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关梧桐,南京,和家园
userphoto

2011.03.17

关注

[一种声音]事关梧桐,南京,和家园

喷嚏小编 发布于 2011-3-17 19:59:00



文 by 小浅 沈步渔 卡帕  图片来自互联网


2011年3月12日这一天,很多人通过网络得知了一个和植树节背道而驰的消息:为了建设地铁三号线,南京市将迁移工地围挡范围内数百棵树龄达几十年的法国梧桐树。而在3月首周,南京市长江路沿途两侧的梧桐树枝已经开始被锯。临近总统府遗址的长江路和太平北路路口的两株粗大梧桐树的树枝在3月4日就被全部剪光。太平北路在中山东路跟长江路交接的一段,路西侧的树则需全部移走。南京网民称:太平北路的梧桐树已基本被“铲平”。
 
该事件立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南京市许多市民上街为梧桐树绑上绿丝带表示要保护梧桐树。很快,南京市政府主动出面解释移栽原因,并表示会考虑市民的意见,修改方案后减少梧桐树的移栽。新的方案我们仍在等待,而目前已经剃头或砍掉到梧桐树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规划问题,或绿化过程中的树种选择,更多的,恐怕是它们所拥有和创造的城市的历史,所给予一代两代人的集体记忆,这不是锯子可以锯掉的。

 

 
首先,城市规划和绿化是一个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选择。我们至少得认识一下事件主角:法国梧桐树。
 
南京道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梧桐,学名二球悬铃木,属悬铃木科(Platanaceae),悬铃木是世界五大优秀行道树之一,被多个国家行道栽植证明为优良行道树种。因为行道树生存条件恶劣,土质差(常有建渣),土层薄,高温高热(因为位于人口密集区),空气质量差(汽车尾气重),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等,同时因为分离车道的原因,行道树还要求一定高度的分枝点(不影响交通及视线),只有少数树种能在行道上生长较好。而悬铃木则完全符合以上条件,并具有相当明显的优势:耐修剪、易成型,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抗逆性强、生长迅速,遮荫效果好,是市民喜爱的“遮荫树”。冬季落叶对于日照偏少的南京来说,能使市民享受更多的阳光,夏日里的浓荫更是给“火炉”降温不少。这也是市民对它充满感情的原因之一。
 
那么,具有如此优势的梧桐为什么要被削去枝叶之后移走呢?
 
说法之一:飘絮危害

在决定移走这些大树的时候,曾有这样的解释:“悬铃木春末时候果实飘絮扰民,对人眼、鼻、呼吸道影响很大,引发一些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这种解释在多个华东城市(比如杭州)改造道路时都被提出,成为最关键的改换树种的原因。只是每一种树都有其优势与劣势,在树种的选择中,不是寻找一种百分百的契合,更多的是一种权衡。在行道树的选择上,悬铃木具有各种生存上的优势,比较而言,“飘絮”只能说是遗憾,或一种生存必须的代价,但绝对不能成为悬梧桐被除去的原因。
 
事实上,飘絮问题也需要正视。悬铃木在每年春末时,果球开始爆裂,果毛飞扬,细毛大量脱落,悠游空中对人眼、鼻、呼吸道影响很大,时间持续大概半月,对此过敏者需要通过戴口罩来度过。但对呼吸道的一些影响是否能成为取缔一种树的原因,尚值得商榷。北京到毛白杨也杨絮飘飞,但是也并没有因此从北方的街道上消失。城市中有许多花粉过敏者,但是在绿化和城市规划中却总是需要一些香花植物,设计师们会通过避免将悬铃木种植在学校、医院附近的办法将影响降到最低,尽量使得植物与人群能相处融洽。

除此之外,国内对于悬铃木果毛污染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并已经初见成效,果毛飞絮问题或将得到解决。
 
如果按照飘絮危害的思路,城市需要换树种,那么可行性到底怎样呢?

