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说话技巧】多请教大有益

转自:松柏林光的博客

【说话技巧】多请教大有益

曰常工作中与人交往时,“闭嘴”可使你得到好处,有时可以帮你免 掉自找苦吃之虞,有时还可以帮助你成功地做上一笔好买卖。小李和小陆是同是同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两人 分配到同一家单位。一年以后,小陆被提升为部门主管,小李则被调到公 司下属的一家机构,职位没有实权,地位明升暗降。为什么呢?

他们分配到该单位后,领导各交给他们一件工作,并交代他们可以全 权处理。

小李接到任务后,做了精心的准备,方案也设计得十分到位。他一'C*' 投入工作,全然不记得要向领导请示一下。领导是开明的,既然说过让他 全权处理,自然也不干涉,但也没有和下面人交代什么。等到小李把自己 的计划付之于实践时,各部门人员见他是新来的,免不了有些怠慢,小李 心直口快,与一个人顶了起来,这可惹了麻烦,因为这人正是公司总经理 的亲信。后果可想而知,他的工作处处受阻,最后计划中途“流产”。

小陆接到任务后,经过周密分析调查,提出了若千方案给领导看,又 向领导逐条分析利弊,最后向领导请教用哪个方案。这时,领导对他的分 析已经信服了,当然采取了他所推荐的那个方案。这时他又问领导如何具 体实施。领导说:你自己放手干吧,年轻人比我们有干劲。小陆连忙说, 自己刚来,一切都不熟悉,还得多听领导的意见。因为小陆的态度谦恭, 意见又到位,领导很满意,当即给几个部门的主管打电话,让他们大力协 助小陆的工作。因为有了领导的交代,小陆在实施自己的方案时又时时注 意与各部门人员的协调,所以他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

孔子教导我们要“不耻下问”,按这种道理说,“上问”就更是理所当 然了。领导也许学历不如你,某些方面的能力也许不见得很强,但是他能 成为领导,自然有他的长处,多向他请教不但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有助于 做好工作,还能给领导留下良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有人因为害羞而不敢向领导请教,有人因为自傲而不愿向领导请教, 有人害怕向领导请教会显得自己没水平……其实大可不必顾'虑这些。多思 勤问的人总会得到领导的重视的,一是,你的提问显出你对工作的热情和 思考;二是,你的提问显出你的谦虚和诚恳。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

你是不是常常向上司询问有关工作的事?或者是自己的问题,有没有跟上司一起商量呢?

如果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应该做出改变,尽量地发问。一个不成熟 的部下向成熟的上司请教,这并不可耻,而且是理所当然的。千万不要 想:“我这样问,领导会不会笑我,我是不是丟了脸?”如果你这样想,那 就是多虑了。

有心的上司都很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就表示他在工作 上有了不明之处,而上司予以回答,就能减少错误。

如果你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都不问,上司会觉得''这个人恐怕不是 真懂' 会对你的能力表示怀疑。

除了金钱以外,任何事情都可以问,诸如工作上的难题、家中的困 扰、男女感情的苦恼,都可以跟上司谈谈。

作为上司,他们必定很喜欢能敞开胸怀,有事和自己商量的部下。

篇末点睛:

“以人为师,少说为佳”,并不是不说话。若要把这个方法运用好,你还得说话。不懂就问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大可不必担心遭到耻笑。闻道有 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个人不可能是“百事通”。老老实实地求教,而后经过审慎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你的想法就比较容易实现了。

【说话技巧】不做“出头鸟”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 一个人只有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他的路才能走得长远。身在职场处于优位时,自然是可喜可贺的事。但如果别人一奉承,你 就马上得意洋洋、喜形于色,这会无形中引起别人的嫉妒。所以,面对同 事的赞许和恭贺,应谦和有礼、表示虚心,这样不仅能显示出自己的君子 风度,淡化同事对你的嫉妒,而且能博得同事对你的敬佩。

“你毕业一年多就升为业务经理,真了不起,大有前途呀!祝贺你 啊!”在外单位工作的朋友小叶十分钦佩地对小姜说。

“没什么,没什么,老兄你过奖了。主要是我们这儿水土好,领导和 同事们抬举我。”受到祝贺的小姜见同一年毕业的小吴在办公室里,便压 抑着内心的欣喜,谦虚地回答道。小吴虽然也嫉妒小姜的升迁,但见他这 么谦虚,也就笑盈盈地主动跟小叶打招呼:“来玩了?请坐啊!”

