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戏说历史的预言家的预言智慧
在传统的一家一姓的王朝中,帝王们都希望能够“传之万世而为君”,但事实上往往是下了龙种,生了跳蚤,这不仅是由天下为私的封建制度决定的,更与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选择继承人的方式密切相关。如果能够深入地掌握这些问题,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历史的预言家。
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西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论兵竹简,其中有几枚题目为《吴问》的竹简,这些竹简简略而又清楚地记载了孙武与吴王的答问。吴王问的是在晋国六卿之中,谁先灭亡,孙武回答说:范氏、中行氏先灭亡,其次是智氏,再其次是韩、魏,最后只有赵氏来统一晋国。
后来,形势的发展果然与孙武所言若合符契,丝毫不爽。难道他真的身怀异术,能预知祸福休咎?
其实,孙武的预言是完全建立在对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的,他对吴王说:“范氏、中行氏把一百六十平方步作为一亩,这样他们的亩制就相对较小,收入就相对增加,养的家臣、武士也就多。如此一来,他们两家就会变得奢侈傲慢,希望建立武功,养成黩武好战的习惯,人心因此背离,定会最早灭亡;智氏的情况虽比范氏、中行氏好一点,但其本质是一样的,会紧接着范氏、中行氏灭亡;再次,韩、魏的情况和智氏基本相同,也会相继灭亡;最后能统一晋国的当属赵国,因为赵国田亩大,又免去了许多租税,办事从俭,养的武士较少,民心也归属于它,虽然历经困难,但最后必定能统一晋国。”
在中国历史上,人心的向背往往能决定一个国家或是政权的存亡,尤其在冷兵器时代,除了其他的一些人为因素外,战争的胜利主要决定于军队的思想状况,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如此。当时各诸侯国的土地一般都比较狭小,国君和臣民的关系也比较直接。国君制订的政策、法令及国君的个人行为都迅速而又直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因此,人民群众对国家和国君的概念也就十分清楚。对于残暴的国君,人们往往编出歌谣来诅咒他们,战争时要么退缩不前,要么干脆逃跑,甚至临阵倒戈;而对于爱惜民众的国君,他们则倾力相助,因为保护国君就等于保护自己较好的生活。所以,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得最响的是“仁政”的口号,谁得到了人心,谁就能稳定国家,谁就能在战乱频仍的多事之秋取得发展。
赵国灭掉其他国家而统一晋国,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赵国每走一步,都是本着“爱民”的方针,往“仁政”的理想发展,因此,赵国走向强大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进入春秋中期以后,晋国的大权逐渐落到了一些士大夫手中,士大夫专权的局面出现,即所谓的“政在豪门”,晋国国君根本左右不了臣下。栾书杀掉了晋厉公,晋悼公即位后却不敢奈何,仍让他在朝廷中占据重要职位,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在这些极有势力的卿族中,数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最为突出。不久,因为范氏、中行氏行不仁之政,弄得朝野怨谤,他们被赶出了国都,于是剩下了后面的四家,这四家开始火并,旧史一般把这一时期当做战国的开始。
在这四家当中,智氏的势力最强,但也最骄横,赵氏的力量较弱,但能够勉力勤政,爱惜人民。这四家同为晋卿,各自的性格特点却大不相同,这就埋下了日后兴败的种子。在晋阳之役中,智氏彻底灭亡了。
当初,智宣子准备让他的儿子瑶做继承人。智果说:“他不如宵。瑶比别人强的地方有五点,比不上别人的地方有一点。瑶美而长,是他强的地方;射箭、驾车有很大的力气,是他强的地方;技艺很完备,是他强的地方;巧于文辞,辩论机智,是他强的地方;刚强坚毅,敢作敢为,是他强的地方。他比别人强的地方如此多,但却极不仁慈。凭借他在五个方面的才能而凌驾于别人之上,却用不仁慈的行为来行使政权,难道有人能像对君主那样地好好待他吗?你果真立瑶做继承人的话,智氏宗族必定灭亡。”智宣子不听。
智果就到太史召那里与智氏家族分开,为另一家族,成为“辅氏”(这样做的意思是说他已经不是这个家族的人,将来就不会招致灾难)。
赵简子的儿子,大的叫伯鲁,小的叫无恤。赵简子也要确立继位人,不知道应该立谁为好,便在竹简上写了些教训和勉励的话,把它交给两个儿子说:“认认真真地记住它!”
