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

转自:广陵居士的博客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

——阮元对联欣赏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江苏仪征人,是位“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的大学者。阮元为乾隆进士,历兵部、礼部、户部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至体仁阁大学士,谥文达。阮元博学多才,通经史、小学、天算、舆地、金石、校勘等,能书法,擅联语,他的许多妙对佳联为后世传诵。

   阮元自幼聪慧过人,“五岁教识字,六岁就外傅。”他八岁即能作诗,常常大发诗兴,朗诵己作.令同伴羡慕不已。他的老师起先对此有点怀疑,就命他即席赋诗。阮元诗成后,其中有一联令先生惊叹。句云:

   雾重疑山远;

   潮平觉岸低。

   阮元幼时酷爱读书.常到当时仪征城内的名屋书店“买书”。因家境贫寒.他往往读而不买。据传,有一天书店主人问他:“你看了许多书,难道一本都不中意吗?”阮元答:“看过的书我都已记住,不用买了。”原来阮元能过目不忘。店主有点不信阮元的话,顺手拿出阮元看过的《易经》,让他背诵开头几句,哪知阮元一口气背了五页。店主大为惊讶,又让他以买书为题作副对子,阮元稍作思索,道:

   难付千金,诸子百家仍躺架;

   纵观万卷,一目十行已藏胸。

   店主听后连连称赞,知其前途无量,便将那部《易经》送给了阮元。

乾隆五十年,阮元参加科试,为一等第一名;乾隆五十四年,阮元参加会试。钦取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第二年散馆考试,列一等第一名。乾隆五十六年大考翰詹,又取得一等第一,升少詹事。依照惯例此时应该设宴庆贺。于是阮元邀同衙坊局诸君在“一枝轩”把酒赏菊。席间文远皋庶子出一上联云:

墙上竹枝书个个;

请座中各位对之,阮元应声对道:

盒中棗子叱来来。

有人初不以为工,后查《汉书》才知下联为东方朔故实,乃极口称赞。

乾隆六十年,阮元抵浙江学政任所。他题联于杭州府贡院: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这副对联极其著名.收录此联之书几乎难以计数。联语撰成后即“为时传诵”(梁章钜语)。上联里“桂子香时”对“槐花黄后”,下联中“西湖月满”对“东浙潮来”。这是“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王力《汉语诗律学》)全联融色、香、形、声、光于—体,它从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表露了人之感受。同时描摹出考生的行动、心理。整联切时、切地、切人、切事,富有诗情画意,堪称联中精品。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2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2

——阮元对联欣赏

嘉庆初年,秦小岘观察在杭州西湖创建苏东坡专祠,落成后阮元题一联曰: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联下自注云:“宋时杭人呼公为学士,不称姓,今犹然。”

嘉庆三年,阮元解浙江学政任,入都觐见。某日,仁宗召见他至便殿,命其自以姓名属对,阮元应声而对曰:“伊尹。”由此可见阮元反应之敏捷。粱羽生评此联道:“人名对,若论对得奇妙,当以此为最。”(《名联谈趣》)

以“伊尹”与“阮元”相对,非独人名对人名,而且字形相对,语音相谐,尤可见阮元抱负之远大——愿成为伊尹那样的一代贤人。

   阮元曾为京城的扬州会馆题联:   

   二千里远引江淮,凡甲乙科同在中朝,皆敦乡谊;

   尺五天近临韦杜,当己未岁重新上馆,更启人文。

   甲乙科:明清两代称进士为甲科,举人为乙科。

中朝:即朝廷中。

   尺五天近临韦杜:唐时韦氏、杜氏同为望族,皆在长安城南居住,时称韦杜。《辛氏三秦江》有句:“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上馆:该会馆为江苏仪征、江都、甘泉三邑旅京士子居,称上馆,后因高邮等邑不满,改称老馆,而别建新馆于珠巢街。

人文:指礼教文化。《易·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嘉庆四年阮元奉命巡抚浙江,兼管关务。当时杭州新北关较各关尤为严切,商民多裹足不前。阮元题联悬于关署大门云:

   上古关无征,后世不得已而榷关,慎勿失其初意;

   本朝税有额,小民如其分以纳税.何可使有怨言。

   由于阮元严明法纪,整顿吏治。因而关吏中刁顽之辈不再肆无忌惮。有人撰诗叙述了新北关的今昔之异:

昔过北新关,关吏猛如虎。

嗔喝启箱囊,见金即夺取。

今过北新关,但问来何许。

见我案头书,知我非商贾。

关开船即行,不烦词说苦。

三年度此关,吏胥不诃侮。

试问来往人,皆言关易过。

问吏何能尔,使者无烦苛。

赋税自充裕,岂在多网罗。

水清沙自洁,官贤弊自绝。

阮元在杭州期间曾经集白居易诗句题白公祠:

