄格律填,不取”中”而填。而古人的范词大都这样,很少随意按“可平可仄”来填,从声律上的“抑扬顿挫”之美来讲,总有它的道理。今后大家有了一定的填词基础,则自然可以有变。

举例:【钗头凤】(《钦定词谱》,无名氏体)

风摇动。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仄。

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平平仄。◎平仄。◎⊙⊙◎,仄平⊙仄。

注:以上,⊙ ,表示“本平可仄”。◎,表示“本仄可平”。

大家可以看到,“本仄可平”之处,雨、可、晚、燕等字韵,依然是“仄”。“本平可仄”之处,濛、柔、香、时、何、孤、钗、儿、来、消,依然是“平”。

(2)注意同义多音字和不同义的多音字的运用。这个问题会在第三大部分着重讲到。

(3)在填相邻的“平平”或“仄仄”时:一是尽量把两个字的声调错开。特别是“仄仄”时,尽量避免“上上”、“去去”相邻。二是尽量避免同声母相邻,同声母且同韵母的字更是如此。如有犯,古人看作是一种“文病”。这一点,大家以后定能慢慢体会到,其中牵涉到诗词的韵律美感。

第三个方面,关于节奏(句式)。

前面老师讲应该过了句子的节奏(或音节、句式)。我们在填词时,一定要遵照词谱中的节奏(句式),不可随意改变。例如,本来是“2221”的句式,你把它改变成“1321”句式就不妥。另外,在这里还要强调的是“一字领”和“读” 句。

(1)注意一字领和后面的内容构成一个有完整意义的句子(“读” 句也如此)。但是领字却不可以与后面相邻的字构成词组。

(2)“读”句。一般用“、”明显的表示停顿。注意也不可以在“、”的地方两边各用一个字组成词组。否则叫做犯“跨读”错误。

举例:【沁园春】(《钦定词谱》,苏轼体)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鬭尊前。

注意词中:领字“渐”与“月华收练”组成完整的句意(领字“有”与“笔头千字”也如此)。其节奏是“上一下四”,不是“上二下三”,更不是“212”。更直接的说不能有“渐月”或“有笔”的节奏划分。

第四个方面,关于对仗。

注意词谱中要求对仗的句子,和范词中实际的对仗句子,其他没“要求”对仗的,可对可不对仗。比如小令字数很少,虽然有多处字数相等的句子,如果都对仗,就显得呆板了。

举例:还是以上面的【沁园春】(《钦定词谱》,苏轼体)为例。

(1)“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领字后面是“扇面对”(或“隔句对”),有两个对仗。

(2)“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领字后面是两个上下句对仗。

以上是词谱要求对仗的。另外作品中,还有词谱没有要求,而实际上下句字数相同时,也进行了对仗。如:“孤馆灯青,野店鸡号”、“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等。

第五个方面,关于隔景。

隔景。其实是一个建筑学概念,本义是:凡将园林绿地分隔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称为隔景。也即是说,同一空间,同一景区的建筑物必须相互协调,这样才能产生美感。

在诗词中借用的“隔景”概念,是指在作品中,或在前后句,或在上下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不在一个时间(空间),或者不在一个场景,相互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语意相承,上下一致,而是情理相违,相互矛盾。场景、意境不和谐,不合情合理。

“隔景”,古称“落节”(《文镜秘府论》里“文二十八种病”中第二十五种病)。

举例一:《咏春诗》

何处觅消愁?春园可暂游。

菊黄堪泛酒,梅红可插头。

注:“菊黄泛酒”,宜在九月,不合春日陈之。

举例二: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月落”之时,一般是晓晨,此时怎可以说是“夜半”。

上面虽然是以绝句(诗)为例,在填词中其理相同。“隔景”现象,初学者常常容易疏忽,要十分注意。

第六个方面,关于“过片”。

过片。即下片首起句子。一定要注意“过片”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不可以上片结句是说一件事(或一种情景),而在下片首句却说另一件和上片完全没有“脉络”关联的事(或情景)。意境完全割裂开来。

举例:【夜游宫】

朝北青山雁杳。吊窗外、啼莺破晓。

半岭桃花坼正好。听蛙声,渌池边,初夏早。

莫惜春方老。怎见得、江南香少。

闲看浮云心无了。任时移,几多事,自有道。

上阕尾句“听蛙声,渌池边,初夏早”,下阕首句“莫惜春方老”, 其意“藕断丝连”,紧接着是“怎见得、江南香少”。过渡承上启下,自然流畅。

在这里强调要的是前面老师讲到的“起承转合法”,同样是在填词的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

