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曼德拉:他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游戏
648
景凯旋 原创 | 2013-12-07 00:20 |  | 投票
关键字:南非 曼德拉 政治家 种族歧视
惊悉一代伟人曼德拉于12月5日与世长辞,贴上一篇旧文以志记念,这样的人是不会死去的。
曼德拉:他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游戏
为自由而生
每年7月18日,纳尔逊·曼德拉都会收到全世界各地的生日祝福。今年也不例外,各国前政界领袖聚集南非,讨论曼德拉发起的解决全球气候、贫困等问题。世界足球明星在开普敦举行义赛,为这位89岁的老人祝寿。明星们的前胸上印着“46664”字样,这是曼德拉当年在罗本岛服刑时的囚号。一个前政治犯赢得如此崇高的世界声誉,表明在这个价值失范的世界,人们仍然对走向自由抱着希望。
曼德拉的一生可说是为自由而生,他的所有著述都包含了“自由”二字:《争取世界自由宣言》、《漫漫自由路》、《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每个人都会说自己热爱自由,但却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自由的全部含义。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上世纪的诸多灾难。也正是这一点,成就了曼德拉,他重新诠释了自由的真谛,那就是:人类是一个整体,因而自由也是一个整体。
曼德拉出生于南非一个大酋长家庭,他本来会有一个不错的生活,但他却“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毅然投入反抗种族隔离的事业,组织武装斗争。为此他付出了沉重代价,被判终身监禁,在荒芜的罗本岛监狱度过了27年漫长岁月。
在他坐牢十多年后,南非白人当局要他宣布放弃武装斗争,以此来换取自由,遭到曼德拉断然拒绝:“只要南非人民还没有自由,我也决不接受任何自由。”
从今天的观点看,如果曼德拉选择非暴力斗争,他也不失为一个自由战士。对他的选择,我们应当能够理解。关键在于反抗的限度。在人类争取自由的道路上,甘地的方式和曼德拉的方式同样都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南非黑人的斗争并不孤立。这个世界尽管常常令人困惑,对于别处的强权,有时候麻木不仁,有时候却正义凛然。曼德拉的事业终于获得了世界的支持。1981年,1万余名法国人联名向南非驻法使馆发出请愿书,要求释放曼德拉;1982年,全球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又为曼德拉的获释而签名请愿;1983年,英国78名议员发表联合声明,50多个城市市长在伦敦盛装游行,要求英国首相向南非施加压力,恢复曼德拉自由。
1986年,欧共体、美国相继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迫使白人当局最终放弃种族隔离政策,避免了血腥的暴力循环。
自由包含了宽恕
没有压迫就没有自由的问题,自由一般来说是被压迫者的特权。因此,作为整体的自由的第一层含义包含了同类,包含了斗争,这一点人们容易理解。但是,自由还有第二层含义,即自由也包含敌人,包含宽恕。如果说第一层含义出自人性本能,那么第二层含义则属于人性更高的层面。而这一点,却是许多人难以理解的。
1991年,南非终于正式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白人议会通过了南非第一部非种族主义的临时宪法,指导民主进程。1994年,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多种族大选,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在就职仪式上,他做出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举动,邀请曾经看守他的三位前狱方人员出席典礼,把他们介绍给世界各国的政要,并说他最高兴的是这几位看守也能到场,年迈的曼德拉站起身,恭敬地向这三人致敬。
他后来回忆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可以说,此刻曼德拉已经迈进了一个更高的自由境地。对于冤冤相报的人类,他昭示了一种新的观念:获得自由的人们决不要生活在仇恨的心狱之中。
如果没有曼德拉,南非的现状会是什么样?谁也难以逆料。南非黑人经历了漫长的种族隔离时期,当他们获得解放时,许多人心怀怨恨,盼望复仇。应当说,这种愿望同自由的愿望一样,也是来自人性的本能冲动,但它本身绝对不是自由。
