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拜谒孔子到曲阜

                     拜谒孔子到曲阜

    一、曲阜算中华文化的根

  从小受对孔子没什么好印象。改革开放后,拨乱反正,对孔子懂得一分为二了。想想也确实算得伟人,起码是伟大的教育家,中国文化也绕不开孔子。但他那一套东西从古至今都没有真正实行过,有点儿不切实际。古代帝王全是外儒内法,嘴上说说而已。不过中国老百姓的美德中有许多都打孔子那儿来。做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我对孔子兴趣不大,从易经到诸子百家,大概除了墨家,中国不管哪个“子”对自然科学都没起什么好作用。

  

  做为一个中国人,这一生中有必要去一趟曲阜,感受一下孔老夫子家乡的气氛。

  二、研究地图

  2013年10月7日,趁黄金周热劲刚一过去,我和夫人从济南坐高铁,一会儿就到了曲阜高铁站(东站),先买一张地图。高铁站离城很远,坐三块钱公交车,走四五十分钟才能到城里。为了方便,我们就住在市中心,静轩西路上的一家“如家酒店”,条件不错。

  午饭后研究地图,发现主要景点就三个:孔府、孔庙、孔林。买一次票能玩两天。当时已是中午,只剩一个下午,只好先游比较远的孔林。

  

  

  孔林在城北,没有公交,我们坐了一辆三轮车,想慢悠悠顺便看看街景。但车夫一定要先拉我们到南边的“孔子文化中心”不可,其实就是为了拿门票的回扣。

  这个展览馆是现代建筑,里面基本都是图片、字画、雕塑和现代假文物,只有几个小香炉据说是古代的真文物,实在没什么看头。


  

  

  


  三、孔林

  看完出来,车夫才拉我们去孔林。一路进南门,出北门,穿过不大的古曲阜城,这个古城看起来还有点儿意思,古香古色。看看地图,城北角还有个颜府颜庙,看起来这是孔门弟子唯一在此间有庙的,只是规模他老师的要小很多。

  出北门沿北关大街一直向北,到了“万古长春”牌坊,车夫就不再往前走了,再往前就是所谓“孔林神道”了,过去的皇帝都得从这儿下轿步行,我们自然也不能例外。

  神道两边都是高大的千年古柏,显得庄严肃穆,未走近孔林之前,已造成敬意。

  

  

  

  穿过写着“至圣林”的城门,就进入了孔林。跟我的想象不同,孔墓并不在中轴线上,而是在西北方向的一座院落中。在这里我又见到了熟悉的乾隆题诗的御碑,乾隆真是个高产诗人和书法家,只是他的字跟他的诗一样熟练而俗气。

  先看到的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墓,他也是一位学者,他的学生就是孟子。看起来孔子的儿子孔鲤并没有什么大作为,孔老先生的遗传基因隔代传给了孙子。

  然后才是孔墓,碑文写道“大成至圣文宣王”,碑前放了一块巨石,恰好把“王”字最下一横挡住,成了“大成至圣文宣干”。据说这里有个故事:

  康熙曾经去拜孔墓,当康熙走到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于是后世便修了这个石墙,挡住那个王字。

  

  看起来,皇帝总是要摆谱儿的,王比帝要低,不能上级跪拜下级。等级社会嘛,到现在也一样,厅长见了局长,就得摆一下谱儿。但是“师”就不一样,不管你官再大,老师还是高你一辈,大学者见了他的小学老师也得毕恭毕敬。

  看看孔子墓的坟堆,上面满是青草,只不过比一般老百姓稍高大一些,比起帝王陵墓还是要差得远。

  再往后才是孔鲤墓,总算祖孙三代都葬在同一座院落里,在阴间也有个照应。

  孔林面积很大,古柏遮天蔽日,往里走还有清初孔尚任的墓,现代孔令贻的墓,等等,我想恐怕也是前篇一律,大同小异。我还是找个地方画一幅吧。

  

  孔林面积很大,古柏遮天蔽日,往里走还有清初孔尚任的墓,现代孔令贻的墓,等等,我想恐怕也是前篇一律,大同小异。我还是找个地方画一幅吧。

  转了一圈,好不容易找到一处,有两株老古树,干枯的枝杈拧巴着,像两个森林魔怪打架似的,有点儿意思,画一幅,就算到过孔林了。

  

  往回转,发现有许多现代孔家后裔的新墓,据说只要掏钱,全国孔家子孙都能往这儿埋,可能也不用火化了吧。我不由问园林老者,外地来这儿埋葬的人多吗?说也不是很多,外地人埋在这儿,晚辈上坟不大方便。

  从孔林回到城里,天已黑了,我们漫步在华灯初上的街道上,对这座小城印象极佳,干净,整齐,富裕,繁华,处处装饰一新,是个宜居城市。

  

  四、孔庙

  第二天一早,开始参观孔庙,一大早,孔庙门口先按照古代礼仪表演一番,演员都穿着明代服装,吹吹打打,好不热闹。

  

  

  进入孔庙,跟皇宫似的,一道道的门和牌坊,而且全都有说道,比如“金声玉振”,取自孟子语录:“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玉振是也。”,还有什么“太和元气”“棂星门”“至圣庙”“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多得数不清,全都在一道中轴线上。通过这一道道的门,造成孔子不得了的崇高伟大形象。

  

  

