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 陈绎曾《翰林要诀》
2015-06-24 813次阅读

  陈绎曾书作

  陈绎曾,约公元1329年前后在世,字伯敷,一作伯孚,处州(今浙江丽水)人。官至国子助叙。元至正三年(1343),任国史院编修,分撰《辽史》。著有《书法本象翰林要诀》、《文筌谱论》、《古今文式》、《科举文阶》等。学识优博,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背诵,文词汪洋浩博。真、草、篆、隶俱通习之,各得其法。尤善飞白,如尘缕游丝,秋蝉春蝶。

  第一 執筆法

  擫 大指骨下節下端用力,砍直如提千鈞。

  捺 食推著中節旁。此上二指主力。

  鉤 中指著指尖鉤筆下。

  揭 名指著指外爪肉際揭筆上。

  抵 名指揭筆,中指抵住。

  拒 中指鉤筆,名指拒定。此上二指主轉運。

  導 小指引名指過右。

  送 小指送名指過左。此上一指主來往。

  右名撥鐙法,撥者筆管著中指名指尖,圓活易轉動也。鐙即馬鐙,筆管直則虎口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出入;手執筆管淺,則易轉動也。

  右指法。

  枕腕 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 肘著案而虛提手腕。

  懸腕懸著空中最有力。(今代惟鮮于郎中善懸腕書,餘問之,瞑目伸臂曰:膽、膽、膽。)

  右腕法。

  大凡學書,指欲實,掌欲虛,管欲直,心欲圓。

  右手法。

  撮管以撥橙指法撮管頭,大字草書宜用之,書壁尤佳。

  鏃(扌部,同促)管以大指小指倒垂執管,促三指攢之,就地書大幅屏障。

  撚管大指與中三指撚管頭書之,側立案左,書長幅釣字。

  握管四指中節握管,沈著有力,書誥勅牓疏。

  右變法。

  第二 血法

  蹲 七分三折,管直心圓。

  駐 七分力到水聚。

  提 三分大指下節骨竦水下。

  捺 九分力滿。

  過 十分疾過。

  搶各有分數,圓蹲直搶,偏蹲側搶,出鋒空搶。

  衄 三分三搖筆殺力。

  字生於墨,墨生於水,水者字之血也。筆尖受水,一點已枯矣。水墨皆藏於副毫之內,蹲之則水下,駐之則水聚,提之則水皆入紙矣。捺以勻之,槍以殺之、補之,衄以圓之。過貴乎疾,如飛鳥驚蛇,力到自然,不可少凝滯,仍不得重改。

  第三 骨法

  提 竦大指下節骨下端,提尾駐飛。

  縱 和大指下節骨下臼,蹲首駐捺衄過。

  字無骨,為字之骨者,大指下節骨是也。提之則字中骨健矣,縱之則字中骨有轉軸而活絡矣。提者大指下節骨下端小竦動也, 縱者骨下節轉軸中筋絡稍和緩也。

  第四 筋法

  藏首尾蹲搶。(解“藏”“度”二字,則無死筆,活處在筋也。)

  度 中間空中飛度。

  字之筋,筆鋒是也。斷處藏之,連處度之。藏者首尾蹲搶是也,度者空中打勢,飛度筆意也。

  右字法。(一畫亦要藏、度,不專是斷處,連處。)

  中指下貫上,左貫右筆中柔。

  名指上貫下,右貫左筆中韌。

  右指法。

  第五 肉法

  捺滿。

  提飛。

  字之肉,筆毫是也。疏處捺滿,密處提飛;平處捺滿,險處提飛,捺滿即肥,提飛則肥者毫端分數足也,瘦者毫端分數省也。

  右字法。

  筆字一寸,蹲七厘,提五厘,捺九厘,畫一分。以是為率,清勁遞減三厘。初學提活、蹲輕則肉圓,老成提緊、蹲重則肉赲趑 。(如萬歲枯藤赲趑 也,季海筆在畫中,力出字外,用此也。)

