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恩施大峡谷之一:女儿城

                  恩施大峡谷五日游

    “恩施”这个地名我是很晚近才听说的,刚听到时我第一反应的词是“施恩”,《水浒》人物(只能称“人物”,不能称“英雄”),绰号“金眼彪”。

    对这家伙我没什么好印象,没什么屁本事,仗着老爹管监狱,驱使犯人为自己卖苦力开店挣钱,乃快活林一霸。后被武艺更高的蒋门神臭揍,夺走了生意,便用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的酒肉,买通了犯人中的大英雄武松,醉打蒋门神,夺回了生意。并因此连累武松被张都监陷害,可知施恩是背后耍阴谋,不顾别人死活的十足卑鄙小人。而头脑简单的武松居然还把施恩引为最要好的兄弟。

  

    当然,“施恩”肯定是施耐庵编造的,不过是说给武松施了恩。“恩施”这地名肯定跟“施恩”没关系,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瞎想,施恩做生意的“快活林”似乎就应该处在恩施这个地方,所以对恩施这地方也连带着没什么好印象。只知道它在湖北的西南角,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山区,交通不便,穷乡僻壤,民风应该淳朴敦厚吧。

    最近老友江女士与我相约,同游恩施大峡谷,我才第一次听说恩施原来也是旅游胜地。江女士是我的旅游指导,标准的小资,什么张家界、凤凰、泸沽湖、婺源,都是她为我推荐的,每一处都非常美。不知她为什么如此神通广大,信息灵通。她既然说要去恩施大峡谷,那风景一定错不了。

    其实稍一想便知,此地属鄂西,紧邻湘西,而张家界、桃花源全在湘西。所以恩施的山水也应该连带着不错。

    我们和江女士相约,很早就提前在网上买好去恩施的车票,订好在恩施下塌的宾馆,买好离开恩施的机票、车票。现在网络真方便,坐在家里敲敲手机,一个月之后的一切行程就都办好了。

    2018年4月23日早上,我们和江女士夫妇如约同时从各自的住地来到恩施,我们已十五年未见面,但因一直在微信上联系着,好像就跟昨天才见过面似的,微信真是个拉近朋友距离的好发明。

    恩施的火车站造型很独特,屋顶耸起成一个八字,可能象征这里不可胜数的山峰吧。我们四人下塌火车站附近的君尚酒店,左近就是长途汽车站,非常方便。

    酒店不错,标间非常宽敞,站在八楼,窗外便是美景。楼下是美食广场和一个接一个的特色产品专卖店,还有“恩施大戏台”,天天在露天免费表演民族歌舞。

    特色产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所谓“富硒茶”,满大街广告中最多的字眼就是“硒都”,网上说恩施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探明独立硒矿床”所在地,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天然生物硒资源最富集的地区。

    我上学的时候,只知道硒是非金属元素,元素符号为Se,是一种光敏材料。现在网上讲硒还是人和动物生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低硒和缺硒地区,严重者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发生。

    所以恩施除了打旅游牌,就是打“硒牌”,而富硒茶正是最叫得响的旅游产品。只是我已经老得不像话,缺不缺什么微量元素对我似乎无所谓了。

    恩施市马路宽阔,两边高楼耸立,只是路的斜度有点儿大,而且又阴着天,下着雨,令人想起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看来第二台地都有着相似的地貌和气候特点。

  

  

  

    总之,心目中穷乡僻壤的恩施给我们的第一印象非常美好,一扫原先心中那个“金眼彪施恩”的形象。

               一、女儿城

    因这几天的预报都有雨,所以我们安排了五天的旅游日程,就是为了等个晴天,好去大峡谷爬山。

    当天下午江女士建议大家去城里的女儿城玩,坐公交可直接到。

    这个所谓的女儿城其实并无任何历史文化渊源,纯属人造古镇。不过是土家族民俗展览集市,让旅游者有个花钱的去处。男人们一听女儿城,便不由联想到《西游记》中的女儿国,觉得那里一定有许多漂亮姑娘,免不了要去消费一番。

    土家族是个大民族,800多万人,在中国各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位。据考证可能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以古代巴人的两支——廪君蛮和板楯蛮为主源,融合当地土著和进入该地区的汉人、濮人、楚人、乌蛮等族群共同构成。古代被称为“武陵蛮”。有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图腾是白虎。

    在我看起来,土家族可能是最接近汉族的一种少数民族。本地人无论哪族,所讲汉语均接近四川话,但如果他们不讲“川普”,我们便很难听懂。

    女儿城的布局四四方方,有如棋盘。为了突出女儿形象,在当中的十字路口,有一座巨大的雕塑,四条黑乎乎的壮汉背负着一面硕大无朋的巨鼓,鼓面上有一位身材苗条的小姑娘,正举着鼓槌蹁蹁起舞,造型非常优美。

  

  

    看来这就是所谓的“女儿”了。大鼓是土家族传统乐器,一般是两人抬鼓,一人在侧面击鼓。现在是四人抬鼓,一人在上面击鼓,既然名为女儿城,那么女儿一定要高高地踩在男人们的头顶上才过瘾。

    大鼓旁边正在表演舞龙,这里的舞龙不同于一般平地上蜿蜒游走的龙,而是类似舞狮那样的“立龙”,由两人舞动,一人龙头,一人龙身,在高架上窜来窜去,飞速旋转。

  

  

  