不难想象,小姜此时如果说什么“凭我的水平和能力早可以提拔了” 之类的话,那么小吴不嫉妒才怪呢。

在职场中,当你明显比同事强时,你在心理上还是要贴近他们,千万 不能与他们拉开距离,这样同事们也就不会再嫉妒你了,同时还会在心里 承认你的“优位”是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同时,注意突出自己的劣势, 这样会减轻嫉妒者的心理压力’从而淡化乃至免除对你的嫉妒。

小李是刚从大学毕业的新教师,对最新的教育理论有较深的研究,讲 课也颇受同学们欢迎,以致引起一些任教多年却缺乏这方面研究的老教师 的强烈嫉妒。为了改变自己的处境,小李便故意在办公室的同事面前大暴 自己的劣势:教学经验一点都没有、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很不熟悉等,最 后还一再强调“希望老教师们多多指教”。

就这样,小李自暴劣势后,终于有效地淡化了自己的优位,衬出了其 他老教师的优位,减轻和弱化了他们对自己的嫉妒。

刚进职场的年轻人,纯真、热情、有正义感,“初生牛犊不怕虎”,面 对单位里的一些“黑暗”现象,总是忍不住“拍案而起”,慷慨陈词。但 是,他们的好心之言,往往会引起同事们的误会或受到有意无意的冷落, 甚至是打击报复。

毕业后,张先生在出版社当了一名助理编辑,他文笔不错,学习意愿 高,因此进出版社才5个月,_就把与出版有关的事务摸得一清二楚了。

有一次,社长召集大家开会,轮到张先生发言,他提出印刷品质不好 及成本太高等问题,并说假如能降低3%的成本,每个月就能省下20 万?30万元,最后,还说那家印刷厂是印刷费用收得最高的一家。

社长对他的发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但从那一天开始,张先生斤始感 觉到负责印务的同事对他的不友善。

8个月后,张先生离开了这家出版社。

任何人都不喜欢被批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因为一则有伤自尊,二 则任何批评都会引起旁人的联想与断章取义的误解,总之,应尽量避免在 公众场合批评别人。张先生的批评,狠狠地“踢” 了印务部门一脚,印务 部门的同事当然会''记恨于心” 了。

你想要“出头”,也一定要周全考虑这样做哪些人的利益和自尊会受 到损害。同事不要得罪,上司更不能得罪,否则的话,你的工作将很难 开展。

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司讨论一个方案,甲代表发言:“我认为,还

应该加入一点”

而乙代表发言:“经过对这个方案的多方考虑,我认为有点不太理想

的地方,我提出来,请指正一下”

对于前者,_上司只是神情冷漢地听了一遍,没有任何表示。对于后 者,上司却着着实实地考虑了一番,从此以后,公司里的事,还常常征求 乙的意见。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后者掌握了上司的心理,知道如何去维 护上司的尊严。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杨修自以为学富五车,才智出众, 因而恃才傲物,身在曹操的帐营里,却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常常口出 狂言,做事也是自作主张。曹操大为恼火,最后终于找了个借口把杨修杀 掉了。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将不如卒、君不如臣的情况屡见不鲜,而明卒被 昏将压抑、扼杀的情况同样层出不穷。如果你是一位聪明的小卒,却遇到 了一位无能的上司,或上司一时为一叶障目,这时你该怎么办才能不使自 己落人被压抑的境地,而使上司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呢?