  紙強弱有分數'筆力臨時斟酌之。水太質則肉散'太燥則肉枯。幹研墨則濕點筆' 濕研墨則幹點筆。墨太濃則肉滯'太淡則肉薄。粗即多累'積則不勻。

  磨墨之法'重按輕推'遠行近衍。

  硯池寬面細,每夕一洗'則水墨調勻,血肉得所。隕石惟取細澗停水'酞石惟取續澀麼墨弟之邦關寶寶,

  凡磨墨不得用硯池水,令墨滯筆沍(hù閉,塞),須以水滴汲新水臨時斟酌之。

  凡書不得自磨墨,令手顫、筋骨大強,是大忌也。

  初學須用佳紙今後不怯,須用惡筆今後不擇筆。

  有用筆分數,通論紙、墨、硯等。

  第六 平法

  偃 首搶下,尾搶上。

  仰 首搶上,尾搶下。

  平 首搶平,尾搶平。

  勒上平中仰下偃,空中遠搶,以殺其力,如勒馬之用韁也。凡尾提處,觀其筆燥濕何如。燥則駐蹲捺而實搶以補之,其次蹲而不捺,其次駐而不蹲,其次提而不駐即實搶之。濕則提起即空搶可也。

  凡平畫忌如運算元;終篇展玩,不見橫畫,始是書法。

  第七 直法

  垂露, 首搶上,尾搶上,分四停各半之。

  懸針,首搶上,尾搶下,空出分五停,上二下一。

  向首搶左上右,右上左,昆搶左上左,右上右,偏蹲偏駐,側搶側過,分五停,上二 下二。

  背 與向反。

  努首搶右築鋒,尾搶上,左衄訖趯出,分七停,上一下一,藏趯亦可。

  □ 首搶中心,上出,字分盡處空中落下,畫分盡處蹲之。尾搶上出空中,力盡止,垂露、懸針、向、背、努等筆皆有之,肥瘠以字分為稱,長短隨偏傍所宜用。

  第八 圓法

  側點之變無窮,皆帶側勢蹲之,首尾相顧,自成三過筆。有偃、仰、向、背、飛、伏、立等勢,柳葉、鼠矢、蹲鴟、栗子等形。散水氵,上側,中偃,下仰橫,二停以四停,上內一,中外二,下自外四至內三。

  聯飛四點相隨,偃前以後橫。(起偃煞橫。)

