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道坤治萎缩性胃炎
userphoto

2023.07.30 北京

关注

王道坤,北京中医大学特聘专家,甘肃名医,治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全国有名

比如曾经有一名被确诊为重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时可能发展成胃癌。当时有医生劝他手术治疗,将萎缩的部分切除,但是他们通过熟人找到了王教授。通过使用“萎胃灵”,然后配合其它中药,三个月后再去检查,发现指标全部恢复正常,让检查的医生认为是奇迹。

四、方证论治

1.疏肝和胃汤证
主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作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兼症嘈杂泛酸,不欲饮食。病机: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药:疏肝和胃汤(王道坤教授经验方)加减。柴胡15g,炒枳壳15g,白芍15g,甘草6g香附12g,陈皮6g法半夏12g,茯苓15g,苏梗12g,延胡索10g,海螵蛸15g。(柴胡疏肝散+二陈汤)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胃胀气甚,加木香(后下)、砂仁(后下)以加强理气和胃;嘈杂、泛酸甚,加黄连、吴茱萸以辛开苦降;食滞纳呆、大便不畅,加厚朴、槟榔以行气消滞;口干舌红为气郁化热,加黄芩、公英、山栀子以清泻郁热。

2.化瘀消痞汤证  主症胃脘胀满,食后胃脘发堵,以“想吃而不敢吃”为显著特点。食少乏力,便秘,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弱无力。兼症疲倦嗜卧,或隐隐作痛,舌有齿印。病机:虚寒夹瘀,胃失和降。治法:健脾和胃,行气化瘀。方药:化瘀消痞汤(王道坤教授经验方)加减。黄芪30g,党参20g或生晒参12g,白术15g,炒枳实15g,砂仁(后下)10g,木香10g,黄连6g,干姜10g,炙厚朴12g,橘皮15g,炙甘草9g,化瘀散(冲服。三七、丹参等组成,纯三七粉亦可)10g。每日1剂,水煎服。方解此型临床最常见。此方由李东垣《脾胃论》失笑丸化裁而来。

化瘀消痞汤

【处方】黄芪30g,党参12g,茯苓12g,白术15g,麦芽12g,干姜6g ,枳实12g,黄连6g,半夏曲15g,厚朴10g,三七粉(冲服)6g 全虫粉(冲服)3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化瘀消痞。

【主治】胃痞病。对由于血瘀痞结,脾虚食滞,气机阻滞所致的胃痞病而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不欲饮食,食入不化,嗳气频作,身体懒倦,形瘦多梦,舌下静脉迂曲怒张,右手关脉弦等。

3.枳壳益胃汤证   主症胃脘灼热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或花剥苔脉细数。兼症餐后饱胀,饥不欲食,或有手足心热。病机:热灼阴液,胃失濡养。治法:养阴清热,益胃生津。方药枳壳益胃汤(王道坤教授经验方)加减。沙参10g,麦冬15g,生地30g,玉竹10g,白芍5g,山药20g,炒枳壳15g,蒲公英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口干甚、舌红赤者,加花粉、石斛以养阴清热;大便干结者,加玄参、火麻仁以润肠通便;纳呆者加谷芽、麦芽、乌梅、山楂以开胃消滞;夹湿者加茵陈、黄芩以清热化湿。

4.三仁汤证  主症胃脘胀痛或痞满,或嘈杂不适,口干口黏,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滑数。兼症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肛门灼热。病机:湿热内蕴,气机受阻。治法:清热化湿,通降气机。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杏仁10g,白蔻仁10g,薏苡仁15g,黄连10g,黄芩15g,白蔻仁6g,蒲公英30g,生薏仁20g,法半夏12g,茯苓15g,厚朴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加减胃痛甚者加延胡索、郁金以止痛;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以通便;恶心呕吐者加竹茹、生姜数片以止呕;纳呆者加鸡内金、麦芽以开胃。