  正如鲁迅所说:“孔夫子到死了以后,我以为可以说是运气比较的好一点。因为他不会噜苏了,种种的权势者便用种种的白粉给他来化妆,一直抬到吓人的高度。”

  再往前来到十三碑亭,都是历代帝王对孔子加封的昭告,文采极度斐然,用词极度精妙,

  再往前就是所谓“杏坛”了,也就是孔子当年的教室。按我想象,所谓“杏坛”起码应该在山野林泽之所,杏树下面,孔子席地而坐,弟子围一圈讨论。而现在的杏坛却是一座巍峨的宫殿,连半根杏毛也没得。

  

  

  走过杏坛终于来到了孔庙的最高殿堂——大成殿,等于故宫里的太和殿。皇帝们之所以给孔子如此高的规格,关键正在鲁迅所说:“他不会噜苏了”,可任由帝王们利用发挥。

  

  

  

  殿内两块匾高悬——“万世师表”“斯文在兹”,古代文人也喜欢孔子,因为他们起码可以依附在孔子身上,充当“帝师”,拥有经典解释权,如翁同龢之流。

  出了大成殿,便来到整个孔庙最后一座殿——圣迹殿,其位置相当于故宫的御花园。这里应该有点儿文物了,说是那些石刻都是出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吴道子和顾恺之的手笔。于是这里适时地出现了一位当代书画家,正在为游客献艺,这种把戏走到那儿都是一样的。


  

  

  再从东线往回转,院中有详细的孔子家谱系列,据说这是中国最全最靠得住的一部家谱,传承有绪,历历可考。我想如果今后科学发达,也许能通过研究孔家后裔的DNA,复原出孔子生前的模样。

  五、鲁壁

  再转过去,就来到我最感兴趣的“鲁壁”了。据说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西汉景帝时,封到曲阜的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

  

  

  这个故事我已听说了几十年,不知文革焚书时,有没有哪位文化爱好者把珍贵典籍藏在墙里而躲过浩劫,若有,那可真算得上当代孔鲋了。

  今天终于得见这座伟大的墙。其实就是一座红色的影壁,上书隶书“鲁壁”二字,阳光洒在“鲁壁”上,斑驳纷杂,而旁边就是孔子当年使用的古井。这地方必须画一幅,才不枉此行。

  乾隆皇帝也和我的心思一样,到了这地方,兴致盎然,必须留诗一首,于是又有了一块文墨皆俗的碑刻(其实这家伙也是一位文字狱专家):

  故井前头绰楔碑,传闻鲁壁响金丝。 经天纬地存千古,岂系恭王坏宅时。

  六、孔府

  从孔庙出来已是中午,没顾上吃午饭,随便垫巴了几口干粮,又急忙进入孔府继续参观。记得好像孔庙才是孔子的故居,而孔府则是在孔庙附近为孔府后裔而建的府第。

  孔府跟孔庙其实布局差不多,都是中国官府式的长条形,一层层的门和殿,无数个四合院的南北叠合。

  进门不远倒是有条“阁老凳”有点意思,据说明代大奸臣严嵩被皇帝罢官后,试图找贵为衍圣公的孙女婿帮自己向皇帝求求情,衍圣公知严嵩口碑太差,让严嵩坐等了几个小时的冷板凳最终不见,严嵩只好灰溜溜滚蛋。听起来真是大义灭亲,清廉秉公的很,于是此凳便成为清廉的标本供人参观,彰显孔家的清高。

  其实想想冷落一条落水狗,也实在算不得什么英雄。试想严嵩当权的时候,恐怕衍圣公拍马屁还来不及呢。

  我们穿过层层厅院,一直走到头,进入孔府的后花园,比皇帝的故宫御花园好像还大些。看看还有一点儿假山假水,坐下来画一幅,又算一个纪念了。

  从东路往回转,有一处挂了好几幅不同的孔子像,据说明文字,其实孔子长得很难看,头顶高高隆起,像个山包,所以叫做“孔丘”,在曲阜民间有“七出”之说:暴牙,翻鼻孔,大耳朵,金鱼眼。真有点糟踏“为人师表”的形象,这样的孔子如果去考今天的师范学院,一面试就被刷掉了。

  

  

  

  再往前走,有一幅壁画,叫做“戒贪图”,画一只麒麟,贪得无厌,四蹄抓着八仙的宝物,还想一口吞下太阳,最后落了个葬身大海的可悲下场。

  

  再往前有一座很高的岗楼,叫做“奎楼”,大概过去的大宅院都有这种用来防匪了望的楼子,紧急时衍圣公也能躲在里面。

  

  快走到孔府前门时,有一座四面不靠的门楼,叫做“重光门”,平时不开,只有皇帝来了才开。

  游完孔府,看看时光还早,回济南有点浪费时间,看看地图,有一处绿地,叫做“孔子故里园”,去看看有没有什么玩头,谁知不过是一处人工湖,是个垂钓的去处。水面上有一座三孔桥,也算凑成个景儿,再画一幅“柳下垂钓图”。

      

  挨到吃过晚饭,坐高铁回到济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日名胜|曲阜三孔景区
山东旧影:20世纪20-30年代东方圣城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景象
孔庙、孔府、孔林导游词
孔府里的神奇逸事
文化名镇_曲阜三孔——儒学之源,儒教之根
曲阜三孔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