过了三年,赵简子问起两个儿子关于竹简的事,伯鲁说不出竹简上面的话;又问及竹简,伯鲁已经把它丢失了。赵简子问无恤,无恤能背诵竹简上面的话,显得十分熟练;又让他拿出竹简,他便从袖子中拿出来呈上。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德,便立他作为继承人。
赵简子派尹铎治理晋阳,尹铎问道:“把它当做茧抽丝呢,还是当做城堡的屏障?”赵简子回答说:“要做屏障啊!”于是,尹绎减少了晋阳城的户数(这样一来就可以少交赋税,有利于城中的百姓)。赵简子对无恤说:“晋国如果遇到灾难,你不要以为尹铎的人少,不要认为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把它当做你的归宿。”
等到智宣子死了,智伯在掌管晋国的政权,智伯同韩康子、魏桓子饮宴时戏弄韩康子,又侮辱段规。智国听说了,说:“人主不做好应付意外变故的准备,灾难必定要到来!”
智伯说:“灾难出现与否将由我来决定,我不发难,又有谁敢作乱呢?”智国回答说:“不然。《夏书》上有这样的话:一个人如果多次出现错误,就会引来怨恨,人们的怨恨难道只在你有明显错误的时候产生吗?在人们尚未发现你的错误时,你要想办法改正它。君子能精心地对待小事,因而不会遭到大的灾难。现在您仅仅一次约会上就使人家的君、相蒙受耻辱,而又不做好预防意外的准备,说别人不敢制造灾难,恐怕不可以吧!螨、蚁、蜂都可以伤人,何况是国君和相呢!”智伯不听。
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不给想他。段规说:“智伯贪婪而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他土地,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地,他得到地,必然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如果不给他,他一定会极力对付人家,这样,我们便可以免于祸患,等待事态的变化,再趁机而动。”韩康子说:“很好。”派使者给智伯一座拥有万家人口的城。
智伯十分高兴,就又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想不给他,任章说:“为什么不给他土地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地索取土地,所以不给他。”任章说:“无缘无故地索取土地,说明各位大夫必然害怕,我们给他土地,智伯必然骄傲,智伯骄傲而轻敌,这里却由于害怕而彼此亲近;用相亲之兵去对付轻敌之人,智伯的命运必定不长了。《周书》上说:‘打算战胜他,一定先暂时辅助他。打算从他那里获得,一定先暂时给予他。’你不如给他土地,使他骄傲,然后便可以选择能够联合的人去图谋消灭智伯,为什么单把我们作为智伯的斧质、箭靶呢?”魏桓子说:“很好。”又给智伯一座拥有万户人口的城。
智伯又向赵襄子无恤索要蔡、皋狼一带的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十分生气,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去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逃出国都,说:“我跑到哪去呢?”随从的人建议说:“长子离我们近,而且城大,城墙完整坚固。”赵襄子说:“老百姓耗尽体力筑墙,又要拼死来守卫它,那谁还肯跟我同力抗敌呢?”随从又说:“邯郸的仓库十分充实。”赵襄子说:“榨取百姓的血汗来充实仓库,又接着使他们遭到杀害,那谁还肯跟我同力抗敌呢?还是到晋阳吧,那里是亡父托付给我的地方,又是尹铎厚待人民的地方,人民一定与我同心协力。”于是便投奔到晋阳。
智、韩、魏三家率领军队包围了晋阳,用水来灌城,墙没有被淹没的地方只剩下六尺了;居民的炉灶都沉没在水里,灶里都生出了青蛙,然而,军民没有背叛的意思。
智伯坐在车上,在水上行走,魏桓子与韩康子为他驾车。智伯说:“我如今知道水的妙用了。”魏桓子用胳膊肘捅韩康子,韩康子反过来踩魏桓子的脚趾,这是因为汾水可以灌魏国的安邑,而绛水可以灌韩国的平阳。
瑕疵对智伯说:“韩氏、魏氏一定要背叛。”智伯说:“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些的呢?”瑕疵回答说:“根据人事就可以了解的。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去攻打赵氏,赵氏灭亡后,灾难必然要落到韩、魏头上。现在你们约好打败赵氏以后,三家平分赵氏的土地,如今,晋阳城城墙没有被浸没的地方只剩下六尺了,城内已有了人吃人的现象,攻破城池已经指日可待,而他们二人没有高兴的意思,却显出忧虑的神情,这不是反叛又是什么?”