5.辛香通络汤证  主症胃刺痛,痛有处定为主,或刀割样痛,拒按,或见吐血、黑粪、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病机:瘀血内停,脉络受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辛香通络汤(王道坤教授经验方)加减。桂枝10g,当归12g,五灵脂10g,蒲黄8g,化瘀散(冲)10g,延胡索15g,乳香6g,郁金15g,枳壳15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加减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党参以补气行血;阴虚者,加生地、丹皮以养阴畅血。如果络病日深,见痛势沉着,“形坚似梗”等症,则非峻攻可效,须用虫蚁之类辛成之品,以搜剔络邪,上方加蜂房、山甲、全蝎等,以此来搜剔络脉,松透病根,临床上每多取效,称之为虫蚁搜剔法。我们常配合用活血通络丸,徐图缓取。

五、其余中成药治疗

市面常售中成药治疗
(1)三九胃泰冲剂(三叉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苓、茯苓、地黄、白芍),适用于脾胃湿热夹气滞所致的上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烧心,嘈杂等症状。(2)胃苏冲剂(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适用于气滞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3)胃炎康胶囊(甘草﹑白芍﹑桂枝﹑高良姜﹑黄连﹑柴胡),适用脾胃寒热错杂,胃肠痉挛所致的胃脘疼痛,呕恶泛酸、烧灼不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等具有以上症状者。(4)胃复春片(红参、香茶菜、炒枳壳),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型胃癌癌前期病变,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摩罗丹(百合、茯苓、玄参、乌药、泽泻、麦冬、当归、白术、茵陈、白芍、石斛、九节菖蒲、川芎、三七、地榆、延胡索、蒲黄、鸡内金。辅料为蜂蜜。)功效: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痛。适用于阴虚气滞血瘀导致的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

萎胃灵系列院内制剂  王道坤教授研究敦煌药方,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病程长、易癌变的特点,又经多年临床观察,研制成“萎胃灵”系列纯中药制剂。萎胃灵Ⅰ号丸功用为抚养脾胃、理气消胀、 化瘀消痞、和胃止痛;胃灵Ⅲ号胶囊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增生而配制,功主扶正、预防癌变。我们所做的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萎胃灵Ⅰ号能够显著升高实验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实验大鼠血清丙二 醛(MDA)水平,因而具有提高机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能力,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是治疗CAG癌前病变的有效药物 。动物长期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于人临床用药量15倍以上(最大60倍)连 续给药 6 月,未引起病理性和器质性改变,停药 30天 后也未见蓄积毒性后遗效应,因此可以认为该药是有较高安全性的 

1.“萎胃灵”1号敦煌医方平胃丸“蜀大黄十分,当归五分,鳌虫五分,防风五分,蜀附子三分,干姜五分,人参五分,藁本五分,玄参五分,苦参五分,桔梗五分”为基础方,化裁而成的“萎胃灵”1号,具有益气活血,温里升阳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气虚夹滞者,症见:胃脘痞满、消瘦乏力、面色萎黄、纳呆便溏、舌质胖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等。

2.“萎胃灵”2号石龙芮丸“石龙芮六分,萎蕤四分,枳壳六分,麦门冬四分,甘草十六分,官桂一分,薯蓣四分,干地黄六分,石斛四分”为基础方,化裁而成的“萎胃灵”2号,具有滋胃阴,理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脾胃阴虚者,症见:胃脘隐痛,嘈杂、口干不欲饮、饥不欲食,乏力消瘦、舌红少苔、脉细等。

3.“萎胃灵”3号以大补脾汤“人参炙甘草各三两,干姜三两,白术麦门冬五味子旋复花各一两”为基础方,“萎胃灵”3号,具有温中补脾,补气化痰之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证见:胃脘痞满,纳呆消瘦。

化瘀散(三七、丹参)化瘀生新,多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脘部时有刺痛,面色暗或口唇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青紫迂曲等症状,化瘀散可改善胃黏膜的血液运行,增加血氧供应,能够使萎缩的胃黏膜得到恢复;助消散(鸡内金、焦三仙)消食化积。 益气散(人参、西洋参、黄芪等,具有益气补虚之功,可改善神疲乏力等症状,有助于机体功能状态的恢复。另外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痞、满、胀为主的症状,王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常加用自配的消胀散(大腹皮、槟榔等)、消痞散(枳实、白术等)、行气散(木香、砂仁等)以理气消痞、健脾除满、行气消胀以通调脾胃气机。开胃散由白豆蔻、木香等构成,行气开胃,常用量30克;

