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尽心竭力 诚信对人 忠恕之道
【子曾曰】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智者感悟】
“孔子说:‘曾参呀!我的思想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并能贯穿始终,你知道吗?’曾子回答说:‘知道’。孔子说完就出去了。同学们问曾子:‘老师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呀?’曾子回答说:‘老师的思想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忠恕之道啊!’”
忠恕之道是儒家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任何其他的处事原则都要符合忠恕之道。忠恕之道,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个是正面的积极的规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个是消极的反向的规定,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第一个要求,是让人们爱护他人,关心他人,相互帮助,成人之美;对于后一个要求,则是让人们必须尊重他人,不得伤害他人。如果第一个要求有可能过高的说,还可以适当放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可以了,但第二个要求则是无论任何都必须遵守的,不容打折扣的。它是人类的道德修养和生存法则!
“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朱熹《论语集注》如此释“忠恕”,他又引用程子的话:“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其实,无论“尽己”还是“推己”,都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就像一块磁铁的两极,“尽己之谓忠”,“忠”的含义是尽心竭力、无私、真诚。“忠”作为一个道德规范,只有自己内心中有一种真诚去对人对事的态度,以及由此而诚实地为他人谋事做事的行为,才能做到“恕”。“推己之谓恕”,就是自己想要达到的也要尽量想到别人亦或是如此,并帮助要别人达到。现代所谓的共赢就体现这个思想。同时还要注意自己不想要的,不利于自己的,可能也不利于别人,也是别人不想要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与“恕”其实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辅相成。只有把“忠”与“恕”统一起来,才能既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又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就孔子的“一以贯之”的仁道。《中庸》云:“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由此可见,““恕”亦可包含“忠”。也就是说,若真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仅可以谓之“恕”,而且可谓之“忠恕”。刘宝楠《论语正义》中解释《颜渊》篇仲弓问仁、孔子回答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己所欲,必有当施于人。
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其母病故后,孔子立即去他家里帮助入殓并吊唁祭奠。原壤痛哭了一阵子,不知怎的,他竟上棺而立,大声叫喊:“好久没唱了,今日唱一段儿!”说完,便扯起噪子唱了两句:棺材板木纹条条,实在美丽好看;棺材板刨刮平滑,如同姑娘脸蛋!原山一把将其弟原壤从棺材上拉下,气得七窍生烟,“啪!啪!”连打两个耳光。原壤无地自容,趴在丧棚里。家人、亲朋,邻居们也都很气愤。孔子将原壤拉至一边,狠狠地批评说:“殓葬好父母是儿女应尽的孝道!今日母亡,本应十分悲伤,而你立棺而唱,有失伦理,不仁不孝,实为荒唐!快去五体投地,痛哭亲娘!”,听到好友的痛心批评,原壤如梦初醒:“哦!乱了!我的脑子乱了!”说完,跪在母亲灵柩前,痛哭不已,悲痛欲绝。一位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对孔子说:“你是大名鼎鼎的圣人,对这等忤逆不孝之友,如不当众宣布断绝交情,有累圣德!”孔子道:“俗话说,亲戚做出非礼之事,不可马上断绝亲情;朋友做出非礼之事,不可马上割断友谊。我对原壤这位朋友教而不弃!”事后,人们评说:“孔子对做出非礼之事的朋友教而不弃,可谓胸怀大度,宽以恕人!”。
《说文》:“忠,敬也。尽心曰忠”。《广韵》:“忠,无私也”。儒家把“忠”纳入道德范畴,“忠”的基本意思是尽心竭力、公而无私。杨倞《荀子·礼论注》:“忠,诚也”。“诚”与“实”同义,即“忠”是诚实无怨的意思。孔子说:“主忠信”,主张对人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论语·学而》篇载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就是每日反省自己,在替别人办事时否用尽心力了?(《论语·学而》)
