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起底民生银行20年四大豪门权力争夺战


2016年上半年,A股市场围绕上市公司控制权爆发的争夺战,可谓此起彼伏,万科、康达尔、*ST新梅皆为引发大范围关注的个案。


迈入下半年,围绕着中国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权力争夺,又硝烟渐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民生银行连续发布了6份与股东动态有关的公告,该等公告全数涉及了该行历史上的三大豪门股东—刘永好的希望系、张宏伟的东方系、卢志强的泛海系。


延期的换届选举


按照民生银行的公司章程,其董事会与监事会通常是三年一换届,当前的第六届董事会与监事会诞生于2012年4月,按正常程序应该是在2015年4月换届,但却在换届的当口因股权结构的剧烈变化及人事地震而延期。


众所周知的是,从2014年年底至2015年年初,安邦保险集团于二级市场集中增持民生银行。到2015年一季度末,民生银行A股的前三大股东全是安邦系成员—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集团,三者合计持股高达16.57%;此外,安邦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在港股市场同步增持至民生银行H股总股本的5.18%(占A+H总股本的1.043%)。


根据民生银行2015年年报,整个安邦系合计持有其64.8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78%)。而在安邦系晋级第一大股东之前,原第一大股东希望系持股不过6.5%左右。


作为股权结构分散的首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即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郭广昌 、史玉柱、冯仑、黄晞等等这些股东代表,都是民营企业家中的非等闲之辈。因而,他们在民生银行的话语权分配上,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磨合与博弈,方才在该行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形成相对均衡的势力格局。


股东层面的均衡格局打破之后,势必要在董事会和监事会层面重新分配话语权,背后的博弈在所难免。而恰在2015年初又发生时任行长的毛晓峰被调查事件,再加上举足轻重的原董事长董文标于稍早前辞任,民生银行内部也处于人事上的大动荡期。


2015年3月5日,民生银行发布公告称,因第七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候选人酝酿工作尚未完成,相关换届选举工作将延期。截至目前,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已经“超期服役”一年半。


身为三大副董事长股东单位之一的东方集团最先行动。2016年6月29日,东方集团与华夏人寿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并将共同向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名新一届董事会成员。二者分别是民生银行第九大与第十大股东,各持股2.92%及2.56%。


与此同时,身为另一副董事长股东单位的泛海控股于7月11-14日豪掷75.25亿元,在二级市场增持了8.44亿股,使得其持股比例一举从2.3%增加至4.61%,从而也确保了董事提名权。


与泛海系及东方系不同的是,同为副董事长股东单位的希望系,不但没有强化话语权的意向,反而还持续减持民生银行。希望系旗下的南方希望,于7月18-29日共计减持了2.14亿股,减持之后持股数仅剩8500余万股,占比0.23%。不过,希望系旗下的新希望投资在民生银行的持股比例依然有4.18%,一名董事的提名权应无忧。


郭广昌


面对安邦系的进入,除了希望系选择减持之外,郭广昌的复星系也选择了减持,而且是清空了民生银行A股,仅保留了H股的持股。


经过多年博弈,民生银行在股东层面形成了相对拥有较大话语权的三大派系—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他们将如何与新进入的第一大股东安邦系进行互动与博弈,乃至达成新的平衡,无疑是接下来的新看点。


历史上的三大派系


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被称为民生银行董事会上的“三驾马车”,因为其实际控制人刘永好、张宏伟、卢志强长期身居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大位,而其他股东单位则未有此待遇。


三足鼎立格局初成


创办于1996年的民生银行,是在时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的主持与奔走之下得以成立的。当时的民营企业家群体有两大圈子,一个是官方性质的全国工商联,另一个是民间性质的“泰山会”。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59家股东中,这两派力量皆有参与。而其中希望系的刘永好属于全国工商联阵营,泛海系的卢志强则属于泰山会阵营。


刘永好


民生银行发起设立之时,希望集团出资5080万元,持有5080万股,占比3.68%;泛海控股出资9000万元,持有9000万股,占比6.52%(表1)。



当时希望集团持股比例排序第13位,但刘永好因深得董事长经叔平的信任而出任了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也是当时董事会的唯一一位副董事长。


民生银行2000年A股上市前夕,其股东结构发生了第一次大范围的重组,部分股东则借机大举收购第三方的持股。


先说说希望系刘永好的情况:


早在民生银行发起设立时,刘永好是代表希望集团出资的,当时希望集团的刘氏四兄弟还未分家,所以其出资实际是四兄弟共有的。之后,四兄弟分家,刘永好另行成立了新希望集团。


从1999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刘永好控制的新希望从第三方受让了1.38亿股,一举成为民生银行最大单一股东,占比9.9998%。此外,原先刘氏四兄弟共有的希望集团所持有的508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其中1800万股因分家而交割由刘永好控制的另一家公司南方希望持有。之后,南方希望又另行从第三方受让了4698万股,合计持股达到6498万股,成为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占比4.7%。


面对刘永好的强势收集筹码,泛海系的卢志强也不甘落后,在其原本持有9000万股的基础上,于2000年3月从第三方受让了4000万股,总股份数达到1.3亿股,仅次于新希望,位居民生银行第二大股东,占比9.42%。


在此期间,并未参与发起设立民生银行的东方集团张宏伟横杀出来,于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集中扫筹1.3亿股,一举成为与泛海系并列的第二大股东,占比9.42%。


至此,希望系、东方系、泛海系位居前三大股东,民生银行三驾马车的格局初成(表2)。



话语权博弈


三驾马车在民生银行话语权上的体现,最直接的就是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席位分配了。


卢志强


民生银行上市前的第一届董事会,只有希望系刘永好一位副董事长;上市时的第二届董事会,增加了一名副董事长,由东方系张宏伟出任;第三届董事会与监事会,泛海系卢志强由董事改任监事长;第四届董事会,刘永好出局董事会,副董事长职位由卢志强接替;到第五届董事会,再增加一个副董事长名额,刘永好强势回归出任;之后,第六届董事会格局未再有变化(图1)。



具体来看看民生银行上市后三驾马车在该行的话语权变迁详情:


第二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于2000年4月29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希望系除了刘永好继续出任副董事长之外,南方希望以第十大股东身份提名的董事候选人李晓东成功当选董事,因而希望系在董事会获得2个席位;新进入的东方系因成为第二大股东,张宏伟以黑马姿态出现,并当选为副董事长;而同为并列第二大股东的泛海系,其实际控制人卢志强则仅延续第一届董事会普通董事的身份。


2003年6月16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选举了第三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与上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相比,希望系的话语权稍稍有所弱化,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副董事长刘永好)与一个监事席位(来自南方希望的尉安宁);东方系维持原样,依然由张宏伟出任副董事长;泛海系卢志强则由此前的董事改任监事长。


张宏伟


2006年7月16日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第四届董事会,被称之为“刘永好的滑铁卢”,因为此次选举他从董事会出局了。


该次选举董事会的规模从上届的15名增加至18名,不过依然按照惯例采取差额选举的方式,从24位候选人中选出18人(股东董事9名、独立董事6名、执行董事3名)。其中,持股3%以上的股东共计提名了12位股东董事候选人,差额选举9人。


与刘永好落选形成反差的是,泛海系卢志强成功当选为副董事长,填补了刘永好留下的职位空缺。东方系张宏伟则维持不变,继续出任副董事长,此外东方系提名的一位独董王联章也成功当选。


此次选举遭致刘永好的质疑,认为背后有人操纵了股东大会的投票。围绕此次选举,有两个相关的背景事件。


其一是,原董事长经叔平当时已是88岁高龄,由于身体原因已无法再主持民生银行的事务,因而改由原行长董文标出任董事长。外界因此认为,刘永好在民生银行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


其二是,刘永好对民生银行某些股东在该行进行大量的关联贷款持有异议。根据民生银行的披露,新财富统计了三大派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占股东总贷款的比例。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泛海系的关联贷款占比一直居高不下,且远高于东方系及希望系,特别是2005及2006年,泛海系的关联贷款占比高达77.29%及79.9%(图2)。



相比之下,希望系于2004年起才开始有关联贷款,且占比低得多。而且,在统计口径上,刘永好四兄弟中的其他三人(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所控制的公司,在民生的贷款也计入了刘永好的关联贷款范畴。而实际上,希望集团1996年分家之后,其他兄弟三人的经济利益与刘永好已基本无关联。


如果把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关联贷款,分拆到刘氏四兄弟各自名下的话,则可以发现,与刘永行有关的贷款实际占了大比例,而刘永好除了个别年份有占比极少的关联贷款(最多也不超过股东贷款总额的2%),其他年份从未在民生银行贷款(图3)。