按照现有思路,大量悬铃木移走,等道路重建之后补种其他树种或小规格悬铃木,一般华东城市会用香樟、杜英等常绿乔木来替代悬铃木,但它们树冠形状不同,香樟和杜英在高度和姿态上都大大逊色,且一旦遭受冬日大雪,由于叶不落的关系容易整棵树被积雪压垮,绿化可能会变成城市的负担;若是选择银杏、榉树等落叶乔木,则无法达到良好的遮荫效果。

悬铃木寿命在百年以上,如果大量换种目前正值盛年的悬铃木,栽植新品种小树木,在经济上损失会比较大,在遮荫效果、绿化、美化以及净化空气等功能上都要大打折扣,特别是对某些绿荫如盖已形成林荫道的街道实行换种,更要三思。

 

 
说法之二:移栽

当梧桐树事件发生之后,南京市政府说明这些树并不是被砍,而是移栽。

悬铃木的移栽,有大桩移植和带冠移植两种,从图片显示可知,大树被“剃头”,采用的是大桩移植。这是减少枝叶消耗能量,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做法。只是我们也需要考虑这些树树龄已达70,就如同老年人的心脏手术一样,成本极大,成功率也低。悬铃木树种本身不耐腐蚀,移栽必然要砍伐枝叶,这样容易造成腐蚀空心,就算成活,寿命可能只有十到二十年。另从现场图片来看,大树移栽的土球松动,土球太小(大树裸根移植其根盘大小应为胸径的8—10倍),如果移栽后期工作不到位,死亡率是极高的,这也是上一次南京因修建地铁而移栽悬铃木成活率仅20%的原因。如果从决定要移栽开始就注定了它们的死亡,恐怕这是政府和市民都无法接受的损失。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这种损耗都是相当让人心痛的。
 

 
 
我们总是轻易地提起生态,把它等同于眼见的绿色,却忽视了它所包含的生物所处状态的那部分涵义。那种生存状态所包含的,并不仅仅是为我们遮阴避雨的大树,还有那些身处这个城市中的人们。那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不单是靠着需求而维系着的,还需要相互的尊重。对待自然的态度,我们一向是傲慢的,有着宏大的“愚公移山”式的决心和自信:当一片土地被改造,多数时候是先铲平再重建;当围墙遇上树木,铁质栏杆就会生生地穿过树干;当校园里的树木要被挂上辨认牌,所用的方式是用钉子敲打后钉入树干……这是我们对自然对生态的傲慢,没有平等,没有尊重。
 
南京历史中,自民国以后的南京文化就和法国梧桐有关。法国梧桐和南京结下将近一个世纪的缘分,直至今日,成为城市之标志、骨血。

以法国梧桐为主的行道树的绿化方案是傅焕光的首创,这对中山陵园以及南京市日后的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法国梧桐种植多年以后,经过修剪则树干耸立、雄伟壮观,通过陵园大道前往中山陵的游人莫不印象深刻,叹为观止。中山大道上的林荫路更成为城市之象征,八十年代日本名古屋市东海电视台第一次访问南京,向有关方面申请采访的题目之一,就是“绿色隧道”。傅焕光有首诗描述南京的法国梧桐:“梧桐十里我规栽,如盖如亭左右开,隔尽俗尘飞不倒,游人清步好徘徊。”

到八十年代,南京城的树木早已不仅仅有法国梧桐了,可是法国梧桐已经深深的植入这个城市的骨血,成为所有旅人和南京人心目中的城市印象。其鼎盛之时,全城两万余株,今只三千有余,仿佛褪了色的一张旧名片,上面还堪堪印着南京二字。

 
城市需要地铁,可是城市中的人们却更努力地在一起保护大树。困难总是在出现,而我们需要作出相对较好的选择。我想起舒乙写 《香港:最贵的一棵树》,说的也正是为了保护一棵见证了香港百年沧桑的大榕树,最后在山头其他地方都掏空建房,为了大树被保留,不惜重金固定、保护、之后成为独木成林的美丽风景。有人评价说:“在有些人来看是无比无聊之为,但这就是一种庄严的原则,就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只有懂得爱植物和尊敬历史的地方,人才能领悟出价值,而香港才能,成为在地球上创造奇迹的地方。”

香港寸土寸金,尚如此保护一棵树,南京为文化古都,比共和国还要年长的梧桐们更是两代人的历史和回忆,我们不希望这美好的记忆在第三代人这里断裂。树木是比人类更长寿的灵魂,是城市的心肺,虽然任何城市都会不断变迁,园林和建筑都会变迁,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在如此快速的几乎几天便要旧貌换新颜的时代里,能稍微保留一些记忆。毕竟,它们见证了我们未曾见过的历史,它们值得恰当的尊重。

来源:探绿者

链接:http://www.day-green.com/phpcms/show.php?contentid=25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我国行道树之王法国梧桐与中国梧桐的区别及市树选择研究分析
中国梧桐和法国梧桐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路人”关系。
“法国梧桐”:法国“盗用”中国的原产地(组图)
法国梧桐和苏州的情缘
悬铃木(植物)
修竹 | 梧桐与法国梧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