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拉倒旺多姆圆柱的是库尔贝

    2007年我去欧洲旅游,亲眼看到了著名的旺多姆圆柱,并拍下了照片。后来在游记中这样写道:

  

    “在北京饭店吃过饭后,一出门,便远远看到著名的旺多姆圆柱,那上面高傲地站着拿破仑。但我们没有时间走近去看。

     我们在高中历史课本上就学过这根青铜圆柱,不过当时是做为批判对象,巴黎公社时期,公社委员会通过法令,拆除象征资产阶级和对外侵略的旺多姆圆柱。当时课本上还有一张正在拉倒旺多姆圆柱的插图,铜版画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产阶级革命者们敢于批判一切的气概也许令人赞叹。


  

  

  

    巴黎公社失败后,旺多姆圆柱又重新树了起来。”

    最近忽然从网络上得知,原来拉倒旺多姆圆柱的主持者,竟是我所景仰的法国大画家库尔贝!库尔贝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艺术家的工作室》,画面中众目睽睽之下,当模特的裸女正倚着画面中心的画家库尔贝,所以在我印象中,库尔贝是一位埋头象牙塔中,不问世事的纯粹艺术家,万没想到他老人家居然参加革命,而且革命激情疯狂到如此地步。简直不是艺术家,而是革命家了。我无法想象,这位天天操画笔的画家,当年也撸起袖子,喊着号子,带领大家拉起绳索,将高大的旺多姆圆柱拉倒!

  艺术家的工作室

    现在查资料得知:

    公社艺术委员会主席、著名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认为,旺多姆圆柱是“野蛮行为的纪念物,是武力和虚荣的象征,是对军国主义的赞颂”。因此,他建议立即拆除。四月十二日,公社通过拆除法令,并决定将广场改名为“国际广场”,以体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革命精神。五月八日下午,库尔贝主持圆柱拆除仪式。在雄壮的《马赛曲》声中,建成整整一个甲子的旺多姆圆柱被拆毁,拿破仑的雕像轰然倒地。

    仅存七十二天的巴黎公社遭到残酷镇压。梯也尔来到巴黎,决定重修旺多姆圆柱,重塑拿破仑雕像。库尔贝因拆除圆柱先是被判处监禁六个月,后又被加判支付圆柱重修的全部费用,约计三十二点三万法郎。他根本无力、也不会支付这样一笔鉅款,就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流亡瑞士,不久客死异乡。

    一八七四年,旺多姆广场的中央重新竖起圆柱,并按照最初的样式在圆柱顶端竖起拿破仑的雕像。而今,一百三十多年过去,圆柱和雕像仍矗立在那里,只是圆柱内部不再向公众开放。

    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法国每个王朝和每股政治势力几乎都在旺多姆广场和旺多姆圆柱上遗留下自己的政治印记,而法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诸多文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都遗留下自己的墨迹。一八二七年,法国大文豪雨果发表诗作《圆柱颂》,赞颂拿破仑征讨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武功。三年后,在国民请愿要求把拿破仑的骨灰埋葬在圆柱之下时,雨果又写诗《致铜柱》表示支持。十九世纪的法国画家亚历山大·奥古斯丁·皮尔斯和路易斯·雷米·萨巴捷,则以生动的画笔记录了圆柱被巴黎公社民众愤怒拉倒的欢庆场面。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将圆柱称为巴黎的“一个巨大的标志性建筑”。另一位法国大作家左拉在其小说《小酒店》中两次提到圆柱。一次是描写一位铁匠参与推倒圆柱的回想,另一次是大段描写新婚的年轻人兴奋地登上圆柱顶端俯瞰巴黎全城。美国小说家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夫妇和海明威都曾在旺多姆广场边上著名的里茨酒店下榻,对圆柱作过生动的描述。著名波兰音乐家萧邦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曾居住在旺多姆广场十二号,面对圆柱谈情说爱。

  

  

  

    德国大哲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赞颂巴黎公社时也都曾谈到旺多姆圆柱。马克思在其所着《法兰西内战》中说:“为了更鲜明地表明由公社自觉地开辟的历史新纪元,公社一方面当着普鲁士胜利者,而另一方面当着波拿巴将军率领的波拿巴军队,推倒了象征战争光荣的庞然巨物──旺多姆圆柱。”

    恩格斯则在为马克思这篇着作撰写的导言中说,巴黎公社之所以决定毁掉旺多姆广场上的凯旋柱,是“因为它是沙文主义和民族仇恨的象征”。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那些杀害它的刽子手们已经被历史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论他们的教士们怎样祷告也不能把他们解脱”。

  现在,旺多姆广场已被高级旅馆、驰名银行、华丽服装店和首饰店紧紧包围,金钱和时尚的气氛四处弥漫。旺多姆圆柱仍高高挺立在广场上,拿破仑的雕像仍站立在圆柱顶端。不管史家对拿破仑如何评说,他在很多法国人的心目中仍是一位英雄。昔日的政治风云已经飘散,旺多姆圆柱更多地成为法国首都巴黎的一个象征,默默地诉说着法国那些不平凡的历史途程,牵动着多情的巴黎人的民族情感。

    这时我再重新搜寻库尔贝作品,才发现他除了画裸女之外,还画了大量表现低层百姓贫苦生活的作品,可与那位专画农民画(如《拾穗者》)的画家米勒比肩。这时我才理解库尔贝为什么要搞革命了。

  