假如进行同口径比较,将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盟友股东—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的关联贷款与泛海系合并计算的话,那其在股东贷款中的占比将更加惊人。如此,就不难理解刘永好为什么在2006年前后会对部分股东发生大量关联贷款提出异议了。


2006年7月董事会换届的异动,直接引发了同期监事会换届的延期,直到2007年1月,第四届监事会方才完成换届。刘永好出局董事会之后,在延后进行的监事会选举中,新希望提名的另一位股东监事候选人李宇,最终高票当选。


如此,民生银行第四届董事会与监事会换届下来,希望系获得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特别是刘永好出局董事会,话语权较前一届弱化不少;东方系同样获得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同时还较希望系多提名了1位独立董事并入选,因而东方系的话语权得到较大强化;泛海系的席位数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卢志强获得了副董事长的职务,地位稍有提升。


2007年6月,民生银行实施上市以来的首次定向增发,希望系旗下的新希望与南方希望携手参与认购。其中,新希望出资9.99亿元认购1.31亿股,南方希望更是大手笔掏出27.24亿元认购了3.57亿股,使得希望系的持股进一步强化。


东方系放弃了此次增发认购,而泛海系虽然掏了9.08亿元认购了1.19亿股,但却在之后的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间,累计抛售3.51亿股,套现高达52亿元,其持股数不增反降。


2009年3月23日,民生银行召开股东大会进行第五届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换届选举。由于上一届选举出现波折,这次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换届选举,一改之前的差额选举传统,而采取等额选举的方式。


在此次换届中,刘永好强势回归、高票当选,并重新出任副董事长。从第五届董事会与监事会开始,至今两届董事会与监事会长达七年半的时间里,“三驾马车”的话语权基本稳固下来:希望系拥有2个董事席位;东方系拥有1个董事席位+1个监事席位;泛海系拥有1个董事席位;且三大派系实际控制人皆出任副董事长。


表面看,三系中泛海系处于最弱势地位,但其实不然。泛海系的盟友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长期以来作为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之一,在董事会一直都有获得1个席位。因而,泛海系加上盟友实际上也拥有2个席位。


细算“三驾马车”收益账


在安邦系强势晋身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的背景之下,原有股东开始出现分化,作为持股时间最长、在民生银行影响力最大的“三驾马车”,各自获得多少股本收益呢?


希望系:投资39.89亿元,套现93.6亿元,分红29.27亿元,剩余市值150.27亿元,回报6.85倍。


先来看新希望的成本收益情况。


1999年5月21日,新希望从宁波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受让了75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为9800万元,折合1.31元/股;1999年10月22日,新希望从哈尔滨亚麻厂受让了48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6081.12万元,折合1.27元/股;2000年5月17日,新希望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受让了1502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2733.64万元,折合1.82元/股。此三次股份受让,总耗资约1.86亿元,共计获得1.3802亿股股份,这便是新希望在民生银行IPO之前获得9.99%股份的全部来源。


2007年6月22日,新希望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出资9.99亿元认购了1.309亿股股份。此后新希望再未对民生银行进行股权投资。如此算下来,新希望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额为11.85亿元。


新希望持股至今,仅于2015年7月8日做过唯一一笔7669.8万股的减持,价格为10.44元/股,套现约8.01亿元。


该笔持股,经过历年多次的转增股本,目前已增加至15.24亿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的收盘价9.34元/股计算,该等持股的市值为142.3亿元。另外,民生银行还进行了多次现金分红,新财富的统计显示,新希望累计获得分红数额高达21.19亿元。


综上,新希望的投资成本为11.85亿元,套现8.01亿元,获得现金分红21.19亿元,当前剩余持股市值142.3亿元,总收益171.47亿元,回报14.47倍(表3)。



再来看南方希望的成本收益情况。


1995年末希望集团出资5080万元参与发起设立民生银行,获得5080万股。1996年,希望集团刘氏四兄弟分家。1999年10月22日,希望集团将其中的1800万股划拨给刘永好麾下的南方希望。同日,南方希望从哈尔滨亚麻厂受让42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5320.98万元,折合1.27元/股。2000年5月17日,南方希望从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受让了498万股民生银行股份,总代价906.36万元,折合1.82元/股。


经过这三批的股份继承及受让,南方希望在民生银行IPO之前共计获得6498万股股份,总耗资为8027.34万元。当时位列民生银行第十大股东,占比4.7%。


2007年6月22日,南方希望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豪掷27.24亿元认购了3.57亿股股份,此后再无对民生银行增持。南方希望的累计投资额为28.04亿元,是新希望投资额的2.37倍。