但是人家有遗爱;

曾将诗句结风流。

阮元幼时即喜读白居易诗,为官后以白居易为榜样,而且他与自居易生日相同,故对白公更多一分深情。

   杭州有张苍水祠,位于南屏山麓、太子湾前。张苍水名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南明大臣,文学家,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他佐郑成功抗清,后被俘,就义于杭州。阮元题张苍水祠联,对这位民族英雄作了高度评价:

   事业已为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

   阮元还摘录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其二)中的诗联书道:

   日月双悬于氏墓;

      乾坤半壁岳家山。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3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3

——阮元对联欣赏

嘉庆十年,阮元的父亲病逝于浙江巡抚官邸,阮元解职治丧,回到家乡,前后约三年。这期间他游访名胜古迹,并留下了名联佳对。

   扬州虹桥诸景中有—听鹂馆,阮元题联云:

   江波蘸绿岸堪染;

   山色迎人秀可餐。

   此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令全联鲜活起来。“秀可餐”即“秀色可餐”缩语,原赞誉女性貌美,后亦形容景物秀丽。语出陆机《日出东南隅行》诗:“鲜肤—何润,秀色若可餐。”

   阮元题餐英小榭联云:

   春花细读欧阳谱;

   秋色闲吟靖节诗。

   餐英小榭在叶公坟南(叶公桥左有叶公坟,桥跨小迎恩河,为画舫至瘦西湖必经之地),村人多艺菊,清人余鸣谦筑“餐英小榭”,为隐居之所。

   据《雨窗消意录》载,阮元守孝期间曾与人聚会,他和祭酒吴谷人同桌,两人谈论诗词,甚为快意。忽然吴的帽子掉到地上,阮元便出联跟吴开玩笑说:

吴祭酒脱帽谈诗,斯文扫地;

   吴不甘受嘲弄,当即对道:

   阮太史居丧观乐,不孝通天。

   《新世说·宠礼》载,某日,阮元游平山堂。寺庙方丈见阮元衣着平常,就不冷不热地说:“坐”。同时吩咐小和尚道:“茶。”后来方丈见来者谈吐不凡,便言“请坐”,让小和尚“敬茶”;最后方丈得知来者是鼎鼎大名的阮元,立即热情地说:“请上坐。”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时,方丈请阮元留下墨宝,阮元挥毫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方丈见此.满脸羞愧,十分尴尬。看来大学者阮元身上不乏幽默的细胞。

   阮元这段时间里曾与人至镇江焦山游。焦山屹立江心,素有“中流砥柱”之称。它原为荒凉之处,只有樵夫来此打柴,故称樵山。东汉末年,焦光隐居山中后,才改名焦山。又因如碧玉浮江,名浮玉山。山上有吸江楼、自然庵、焦山碑刻等胜景。

阮元在此留下两副名联:

   凌万顷以茫然;

   障百川而东之。

   从古桑田沧海;

   自然仙鹤梅花。

镇江的北固山有一多景楼,在甘露寺后面,为风景最佳处。宋书法家米芾赞为“天下第一楼”。阮元曾游此处并题联曰:

巴蜀西来,潮头几许?

金焦北固,鼎足三分。

“巴蜀”指巴邸和蜀郡,包括今四川省全境。

“鼎足三分”言金山、焦山、北固山分立,此三者合称“京口三山”。 

(未完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4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4

——阮元对联欣赏

嘉庆十三年,阮元再抚浙江,旧地重游,心中感慨良多。他题“平湖秋月”联文采斐然,广为流传。

胜地重新,在红藕花中,绿杨阴里;

清游自昔,看长天一色,朗月当空。

联中既含真切的情感,又有艳丽的色彩,读者阅后自然得到美的享受。

江西九江甘棠湖烟水亭和江西永修县吴城望湖亭亦有此联。

嘉庆十四年,阮元在浙江指挥将士,一举消灭了以蔡牵为首的海盗,得其兵器后,阮元令工匠将所获兵器全部熔化,铸成秦桧夫妇跪像,置于岳坟前。两跪像颈上各有一块木牌挂着,上面的字组成一副对联:

咳,仆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

啐,我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

联句幽默诙谐,讽刺意味强烈,令人读后发笑。

《中国对联大辞典》称此为阮元所撰,但《楹联四话·卷六》虽载此联,却并未言阮元所作,而曰:“公(指阮元,笔者注)谒庙时见之,不觉失笑。”

阮元在浙江留有许多名联,他题杭州钱塘护生庵联,可见其仁爱之心:

须知天地长生育;

总要人家善护持。

在浙江杭州宝石山之西有一葛岭, 因东晋咸和年闻葛洪在此炼丹而得名。葛岭下有葛岭弹院,阮元题联云:

月似丹光出高岭;