六、典型案例
1.中虚气滞型-化瘀消痞汤案
何某,男,34岁。胃脘胀痛不适2年,症见:经常胃脘胀闷不适,时有疼痛、纳少、嗳气、形瘦乏力、大便偏干,遇寒则上症加重,舌淡,舌下静脉郁滞,苔薄白略腻,脉细。胃镜检查提示,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辨证:中虚气滞。治法:益脾养胃,理气消胀,化瘀止痛。处方:化瘀消痞汤化裁。炒枳实30g,党参30g,炒白术30g,炙草6g,半夏15g,厚朴10g,莪术15g,台乌药12g,生黄芪30g,旋覆花(包煎)30g,当归12g,炒薏仁15g,太子参15g,助消散(分冲)10g,化瘀散(分冲)10g,姜枣引,水煎服,饭后一小时服,每日两次。二诊:药后胃脘胀闷不适减轻,大便较前通畅,纳食较前增加,仍自觉胃中时有嗳气,上方加砂仁(后下)6g,厚朴加至12g。三诊:药后精神转佳,脘闷亦减,大便较前通畅,纳食较前增加,自觉胃中嗳气减少,但舌苔仍略腻,上方加蒲公英15g,炒惹仁加至30g。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为“慢性轻度萎缩性胃炎”,坚持服药至半年,胃镜复查后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嘱其继续服用萎胃灵1号以巩固疗效,两年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体健如初。

2.脾胃阴虚-枳壳益胃汤案

樊某,男,45岁。胃脘部疼痛不适十余年,症见胃脘部疼痛,两眼干涩,神疲消瘦,晨起症状较重。舌淡红少苔,舌下静脉郁滞,脉细略数。胃镜示萎缩性胃炎,Hp(+++)。辨证:脾胃阴虚,胃络瘀毒。治法:滋养胃阴,化瘀解毒,和胃止痛。处方自拟枳壳益胃汤。北沙参15g,麦冬12g,玉竹12g,生地12g,炒白术12g,桑叶10g,枳壳15g,杭芍15g,槟榔12g,开胃散(包煎)30g,化瘀散(分冲)10g,川黄连6g,蒲公英15g。姜枣引,水煎服,饭后一小时服,每日两次。二诊药后胃脘部疼痛及两眼干涩减轻,纳食较前增加,仍自觉神疲,上方去桑叶加太子参15g。三诊药后精神转佳,胃脘部疼痛亦减,两眼干涩明显减轻,但近日因生气而时有呃逆,上方去生地,加柴胡12g。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坚持服药至9个月,胃镜复查后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嘱其继续服用萎胃灵2号以巩固疗效,两年半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按语方中开胃散(藿香、砂仁、枳壳等)乃王教授自配散剂,具有辛香开胃、化湿理气之功,可改善食少纳呆的症状,有助于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3.湿热阻络-三仁汤案

徐某,男,63岁。胃脘胀痛不适10余年,饮食无味,食后困乏,睡眠欠佳,舌淡红,苔黄腻,脉濡细。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湿邪阻络,胃府不开。治法健脾化湿,开胃安神。处方三仁汤加减。木香(后下)10g,砂仁(后下)10g,党参15g,茯苓30g,苍、白术各12g,炙甘草6g,白蔻仁(后下)15g,杏仁12g,薏仁30g,厚朴12g,藿香15g,竹茹15g,枳实24g,枣仁30g,远志15g,开胃散(包煎)30g,助消散(分冲)10g。姜枣引,水煎服,饭后一小时服,每日两次。二诊药后胃脘胀痛减轻,纳食较前有味,仍自觉神疲,睡眠欠佳,上方党参加至20g,枣仁加至40g。三诊药后精神转佳,胃脘胀痛亦进一步减轻,睡眠好转,但舌苔仍较黄腻,上方加黄芩12g。上方加减服用半年后,症状明显改善,坚持服药至1年,胃镜复查后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嘱其继续服用萎胃灵1号、萎胃灵3号以巩固疗效,三年半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