再无能的上司也是有好胜心的。在上司面前,你最好不要表露“我比 你聪明”的意思,在谦虚的请教之中表达你的意见是你最好的选择。把握 上司的好胜心理,谦虚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一定会使你的工作顺利开 展下去。

古人云:“人之恶在于好为人师。” 一般人都有这样的心理:除了爱听 奉承话之外,还好为人师。在职场中要学会“不耻下问”,满足对方好为 人师的心理,做个好学生。

有的新员工加入公司后没多久就能融入公司的整体氛围中,说话办事 都适应公司的作风。而有的人只做了两三个月就辞职了,因为他们实在是 无法适应公司的作风,并且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别扭而疏离的。为什么会 有这样不同的情况出现呢?关键就在于前者往往善于“不耻下问'

在与同事或上司交往时,你不妨做一个忠实的听众,把别人都当成自 己的老师,少说多听,做一个学生,给对方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最后达 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这就是“甘为人徒”法的根本所在。

职场上的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在你“不耻下问”的过程中,你与 同事的关系往往会变得更加紧密。同时,少说多听可以使你增加知识,帮 助你免掉很多麻烦。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以此来显示自己比别人强。这正是 人们既可爱又愚蠢的地方。若想把不做“出头鸟”这条计策运用好,你得 投其所好,不懂就问;懂的有时也要暂时装作不懂去问。你提问的方式, 要能使对方口若悬河,使对方心里有一种满足感和被尊重感。这时你再做 “出头鸟”,就不会太引人注目,你的目的就容易实现了。

篇末点睛:

职场多险恶,在职场中打转的人,一言一语都要多加小心,不要锋芒 毕露。尤其当你处于优位时,切不可表现出过强的优越感,谦虚低调一些 能避免招人嫉妒;必要时,还要自暴己短以掩人耳目,给别人一种心理平 衡.唯有这样,你的职场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攀越高。初出茅庐的年轻 人更应深谙此道,不要“强出头”。

【说话技巧】用“幽默”平息别人的怒气

幽默的语言往往给人以诙谐的情趣,使人在笑意中有所领悟。幽默是 缓解紧张、祛除畏惧、平息愤怒的最好方法。一个可怜的、严肃的省议员觉得受到了别人的侮辱,他怒气冲天,迫 不及待地想报复,'但一时又找不到什么方法,结果,他的行为举止好像一 个小学生一样幼稚:小学生往往会去找老师告状,要求老师去惩罚他的敌 人,这个议员则是去主席那里去申诉。

这个议员找的是麻省省议会的主席柯立芝„这个议员所受的委屈使他 相信柯立芝一定会替他当场主持公道的,但是,柯立芝却以一种非常幽默 的方式把这件事解决了。

糾纷是这样引起的。当另一个议员在做一个很漫长的演讲时,这个议 员觉得对方占用的时间太长,就走到对方跟前低声说:“先生,你能不能快

点’’话未说完,那个正在演讲的议员便回过头来,用严厉的口气低声

呵斥他道:“你最好出去。”然后仍旧继续做他的演讲。

于是,这个受了委屈的议员走到柯立芝面前说:“柯立芝先生,你听 见某某刚刚对我说的话了吗?”

“听见了,”柯立芝不动声色地答着,“但是,我已经看过了有关的法 律条文,你不必出去

这种回答实在是太聪明了。柯立芝把那位议员的愤怒当成了玩笑,他 没有让自己卷入这种儿童式争吵的漩涡中去,就是因为他能看出这种无聊 争吵的幽默之处。

机智的人不仅善于以局外者的身份化解他人的争吵,而且更善于打破 在与人交往时因发生矛盾而出现的僵局。

有一天,在拥挤喧闹的百货大楼里,一位女士愤怒地对售货员说:

“幸好我没有打算在你们这儿找'礼貌,,在这儿根本找不到!”

售货员沉默了一会儿说:

“你可不可以让我看看你的样品?”

