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世纪到底有没有儿童吗?


整理人|葱花


中世纪没有“儿童”。这是儿童史研究开山鼻祖菲利普.阿里耶斯的著名观点。通过研究绘画来探讨中世纪人民的儿童观,这也是阿里耶斯的创举。然而,让老爷子没有想到的是,一群后生在追逐他的步伐研究绘画里的儿童时,推翻了他的观点......


菲利普.阿里耶斯的名著《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认为,中世纪没有儿童的观念。儿童从可以独自行动开始,就穿着小尺寸的大人的衣服,做着和大人一样的活动,活脱脱一个迷你版的大人。


我们平常认为的那些“小大人”式的小孩,在这些中世纪孩子的面前都要相形见绌咯!


而这表明,中世纪及中世纪人民的心中其实是没有“儿童”的。


除了运用文本史料,阿里耶斯开创性地依据绘画等艺术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发现直到12世纪前,肖像画里没有儿童形象。


如果你想看儿童,只有移步去看宗教题材画作中的迷你大人形象。


▲我才不会告诉你图中那个自带光环与指点江山气势的粉衣胡须叔就是圣婴。


▲在这幅画里,圣婴同样长了一张老气横秋的脸,外带一脸懵逼,大概正在腹诽:我为啥要穿大人的衣服!!!


到了文艺复兴前期,人们对“儿童”这个群体的关注度增加。虽然画里没有了长胡子的娃娃,可是儿童仍然面带成人的表情。比如这张:


▲看什么看,我嫌弃的就是你。


后来绘画中的儿童越来越像儿童。比如下面这两张拉斐尔、科雷乔的画里,婴儿们看起来憨态可掬多了。


▲咦?你们在干什么?


▲快点,趁大人不注意多吃点!


直到现代——


▲我不想戴这顶帽子,太沉啦,呜呜。


阿里耶斯将这段历程描述为“发现儿童”。就是说人们从缺乏儿童观念的中世纪,走向了越来越将儿童做为特殊群体看待的后来。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跟随阿里耶斯的步伐,去研究绘画中的儿童形象,他们发现了足以推翻阿里耶斯的证据。


首先,中世纪时期宗教为大,人们每天都在和上帝、圣灵、基督进行精神交流,崇拜他们的光辉,想象他们的威严,以至于要画小耶稣的时候,仍然心心念念要表现耶稣的伟岸形象——因为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幼稚的耶稣,或者说不敢这样想,甚至有时是为了满足神职人员的趣味。


就像文艺复兴以后的家庭肖像画,也一定要给孩子穿上大人的衣服,画出大人般稳重的神情,因为这是要给别人看的,要展现家族成员“堪当重任”、“潜力无边”的形象。



其次,胆大心细的历史学家霍姆斯发现萨尔茨堡一份1040年的手稿里面,出现了一张将圣母玛利亚画成天真小童的彩饰画(此处原谅小编没有找到这张画)。其它学者也表示,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艺术品里的可爱儿童不在少数,只是阿里耶斯没有发现。


(阿里耶斯:我知识面没你们宽,怪我咯?)


也就是说,中世纪的人们很可能非常认同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只是不习惯在宗教画中表现出来。


中世纪以后,文艺复兴时期,无论是宗教画还是世俗画都能自由地展现儿童该有的形象,因为人们高举回到古希腊罗马的大旗,弱化宗教的禁锢,画里的小孩就像古希腊雕塑家刀下的娃娃一样天真。


▲麻麻麻麻快看我嘛!


内容参考俞金尧《西方儿童史研究四十年》

图片来自知乎、维基百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宗教民俗] 【欧洲。民俗篇】中世纪欧洲,孩子一断奶就是成人了
中世纪的人像为何千人一面?
【图文推荐】欧洲中世纪绘画中的婴儿为何都看起来又老又丑?
"20世纪最伟大画家"巴尔蒂斯的人体油画(组图)
假如哈利·波特生活在18世纪,会有怎样的童年
巴尔蒂斯全集 20世纪最后的巨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