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词曲创作漫谈】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对仗【附录一】

转:呼正林-镜缘斋的博客

【诗词曲创作漫谈】

格律诗词创作中的对仗

编辑作者:呼正林

【附录一】对仗的分类与禁忌

一、对仗的分类

⒈ 按工整程度分类

⑴ 工对

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它要求很严格,不仅词性要相对,如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而且要求同类词中的小类也要相对,并且相对的词范畴越小、关系越亲近、字面越对称,则对仗越工。

① 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是工对。

如“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一千株”,(唐·白居易《余杭形胜》)“荷花”与“松树”,“三十”与 “一千”,“里”与“株”,都属于同类的词语。

② 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金玉;花鸟等,也算工对。

如:“解拈玉叶排新句,认得金环识旧身”,(唐·元稹《赠严童子》)

③ 反义词也算工对。

例 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

④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

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天地”自对,“有无”自对,同时又在联中相对。

⑵ 宽对

是与工对相对而言的,它只要求词性相同,门类不必相同。

如“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的“天意”与“人间”

⒉ 按上下两句的关系分类

⑴ 正对

指的是出句和对句的意思是同一方向并立的,相互补充,相互烘托,是并列的事物相对。

使用正对的一联由于两句内容相似,容易导致缺乏深意,但也不是绝对的,在现今流传的律诗中,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就是正对。

如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的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就是正对。这个颈联中相对的两句互为补充,从两个方面写自己的喜悦之情,写的气势奔放,语义的表达也更为充分深沉,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⑵ 反对

指的是出句、对句的意思反向并立,具有强烈对比、映衬作用。

如杜甫的《春夜细雨》的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就是一个反对。通过这一反对,两句形成鲜明对照,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也加深了诗意表达的效果。由此我认为无论正对反对,没有绝对的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为诗人抒发感情,表达诗意服务的。

⑶ 流水对

有两个重要的标准,“形式对仗,意义连贯”,指的是上下两句必须对仗,而且意思是延续的,即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

如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巴峡”与“巫峡”是自对,“襄阳”与“洛阳”也是自对,两句形成工对。“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而在意义上又是连贯的,这就是流水对。

⒊ 按调字遣词的方法分类

⑴ 借对

又称"双关对"、"假对"。有借义、借音两种。

① 借义对

一字多义的,诗中用甲义,同时又借其乙义或丙义跟联句中相应的字相对。例如“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唐,孟浩然《归终南山》“青阳”是春的别称,这里用“青”的“青色”之意,和出句的“白发”构成对仗。

② 借音对

甲字的发音跟乙字的发音相同,诗中用甲字,借同音的乙字跟联句中的相应的字相对。如李商隐《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沧”字发音与颜色词“苍”字同,所以可与同为颜色的“蓝”字相对。

⑵ 就句对

也叫"当句对"、"句中对",就是在同一句中的词语自成对仗,同时又与另一句成对。

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其中第一句“风急”对“天高”,第二句“渚清”对“沙白”,分别构成同类对,同时两句又构成对仗。

⑶ 掉字对

就是同一句中使用相同的字作对仗。

这种对仗也是古诗中常见的,杜甫的七律中掉字对很多,用得很精妙,如杜甫的《曲江对酒》的颔联“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出句中的两个"花"字与对句中的两个"鸟"字相对。

又如《江村》的颔联“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出句中的两个"自"字与对句中的两个"相"字相对。

⑷ 叠字对

又称"连珠对",就是在联句中用叠字。

如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沥沥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杜甫《登高》的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⑸ 双声、叠韵对

声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双声词,韵母相同的连绵字叫叠韵词。

如许浑《寻周炼师不遇》中的“零落槿花雨,参差荷叶风”。

“零落”和“参差”都是双声,这对仗就称双声对。朱淑真的《元夜》“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缱绻”、“朦胧”都是叠韵,这对仗就称叠韵对。

⒋ 结构特殊的对仗有隔句对、错综对

⑴ 隔句对,又称"扇面对"。

四句组成的两个对仗,与一般结构不同,它第一句跟第三句相对,第二句跟第四句相对。例如:白居易《夜闻筝中弹萧湘神曲感旧》前四句: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⑵ 错综对

就是在一联中相对称的字或词错了位。

如刘禹锡《始闻秋风》首联的“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这一联中“君”与“我”对称,但错了位置。

二、对仗的避忌

⒈ 合掌

王力先生认为:“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叫做‘合掌’,更是诗家的大忌。”如若有一联出现合掌,就会因这两句诗含义的叠合而损失了诗歌的韵味,因此这种情况是应该极力避免的。另外还应注意颔联的对仗方式和颈联的对仗方式完全相同的合掌,这是颔联和颈联之间的合掌。这种情况古代诗人认为更加严重而极少违犯,如徐玑的《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荫。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在颔联和颈联中,每句前两个字和第四、五两字都是名词相对,第三个字除“多”是形容词外都是动词,两联的对仗方式相同,出现了合掌。

⒉ 纤巧

前面说过,在一个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然而过分注意对仗的工整,而把内容及意境放在一边,这样追求工对却损害了思想内容。我认为追求工对固然好,然而过了头就使整首诗过于纤巧,失去韵味了。

由上可见,律诗中对仗艺术的运用,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思想内容的传达更为准确,因此唐朝的许多诗人都极为喜爱并擅长这种艺术形式,在律诗的创作中特别注意对仗句的反复锤炼和构想,使得诗歌在艺术上更加完美,出现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句,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因此,对仗艺术在律诗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不可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丰富多彩的对仗艺术,使得律诗成为我国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以它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研究和探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河洛诗词2012第一期 诗词讲座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下)
第十讲写对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蔡宝瑶
(三)对 仗
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有关名词术语的解释_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第五讲·格律诗词的对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