  烈火灬 外相向而偃,內相隨而仰。

  曾頭丷 對向貴從,上開下合。

  其腳 相背貴橫,上合下開。

  啄 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

  掠 點首撇尾右出微仰,如篦之掠發。

  撇背撇,首圓蹲過,作懸針法左出。向撇,首偏蹲右顧左轉,作向豎尾懸針左出,如手前後撇物。

  波乀從乀五停,首一中三尾一。橫乀五停,首一中二尾二。大體作仰畫不蹲,以鋒傍裹空蹲,三面力到,順指攲下,力滿微駐仰出,三過筆中又有三過,如水波之起伏。

  拔乀先作左撇飛筆,側打鋒不蹲,順勢鼓下,力滿微駐仰出,三過筆,如手拔物。

  逴辶上點如右足立定,取力下屈如右股三折,取勢下拔如右足之逴溝壑。

  策重提輕蹲,圓鋒左出,勢盡仰收,如鞭之策馬,力在著物處。

  磔乀偏蹲偏駐,疾過緩出,首尾自藏。須先作上啄,取勢如裂帛,力在裂外。

  挫因前筆衄出,或上或下,或左或右,皆衄法也。

  打 提鋒空中打下,乃點法之長者。

  打勾 右打反趯抱腹。

  趯下 前筆末蹲鋒提趯,抱身貴短。

  背拋L 向□ 仰勒反趯,趯貴寬圓,或仰背偃,或作垂露平,或作懸針平,或作圓趯,如背手拋物。

  大背拋仰勒衄,左努挑,或偃勒衄,右背挑,長短屈伸,各隨字形。

  挑 右背□ ,仰勒反趯,趯貴抱腹而清。

  戈 提空中斫下,勢盡 ,或仰趯抱身 ,或收趯歸腹,或反趯向左,大體如向右 豎,而左右顧盼反趯之,勢欲飛。有斫戈,有築戈,有反戈,有飛戈。

  勾裹 偃勒向□ 趯,或仰勒背□ 趯,勾努勒努趯,或偃向,或仰背。

  雙包乃 左先作向撇,撇尾停筆取勢,飛筆隨勢包撇,勢□ 打間對撇首,打背隨勒尾,平撇尾。

  雙裹乃阝法與雙包同,但自撇首偏蹲取勢,勢遠則勒短裹撇。

  平方匚上平,旁向,下偃;匚或上仰,旁背,下平。

  飛方匚上飛平,旁飛向,下飛偃。飛者,空中飛筆,緊提轉腕疾出也。

  第九 方法

  八面 俱滿者方可提飛 。

  九宮 八麵點畫皆拱中心 。

  結構隨字點畫多少,疏密各有停分,作九九八十一分界畫均布之。先于鍾、王、虞、顏法帖上以朱界畫印,印訖視帖中字畫分數,一一臨擬。仍欲察其屈伸變換本意,秋毫勿使差失。四家字體既熟,方可旁及諸家。法帖字大,以小印分數蹙之;法帖字小,以大印分數展之。雖以《黃庭》《樂毅》,展為方丈可也。又以朱界畫印印紙,或□ 板漆之,取許慎《說文》偏旁字樣,一一依法區處。務要簡易精熟,外妍美而內遒健,各各自佳矣。

  均方長者目兩減闊罒,短者罒兩減長目,小者口四減字形回,雖有長短闊狹小大,行中須留空地,仍須寫空中勢,須偏著右,或亦各一分。(分窠法)

  第十 分佈法

  布方中展圓則疏者均方,中蹙圓則密者均方。點畫孤單者展一畫,“大”、“人”、“蔔”之類是也。重並者蹙之一旁,“棗”、“轉”、“影”、“欒”、“嶽”、“麓”、“森”之類是也。古者所無,不得擅寫。

  映帶凡偏傍不相稱者,屈伸點畫以避之。太繁者減除之,太疏者補續之,必古人有樣,乃可用耳。

  變換字之中點畫重並者,隨宜屈伸以變換之。點不變謂之布棋,畫不變謂之布算子,若“一”、“馬”、“三”、“冊”是也。字之中偏傍重並者,隨宜開合而變換化之,間合間開之類“林”、“晶”、“炎”,“焱”是也。

  體樣隨字變體,隨體識樣。字形有孤單、重並、併累、攢積之體,須據許慎《說文》為主而分佈之。“一”“二”為孤,“日”“月”為單,“棗”“炎”為重,“林”“竝 ”為並,“轉”“影”為併, “晶”“焱”為累,“墅”“樣”為攢,“爨”“鬱”為積,以此為例,廣推求之。

  字間 對者宜疏,疏者宜密。

  行白 對者宜等,間者宜半。

  篇段平、起、伏,六分之一平,其三起,最後二分伏。平者圓穩而平畫多也;起者振動而仰畫多也;伏者收斂而多偃畫也。

  第十一 變法

  情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

  氣清和肅壯,奇麗古澹,互有出入者是。窗明几淨,氣自然清;筆墨不滯,氣自然和;山水仙隱,氣自然肅;珍怪豪傑,氣自然奇;佳麗園池,氣自然麗;造化上古,氣自然古;幽貞閒適,氣自然澹。八種交相為用,變化又無窮矣。

  形字形八面,迭遞增換,一面變,形凡八變;兩面變,形凡五十六變;三面以上,變化不可勝數矣。

  勢形不變而勢所趨背各有情態。勢者,以一為主,而七面之勢傾向之也。

  第十二 法書

  真鍾繇《力命》、《剋捷》、《宣示》。王羲之《樂毅》、《畫贊》、《黃庭》、《告誓》、《霜寒》。王獻之《洛神》。六朝不知名氏《曹娥》。羊叔子《遺教序》。陶弘景《瘞鶴》、《舊館壇》。智永《千字文》。虞世南《孔子廟碑》。歐陽詢《九成宮》、《化度寺》、《虞恭公》。褚遂良《哀冊》、《聖教》。張旭《郎官》。顏真卿《麻姑壇》、《放生池》、《中興頌》、《幹祿字》、《東方朔》。柳公權《陀羅尼》。