鹤因梅树住前山。

阮元另有一联道:

魏晋诩风流,是翁抱朴传书,棋局樗蒲忘世业;

湖山蓊云气,此处炼丹成汞,柳堤松岛护仙寰。

“诩”言夸耀;“是翁抱朴”指葛洪修道时所著《抱朴子》,分内外篇,多系谈仙方草药鬼怪等事;“樗蒲”,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仙寰”即仙境。据《冷庐杂识》载,阮元在杭州吕祖殿澄心阁撰有一联,云:

仙佛缘中,湖山胜处;

楼台影里.云水闲时。

浙江嘉兴木觉寺中有空翠亭,又有三过堂,壁间有坡公三诗刻,苏东坡曾经三过此堂。其前楹有唐石幢二,高二丈多。阮元题句刻石柱云:

惟唐代二幢,是峨嵋山人未过前屋;

此壁上三律,乃空翠亭僧初梦时诗。

浙江天台山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阮元题方广寺联曰:

以众华为物事;

作双树之道场。

嘉庆十九年,阮元调抚江西。他题江西藩署大门联云:

庾匡千里开生面;

章贡双漉照此心。

庾匡:江西的大庾岭和庐山(亦名匡山);章贡:章水和贡水,两水汇合于赣州称赣江。

阮元的集句联是很有特色的。相传他在江西百花洲集句一联云:

枫叶荻花秋瑟瑟;

闲云潭影日悠悠。

有人评此联“既合风景,而成句又在人人意中。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楹联丛话》)

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位于江西南昌。阮元有一副题滕王阁集句联,令后人称道:

帝子长洲,仙人旧馆;

将军武库.学士词宗。

联语均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句云“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阮元学识渊博,兴趣广泛。他在巡抚江西时设计制造了又稳又快的“红船”。这种船始创于滕王阁下,后各处皆仿造之,受益者甚多。它快如奔马,如值风水顺利,可朝发南昌,暮抵瓜洲。阮元曾制一联,悬于舟中,云:

扬子江头万里浪;

滕王阁下一帆风。

读罢此联,我们极易联想到李白的《早辞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5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5

——阮元对联欣赏

嘉庆二十二年正月初八,阮元抵汉阳,接湖广总督印,旋奔走于州、县间。他曾题联于湖南衡阳石鼓书院中,联云:

此真净绿唾不可;

我实薄才歌奈何。

联语含阁名,化用韩愈诗句,自然贴切。

嘉庆二十二年十月阮元抵广州接两广总督印。他题书房联曰:

烟禁宜严,免得银荒兵弱

海防须紧,保障国泰民安。

作者立场坚定,观点鲜明,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联外。

阮元在广州城中建“学海堂”,以比浙中之“诂经精舍”。他自题一联云:

公羊传经,司马记史;

白虎德论。雕龙文心。

“公羊传经”指《春秋公羊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作。

“司马记史”言司马迁撰《史记》。《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白虎德论”指《白虎通义》,汉朝班固撰写。

“雕龙文心”即《文心雕龙》,南朝·粱刘勰著。

此联四分句,涉及四部书,还嵌四种动物名,不愧联坛大家之怍。

“学海堂”建于道光四年,粤秀山间。其处景色宜人,“山半石岩,古木荫翳。绿榕红棉,交柯接叶”,“珠江狮海,云涛飞汛于其前;三城万井,烟霭开阖于其下。”学海堂为三楹,前有平台,眺望狮洋景象,极其壮观;堂后建小斋之谊,曰:“启秀山房”;最后最高处建有一亭,称“至山亭”。阮元仿三国吴《天发神谶碑》字体书“学海堂”匾额。除前文所录之联外另有一联曰:

此地有狮海珠江之胜;

其人在儒林文苑之间。

“学海堂”环境优美,其教育方法在当时教育界可称最先进、最科学的。堂中除教师讲授之外,学生亦可自由辩论,师生共同研讨。“开出”了“广东近百年的学风”(粱启超语)。   

在广州白云山的龙王庙中,阮元题联道:

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乾象;

思膏流百粤,兴云雨于雩坛。

粱章钜言此联“纯用经语,陈义自高”(《楹联丛话》)。

“三农”,指居住在三类地区的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日三农,生九谷。”

“乾象”即乾象历。我国古代历法。

“百粤”指两广地区;“雩坛”即祈雨的祭坛。

广西桂林市阳朔县是著名的风景区,山峰奇特苍翠,洞穴幽深怪异,钟乳丰姿万态,江水清澈迂回。阮元题联画山曰:

六年积久奇峰面;

五度来乘读画舟。

画山上常有云气,临江石壁如削,巨大而平整,石纹错综,形若群马。俗称“九马画山”。画面上的马或饮、或奔、或立、或卧,神态各异,妙趣横生。真是:“自古山如画,而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很显然,大学者阮元为此景深深陶醉,以至屡次游赏,难以忘怀。   