三、作品的修改


《唐诗纪事》中,关于贾岛“推敲”之典,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作品初成,须反复推敲修改。修改,是完成一首合格的诗词作品最后的一道“工序”。

第一个讲检测工具。

检测工具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纸质的韵表(包括平水韵、词林正韵及新韵表)、词谱、字典和词典什么的。二是网络平台的检测软件。如:《诗词吾爱》、《搜韵》等。

前面的课时中应该已经有了介绍。检测软件可以让我们较快地完成平仄的确定。以《诗词吾爱》为例,怎样进行检测:

第一步,肯定是下载《诗词吾爱》软件平台(有电脑版和手机版)。

第二步,打开首页界面,找到“诗词工具”栏。若要检测诗(律绝)点击“诗检测”,若是检测词作品。点击“词检测”。

第三步,以词为例,找到你要检测的词“词牌”。然后把你的词作品复制到检测框中。然后选定“词林正韵”或者“中华新韵”进行检测。再点击“开始检测”,就会马上得到一个平仄和押韵的结果。如果提示没有问题你的词作品,从平仄和押韵方面来说,就成为了一首合格的词作。(如果提示有问题,就必须进行修改)。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检测软件的运用及注意的两点。

(1)检测软件不仅可以检测平仄、押韵,还可以检测组词、对仗、典故、多音字等等。许多人只知道前两个的作用。

(2)检测软件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通押、借韵、组词、对仗等等。

第二个讲作品修改的难点。

(1)作品修改的第一个难点是什么?不是什么基础知识少,也不是什么词汇量小,更不是什么没有时间,工作忙。作品修改最怕的是“不愿意修改”。这是第一要忌讳的。

(2)怕别人指出问题,特别是怕“当众”被别人指出问题。这主要是碍于“面子”。这也是部分诗功较成熟的诗友们的“软肋”。也常常为此打无意义的“口水仗”。这是第二要忌讳的。

(3)不愿意反复修改。修改一两次还可以,还要修改四次、五次,甚至更多次,是现在部分诗友所难以接受的。这是第三要忌讳的。应该坚持有问题就要继续修改的态度。

在这里送大家两句话:一句是“好诗不怕百回改”。二句是“好诗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第三个讲怎样具体地修改。

对于初学者来说,修改作品应该有以下几个基本的思路(步骤):首先,进行简单的文字、韵字、组词修改:

(1)修改出律的平仄文字。通过检测就知道什么地方需要修改。要强调的是注意“多音而不同字义”的“多音字”的修改。初学者常常疏忽这个问题。

(2)修改韵字。出韵字的修改。凑韵。韵字其字义与句义完全没关联,放在韵脚处,仅仅是押声韵,可是其在句中之义令人不解。

不合理的倒韵。如为了押“开”字韵,把“开车”写成“车开”。为了押“杨”字韵,把“杨柳”写成“柳杨”,为了押“春”字韵,把“春天”写成“天春”等等现象。倒韵,其实就是词序的颠倒。有些词序的颠倒是可以的。如:“东西”写成“西东”,“兄弟”写成“弟兄”等等。合理的词序颠倒是一种写作方法。

同义字押韵。如:“花”与“葩”、“芳”与“香”、“忧”与“愁”等等。但是,叠韵和个别词作法除外。如:白居易的《长相思》中,上下片头二句:“汴水流,泗水流”,“思悠悠,恨悠悠”等等。另“福唐体”,或称“独木桥体,即全阕之韵,悉用一个字韵。此属个别词作法。

(3)修改不达意的组词。也就是修改表达不贴切的词语。

(4)修改吟诵时“拗口”、“不通顺”、“感觉怪怪”的词句,特别是那些“生造”的,让人看不懂的、勉强组合的文字,即凭空制造的词语。

例如:“生救”由“生产自救”简缩而来;“拉坐”自解释为“拉扯坐下”等等。可是“生救”、“拉坐”谁也看不懂。

(5)修改不必要的重字、重词。

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注意“隐形的重复”。如:月亮、玉盘、冰轮、嫦娥等。又如:梅花、暗香、疏影等。再如:雪、玉尘、六出、飞琼等。“隐形重复”是初学者常常所犯的一种文病。即词义重复,古称“繁说病”( 《文镜秘府论》里“文二十八种病”中第十四种病)。