 4.肝胃不和-疏肝和胃汤案

颜某,女,54岁,胃脘胀痛10余年。症见胃脘胀痛时发时止,每遇生气后则加重,痛连两胁;甚者连及背部,嗳气,口苦,矢气后则感舒服,兼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胃镜检查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胆汁反流。病理示: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腺上皮中度肠化。辨证:肝郁不疏,胃气失降。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兼益气化瘀。处方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柴胡15g,枳实15g,杭白芍12g,炙甘草6g,陈皮12g,茯苓30g,白术15g,半夏15g,助消散(分冲)10g,旋覆花(包煎)30g,代赭石(先煎)30g,益气散(兑服)10g,生黄芪30g,莪术12g。姜枣引,水煎服,饭后一小时服,每日两次。二诊药后脘胁胀痛减轻,嗳气、口苦亦减,背部仍时觉胀痛,上方去茯苓加枳壳20g。三诊药后脘胁胀痛、嗳气、口苦进一步减轻,背部胀痛亦减,上方加杭白芍至15g。上方加减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坚持服药至1年,胃镜复查后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嘱其继续服用萎胃灵1号以巩固疗效,三年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

病案3 某某男,48岁,于2012年12月11日初诊,胃脘胁痞满隐痛二十年,口干不欲饮,畏寒易外感, 舌淡胖,苔白,脉细,第四军医大消化病医院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胃窦部)重度肠上皮化生,上皮 典型性增生。辨证:脾胃气虚夹瘀。治疗:健脾益气和 胃,行气化瘀止痛。方药:三七6g,枳壳10g,白术15g, 党参15g,茯苓12g,炙甘草6g,清半夏15g,神曲12g, 麦芽12g,干姜6g,黄连6g,黄芪15g,厚朴15g,当归 12g,槟榔10g,柴胡15g,郁金12g,甘松12g,15剂,姜枣为引水煎服。2012年12月26日二诊:诸症减,药 后痔疮下血,原方加槐花15g,15剂,姜枣为引水煎服。 2013年1月14日三诊:睡眠差,加酸枣仁10g,远志 5g。四诊:胁痛减,原方去柴胡,郁金绕服。五诊时诸症减,守原方续服,同时配合中成药萎胃灵1号、3号丸药,前后加减用药6月,嘱其停药休息,2013年6月 13日于原医院胃镜复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嘱其服用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患者申某,女,15岁,2010-1-7 日初诊。病史胃脘部出现阵发性绞痛,无规律性,反复4 年,加重2月,伴有恶心、脊背胀痛,睡前明显, 纳食不馨,大便5-7日一解,质地干结,平素易疲 乏、易患感冒,手足冰凉。望诊:形体清瘦,面色苍白,神倦懒言,舌淡红、苔白,脉沉细。2009-11-9日做胃镜示:萎缩性胃炎Ⅱ级。胃窦黏膜呈中等颗粒状、皱襞变平、血管连续均匀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病检:黏膜小凹增生扩张,治疗症状改善 不明显,遂请王道坤教授诊治。王教授诊断为“胃 脘痛”,辨证为“化瘀消痞汤证”,方用化瘀消痞汤加 减,处方:化瘀散( 分冲)10克、消痞散30克、党参 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陈皮12克、半 夏12克、厚朴12克、炒麦芽15克、神曲15克、枳实15克、 生大黄(后下)10克、白花蛇舌草12克、开胃散(包 煎)30克、附片(先煎)10克、高良姜3克。姜枣引, 水煎,早晚饭后 1小时服,7剂。另给予萎胃灵Ⅰ号丸,1丸/ 次,1日 3 次;萎胃灵Ⅲ号胶囊,3粒/ 次,3次/日,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嘱咐患者及家属精神不要过于紧张,按时服药,忌食辛辣刺激和冷硬食物。

