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我的价值--人生命能量的泉源
 

自我的价值--人生命能量的泉源

壹、前言

  自我的价值是个体生命能量的泉源,唯有欣赏自己与珍爱自己,我们的生命动力才会源源不绝,才能在自我内部建立一个平稳的运作系统,以便对现实生活的事务做具有创造性,合乎效用的调适。

 

  在生命线服务近十年,从与个案的互动过程和自己实际生活的体验,深深领会到「自我价值感」对于个体的情绪管理、思考模式、行为型态、人际关系、目标的设定和目标达成手段的选择、成败的定义和归因倾向都有着分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贰、高自尊与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悦纳自己,欣赏自己的优点,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所以能活的更诚实、更尊贵、更坚强、更有爱人的能力。而低自尊的人常会陷入:我不喜欢我自己,我觉得自己被伤害,并且在行为举止之中透露出这种讯习,盲目的惩罚自己与别人,认为别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指责的焦点都落在别人的身上。

 

  当一个人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时,便会主动去扩大他的空间,促进跟外界的联系,此举有助于缩短他与人之间的距离,减少冲突,透过沟通、澄清来改善关系;而一个自我价值感低的人,常将责任归诸他人,自我很容易让情绪所淹没,形成愁恨的工具,也容易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甚至于到了操纵别人的地步,使双方都感到痛苦。他常常要用「爱别人」来取代「爱自己」,形成自卑、自贬、自怜,这种爱只是为了逃避面对自己的低自尊罢了。

 

  自我价值的提升,能让每个人虚心接纳人的普遍的相同之处,更重要的是认可自己所拥有的独特之处,当这样的体认形成后,我们将不再拿别人来比较,并提供机会停止自我批判、自我惩罚。允许我们的每一个部份都有其光荣的价值,让它能自由学习不断成长而被别人接受,这是提高自尊的方式,也许在了解人人都有平等价值的过程中,我们仍会遭遇到一连串的问题,但我们将可以尝试走出痛苦,进入喜欢自己也喜欢别人的境界中。

 

参、帮助孩子建立自尊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家庭治疗大师维琴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女士建议父母可透过下列要点来帮助孩子提升更佳的自我价值感:

 一、认识、觉察你给孩子的触摸,设身处地的揣摩孩子的感受。

 二、认识、察觉你的眼神所传递的讯习,是和你预期的一样的吗?

 三、区分某些事件是针对哪些特定对象而引起的,澄清你和孩子间想法的差距。

 四、让孩子在无恐惧的情况下,澄清他所担心的事,鼓励他发问,和他沟通。

 

  维琴尼亚.萨提尔认为自尊的建立在亲职的任务上远比我们注意孩子的个别差异来的重要,父母亲必须珍视孩子表现出来的好奇和探索的心,给孩子们机会,刺激孩子的兴趣,耐心的引导孩子培养自我控制的感觉,并且用自尊尊人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事情,让孩子在高自尊的环静中成长。而在孩子高自尊的学习过程中,父母是激发者、教导者是个高自尊的典范,然而我们只能教导孩子一些自己真正理解的事情,所以父母本身若没有很好的高自尊时,这恰好提供一个新机会,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因为自尊的塑造是可以在任何年龄进行的。当然,了解自己低自尊的事实,并且愿意去改变它,是需要花许多的时间、耐心及冒险的勇气,当我们下定决心并且以具体的行动改造自己之后,我们才能因为展出自我价值而变得更富有,可见自我价值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动力资源。

 

肆、心得和体验

  「养儿方知父母恩,身为人母,才理解到母职的艰难,虽然一路走来兢兢业业,不敢怠忽,依凭的却只是直觉和经验。真正下定决心学习并且好好扮演亲职角色,却是在我来到生命线服务之后,那时大女儿国一,小ㄚ头小四。在此要分享的是我小女儿的成长故事。

 

  由于「性别不正确」,她的到来,带给全家人极度的失望,更不幸的是,她有着一个两岁半就能识字读书,成熟懂事超乎常人的姐姐。不管她如何表现,听到的永远都是:「妳怎么这么笨,人家姐姐像妳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上了小学,她拿到五育第一,回来兴高采烈的向我报告,我的回应却是:「别开完笑!」(这是她长大后告诉我的,我自己根本完全不记得)学校举办智力测验,老师特别在我面前夸她是资优生,对她赞赏有加,我心里面却只记的姐姐的152的高智商,对她的好表现丝毫不以为意。渐渐的,功课越来越退步,我也当成是正常的现象,加上她一直体弱多病,增加我很多的负担,所以除了生活常规之外,对她都不严格要求。

 