不过,南方希望自2008年二季度开始陆续减持民生银行。新财富的逐笔追溯统计显示,南方希望2008年套现约12亿元,2009年套现约14.4亿元,2014年套现约20亿元,2015年套现约19.3亿元。2016年7月18日至29日,南方希望更是连续进行了10笔大额减持,共计套现19.8亿元。截至当前,南方希望的累计套现额高达85.59亿元,剩余持股数仅为8523.32万股,按当前9.34元/股股价计,持股市值仅7.97亿元。此外,新财富的进一步统计显示,南方希望在持股期间累计获得民生银行现金分红8.08亿元。


综上,南方希望的投资成本为28.04亿元,累计套现85.59亿元,获得现金分红8.08亿元,当前剩余持股市值7.97亿元,总收益101.64亿元,回报3.62倍(表4)。



相较而言,南方希望的收益率不及新希望,主要原因在于,其2007年出资超过27亿元认购民生银行的定增股票,大幅拉高了其平均持股成本。


将新希望与南方希望合并计算,希望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为39.89亿元,累计套现93.6亿元,累计现金分红29.27亿元,剩余持股市值150.27亿元,收益总额为273.14亿元,整体回报6.85倍。


泛海系:投资85.92亿元,套现53.06亿元,分红11.2亿元,剩余市值157.16亿元,回报2.58倍。


民生银行发起设立时,泛海系出资9000万元获得9000万股股份。此外,民生银行招股书还披露,其向中国人民银行递交了《关于恳请中国人银行依法解决昆明市中级人法院违法查封我行股权的函》。之后,被查封的昆明建华企业集团所持有的4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以每股1.7375元的价格转让给山东泛海集团公司,总价共计约6950万元,于2000年3月7日完成股权交割。


至此,泛海系在民生银行IPO之前获得1.3亿股股份,成为持股9.42%的第二大股东。


2007年6月22日,泛海系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出资9.08亿元认购了1.19亿股。不过,泛海系在参与定增之后不到5个月,即开始大手笔减持套现,而且减持的股票数量远远大于定增的认购数量。


新财富的统计显示,从2007年11月至2008年3月间的5个月内,泛海系累计减持了超过3.51亿股,平均成交价介于13.3元/股至15.56元/股之间,套现总额高达52.9亿元。


这可谓是一次高水平的股票置换财技操作。因为2007年6月民生银行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确定的增发价仅为7.63元/股,泛海系参与定向增发时虽然掏了超过9亿元,但是几个月之后随着大盘攀上6128点的历史高位,民生银行的股价也上涨至16元/股以上的高位,于是泛海系果断在高位减持部分股票,套现超过50亿元,不仅把之前参与定增的现金支出收了回来,还赚了一笔可观的收益。


这就相当于是数月前以7.63元/股的价格大手笔买进,数个月之后以翻倍的价格卖出。由此看来,泛海系不仅是长线投资高手,也是短线操盘强者。之后,泛海系除了在2008年6月减持了约200万股,就再未做过减持。


进入2016年7月,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临近之时,泛海系突然间在二级市场大手笔增持。从7月11日至14日,短短数天累计增持8.44亿股,总耗资75.25亿元,使得其持股数实现翻番,达到16.83亿股。


汇总计算,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85.92亿元,中途套现53.06亿元,历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11.2亿元,目前持股市值157.16亿元,总收益221.42亿元,回报2.58倍(表5)。



看上去,泛海系的整体回报似乎不高,这主要跟其2016年7月份耗资75亿元大手笔增持有关,使得其整体持股成本大幅提升。假如扣除这次增持支出及增持持股数,则其之前的成本投入是10.67亿元,套现+分红+持股市值之和为142.6亿元,回报13.36倍,与希望系旗下新希望的14.47倍回报大体相当。


东方系:投资2.23亿元,套现1.91亿元,分红14.24亿元,剩余市值99.64亿元,回报51.92倍。


1999年12月28日,东方集团通过司法竞拍的方式获得深圳前进开发公司持有的6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2000年3月29日,东方集团从广州益通集团公司受让5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2000年5月18日,东方集团从中国旅游国际信托受让了2000万股民生银行股份。以上受让共计1.3亿股,使得东方系成为与泛海系并列的第二大股东,当时占股9.42%。东方集团2000年年报显示,受让这1.3亿股的总代价为2.228亿元,折合1.714元/股。