对此,曼德拉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1964年判他终身监禁的法庭上,他就曾宣称:“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
如今他仍在继续为自由而奋斗,这一自由的含义已经扩大,已经升华。他深知,剥夺敌人的自由只能得到暂时的快感,代价将是新的不自由。他说:“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面对许多黑人要“把白人赶入大海”的复仇欲望,曼德拉却呼吁黑人“把长矛扔进大海”。如果一个人能够超越自我,他就能超越种族,超越党派。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南非建成一块没有仇恨和歧视的土地,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在他当政期间及去职以后,南非没有发生人们所担心的种族报复。当然,宽容并不是意味着对过去不予追究,南非成立了“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由另一位受人尊敬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负责。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曼德拉总是笑容满面,亲切幽默。他喜欢吃羊肉和玉米饭,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黄昏时分在海滩散步,看夕阳西下。他曾经是一个囚徒,但他从来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囚徒”,他甚至不想扮演一个殉难者的角色,他和各种各样的崇拜者谈话,用乐观的色调画下罗本岛的监狱生活,自由在他只是一种纯粹的欢乐。
我们对自由的理解是残缺的
南非这块土地是痛苦的,又是有福的。在这个国家,产生了六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三位黑人领袖荣获和平奖,一位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荣获文学奖。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反对白人种族主义,坚信人与人的平等。而在我看来,二十世纪众多争取自由的政治家中,只有印度的甘地和南非的曼德拉,才加深了我们对自由的认识。
这一切也许与他们的宗教背景有关,我不是太清楚。它有点类似基督教以神为出发点的Agape,而不是以人为中心的Eros。中国的儒家讲“仁”,但更多是指社会关系的理性考量;中国的佛教讲“慈悲”,但更多是指为个人积德,希望善有善报。这一切限制了我们对人性的有限性认知和体察,形成善恶分明的思维。我们也讲宽恕,但只是宽恕可以宽恕的人,而不会宽恕不可宽恕的人。因而,当新文化运动引进西方的自由观念时,先辈们对此的理解是不完全的。关于自由的第一层含义,他们的理解是没有问题的,即使今天有人对此抱持怀疑,我个人仍然认同他们对自由的努力,无论如何,专制制度决非一个现代人的所欲。问题在于,对于自由的第二层含义,我们的先辈却严重地忽略了,或者说没有真正理解。几十年的历史证明,自由如果没有宽恕的一面,这样的自由是可怕的。
仇恨往往是由对自由的渴望赋予的,如果这自由不包含宽恕的话。唯其如此,我们才不懂得应当惩罚的是罪恶本身,而不是人。于是阶级斗争、全面专政的做法才盛行一时,千年的仇要报,千年的冤要伸。其结果就是,我们没有产生无缘无故的爱,却产生了无缘无故的恨,让仇恨在几十年中主宰了整个民族,导致了巨大的灾难。
即使在今天,我们对自由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误区,要么是否定当年先辈们对自由的阐释,要么是面对当前的社会问题重新提倡以暴易暴。正是如此,曼德拉对我们的意义才不在他为自由的受苦,而在他对自由的整体理解。
今天,罗本岛已经成为博物馆,当年的看守充当了工作人员。著名黑人演员摩根·弗里曼即将在电影《人性因素》中扮演曼德拉。这部影片改编自约翰·卡林的小说《人性因素:纳尔逊·曼德拉和改变世界的游戏》,故事讲述了曼德拉在总统期间极力拆除不同人种间的藩篱。
是的,曼德拉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游戏,把政治变成了一种道德。正如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名字给我们的昭示:没有真相就没有宽恕,没有宽恕就没有自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曼德拉:善良之火永不熄灭
领导力:在动荡的形势下控制局
精神领袖——纳尔逊·曼德拉
曼德拉:27年的监禁生涯(转)
不忘初心,曼德拉终于实现了理想,但南非真的变好了么?
图说曼德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