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梁鸿20091206

关于梁鸿


日期:2009-12-06 作者:尹荣方 来源:新民晚报


瓷杯上的“举案齐眉”图                      

 
 
    ◆尹荣方
    
    不说道家之徒的归隐,具有儒家思想背景的隐士之选择隐居之路,除了性分上的不耐拘束,欲寻求一种自在自由、琴书自得的生命安顿方式外,值得指出的是,有些人恐还有因崇尚道义、气节,欲转变社会风气而走上归隐之路的。范晔指出东汉人之归隐,“或高栖以违行,或疾物以矫情”,所谓疾物矫情,就是痛恨浇薄的俗情欲矫正之的意思。有名的梁鸿,我觉得就是东汉时代“疾物矫情”的“逸民”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太学生出身,因父亲早逝,家贫。但他“尚节介”。在太学学成后,梁鸿所行之事即大奇:一是职业上选择在上林苑养猪,一个有极高声望的学者不入仕,也不授徒,却以养猪安顿自己,这很难说没有矫俗情的成分;二是婚姻上娶丑女孟光为妻。当时世族大家爱慕他的高尚节义,都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他偏偏选择了孟光。孟光“状肥丑而黑”,且年已三十。他之娶丑女孟光,也很难说没有矫世俗之情的成分,当然孟光“贤”,适应得了隐居生活也是一个因素。他俩不久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此时的梁鸿闲则“咏诗书,弹琴自娱”,似乎找到了理想的生命安顿方式。但儒者在本质上是入世的,即使他们身处山林,但一旦触及人间“恶浊”的一面时,一般不会无动于衷,而常会不期然呈露他们骨子里深藏着的批判精神。
    
    梁鸿正是这样的一位儒家隐士。一次,他来到东汉政府的京城洛阳,感慨于皇宫的巍峨,百姓的苦难,情不自禁写下了震动当时、流传后代的《五噫之歌》:
    
    陟彼北芒兮,噫!顾揽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兮,噫!辽辽未央兮。噫!
    
    《五噫之歌》将宫室崔嵬与人之劬劳作了对比,不言而喻,矛头直接对准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也流露了他对普通百姓的悲悯情怀。汉明帝一般认为还算贤明,明帝时代也还算太平,想来明帝耳边洋溢着的一直是歌功颂德之声。《五噫之歌》的出现,一定出乎这位皇帝意料之外,且其作者又是一个有高名的隐士,于是他勃然大怒,下令捉拿他。梁鸿此时选择了逃跑之路,与妻子先居齐鲁之间,后来又转到南方的吴地。他离开山东到吴地之前,又写了一首诗,这首诗注意的人不多,但我以为它对了解“逸民”梁鸿的心志大有帮助。诗中梁鸿写道:“聊逍遥兮遨嬉,赞仲尼兮周流。……过季扎兮延陵,求鲁连兮海隅。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除了孔子,梁鸿最佩服心仪并引为榜样的是季扎与鲁仲连。“虽不察兮光貌,幸神灵兮与休”是说虽然不及见季扎与鲁仲连,然希冀其神灵与之同美。季扎与鲁仲连之美,主要在于辞名位与“义不帝秦”。梁鸿之隐居,他之赞季扎、鲁仲连,的确传达出他对东汉统治者的不满情绪以及保持独立人格,不臣天子的心志意向。
    
    不臣天子,不事诸侯,正是当时一部分儒家隐士的价值追求。他们为了保持独立的人格,坚守山林,甚至在最高统治者亲自出马欲网罗招致的情况下,犹昂然罔顾,不为所屈。严子陵、周党、王霸诸人皆如此。他们追求精神自由,维护独立人格,品节高尚,虽不入世用世,但其作为对净化士林的道德空气,矫扭奔竟功利的世俗之情,的确也起到一定作用。较之严子陵诸人,梁鸿本着儒家的仁政思想,还敢于直接批评统治者的暴虐,自然尤为可贵。赵翼、章太炎等人都曾说东汉是我国历史上士风最正,士人最讲气节的时代,这其中,未始没有这些隐士们的影响,而旧时史家将梁鸿等“异己”式的隐士载入史册,使我们今人可以领略二千年前他们的风采,亦让我们感佩不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04 龙凤呈祥-昔日里梁鸿配孟光
姑苏古桥:阊门内不起眼的小桥,有个流传了千年的故事
"举案齐眉"典故的由来(图)
也说“举案齐眉”
昔日里梁鸿配孟光(《龙凤呈祥》选段)(伴奏谱)王蓉蓉演唱
敬师茶礼“举案齐眉”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