这1.3亿股股份,经过2001-2004年的派送红股、转增股本之后,增加至3.411亿股。随即,在2004年7月2日,东方系将其中的5604.39万股,转让给了外资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价格为3.411元/股。东方系因此获得1.91亿元的套现,这也是东方系在民生银行持股历史上的唯一一次套现。


虽然东方系之后再也没有增持过民生银行,但经过多年的转增股本之后,其持股数目前已经达到10.67亿股。该等股份按照2016年8月19日收盘价9.34元/股计算,市值为99.64亿元。


此外,新财富的统计显示,东方系在持股民生银行期间,历年累计获得现金分红达到14.24亿元。


综上,东方系在民生银行的总投资为2.23亿元,减持套现1.91亿元,现金分红14.24亿元,剩余市值99.64亿元,总收益为115.79亿元,回报高达51.92倍(表6)。



三大派系横向对比,东方系入股民生银行的时间较希望系及泛海系都要晚,但回报水平却大大高于后两者。之所以如此,其一,东方系之后从未参与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以及进行二级市场的增持,避免了持股成本的被拉高;其二,由于基本未做减持套现,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收益越来越高。


安邦增持耗资几何?


作为新晋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的安邦系,其持股成本又是多少,目前收益几何呢?


整个安邦系至少通过五个持股主体—安邦集团、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安邦资管(香港)携手买入民生银行股份,其中前四者在A股市场买入,后者在港股市场买入。截至目前,整个安邦系合计持有民生银行64.858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7.78%)。


先来看安邦系买入民生银行A股的详情(表7)。



安邦系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除了少量是因持有其可转债而转换成的股份(转股价为8.105元/股),其余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二级市场增持的。


安邦系首次进入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列,是在2013年第一季度,持股数为8.54亿股。2013年第二季度,安邦系继续增持了5.328亿股,按照该季度平均股价9.13元/股计算,增持金额约为48.64亿元。


因此,在2013年第二季度末之时,安邦系以13.87亿股的持股量,占比4.89%,超越新希望的4.7%,位居民生银行单一第一大股东。不过,在2013年第四季度,安邦系随即又减持了5.41亿股,套现约48.12亿元。2014年第一季度,安邦系继续减持了829.17万股,按该季度平均股价7.7元/股计,套现额约为6.33亿元。


此后,安邦系未再套现,而是通过多个主体一路增持下去。


2014年11月28日,港交所首次披露安邦系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时,其持股数已经达到了16.985亿股,去除因当年6月24日每10股转增2股而获得的1.527亿股,说明期间安邦系增持了高达7.823亿股,按照该时间段平均股价6.5元/股计,其增持额超过50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安邦系在A股市场一路增持民生银行至61.269亿股,累计增持额高达605.75亿元。该等持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收盘价9.34元/股计算,市值为572.25亿元。看上去,安邦系似乎产生了本金亏损,其实不然。如前文所述,期间安邦系减持套现了约54.45亿元,再加上持股期间累计获得29.66亿元现金分红,因而其套现+分红+持股市值的总收益约656.37亿元,相较于605.75亿元的成本,收益率略高于8%。


再来看安邦系买入民生银行H股的详情。


根据港交所的权益披露数据,2015年1月26日,安邦资管(香港)在港股市场买入1290.85万股民生银行H股,价格为10.185港元/股,耗资约1.31亿港元。此次增持之后,其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达到3.589亿股,占其H股总股本的5.18%,因而港交所进行了首次披露。而此前的3.46亿股H股的持股成本详情,由于未达到5%的比例,港交所并未予以披露。


如果假设安邦系在H股的增持,与其在A股的大幅增持同步启动于2014年11月28日,并在2015年1月25日买入累计达到了3.46亿股,则按照该时间段的平均股价9.38港元/股计算,其增持额约为32.45亿港元。


据此计算,安邦系增持民生银行H股的累计耗资约33.77亿港元,而该等持股按照2016年8月19日的收盘价8.36港元/股计算,市值为30亿港元,相较其买入成本产生了本金浮亏(表8)。即便其持股期间累计获得了约1.24亿元现金分红,但依然不能覆盖本金的亏损。



综合而言,安邦系兵分两路增持民生银行股份,在A股市场耗资超过600亿元,在港股市场耗资超过33亿港元,但基本处于保本状态,整体盈利不超过8%。只要股价稍有下跌,安邦在民生银行的投资即会陷入整体浮亏境地。