 (未完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6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6

——阮元对联欣赏

道光六年九月,阮元入云南界,接任云贵总督任。《对联》杂志上曾有文称阮元在云南盐务衙门题有一联:

国以盐为本,开源节流完国课;

民以食为天,奖清罚贪安民心。

昆明城总督署后有宜园,景色宜人。园北有与春楼,是康熙二十七年兴建,至道光十三年,楼欹坏,东架更朽。翌年秋,阮元召人修建,并升高许多。登斯楼把酒临风,远眺山景,令人心旷神怡。阮元曾为此吟诗道:

西园碧鸡台,

昆华皆可望。

东园有北楼,

林屋相蔽障。

我改楼左楹,

转之使东向。

城郭犹周回,

云山忽空旷。

登楼纵目时,

此怀与之放。

诗歌作就,余兴未消,阮元又作联云:

东向起楼台,看晴雨得宜,云山无尽;

上层安几研,使文章皆静,风月常清。

联语切事、切景亦切情,可见作者胸襟。

在云南,阮元曾对孙髯翁题大观楼长联加以改动,人们对此毁誉参半。阮元此举已在楹联史上留下了专页,笔者日后将另文以陈鄙见。下面我们来看一副阮元题撰大观楼联:

陶隐居有楼三层,至其下,处其上;

黄叔度若波千顷,淆不浊,澄不清。

陶隐居指陶弘景,南朝人,隐居句曲山,自号华阴隐居。华阳洞有三层楼,客人行至底层,有事由书童上下联系。黄叔度即黄宪,字叔度,为人高雅。《后汉书·黄宪传》:“郭林宗曰:'叔度汪汪若千顷波,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阮元还为云南赵州金山寺茶亭题过联,对语为:

买丝客去休浇酒

餬饼人来且吃茶

全联通俗易懂,浅显如话。

在云南嵩明莲花寺放生池阮元题联云:

子产舍鱼,溯放生之始;

庄周知乐,开转偈之机。

子产舍鱼:传春秋时郑国子产将别人送的活鱼放生。

庄周知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其大意为: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此联巧用典故,甚切其所。

   (未完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2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3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4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5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7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7

——阮元对联欣赏

道光十八年,阮元回归故里,次年于邵伯湖之北筑堤修庄,题名“南万柳堂”,以别于京师之“万柳堂”。其湖畔植柳三万株,沿湖鱼利,甲于江北。阮元集句题堂联云:

君子来游贯及柳;

牧人乃梦众惟鱼。

梁章钜在《楹联续话》里赞曰“以《石鼓文》对《毛诗》,自然名贵。”

上联以《石鼓文》中“何以贯之?惟杨及柳”暗寓作者考释金石文字,乐在其中。下联用《诗经·小雅·无羊》成句:“牧人乃梦,众维鱼矣!” 表达作者期盼丰收的美好愿望。

道光二十年,麟庆驻节扬州。麟庆(1791-1846),满洲镶黄旗人,完颜氏,字见亭。时任南河总督,往来于淮扬之间,兼及为阮元再传弟子,与扬州关系尤密。曾拜见阮元,二人某日同游瘦西湖,麟庆后著文记之,其中述及对对之雅事:

抵冈,以舆代步,拾级而上,入法净寺。登平山堂,二十四桥之烟景,三十六湖之清波,可揽可掬。……(阮元)因笑曰:

两人绿野泛舟日

余(麟庆)应曰:

一度红桥修禊春

——麟庆《绿野泛舟》

阮元终身爱联,78岁高龄时还曾为人撰写楹帖。联曰:

古籍待刊三十载;

旧闻新见一千年。

其跋云:“嘉庆间,余得宋嘉定、元至顺《镇江府志》两部,皆《四库》未收之书。曾经进呈,得蒙恩鉴,因以底本贮之焦山书藏。三十余年无过而问者。岁辛丑,丹徒包怡庄学兄请付枣梨。镇江之书,归镇江人珍护,甚善。不意归田老眼,尚见此书之成,乃知书之行世,及刊书之人,迟早皆有福命焉。因喜而记之。节性斋老人阮元撰,并书,时年七十有八。”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1848年阮元八十五岁时还撰写两联:

一为隶书十八言联,联为:

左传云养福,书范之福,身其康,养者以之;

礼记曰期颐,易卦之颐,口自实,期焉而已。

署款:“道光戊申秋仲八月,颐性老人书于林泉。”

——李详《愧生丛录》卷三著录,《历代名人楹联墨迹》影印。

另一联为:

礼记曰期颐,易卦之颐口自实;

