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三川的钢笔画

    如果你五六十年代上学,不知听说过“小人书画家”华三川没有?我小时候对华老佩服得五体投地,尤其是他的钢笔画。

    对于看惯了中国毛笔画法小人书的我们来说,华先生的钢笔画无疑是“舶来品”,令我等耳目一新,纯粹的西洋画法,密实的钢笔线条,均匀的菱形交叉,真正的素描技巧,太棒了。

    当时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青年近卫军》,用洋技法画洋人,显得那么贴切。比如正在扔自制燃烧瓶的那幅,用素描线条表现光影,效果极佳。裤子上的线条随腿转折,腿部的体积感清晰可见,脚下的木梁不用轮廓线,全部用交叉线条表现,足见功力。

      华三川1930年生在上海,那时的上海是中国西化的中心,各种西洋文化纷至沓来,话剧、电影、交际舞,包括月份牌画,幼年的华三川很快就接受了这样纯欧式的画法。实际上欧洲古典的铜版画就是纯粹用素描线条表现一切——光影、体积、透视,甚至质感,极具魅力,百看不厌。

    在49年后的小人书中,完全采用这种钢笔画法的极少,华三川的作品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

    《青年近卫军》创作于六十年代,后来还有一套连环画《项链》,也是外国故事,也是画洋人,但影响似乎没《青年近卫军》那么大。

    再往后华三川就不大画洋人了,只好画中国故事,那时画的有《交通站的故事》《我要读书》等,技法更成熟,但味道却没了,洋技法用来画中国人,总是不那么契合。

    大概华先生自己也看出这个问题,后来干脆连拿手的钢笔技法也放弃了,越来越向着“民族化”方向发展,到《白毛女》,几乎就是彩墨工笔画,风格完全变了,与以国画出身的刘继卣非常相似。从“洋”变为“土”,我们所熟悉喜欢的那个华三川已完全不见了。虽然画得越来越熟练,但我们也越来越不爱看他的作品了。没了洋味儿,没了钢笔画,还叫华三川吗?

   

                      2014年9月2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钢笔画新舞台(52)回顾与思考(3)
钢笔画的力量
这人物画清秀飘逸,富丽典雅 实在是太美了!
钢笔素描是怎样练成的?不可多得的精细好
钢笔素描作品精选
关于钢笔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