君臣之间、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道德关系之中都包含着“忠”。孔子的学生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做令尹的官,没有高兴的表现;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恨的表现。每一次事务交代时,一定把自己的一切政令全部告诉接位的人。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忠矣。”(《论语·公冶长》)这里说的“忠”是指尹文子对国家民族的忠心。鲁定公曾经问孔子,君怎样对待臣,臣又该怎么样侍奉君呢?孔子回答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君应该依礼纳用臣子,臣应该忠心尽职事奉君主。“孝兹,则忠”是说如果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众人就地对你尽忠竭力。这里的“忠”主要是指臣下对君主,下属对上司要尽心竭力工作的道德关系。由此可见,儒家的“忠”不但规范普通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之外,还规范着上下之间、个人对国家民族之间的道德关系。
关羽的事迹可以很好的诠释“忠”。关羽为人忠厚,豪爽,重感情,讲义气。他和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成为兄弟,寝则同榻,食则同桌,被后代尊为讲义气、重情意、交朋友的典范。他忠君、忠主、忠朋友。当初,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给他高官厚禄,拜为偏将,封议寿亭侯。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丝毫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过五关斩六将”,毅然决然回到刘备身边,一心事主,忠心不渝。成就千古佳话!在刘备面前关羽竭尽忠心,能为其两肋插刀,深得刘备的器重。被历史尊为君臣相处的典范,成为全忠全孝之人,流芳千古,历代祭祀。
这样的事例不枚胜举。唐代郭子仪,忠厚宽恕。对国家一片赤诚丹心,对同僚、朋友一片忠诚宽厚。他宽厚待人,对兵士、部下宽恕,兵士乐为其用。凭借着他的忠诚赤心,兵士竭尽全力,在"安史之乱"中,郭子仪的部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平定了"安史之乱",为李氏唐立下了"家国再造"的赫赫功勋。大历二年(767)十二月,郭子仪父亲之墓被人盗掘,官府未能捕获盗墓人。人们都认为鱼朝恩一向妒忌郭子仪,怀疑是他指使的,子仪也深知其原委。盗掘祖坟,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污辱。当郭子仪入朝时,人们都以为会喋血京师,公卿大臣们因此而深感不安。可是当代宗向他讲述了此事,他却哭泣着说:“臣久主兵,不能禁暴,军人残人之墓,固亦多矣。此臣不忠不孝,上获天谴,非人患也。”郭子仪宽厚待人,犯而不怒,尽力把大事化小,维护朝廷上下的相安无事。尽管鱼朝恩一再诋毁、离间,散尽天良,郭子仪对他仍是以诚相待。大历四年(769)正月,郭子仪入朝时,鱼朝恩邀他去章敬寺,宰相元载暗中托人告诉子仪“朝恩谋不利于公”,子仪不听。将士们请内衣甲三百人随从侍卫,他又不许,说:“我乃国之大臣,彼无天子之命,安敢害我!若受命而来,汝曹欲何为!”遂以家僮数人随从前往。朝恩亲来迎接,见其随从甚少,很感惊讶,子仪把所听到的事如实相告,并且说:“恐烦公经营耳。”朝恩听了倍受感动,抚膺捧手,流着眼泪说:“非公长者,能无疑乎!”自此后再无害仪心。
现代社会人们关注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和权利,已经很少关注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承载的责任和义务了!虽然法律规定了每个人都不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那更多的消极的,是有局限的,法律也只能做到如此!可是人们在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好像已经忘记了人还需要过一种群体的道德生活,依旧是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现代人拥有了自由,却失去了人类精神的伟大与崇高!现代人拥有了法治,却失去了道德!倘若人们心中不再有爱,对他人漠不关心,没有责任感,不愿主动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那生命岂不是很没有意义!
儒家的忠恕之道能带给我们多少鲜活的气息呢?人们内心的坚持能走多远呢?
来源:王贵水《儒家的处世之道》
感悟: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但是人们也似乎更热衷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精神道德方面的修养,长期如此,将会出现诸如暴力犯罪、道德沦丧、个人主义、精神空虚等问题而严重危害社会。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则是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所说:“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是一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人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儒学的本质是应时变通、趋时更新的,既有一以贯之的常道,也有因时而异、因时制宜的变道。因此,在今天这个时代,儒家思想是具有今天的时代精神的儒学。在人们都拼命追求物质幸福的时代,凭添了许多的惆怅、无奈与困惑,希望儒家的学问和智慧能引导人们站在今天,赢得未来!在做人中做事,在做事中做人。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儒家诚信思想的三个维度
略论国学的当代价值
现代社会的诚信危机----万祥军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诚信观
试论《论语》中《诗经》儒家思想的体现
老子道家思想和孔子儒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老子在国外更受欢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