左传云养福,书范之福身其康。

款为:“余自撰联句,皆吉祥恒语。御赐颐性延龄,八十五岁老人书识。”钤印:“颐性延龄”、“太傅”、“阮元伯元父印”。

——《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续)》影印。

   阮元旧宅巷口有石碑楼,大书“福寿庭”三字,大门联云:

三朝阁老;

一代伟人。

“时观者多以为疑,谓师之枚卜在道光年间,何以有三朝阁老之称?不知师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已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则阁老之称由来已久。或又疑'一代伟人’四字颇嫌自夸,余初亦无以应之。后读《雷塘庵主弟子记》,乃知师于嘉庆五年在浙江巡抚任内奏陈筹海捕盗等因,曾奉有'显亲扬名,为国宣力,成一代伟人’之谕。此是敬录天语,并非自夸也。”(梁章钜《楹联三话》)

阮元后来亦微闻对此联之议,遂于新宅大门改书云:

三朝阁老;

九省疆臣。

由改联之事,我们可观阮元的人品,亦自然想起他题于沈阳故宫衍庆宫的一副对联:

水能性澹为吾友;

竹解心虚是我师。

(未完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8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8

——阮元对联欣赏

扬州公道有阮氏宗祠,阮元题有两联:

   文秉枢衡

   武存嗣荫

   恩传三锡

   家衍千名

两副对联内每字均系阮元之家谱。

阮元曾有珠湖草堂,后没于水中。焦循《北湖小志·珠湖草堂记》云:“珠湖草堂在公道桥东北八里许,倪家嘴之西,为阮昭勇将军(阮元祖父)钓游之地。将军子光禄公(阮元父)建亭于草堂,曰'三十六陂”……有楼曰'湖光山色楼’。”

阮元《珠湖草堂》诗吟道:

   我念珠湖岸,

   先人旧草堂。

    到门布帆落,

   曳屐板桥长。

   偶捕鲜鱼煮,

   旋舂新稻香。

   农乡好风景,

   哪得久相忘。

阮元题湖光山色楼曰:

   甓社湖光从北至

   甘泉山色自南来

联中嵌“湖光山色”四字,既有地方色彩,又有“阮家风味”。

扬州节孝祠前总坊有阮芸台师撰联云:

   稽扬州千百人,合成节孝崇坊,质圣贤以彰风化;

   逢大清亿万载,恩许春秋典祀,感天地而动鬼神。

梁章钜评为“庄重不佻,与题相称”。

阮元一生撰写过许多贺赠联,且颇有特色。

据梁章钜《楹联三话》载:“英夷初犯京江扬郡人家已纷纷逃窜。赖但云湖都转竭力防堵,加意抚循,不一月即各安其居。扬人甚德之。值都转九月诞辰,各制楹帖,以致其颂祷之忱。然语或过当,甚有以郭汾阳、李西平为比者,则拟不于伦矣。惟云台师撰七字联云:

    花潭里人同寿;

    扬子江头海不波。

全联落落大方,恰如身分,不能不推为大手笔也。”

“菊花潭”,在河南省内乡县北,相传潭边有大菊,又传说饮潭水可使长寿。

郦道元《水经注·湍水》:“湍水又南,菊水注之,水出西北石涧山芳菊溪,亦言出析谷,盖溪涧之异名也。源旁悉生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挹长年。”

以菊花切但明伦九月寿辰,亦借菊花的高洁来颂其品德。下联用“海不波”赞扬其功绩。1842年7月,鸦片战争时期,英舰沿江而上,进攻镇江,威胁扬州,这时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的但明伦,积极领导和组织防卫力量,随时准备打击侵略者。后至8月《中英南京条约》被迫签订,英舰撤出长江,扬州始安。“扬子江”,古指长江从仪征至扬州间之一段,后亦作长江之别称。

海不波,即海不扬波,海不波溢。意为海上风平浪静,没有波浪。比喻平安无事。

语出汉·韩婴《韩诗外传》:成王之时,……累有越尝(裳)氏重九译而至,献白雉于周公:“道路悠远,山川幽深,恐使人之未达也,故重译而来。”周公曰:“ 吾何以见赐也?”译曰:“吾受命国之黄发曰:'久矣!天之不迅风疾雨也,海不波溢也,三年于兹矣!意者、中国殆有圣人,盍往朝之!’于是来也。”

阮元贺王以衔太夫人八秩寿联道:

   多子两魁天下士;

   大年三历太平朝。

上联末自注云:“侍郎乾隆乙卯状元,其弟以铻同科会元”

王以衔,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字署冰,号勿庵。生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卒于清道光三年(1823)。清乾隆六十年(1795)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后两次任顺天乡试分校官,又出任江西乡试考官,提督江苏学政。力主文章平正通达,一扫过去险怪芜杂的旧习。由翰林修撰提拔为国子监司业,累迁工部左侍郎,调至礼部右侍郎。后被荐入值南书房。嘉庆帝知其端正谨慎、克尽师道。遂改值上书房,教皇子读书,他勤奋小心,一点不敢懈怠。