那位女士愣了 一下,笑了。售货员的幽默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魅尬 局面。

人们为了解决求学、工作、住房、购物等方面的问题,往往要与人交 涉。学会在交往中适时地表现幽默,你的成功几率一定会大大增加。

在把事情弄得很紧张、很严重的时候,能从这种白热化的_局中看出 其中所包含的幽默成分,便可巧妙地避免麻烦和纠纷。如果柯立芝或是那 位售货员对于争吵也采取一种较真的态度,那对于大家又有什么好处呢? 无非是更加激化两方面的矛盾。而由于采取了一种幽默的态度,柯立芝便 缓解了那种大伤感情的纠纷,那位售货员也巧妙地批评了那位女士的无 礼,从而制止了进一步的争论。

篇末点睛:

美国人鲁特克先生在《幽默人生》一书中指出,在人生的各种际遇 中,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避免争吵,使 你与他人的关系变得更有意义;它能帮助你把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它比 笑更有深度,它产生的效果远胜于咧嘴一笑。总之,幽默是一切奋发向上 者所必不可少的力量。

【说话技巧】有了矛盾不把话说绝

在发生矛盾后,双方肯定谁心里都不痛快,很容易失态,口出恶言, 把话说绝了。这样的痛快只能是一时的,受伤害的是双方长远的关系和自 己的声誉。所以,即使有了再大的矛盾,我们也应该把握住一点,就是不 把话说绝,给对方,也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一位顾客在商场里买了一件外衣之后,要求退货。衣服她已经穿过一 次并且洗过,可她坚持说“绝对没穿过”,要求退货。

售货员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的干洗过的痕迹。但是,直截了当地 向顾客说明这一点,顾客是絶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对没 穿过”,而且精心地伪装过。于是,售货员说:

“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个人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过, 我记得不久前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 其他衣服堆在一块,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堆脏衣服 一股脑地塞进了洗衣机。我觉得可能你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 衣服的确看得出洗过的痕迹。您不信的话,咱们可以跟其他衣服比 一比。,’

顾客心虚,知道无可辩驳,而售货员又为她的错误准备了借口,给了 她一个台阶下。于是,她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

售货员如果直白地揭穿顾客的“伎俩”,再强硬地驳回对方的要求, 就等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话说绝了,换来的只会是一场尴尬和不欢而散。 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吃软不吃硬”的心态。特别是性格刚烈的 人,你如果说话“硬”的话,他可能比你更硬;你如果来“软”的,他倒 会于心不忍,也就“有话好好说” 了。

有的人会说,发生这个矛盾,我就打算和他绝交了,把话说绝了又怎 么样。真是这样吗?要知道,暂时分手并不等于绝交。

友好分手还会为日后可能出现的合好埋下伏笔。有时朋友间分手 绝交并非是彼此感情的彻底决裂,而是因一时误会造成的。如果大家 采取友好分手的方式,不把话说绝,那么,有朝一日误会解除了,很 可能重归于好,使友谊的种子重新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在这方面不乏 其例。

17世纪初,丹麦天文学家弟谷·布拉赫和德国的天文学家开普勒 共同研究天文学,两个人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后来,由于开普勒受妻 子的挑唆,丢下研究课题,离开了弟谷。然而弟谷并没有因此而指责 开普勒,还宽大为怀,写信做解释。不久,开普勒终于明白自己误听 了谗言,十分惭愧,写信向弟谷道歉,并回到已病重的弟谷身边。两 个人言归于好,再度合作,终于出版了《鲁道夫星表》,使他们的名字 得以载入科学史册。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能恢复友谊并共同做出成就,是与 当时采取友好分手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说,不把话说绝实在是一种交 际美德,值得提倡。

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和别人发生矛盾就取下策而用之,漫 骂指责,与人反目为仇,把话说得很绝以解心头之恨。这样做痛快倒是痛 快,但他们没有想到,在把别人骂得狗血喷头的同时,也就暴露了自己人 格上的缺陷。人们会从这样的情景中看到,他对别人居然如此刻薄,如此 不留情面,翻脸不认人,从而会距离他远远的,以免惹“祸”上身。

篇末点睛:

在与人发生矛盾时不说绝话,能体现一个人宽容大度的高尚品格。在 正常情况下,人们的度量大小是很难表现出来的。而当与别人发生了矛 盾,使你难以容忍的时候,能否容人,就能表现得一清二楚_了。这时只有 那些思想品格高尚的人,才会保持头脑清醒,做出宽容的姿态,不把话说 绝,避免两颗本已受伤的心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说话技巧】多说“我们”少说“我”