  行鍾繇《丙舍》。吳人《羸頓》、《雪寒》、《長風》。羲之《蘭亭》、《極寒》、《苦熱》、《官奴》、《快雪》、《來禽》、《奉橘》、《聖教序》、《開元寺》、《十七帖》。獻之《地黃》、《歲終》、《衛軍》、《授衣》、《阿姨》、《鵝群》、《歲盡》、《夏日》、《奉對》、《思戀》、《天寶》、《吳興》、《黃門》、《山陰》、《東家》、《轉勝》、《相過》、《鵝還》、《觸事》、《夏節》、《恨深》、《黃耆》、《礜石》、《駱驛》、《月內》、《尊體》。謝安《八月五日》。褚遂良《枯樹賦》。李邕《嶽麓》、《娑羅樹》。張從申《玄靜》。

  《淳化法帖》諸帖之祖,王著模刻,深得古意,不見真跡,得此足矣。

  《絳帖》《淳化》之子,潘師旦模刻,骨法清勁,足正王著肉勝之失。然駿馬露骨,又未免羸瘠之憾。

  《潭帖》《淳化》之子,寶月大師模,風韻和雅,血肉停勻,但形勢俱圓,頗乏峭健之氣。

  《大觀帖》《淳化》之弟,蔡京模刻,京沉酣富貴,恣意粗率,筆偏手縱,非復古意,賴刻手精工,猶勝他帖耳。

  《太清樓續閣帖》劉燾模勒,工夫精緻,亞於《淳化》,肥而多骨,求備于王著,乃失之粗硬,遂少風韻。

  《戲魚堂帖》劉次莊模,在《淳化》翻刻中頗為有骨格者,淡墨搨尤佳。

  《武岡》、《修內司》、《福州》帖皆有可觀,《鼎帖》石硬而刻手不精,雖博而乏古意。

  《星鳳樓帖》曹士冕模刻,工致有餘,清而不濃,亞於《太清續帖》也。《玉麟堂帖》 吳琚模刻,濃而不清,多雜米家筆仗。

  《寶晉齋帖》曹之格模刻,《星鳳》之子,在諸帖為最下,今佳帖難得,學者賴此得見晉唐人仿佛耳。

  《百一帖》王萬慶模刻,筆意清遒,雅有勝趣,恨刻手不精妙耳。

  《二王帖》搜拾二王行草書小帖略備,但本非能書人模勒,故博而不精。

  右十二章,大要筆圓字方,傍密間豁,血濃骨老,筋藏肉潔,筆筆造古意,字字有來歷,日臨名書,毋吝紙筆,工夫精熟,久自得之矣。

  [評點]陳繹曾,元代元統至元年間書法家。字伯敷,處州(今屬浙江)人。[此從《元史》說,《元詩選》作歸安(今屬浙江)人。]舉進士,官至國子助教。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注疏,多能成誦,文辭汪洋浩博,與陳旅齊名。又善真草篆書,著有《文說》、《文筌》、《行文小譜》。

  《翰林要訣》一卷,分十二章:一執筆法,二血法,三骨法,四筋法,五肉法,六平法,七直法,八圓法,九方法,十分佈法,十一變法,十二法書。各法中俱立種種名目,有本於前人者,有其自創者。前人論書頗以此書為重,也有以為此書涉於繁瑣,徒令學者目眩神昏不知所主。姑備一說,未可墨守。

  0

  0条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翰林要诀》
想要学习书法 先懂这些名词(二)
翰林要诀
书法的筋骨血肉——《书法美学》之六
卷三十三
中国书法秘诀(附:书法入门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