此联一赞王以衔太夫人教子有方,一贺其健康长寿。

贺刘墉母九十寿辰联,是阮元所撰长联之一,全联如下:

   帝祝期颐,卿士祝期颐,合三朝之门下,亦共祝期颐,海内九旬真寿母;

   夫为宰相,哲嗣为宰相,总百官之文孙,又将为宰相,江南八座太夫人。

吴山尊学士曾为朱文正师代制一联贺云:

   夫作宰相,子作宰相,伫见文孙成宰相,古今一品太夫人,能有几个;

   天许长生,帝许长生,更闻多士祝长生,富贵百年曰寿考,请增十龄。

“与芸台师句意相仿,似流丽有余,而庄雅稍逊也。 ”(梁章钜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9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9

——阮元对联欣赏

嘉庆初年,钱塘魏春松出守扬州,阮元赠之联句云:

两袖清风廉太守;

二分明月古扬州。

魏春松字成宪,官台谏,以清介闻。皇帝曾经召见,问知其家世后言:“汝读书人家也!” 魏春松因倩人绘图,颜曰“读书人家”,以志恩遇。晚年主讲紫阳书院,课文字外,时时以读书立品为诸生勖。

阮元所赠此联中,“明月”对“清风”极其工稳,又各含别意,令人击掌。顺及,魏春松亦是爱联之雅人。《楹联丛话》载:魏春松侍御欲集一斋联,先有杜句云:“古来才大难为用”。而难得其对。其侄谦升广文用放翁“老去诗名不厌低”足成之。

《古今楹联名作选粹》中载阮元赠李长庚一联云:

海天飞炮亲挝鼓;

夜月扬帆坐读书。

李长庚曾任浙江定海镇总兵,他生长在闽海,熟识海中的险要地势,且忠勇善谋,是文武兼备的儒将,为阮元剿灭东南沿海海盗的得力助手。在歼灭安南艇匪之后,李长庚有《次韵阮芸台抚军》诗,其中句云:

文章高映斗牛虚,

绛节重临护象胥。

帷幄申严三尺法,

指挥妙合六韬书。

张宗泰,字鲁岩,河南鲁山人。嘉庆丁卯举人,官河南教授。有《鲁岩余事稿》。阮元赠联曰:

力学不随流俗转;

著书须及老年成。

赠杭州汪远孙联曰:

异书远购吾妻镜;

好古常携己子彝。

《吾妻镜》是日本人所撰书名。记录镰仓幕府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东鉴》。全书共52卷,用变体汉文于13世纪末—14世纪初写成,作者不详,记述内容从治承四年(1180年)源赖政举兵到文永三年(1266年)宗尊亲王回京。除了幕府的官方记录以外,还大量引用《明月记》等公家日记和古文书。

己子彝:己侯钟。春秋纪国彝器。“己”通“纪”。

吴兴包果峰,字敬堂,有著作才,阮芸台先生最赏异之,尝赠联云:

吴兴山水,古来清远;

包咸论语,今尚流传。

由景及人,情感真挚,言语得体。

焦循(1763~1820)字里堂,江苏甘泉人,生于高宗乾隆二十八年癸,卒于仁宗嘉庆二十五年庚辰,得年五十八岁。少年曾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曾于三十三岁赴山东居阮元(时为山东学政)家,并随阮元至浙江赴任。嘉庆六年(1801)中举人,翌年应礼部试不第,即返乡奉侍母亲不出仕。母亲卒后,托疾闭户,建“雕菰楼”,足不履城市十馀年,著书数百卷,皆精博。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阮元称其学精深博大,曾赠联曰:

刘光伯五经皆学;

李如圭三礼成图。

隋朝刘炫,字光伯,隋朝河间景人,著名经学大师。

李如圭作《仪礼集释》三十卷以及《仪礼释宫》、《仪礼纲目》各一卷,即所谓“三礼”。李如圭曾与朱熹一起校定礼书,对于礼学当有深入的研究。《仪礼集释》全录郑玄注,而“旁证博引,以为之释,多发贾公彦《疏》所未备”。

罗士琳(1784~1853) 字次璆,号茗香。清甘泉县人。毕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对中国古算和西洋算法能融会贯通。罗士琳青年时撰有《宪法一隅》、《比例汇通》。道光二年(1822)赴京师应试,取天文生,受业于阮元。阮元赠其联曰:

推步大圜,立元以四;