  小学毕业后,她自己去报告圣功女中和德光女中,虽然考上圣功资优班,对她应该是一种肯定,她却坚持选择德光就读,成绩依然没起色。从军职转任教官,开始有时间孩子相处的父亲每次接到成绩单都气得说不出话来,骂了多次也没什么效果。这时候的我己经不同以往,在生命线的学习和反省让我清楚的看见自己过去加诸于她和姐姐身上的种种扭曲的教养方式。我知道问题不在孩子,在于她所处的环境,二而其中为祸最烈、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她最依赖最亲近的母亲|我。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把因为「无后」的自我挫败感和遭受的指责转嫁到她身上,刻意忽视她的存在,只有生病才能引起我的关心;对她期望很低标准却又很高,即使有好表现也不曾多加鼓励,家中唯一没有性别偏见,对她颇为疼爱的爷爷又在她两岁时过世,让她像弃婴一样无依无靠,想到这一切,想到孩子无辜承受的种种苦痛,我的懊悔和羞愧难以言喻。

 

  庆幸觉醒得还不算太晚,我开始用心的去亲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她的特质,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和她互动:聚焦在她的优点、她具体而且用心付出的好表现上。另一方面不断和外子沟通,在两人间做桥梁,渐渐的,每天都有惊喜,每天都好欢喜,每天用笑脸迎接越来越开朗,越来越有自信的阳光小女孩,原来日子是可以这样过的!尽管她的成绩仍旧不理想,斗志也不昂扬,别人忙着补习时她还是忍不住看看漫画打打计算机,但是她知道我们爱她,认为她是一个很有价值、值得珍习的好孩子。高二时,她自己和要好的同学一起发宏愿:要包下班上的前十名。同学的相互砥励加上姐姐来自台北的不断「加持」,成绩开始稳定成长,从中下到中上到名列前茅,尤其她最讨厌的英文更是从吊车尾一直拼到高标,其实她读书的时间比别人要少很多,同学K到三更半夜,她晚自习回到家就是休闲活动,我们会提醒但不干涉。四技联考在商业类三万多名考生中列两千五百名左右,对别的家长而言或许没什么,我们却觉得好骄傲,欢喜与她分享努力的成果。现在她开开心心的在朝阳科技大学就读,服务热心,人缘超好,和姐姐的感情好到让同学羡慕,和爸妈的亲密更让她十分自豪。

 

  转一个念,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气氛,可以建立孩子的自尊和我价值感,可以培养孩子自爱爱人的高尚情操。我还在努力,有人愿意试试吗?

 

参考书目:吴就君(译)(民83)家庭如何塑造人  台北:张老师出版社

 

 

 

 

自尊

 

    自尊是个体接受与看重自己的程度。许多学者持此一观点,认为自尊是个人对自己各方面能力、特质、价值或整体评价后的感受(Reasiber & Dusa, 1991)。这种对自我看重或自我贬抑感受并非一定来自评价。早在个体发展用来评价自我各个面向的复杂认知之前,孩童已经学习(经验)到他生存的环境是满足的、善的、或是敌意的、挫折的。即使在很小的婴儿也已了解到来自他人的接纳或是拒绝的态度(Pelham, 1989)。孩童将这早期的社会经验转变成一种基本的羞耻感或是优越感(a basic sense of pride or shame)。这份价值感不仅成为自尊的基石(foundation),进而同时影响其未来成人后如何看待自己及外在世界的方式(Rosenberg, 1986)。自尊是个人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健康的自尊来自生活中的重要关系及对自主性的正向经验。

 

 Satir1988,引自Johnson & Johnson, 1989)认为低自尊者的特质有:外在导向的;对自己处理挑战性情境具没有信心;不敏感于他人的需要;无弹性且没有意愿去适应改变中的生活情境;不会自我认同。

 

低自尊的特征

 

 (一)自我概念特征

 

1. 对自己的能力、社会接纳及生理吸引力的某一层面感到不足。在能力方面怀疑自己能否有效处理智能及人际上的问题而常感到害怕。

 

    2. 经到整体的无价值感,而认为自己不值得或没有资格有更好的生活选择。因此在人际关系中委曲求全、婚姻及生涯的抉择中常会作出不好/不当的选择。

 

 3. 负向身体形象:身体形象指的个人对其身体的感受,态度与信全。所谓身体,包括外表与体能两部份,个人对自己身体长相与表现的满意程度会影响其自尊高低。一般来讲,女性较在意其外表与吸引力,而男性则强调在运动能力的表现。

 

 

 

(二)行为特征

 

    1.  负向的口语线索,如「我很笨」、「我不好看」、「别问我,我不知道!」。

 

 2. 非常害怕冒险:害怕失败而经常逃避新事物,少冒险。这也使其丧失成长的与学习的机会。

 

 3. 间接表达情绪、意见/被动攻击。

 

 4. 过份自夸。持续夸耀或捏造故事,以补偿其不足感。

 

 5. 极强烈需要正向的增强与鼓励,此乃源自内在的不足感(feeling of inadequacy)。

 

 6. 对身体外表相当轻视或极端完美主义,这皆反映对自我的负向感受。

 

 7. 强烈地热衷物质目标的获取,希望藉由物质的拥有来提升自尊。

 

 8. 放弃责任。与无力量感有关,致使拒绝对自我负责,丧失成长与体验学习的机会。

 

 9. 缺少自我觉察。他们多为维持错误的形象而耗尽能量,故少自我觉察。

 