当然,既然安邦系能大手笔掏出600多亿元入主民生银行成为第一大股东,想必其也不会在乎一时之盈亏。


未来分权格局


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已渐行渐近,股东们围绕话语权的博弈已然硝烟四起。截至目前,最新的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中,安邦系已经占据三席,分列第一、三、四位;泛海系由于2016年7月的大手笔增持,已经位居第二大单一股东;原先的第一大单一股东新希望已经被挤至第五大股东位置;位居第九大股东的东方系,由于跟华夏人寿结成一致行动人,其实际持股比例已经超过泛海系,成为事实上的第二大股东(表9)。



那么,民生银行即将进行的第七届董事会换届选举,席位将如何在这些股东之中分配呢?


按照前两届的惯例,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可能维持18人的规模,其中股东董事9人、独立董事6人、执行董事3人,选举方式也将会是等额选举。换句话说,9名股东董事的选举中,只要相关股东获得提名权,所提名的人基本就能当选。按照公司法及民生银行章程约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3%以上的股东,有权向股东大会提名董事人选。


为了分析当前股东可能如何角逐这9个股东董事席位,不妨先来看一下现任的9名股东董事的分配情况(表10)。



现任的9名股东董事,除了来自安邦保险的姚大锋之外,其余8位皆为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换届时所当选,而且当选之时全数在前十大股东之列。


表面看,郭广昌麾下的复星系从未出现在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但他却当选了第六届董事会董事。实际上,复星系是通过A股和H股两个渠道持有民生银行的。新财富查询到的港交所权益披露数据显示,2012年郭广昌入选董事时,复星系持有民生银行4.762亿股H股、3.08亿股A股,二者合计占总股本的2.865%,按持股比例已经位居前十大股东之列。


另外,从第六届股东董事的持股情况来看,似乎并非3%以上的股东才能入选董事。比如,当时泛海系仅持股2.62%,但卢志强依然成功当选;当时的南方希望持股仅2.09%,但其派出的代表也依然当选。二者能当选,或许跟其各自的盟友有关。当时泛海系+船东互保协会的持股合计为6.01%,因而拿下两个席位(卢志强+王玉贵);而新希望+南方希望的持股合计为7.08%,因而也拿下两个席位(刘永好+王航)。


但福信集团当时以2.06%的持股比例,依然获得一个董事席位,另外持股未达3%的复星系也获得董事席位,说明3%的持股比例并不是入选董事的硬门槛,只是根据民生银行的章程,持股未达3%者并不能自行向股东大会提名董事候选人,但如果获得董事会的认可的话,可以由董事会来提名该人选,交由股东大会表决。


安邦系的姚大锋,则是中途替补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的。2014年12月,因原股东董事史玉柱提出辞去董事职务,而当时安邦系已经增持民生银行至12.6%,因而提名了姚大锋接替史玉柱辞任后的董事空缺,并获股东大会通过。




假如这三名董事退出,留下的三个空缺将由谁来替补呢?

考虑到安邦系目前持股已经高达17.78%,而其目前在董事会仅有1个席位,应该有望至少再增补1个席位,甚至增补2个席位也不是不可能。


剩下还有1个席位,有可能由与东方系结成一致行动人的华夏人寿获得,毕竟其单独持股也高达2.82%,谋求一个席位也算合理。


假如安邦系不谋求3个席位,而仅谋求2席,则剩下的1个席位,有可能由目前位居前十大股东之列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94%)或者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有限公司(3.15%)提名董事来填补。虽然上海特健的史玉柱之前主动辞去了董事职务,但并不代表他不能另行提名人选。


综上,股东们在民生银行新一届董事会的权力格局将可能是:安邦系获得2-3个董事席位,泛海系+船东互保协会获得2个董事席位,东方系+华夏人寿也获得2个董事席位,而希望系则仅有1个董事席位,复星系获得1个席位,史玉柱的巨人系1个或者没有席位。


不管董事会席位最终如何分配,民生银行的股东权力都将进行一次再平衡过程。



文章综合自:新财富杂志(ID:newfortune)

作者:苏龙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生银行20年权力争夺史:四大豪门股东投资回报最高竟达52倍!
民生银行董事会新瓶装旧酒:史玉柱回归 郭广昌离席
王健林都要感谢的大佬:“隐形富豪”卢志强
遇到野蛮人该怎么办?刘永好自立门户王石要傍大腿
新希望董事长刘永好减持民生银行A股 套现20亿
民生银行换届给万科的三点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