理董小篆,建一为端。

推步大圜:“圜”通圆。求几何圆面积、圆体积。

立元以四:求代数四元方程。

阮元重视科学,曾撰写科学家传记《畴人传》,辑录了二百八十位中、外天文学家、数学家传记。罗茗香是位数学家、天文学家,著有《春秋朔闰异同考》。阮元此联是对其研究成果的称赞。当时,中国数学界以天元四元说著称,其术始于宋、元间之李仁卿的《测圆海镜》和朱汉卿的《四元玉监》。

理董小篆:许慎《说文解字》,收录当时流行的小篆字曰9353个,研究整理(理董)古文字学应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开始研究。

建一为端,古代计时,年月日用干支,要弄清时间,首先应确定某王即位的第一年,一年的首月,一月的首日的干支,然后以此推算。

道光二十二年夏,阮元居扬州公道桥别业,为芜湖太守王泽手书一联为赠:

百岁老人谈旧事;

一庭新绿煮春茶。

《雷塘庵主弟子记》卷八录阮元为青藜馆刘恭人五十寿九言联,句云:

泰华写峰,寿馆双碑色;

诗书教子,燕山五桂香。

联话开山之祖梁章钜在《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等著作中,记载了他的老师阮元的多副对联,其中有两副是赠梁章钜自身的。

余因觐入京,旋即拜巡抚广西之命。云台师以分书十四字赐之云:

江乡仁惠传荒政;

岭表恩威播外夷。

余曰:“粤西接壤交趾,抚御为难。余方不知所措,吾师何以预奖之如此。抑以颂为规,正所以进之欤!”师曰:“以吾子当此任,我必其胜任愉快也。而上联则实我由中之言,亦众口如一者也。”

——《楹联三话·卷下》

梁章钜曾戏作一篆印云:“学者难进易退。”

阮元见而喜之,为推其意,辑古语作楹帖相赠云:

难进易退,易事难悦;

先劳后禄,后乐先忧。

阮元有题“赠莘农年兄”联曰:

书成锦绣万花谷;

画出天龙八部图。

莘农:伊里布(1772-1843年),满族,爱新觉罗氏,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1801年他考中进士,与阮元同科进士,1833年任云贵总督。后曾为广州将军、钦差大臣。伊里布久慕阮元书联,阮元应其请求书赠。

《锦绣万花谷》为中国宋代所编大型类书之一,共计一百二十卷,分前集、后集、续集各四十卷。作者姓名不详,书前有自序,题淳熙十五年,知为南宋孝宗时人。

天龙八部:又称为“龙神八部”、“八部众”,这些名词出于佛经。许多大乘佛经叙述佛向诸菩萨、比丘等说法时,常有天龙八部参与听法。如《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0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0

——阮元对联欣赏

据《清稗类钞》载阮元有赐媚生一联。

古琴百衲弹清散;

名帖双钩榻硬黄。

古琴百衲:据《琴史》记载,百衲琴在传世的七弦琴中,极薄而轻,通体是用若干小块木材拼合而成的。木块透过漆胎,显露于断纹之中的琴,后世就称之为“百衲琴”。

清散:犹清曲。也许即指扬州清曲。清代康、乾年间是扬州清曲鼎盛期,曾流传于全国许多地区。扬州清曲大部分音乐源自本地小调。

双钩:所谓“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

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有“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

硬黄:纸名。以黄檗和蜡涂染,质坚韧而莹彻透明,便于法帖墨迹的响拓双钩。又因色黄利于久藏而多用以抄写佛经。

阮恩滦:字媚川,仪征人。为阮元孙女,杭增生沈霖元室。出生时,父常生方官永平守,城外河为古滦水,故名。三岁失怙,能诗善画,尤癖嗜琴。阮元偶至文选楼,必令一弹再鼓,呼之曰琴女孙,故手书楹联以赐之。

阮恩滦善作诗,诗多清秀,时以佛理入诗,亦从琴理中悟出的禅机。著有《慈晖阁诗钞》。

阮元的挽联亦显大家手笔。

程赞普,字一亭,善属文,笃于交友,年三十而卒。阮元挽之以联云:

惟有锦囊比长吉;

尚无白发似安仁。

锦囊比长吉:李贺,字长吉。《新唐书》言其“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

杜牧为李长吉的诗作作序道:“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邱垄,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白发似安仁:晋潘岳,字安仁,三十二岁即出现白发。见《文选·潘岳·秋兴赋·序》:“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后以此比喻时光易逝而无成就,或感叹未老先衰。或作白头潘令、潘鬓成霜、潘安白发、潘岳白发、潘岳二毛、河阳衰鬓、安仁鬓秋、二毛潘岳。

上联赞其才华出众,下联惜其英年早逝。

会稽徐联璧官至太守,历守湘南,以廉惠称,九十而终,阮元撰此联以挽曰:

八郡棠阴,官情昔比湘江水;