小麦筛

艺术家的工作室

浴女

受伤的男人


路遇 库尔贝先生你好

裸睡女人

普鲁东与家人

  乡村贵族小姐

    与农民画家米勒不同,库尔贝出身大地主家庭,自命不凡,热情奔放、慷慨大方。库尔贝毕业于皇家美术学院和贝桑松美术学院,23岁就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像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创造活生生的艺术,这就是我的目的”。库尔贝热衷把眼睛看见的世界真实还原,《采石工人》中的模特是两位贫苦农民,画中的采石工人衣衫不整,在肮脏的环境中辛苦劳作。这与追求幻想的浪漫主义风格大相径庭,赢得了大批青年画家的拥戴。

    1853年,拿破仑三世在沙龙上看到了库尔贝的《浴女》,画中的女性胴体粗壮肥厚,毫无女性柔美。拿破仑三世立即评价其为“粗俗”之作,甚至当众用鞭子抽打这幅画。

  在《泉水》中,库尔贝也刻意强调模特身体和皮肤的缺点,这与古希腊雕像中对女性身体的审美背道而驰。画家笔下的“丑陋”女性却是故乡土地上粗犷而真实的劳动女性,这种崇敬和尊重在当时是不被理解的。

  这一年的巴黎世界名画展览,评审委员会拒绝接受库尔贝的这幅《艺术家的工作室》,原因是太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画家决定,就在世界名画展附近租一间房子单独展出这件作品,并题名为“现实主义展览馆”,同时发表“现实主义宣言”,现实主义艺术流派因此而得名。

    我们可以看到,库尔贝所画的裸女真是有点儿像劳动女性那样粗壮。

    那些原本被官方沙龙拒之门外的作品,很多终究会被请进殿堂级博物馆。拿破仑三世在展览上愤怒地用鞭子抽打居斯塔·库尔贝的画作时,一定没有想到,仅仅十四年后,他要亲手为对方颁发奖章,并盛赞其非凡的艺术天分。

    库尔贝从来不是躲进书斋的画家,1848年,29岁的画家库尔贝就投身法国的社会革命,参加过巴黎公社运动,担任公社委员和美术家协会会长,负责设计了大量的宣传画、旗帜和徽章。展览中有一幅库尔贝的《鳟鱼》,表现一条鱼被抓获后濒临断气的情景,可以诠释为作者在1873年的一幅政治自画像。四年之后,画家因参与革命失败流放瑞士溘然长逝。他身后名声大振,在自然主义画家中受到热烈追捧。

  鳟鱼

    总之,库尔贝的艺术是精湛的,伟大的,因同情穷人,憎恨社会的不公平而参加革命,其精神也是可嘉可佩的。不过拿破仑也并非纯然的专制反革命头子,最初拿破仑保卫法国大革命并进军欧洲时,也曾代表着当时资产革命的先进力量,把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推向了全欧洲,农民得到了解放,社会得到了进步,否则他也不可能取得那么伟大的战果。当然,在他称帝之后,也可以认为他背叛了原先所奉行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条,那时他对欧洲各国的侵略,也已不完全代表先进了。

    对这样一个复杂的具有两重性的人物,简单地用“打倒”“推倒”“拉倒”的全盘否定,从后世看来,似乎有些绝对了。古巴的切·格瓦拉也是一位革命口号震天响的革命家,对社会造成的后果,现在大家都看到了。库尔贝如果生活在现代,我担心他很可能是一名“格瓦拉”。

    从库尔贝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些领悟:

    站在我们后世的角度看,如此高雅文明的艺术家,为什么会干出那么荒唐粗鲁的事?似乎很矛盾,其实并不。

    艺术家们,包括文学家,往往比常人更富激情,更多幻想,更加愤世疾俗。如果有一颗同情穷人的善良的心,更易被一些“口号”“主义”忽悠,切·格瓦拉不就是一位著名诗人吗?

  巴黎公社的斗争吸引和造就了不少文学家和艺术家。除了库尔贝之外。雨果从国外回来,马上参与保卫巴黎。法国著名画家马奈、科罗、米勒当时不在巴黎,也被选入委员会。米勒说,他不想苟且偷安。但也不喜欢红色的血与火,他喜欢麦穗的金黄,喜欢听黄昏的晚祷钟声,但是你们把教堂的钟全都砸碎铸火炮了。马奈在巴黎初围时,当过炮手与普军对阵,他后来根据镇压巴黎公社血腥事件印象,创作了水彩画《街垒》。

  公社还造就了一个诗人群体,在起义战斗的那些日子里,许多诗人身负军事或政治重任,他们的急就诗章多印成传单,张贴、朗诵、谱曲、演唱,这些诗像炸弹和旗帜直接参加战斗。公社失败,一些诗人在囚禁、流亡、流放中又创作了大量诗歌。鲍狄埃的千古绝唱《国际歌》即是在公社失败后,用公社社员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悲怆壮丽之花。法国作家瓦莱斯是公社教育委员,公社败后出走英伦,被凡尔赛缺席判处死刑。他在流亡中写了12幕话剧《巴黎公社》(亦即《樱桃时节》),三部曲之一的长篇小说《起义者》也是直接描写巴黎公社的。比才扛枪参加了国民自卫军,巴黎围困时,他和妻子因吃到一点驴肉而高兴万分。他认为梯也尔从政治、人道角度来看都是残忍的,左翼、右翼和中间派夺去了他的心,今后什么也不参加了。

    对巴黎公社的革命理想,我直到今天还充满敬意。但因此而造成的破坏和荒唐,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过于激烈的革命其实还不如日积月累的改革。


                  2017年11月29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法国画坛革新者——19世纪现实主义大师居斯塔夫·库尔贝
库尔贝-创造活的艺术
居斯塔夫?库尔贝
《奥尔南的葬礼》库尔贝(法国)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作品赏析
009、系皮带的自画像-库尔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