 10. 低能量或拖延成性。本一不重要或微小的工作,在他们眼中都会成为无法负荷的巨大任务。在行为上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任何有评价的情境,不愿参与及投入。给外人的印象:过份逃避,懒散、缺乏动机、善长于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外在合理的借口,如生病,便可免除因自己能力/努力不够而表现不好的痛苦或焦虑。

 

 

 

(三)情感特征

 

低自尊者常经历到自我拒绝、自我不满意、自我轻视及自我贬抑的感受。在生活中低自尊者常有的情感特色

 

 1. 过度焦虑。可能因焦虑表现不好,产生低自尊,又因低自尊担心表现不好而产生焦虑形成恶性循环。生活在过去与预期灾难中。

 

 2. 容易生气。因对自身的低价值感,致难接受任何回馈,即使是建设性的批评也会觉得别人都认为他不好。

 

 3. 感到自责,罪恶-常会为自认为应做到而没做到感到歉疚,如「都是我没把事做好」、「请原谅我,都是我不好」、「对不起,很抱歉」。

 

    4. 心理上的孤立。无适当的支持团体协助面对增高的压力,感到孤单。

 

    5. 经常地害怕,担忧。生活充满许多的担忧,如怕被发现自己的不好,怕做不好(做错),怕被负向评价,怕不被喜爱,怕破坏关系。

 

 6. 嫉妒。因惯于知觉自己是没有能力,因于经常羡慕乃至嫉妒别人的成就,特质,能力与表现。

 

    7. 忧郁与无助感。自我放逐,放弃希望与努力。

 

 8. 维持低自尊有其工具性的价值(次级收获,secondary gains),如我是很脆弱的,容易受伤害的,那么别人可能就会比较会温柔地对待我。这样别人就不会对他有太多的期待,因为期待较少,那么失效的机率也就小。如果要改为较正向看自己,意指的期望较高,要冒的险也就愈多,压力愈大,失败的机率也较大。

 

 

高自尊的特征

 

为什么自尊在爱的上面﹖

 

:(1)面对失恋的分手事件﹐根据Ellis1965)理情治疗理论(rational emotive therapy)导致我们受伤难过的不是「分手事件」本身﹐而是你个人对分手事件的看法/信念。而人们普遍存在对男女爱情的非理性信念是﹕对方提出分手﹐拒绝了我的感情﹐就是我这个人不好﹔失去了爱情﹐我的一生都完了﹗这些夸大﹑不切实际﹑以偏概全的自我保卫想法﹐其根源则来自内心「可笑的尊严」﹑「虚假的自尊」/低自尊(low self-esteem)。

 

   (2)高自尊(high self-esteem)的人会以「理性」面对感情挫折是彼此不适合当男女朋友﹐并非自己「条件」不够好。反而更能以「爱」为出发点﹐也以「爱」来始终相对待。爱是关怀﹑责任﹑尊重及了解﹐就连对方现在不能接受我对他(她)的情感﹐我都能以「爱」相待﹐「尊重」其当下的意愿﹐「成全」对方的选择﹐而坦然面对。吊诡的是﹐此刻更能彰显你对他(她)的爱是「真诚」「无私」﹐对方此刻反而更能感受到「你是真心爱着他(她)﹗」。

 

   (3)说明高自尊者才能尊重别人﹐也才有能力爱人﹔而能真诚去实践爱人﹐才能证明你的自尊不是虚妄的。强调「自尊」(self-esteem)与他尊(other esteem)之差异﹐「自尊」是自己对自我价值的判断﹐基于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unique)﹐其存在本身即有价值﹐无需别人的肯定﹐诚如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祁克果(Kierkegaard)所言「存在先于本质」。所以﹐每个人只要愿意就能具有「自尊」﹐诚如孔子所言﹕「吾欲仁﹐斯仁至矣」。

 

有人会为了自尊舍弃爱吗﹖

 

:我想我就是选择自尊﹕因为没有自尊地去乞求爱情﹐连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更不用说对方﹐可能更视自己为粪土。有自尊﹐起码还可以找一个爱自己的﹐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自我认同与自尊有什么相互关系

 

(1) 讲自我认同与自尊的关系

 

(2)自我意识 自信=自尊

 

 (3)自尊感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主观感觉─我们每天都不自觉地、不断衡量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得出的结论使我们对自己产生一种感觉,这便是自尊感,但这与我们常说的「自我概念」有分别。「自我概念」是客观的标准,而「自尊感」则是主观的感觉。

 

我自己的结论:

要先发展出自我概念,自我认同,再由自己个人的主观判断而发展成自尊。

 

    摘自生命线季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所有美好的事物,我都不配拥有” | 「格格不入者」的心声
对孩子的批评要慎重
不要混淆了,自恋和自尊并不是一回事!
15.【立】如何调整核心负面自我认知,建立积极自我?
自尊就像血糖,稳定比高低更重要
从亚马逊的商业成功看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 - 谈学习兴趣的刻意培养(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