九龄梦觉,精气犹留南极星。

“棠阴”即“棠荫”,系取自《诗经·召南·甘棠》。其诗三章,每章三句,是一首赞美召伯听讼的诗。甘棠,即杜梨,又名棠梨,叶圆而有尖,花呈水红色,果实扁圆而小,累累枝头,味酸甜。因为甘棠枝干高大,所以古代常在社前种植,称为社木。古代的社,是听讼断案的场所,也是敬奉大地之神与五谷之神的地方,因此又称社稷。传说召伯曾在社前的甘棠树荫之下听讼断案,公正无私,人们爱戴他,便唱这首《甘棠》,表示要爱护社前的树木,用来寄托对召伯的怀念。后喻良吏惠政。

  梦觉:人生如梦,故言人离开尘世为“梦觉”。此处言逝者人虽离世,精气犹留。

未完待续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1

三朝阁老,百副佳联11

——阮元对联欣赏

阮元从叔阮鸿长阮元四岁,二人辈分有别,但应童子试时,即相友善。后会于京师,年三十许,且学识仿佛,颇为投机。阮元悉心办学,培养人才,扶掖后进。任山东、浙江学政时,奖励、提携有一技之长的学人,还聘请族叔阮鸿等儒林贤达参与阅卷,坚持以才取士,使一些走后门通关节的人碰壁而哀叹:“衙门里大人叔子一关难过”。

有记载阮鸿衡文时,“静坐高楼,闭门阅卷,不草率……有幕中阅卷稍率者,公微窥之,索落卷置室中,夜烛达旦,披览再三。偶得佳卷,因叹曰:此佳士也。”道光二十三年,阮鸿卒,阮元亲往哭奠,书挽联云:

鲁浙试文章,杜绝院棚关节;

江湖种芦稻,筹开祭赡章程。

江湖种芦稻:嘉庆间,阮元见江中小洲甚便宜,即购之,以每年芦苇收入作祭祀之公积金,故名之曰礼祀洲。初购时。沙洲面积很小,数十年后已成大洲,阮元晚年尚及见之。洲上每年芦苇的经济收入颇丰,足赡祭祀诸用。今世业洲的前身即为“礼祀洲”。

阮元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对石画亦有一定的研究,“就景题名,克肖诗画,各能精妙。”某日见石画上横岭连峰,云霭缭绕,阮元截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句为联题之:

溪云初起;

山雨欲来。

梁章钜《楹联三话·卷上》言:

余过京口日,闻都天庙会甚盛,庙即祀睢阳,因停棹两日纵观,并入庙瞻仰。至邗上,为云台师述及。师言:“甲辰年新修庙时,乡人请制楹联,因手书付之,曰:

颜许同名,唐代人伦维气类;

李韩论定,熙朝庙貌屹江淮。

当时奸臣曾劝睢阳以天道,公骂曰:'不识人伦,焉知天道!’此'人伦’二字所本。”语颇沉著,且“人伦”、“庙貌”皆双声字也。

由此可见,阮元不但是撰联高手,其书法亦为时人所重。

阮元在书法方面造诣很深,留下了令人称赏的对联书法作品。

宜今宜古宜风雅;

半耕半读半经廛。

         ——《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

考雅同居东阠地;

摛文独学北朝碑。

六子三孙,满庭爱日;

一琴十鼓。两袖清风。

                    ——《名人楹联墨迹》(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为山民待诏翰林作行书七言联:

叙出玉台徐孝穆;

吟成渔具陆天随。

                    ——《中国书法大成》第八册、台北大通书局《金石家珍藏书画集》影印

铁石梅花清气概;

山川香草自风流。

                       ——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影印。

学如逆水行舟,稍纵即逝;

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追。

金实秋先生编辑的《古今警联汇览》中有阮元集秦篆、汉隶联多副,今录其六。

泽以长流乃称远;

山因直上而成高。

世不能争维此理;

臣之所乐莫如书。

道理分明方及远;

功夫长久可为山。

自是清高无俗尚;

从来文雅即风流。

高义自修无德色;

老年长乐有童心。

观五岳而知众山小;

凡百川咸于大海归。

清代学者李元度说:“一代之兴,必有耆庞魁垒之臣,若唐之燕许及崔文贞、权文公、李卫公,以经术文章主持风会。而其人又必聪明早达,扬历中外,兼享大年;其名位著述足以弁冕群材,其力尤足提唱后学。若仪征相国,真其人哉!”

阮元确是颇令世人敬重的一代名臣和学者,从他所作联语中,我们也许能了解其一个侧面。明年将是阮元逝世160周年,谨以拙篇以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联300幅(三)
中医妙联集锦
《新清联三百副》下卷 (赏析收藏版本 )
【对联文化】古代联坛108将之「地煞星」72员
中国楹联
联坛骄子·河南联坛十杰之六史宝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