第二天,智伯把疵的话告诉魏桓子和韩康子,二人回答说,“这是个谗佞之人,他想替赵氏做游说,使你怀疑韩、魏二家而放松对赵氏的围攻。不然的话,我们二家难道会不把马上瓜分赵氏的土地看做利益所在,而想那些有危难又不能成功的事情吗?”二人走出去,瑕疵进来说:“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两人呢?”智伯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瑕疵回答说:“我看他们俩见到我就端正了身子小步快走,那就是因为知道我获知了他们内情的缘故。”智伯并不改悔。瑕疵请求出使,到齐国去了。
赵襄子派张孟谈悄悄出城去见韩康子和魏桓子,说:“我听说,没有嘴唇的话,牙齿就会受到寒冷的威胁。现在智伯率领韩、魏两家来攻赵氏,赵氏灭亡了,韩、魏二家就会接着灭亡。”二子说:“我们心里明白事情会是这样的,只恐怕举事不成而计谋泄露,那么灾祸就会马上到来。”张孟谈说:“谋划从二位大人口中说出,从我的耳中听入,有什么妨碍呢?”韩康子、魏桓子于是秘密地同张孟谈商定消灭智氏的计划,定下日期以后,便把他送回。
赵简子夜间派人杀了守卫河堤的军吏,扒开河堤将水灌入智伯军中,智伯军队因为救水灾乱作一团,韩氏、魏氏两家的军队从两侧攻打智氏的军队,赵襄子率部属从正面出击,把智伯的人马杀得大败,接着杀了智伯,消灭了智氏家族。只有辅果的家族存留下来。
智氏和赵氏两家选择接班人的条件截然不同,早就为两家的胜负埋下了伏笔。智家讲究强权,借权谋和独裁专断来夺取晋的政权,赵家却注重通过人的品性的考核,选立贤德诚信的人接班。而且以“使尹铎为晋阳”一例,告诉接班的人要施行仁义,要宽待人民,把人民看做城堡和屏障;而智家以恃有强权的智瑶为后嗣,赵家以诚实信义的无恤为后嗣(即赵襄子),说明两家的政治方式不一样,这也决定了两家的政治命运殊途各异。智氏灭亡的经过,真实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在斗争中,谁得民心谁就可能取得胜利。智伯恃强狂妄、贪婪残暴、执拗自大、不仁不义、无视民心,始则扩张土地,最终全军覆灭,家族灭绝。这个人物在军事斗争中的表现,形象地说明了:仁,则民心所向,不仁则民心所背。
其实,从根本意义上讲,这是一段早有预言的历史,透过其中曲折复杂的情节,可以看到,成败的种子早在选择接班人时就已经埋下了。看来,如果掌握了上述的方法,普通人也可以成为历史的预言家。然而,问题是,历史真的是按照上述的“规律”发展的吗?这,恐怕就不是普通人能懂得的了!
(参见《资治通鉴》等)
来源:冷成金《读懂中国智慧》
感悟:中国智慧本质上是一种深刻的文化,只有身心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 “以智论史,以史说智”,博采史实,剥开传统文化内核,详实解读生动地向今人阐释了中国智慧。最深刻的儒家智慧,从征服人心入手,谋圣而不谋智;最圆融的道家智慧,通过“不争”,以心智王天下;最超脱的佛家智慧,在面对在世与超世、做人与成佛、求佛与求己中选择追求内在本心。文/单眼老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质太差的人,下场都不会好!
春秋到战国,到底经历了什么?
战国风云02 有何仇恨,此人定要砍下智瑶头颅当酒具?
三家分晋中的智与非智,智与不智
战国时期的周朝君王--周贞定王
赵氏孤儿(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