其次,在意境上进行推敲修改:

(1)修改“隔景”的现象。

(2)修改“不合情不合理”的现象。

(3)修改“东拉西扯”的现象。例如:写春天,一句桃花,一句梨花;又是绿水,又是小溪;说了岸边柳树,再议山前青竹;一会儿天,一会儿地;一下俗,一下仙。意象杂乱,而中间没有“一根具体的线脉相连”。

(4)修改用词“高大上”的现象。

例如:形容美女。“高大上”的形容是“美得像仙女”。而“低调”的形容,可以是“柳叶眉,樱桃唇”。效果完全不一样。

(5)修改主体不明的现象。写作时,一般主体大都是诗人自己。以自己的角度和意境入诗。要避免突然有其他“人称”入诗的现象。

(6)修改立意。可能有人说,既然已经立意,何来修改之说。

有些人的诗词完成之后,合律、通顺,而且词句似乎还很“优美”,可是却怎么看都觉得不满意,甚至觉得“词不达意”。其中的问题很有可以能出在“立意”这方面。存在立意不准、混乱(想法多)的现象。这就有必要修改立意。这个过程也常常是在边创作,边推敲中进行的。

在这里着重说一个初学者容易出现的认识错误。即:“看到是什么样子,就一定要写成什么样子”,没有意境的升华和诗词的艺术夸张。故,过于直白而无趣,没有诗味。

再次,在诗法上推敲修改:

(1)“景”是不是与情相关,有“脉络”关系。

(2)过片,是不是承上启下。

(3)句与句之间是不是意脉“句句相扣”。在这里强调一下,词的句意一般是以韵为单位的,也就是说,一个韵(句),或两个韵(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表达。不要在一个韵句里,上句是“东”,紧接着是一句“西”,叫人摸不到头脑。或者是意象堆砌,显得零乱不堪。意象堆砌,也常常是初学者的一种现象。

最后,整体上审视自己的作品。

看自己的作品整体上,意境是不是“一脉相承”,有没有“割裂”的现象(同时进行上述的推敲)。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作品的自我鉴赏”。

即:自己可以用文字一句句地、一环扣一环地、完整地解读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勉强地、断断续续地、碰到“卡”的地方自己给自己“找台阶”的解读。在这个过程中,看自己的解读是不是合情合理,是不是完整自然流畅,是不是有意蕰未尽之美。

另外,给大家一个“温馨提示”:当修改遇到“瓶颈”时,把作品放一两个小时,或一两天再来看,再来修改,常常有“灵感”触动的惊喜。

这几个方面做好了,你的作品就会是一首基本合格的作品。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填词入门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我们这个班是引导诗词初学者怎样入门的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班。今后我们还可以深入地探讨创作诗词的其他方面。如小令、中调和长调的特点、诗词的品与格、诗与词的异同、词的“赋、比、兴”修饰方法等等。

对于初学诗词的诗友们,送给大家一段题外话:

怎样学会填词,填好词。首先真正要有“诗心”。想学诗。如果你一本关于诗词格律的书都没有,一本词谱也没有。“诗心”何在?二是什么时候学会作诗填词,取决于你什么时候动笔写自己的第一首诗,填自己的第一首词。三是什么时候有合格的诗词作品,取决于你什么时候敢于接受别人对于你的作品“批判”,而且感到“委屈”,也要从别人的“角度”思考这种“批判”。也就是学诗的胸怀里,具有“虚心”和“勇气”四个字。

最后,用明代谢榛的《四溟诗话》的一段话(即“诗家四关”之说),结束今天的交流与分享:

“凡作近体,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此诗家之四关。使一关未过,则非佳句矣。”

过这“四关”,是我们今天讲诗词写作方法(对诗词创作)追求的目标,也是对大家今后作品的期望。

【编者按】
此讲义系墨香阁文学工作室《诗词入门》学习班资料,恳请指正。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墨香阁文学工作室

投稿指南:

1、 《个人专辑》投稿作品以旧体诗词为主,要求符合格律,内容健康。 每人每期投稿数量三十首左右,择优收录。附200字以内个人简介,一张近期生活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学者怎样填宋词?
写诗填词ABC
《诗词格律》要句
王力教授《诗词格律十讲》
引用 格律诗写作入门讲堂 - 香山红叶的日志 - 网易博客
老街味道-通过网络检查诗词格律要注意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