一家公司招聘员工,最后要从三位应聛人焉中选出两位。他们給出的 题目是这样的:假如你们三个人一起去沙漠探险,在返回的途中,车子抛锚了。这 时,你们只能选择四样东西随身带着。你会选什么?这些东西分别是:铣 子、刀、帐篷、水、火柴、绳子、指南针。其中帐篷只能住两个人,只有 一瓶矿泉水。

男士甲选的是:刀、帐篷、水、火柴。

面试经理问他:“为什么你第一个就要选刀?”

男士曱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帐蓬只够两个人 睡,水只有一瓶,万一有人为了争夺生存机会想害我呢?所以,我把刀拿 到手,也就等于把主动权抓到了自己手中。”

女士乙和男士丙选的四样物品为:水、帐篷、火柴、绳子。

女士乙解释说:“水是必需品,虽然只够两个人喝,但可以省着点,相 信也能够使三个人一起坚持到最后;帐篷虽然只能容纳两个人睡,但是可 以三个人轮换着来休息;火柴也是路上必不可少的;而缇子可以用来把三 个人绑在一起,这样即使在风沙很大、看不见物体的时候,队伍也不会分 散。”男士丙给出的解释与女士乙相同。

最后,男士甲被淘汰出局。

有位心理专家曾经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让同一个人分别扮演专制 型、放任型与民主型三种不同类型的领导者,而后调查这三类领导者所在 团队的情况。

结果发现,采用民主型方式的领导者,他的团队团结意识最强。同时 研究结果也指出,这些人当中使用“我们”这个词的次数也最麥。

事实上,我们在听演讲时,演讲者说“我……”带给我们的感受,远 不如他说“我们……”,因为采用“我们”这种说法,可以让人产生团结 >畜'1 只o

小孩在做游戏时,常会说“我的”、“我要”等,这是自我意识强烈的 表现。这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或许无关紧要,但若长大成人以后仍然如此, 就会给人一种自我意识太强的坏印象,人际关系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同样的事往往会因说话者的态度不同,而给人 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因此善用“我们”来制造彼此间的共同意识,对促进 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没有做什么,同事们和我一样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尤其领导更是 起了带头作用,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所以今天大家给我的荣誉,我觉得不 能归于我一人,功劳应是大家的。”在一些表彰会上,经常可以听到这样 的话。其实这些话多半言不由衷,因为明明工作就是一个人干的嘛。但是 把“我”说成“我们”,一来显得自己谦虚,二来让领导和同事们听着都 很舒服:这小子,还有点眼光。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人的个性普遍比较内敛,这种内敛 个性成为了我们基本价值判断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过分强调自己,什么 事都抢着去干,或者什么功劳都揽到自己头上,什么过错都推给别人,那 这个人很可能就要倒霉了,除非你是团队中的头号人物。所谓“枪打出头 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即使自己干了很多,功劳都是自己的,也要把功 劳分给大家。

可能你会感到不公平,不过让心中不平之人聊可自慰的就是,你做了 事情但是把功劳和大家分享了,你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就会逐渐提高。群众 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东西他们看不出来?领导更是眼明心亮,只要你不 抢他的风头,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你的好处。

篇末点睛:

说“我”跟“我们”的差别,其实就在于听者的感受。说“我们”, 听者心里高兴,对自己有好处;说“我”,听者心里不高兴,对自己没什 么好处。既然这样,聪明的人就应该多说“我们”少说“我”。

那么是不是不能说“我”呢?当然不是,只是要把握好机会。平时积 累了很多人情资本,在关键时刻勇敢地把“我”说出来,等于是量变到质 变的飞跃,会取得让人满意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事相处有学问
这3大忌讳,看似与领导无关,实则是往死里得罪领导,很现实!
职场被同事“排挤”,上司“打压”
领导为什么不愿提拔你?这3点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和领导关系再好,也不能和他说3件事,否则一手好牌也会打得稀烂
揣摩上司意图要有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