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运六气解方剂——柴胡桂枝干姜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组成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用法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原文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注曰“伤寒五六日,已经汗下之后,则邪当解。今胸胁满,微结,小便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即邪气犹在半表半里之介,为未解也。胸胁满,微结,寒热心烦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后,亡津液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其人必呕,今渴不呕,知非里热也。伤寒汗出则和,今但头汗出而余处无汗者,津液不足而阳虚于上也。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砺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之苦,以生津液。”

吴谦在《医宗金鉴》中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括萎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少阳经病,汗下并施。胆经伤则寒热往来,胸胁满结,脾土伤,则湿生尿短,中气伤则相火不降,烦渴头汗。柴芩解少阳,除寒热,舒胸胁,牡蛎消满结,瓜蒌合黄芩以降相火。四维皆病,中气虚寒,干姜炙草以温补中气,桂枝泄小便以去土湿也。”

原文中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此为病因,误用下法伤及脾土,脾土枢机不利。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土上升,胃土下降;肝气随脾土而升,化为心火;肺气随胃土下降,化为肾水。如今脾胃枢机失调,肝气本应随脾气上升,郁结不能上,故胸胁满微结。心火不能降下而独盛于上,故可见“但头汗出”。心火不降则肾水不得温煦,闭藏于内,而上有肝木欲升发,“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发为小便不利。心火亢盛则心烦,伤及津液则口渴,少阳胆气郁蒸则往来寒热。

方中柴胡舒达肝木,黄芩清泻心火,同时黄芩可制约干姜之热,不至于加重心烦;干姜与甘草温补中焦脾土;牡蛎重镇,可助心火下行,栝楼根益阴生津以解口渴;桂枝辛甘,可助肝木疏发,又可补益中气。肝主疏泻,汗与小便的正常排出都有赖于肝疏泄功能的调节,服药后由汗出恢复正常可知体内肝气升发恢复正常,由外而知内,可知此时疾病已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29: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歌方解,临床应用医案 | 道医网
柴胡桂枝干姜汤请大家从该方的原文阐释、组成配伍、量比用法、适应病症、临床应用、个人经验、各家论述等方面展开讨论。
柴胡桂枝干姜汤(但头汗出,心烦,焦虑症)(寒热并治方)的方证表达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体会
柴胡桂枝干姜汤,倪海厦,血中水湿(血少湿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