    各条街道上满是各种民族服装、地方特色小吃,比如什么土家油茶汤、张关合渣、土家腊肉、柏杨豆干、社饭、鲊广椒、葛仙米、凤头姜、福宝山莼菜、年肉。我们都没法吃。

    转来转去,只尝了一种看起来雪白素净的“烤粑粑”,两块钱一个。好像是用糯米做的,软而黏,在炭火上烤,烤得两面有点儿黄了之后,中间夹上些带甜味的黄豆面,好像还有芝麻,香香甜甜,真的很好吃。

  

  

    有一种芝麻糖,类似南疆的麻糖,也不错。我们买了一些,当做旅游备食,走饿了垫一点。

    有一家民俗博物馆,我们进去后,放在门口最显眼的就是所谓“摔碗酒”,地下一大堆碎碗茬儿。说是两人对喝,你喝一碗,把碗摔碎,我也喝一碗,也摔碎,摔得碗多就说明友谊真诚。至于浪费多少碗倒无所谓。这种风俗的确比较独特古怪,在别的民族那里没见到过。

  

  

    摔碗酒的民间传说是某个时代,土家族的两个族长或是兄弟之间有了恩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人决定尽释前嫌,于是共饮一碗酒,以示今后的友谊与和谐,饮过之后,将碗摔碎,以泯恩仇,也显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气。

    总之,女儿城虽系假造,还是有点儿看头。

    晚上回来,酒店旁边的恩施大戏台刚刚开始演出歌舞,我们马上去看。一水儿的土家风情,其实跟西南其它众多少数民族的曲调都一样,我们根本分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但的确非常好听。

    说实话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歌曲我全都喜欢,这可能要归结于五六十年代大量西南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流行插曲,全是苗瑶壮彝白傣土家风格,什么“满山葡萄红艳艳”“绵桂花开十里香”“阿哥阿妹情谊长”等,多是雷振邦一伙儿作词,而我们那时正是少男少女,阿哥阿妹。

    虽然下着雨,但演出照样进行,因为戏台上面有屋顶,只是观众并不多。周围一圈都是饭馆,人们边吃边看,桌子上方有大雨伞。那情境很传统,有民国风。

    这座大戏台整个处在一座大坑里,我们吃饭的桌子那块算楼座,大坑里是池座,下面也有饭馆,也能边吃饭边看戏。


     小炒中印象最佳的是油煎带鱼浇汁,虽说做法极简单,但我们从来做不出那味道,也许这里的带鱼新鲜,材料地道。其它几个小菜也都不错。

  

   布景、灯光、服饰,包括演员的身材长相、招式动作都很美,很专业,并非我想象的红歌会大妈之类的民间草台班子。歌声和音响效果也没的说。空中下着雨,地面汪着水,水中倒映出舞台的摇曳光色,流红闪绿,似蒙胧幻梦。

    虽说布景是幻灯打出来的,但那画面极富诗意,或蓝幽幽的月下竹林中少女唱着爱情曲,或火红的烛光下少女在唱着哭嫁歌。或青翠欲滴的梯田里唱着丰收曲,或幽远静谧的青山绿水中唱着划船曲。

    其中有个节目是我们很熟悉的“六口茶”:一男子路过一女子的家,向女子讨茶喝,于是有了下面的对唱:

    男: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你的那个爹妈(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我的那个爹妈(噻)已经八十八

  男:喝你二口茶呀问你二句话,你的那个哥嫂(噻)在家不在家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我的那个哥嫂(噻)已经分了家

    ………………………………

  男:喝你六口茶呀问你六句话,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有多大

  女:你喝茶就喝茶呀那来这多话,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

  女:呦耶呦耶呓呦呦耶,眼前这个妹子(噻)今年一十八(耶)

    最终的结果自然是这对陌生的男女喜结连理,有趣的是那女子,表面上总在嫌男子“哪来这多话”,装模作样,实际上却巴不得把自己嫁出去。

    江女士说,节目最后应该有“龙船调”,这是恩施土家族的代表作品,也成为宋祖英的保留节目,歌词自然也为大家所熟知:

    正月是新年(哪咿哟喂)。

    妹娃子去拜年(哪喂)!

    金哪银儿梭银哪银儿梭!

    阳雀叫(哇咿呀喂子哟,那个咿呀喂子哟)!

    (女白)妹娃要过河哇,哪个来推我嘛?

    (男白)我就来推你嘛!

    ………………………………

    著名的宋女士当年在维也纳金色舞台上唱这支歌时,那些扮演男声对白的竟是一帮洋人大老爷们儿,也学着四川话(实际上应该是恩施方言)说:“还不是我来推你嘛!”我在电视上看到这一幕时,差点笑闪了腰。

    又听说后来宋女士在国内舞台上唱时,观众起哄,宋女士当场气哭,不知是真是假。

  

  

  

  

  

  

  

  

    

  

  

  

  

    我们一直等到最后一个节目,并没等到“龙船调”。江女士极失望。告诉我,你只要看到龙船调演出,一定要帮我全部录下来。我自然明白,恩施正是龙船调的故乡,具体说,这支歌出自恩施地区的利川县。没听到龙船调就算没到过恩施。

    江女士具有极好的歌唱天赋,尤喜民歌。那年我们在南疆小县排演《红灯记》时,她演铁梅,可想而知,没有一条好嗓子是拿不下来的,而我是美工,天天边画布景,边听他们排练。

2018年4月2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纬30度
喜大普奔,我5A了!!
主打民族牌,恩施旅游化蛹成蝶
【浪迹】恩施三题-土得掉渣、仿得古朴、美到骨髓
恩施州
硒都版国庆长假出游秘籍已经泄露,流传到你手里没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