 患者二诊和三诊服药平稳,症状逐渐减轻,舌脉如前,上方续服14剂。至2010-3-11 日四诊时,患者诉胃脘阵发性拧绞痛、恶心消除,食欲稍好转,偶于天冷时稍觉腹部隐隐坠痛感,大便稍干,3日一解,仍易疲乏,舌淡红、苔白厚,脉沉细。处方稍作调整:化瘀散(分冲)10克、消痞散 30克、党参 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 6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厚朴12克、 枳实15克、大黄(后下)6克、开胃散(包煎)30克、益气 散(兑入)10、槟榔 12克、连翘 12克、焦三仙各12克, 14 剂。续服萎胃灵Ⅰ号丸、萎胃灵Ⅲ号胶囊。嘱咐 坚持服药。2010 年 9月15日于兰州某医院复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Ⅰ级,胃窦部黏膜呈粗颗粒状、皱襞变平、血管部分透见。病检:黏膜组织散在炎性细胞浸润。胃部微环境大为改善。后随访,患者已无明显症状,饮食、精神均好。

 按语 本案患者为一少年,15岁,发病无明显 原因和诱因,无不良饮食嗜好,无家族遗传史,病情 迁延反复,王道坤教授认为该患者属脾胃阳气虚弱, 证属虚寒,不荣则胃痛,气血生化乏源,所以症见乏力懒言、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等。辨证为“化瘀消痞 汤证”,处方裁用化瘀消痞汤,该方以陈夏六君子汤 为基础健运脾胃,升举清阳,理气化痰;

七、预防与调理

目前认为CAG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改变了以往对CAG不可逆转的认识;单纯CAG尤其是轻度、中度萎缩性胃炎癌变率较小,在重度CAG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属癌前期病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胃镜及活组织检查确诊后,一般建议3个月至6个月之内用电子胃镜复查,同时也应及时按疗程服中药治疗。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较高,更应采取积极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发生。
平时,饮食要有规律性,既不要过分节食,更不应饥饱无度。应选择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少食生冷辛辣之品,忌烟酒、浓茶,进食宜细嚼慢咽,并据病选方,配合食疗。CAG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情志因素如忧、思、恼、怒等起着重要作用。而CAG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认为该病与胃癌有关,故或忧心忡忡、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造成失眠、多虑等。而上述表现又反过来影响治疗,甚至加重病情。因此CAG最关键的是心理护理,使患者从主观上建立治愈该病的信心,树立乐观态度。应保证良好的休息及睡眠。另外可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及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以利于该病的恢复。因本病有病情顽固、病程较长的特点,应劝告患者在治疗中有耐心,治疗要持之以恒。即使治愈后,每年也要定期复查,以防癌变。每年连服药1个月左右,以减少该病复发。

胃癌患者每每多有肌肤甲错干燥,舌下静脉曲张的明显瘀象,活血化瘀则是当务之急。攻邪除了采用活血之药外,行气攻邪之品也应该注意使用。理气之品除了能够加强活血药的作用外,还能够使脾胃郁结之气得以行散,对恢复脾胃本身气机功能有很大帮助。

王氏每用自己研制的大宝胶囊加味西黄胶囊结合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凡是按时服药的患者,临床存活时间均比较理想。

注1:大宝胶囊,是王氏根据对敦煌医学的潜心研究而研制出来的方剂,王氏认为人之气血为一身之大宝,大宝胶囊即是根据此来命名。此方采用八珍汤为基础方药,加入西洋参、黄芪、红景天等补益气血之品,通过大补气血来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轻病痛的目的。

注2:加味西黄胶囊,则是王氏治疗癌症的主要方药,该药采用西黄丸为基础加味而成,西黄丸载于《外科全生集》,药有牛黄、麝香、乳香、没药、黄米饭,用来治疗乳岩、痰核、流注等病,攻效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王氏在此基础上去黄米饭,加入山慈姑、白花蛇舌草、莪术,增加了化痰散结之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门诊部坐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胜喜: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
辨证与胃镜,中西医结合“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用药心得
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思路
益气养阴法治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