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错过的健康常识,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健康危机|消失的微生物

本文字数5440,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高清思维导图。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消失的微生物》

本书的作者叫马丁·布莱泽,他是世界微生物界教父级的人物。2015年,他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就是因为这本书,可见这本书的分量之重。

我们知道,我们与母亲血脉相连,但也不仅仅是血脉基因的传承,我们还继承了母亲给我们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脉络叫菌脉。菌脉就是我们从母亲那里直接传承下来的有益细菌,这些细菌会伴随我们一生,对我们一生的健康将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这本书就是告诉我们微生物如何让我们存活并且保护我们的健康。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为什么青少年糖尿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小?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上了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五花八门的食物过敏?种种“现代疾病”背后是否有一个共同的“罪魁祸首”?

作者说,一些医疗手段,像滥用抗生素、剖宫产都正在拦腰截断我们世代相传的菌脉。这扰乱了人体内微生物的稳态,打破了人体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进而危害了我们孩子的代谢、免疫和认知能力。因此,这也给我们大家敲响了警钟。

01
什么是人体微生物群


微生物包含很多类型的生物体,包括原核生物中的细菌、真菌、原始藻类等等。但是作者主要介绍了细菌领域。数据显示,我们人体大概由30万亿个细胞组成,但是却有超过100万亿个细菌和真菌的细胞。

在这个地球上,真正的主宰者是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之物——细菌。在近30亿年的时间里,细菌是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它们占据了陆地、天空、水体的每一个角落,推动着化学反应,创造了生物圈,并为多细胞生命的演化创造了条件。它们制造了我们呼吸的氧气,支撑了我们耕耘的土壤,提供了海洋生态系统赖以维系的食物网。

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包括眼睛、鼻子、口腔等等都是细菌的聚集地,它就像一个生态系统。那什么是细菌呢?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它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细胞器,它能够自给自足,可以自我繁衍。细菌如果离开了宿主也可以自己生存。

那么细菌为什么会成为我们地球最主要的生命形式?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数据,科学界公认这个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而在过往3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唯一的生命形式就是细菌。

因为细菌的生命力太强大了。过往科学家认为,这个地球不是每个角落都存在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发现,哪怕在极端环境之下,细菌也能生存。

比如,地球最深的地方马里亚纳海沟,这里经常有从地壳喷出来的像火山爆发的热流。这个热流里含有甲烷、硫等有毒物质,但即便在这种缺氧、黑暗,充满有毒、有害物质、像地狱的环境下,依旧能发现细菌的存在。有一些细菌就是以这种化学物质为食。

另外,细菌还具备非常强大的进化能力,比如现在海面上漂浮着很多塑料垃圾,而有些细菌能进化出以塑料为食的能力。所以,就是由于这些特点,迄今为止,细菌也是主宰地球的生命形式之一。

当我们在母亲子宫里时,体内是没有细菌的。而出生以后,新生儿的肠道是开放的,有氧气进入,不太利于有益菌的生长。当婴儿生下来,有益菌就会进入新生儿的体内,它将成为其身体里的第一批基础物种。

那么我们怎么确保一个新生儿体内最开始的是有益菌呢?当母亲怀孕以后,她的身体会产生一些变化,就是产道会分泌很多糖原。这种糖原会使母亲产道内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的比例大幅增加。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首先,乳酸杆菌能帮助婴儿消化乳汁中的乳糖,帮助他们消化吸收;其次,它们还能分泌乳酸和乙酸使新生儿的肠道变成一个酸性环境,这样就不利于其他有害菌的生长。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还会随着血液循环分泌到母亲的乳腺。

所以,当孩子出生以后,医生建议我们母乳喂养,而且初乳是对孩子最好的。在生命的最初三年,由于母亲的亲吻、喂养和环境的变化,基本上奠定了我们最基础的微生物群。

此外,肠道中的微生物还能帮助我们消化和吸收,比如,苹果中的纤维素不能直接被小肠消化吸收,而肠道内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消化这一部分东西,然后帮助我们吸收更多的养分。

而且肠道寄居的大量微生物会产生很多的化学递质,这些递质会和我们的肠道神经、大脑神经相互作用。当我们想吃食物时,其实就是微生物分泌的递质告诉大脑你想要吃这个。

02
为什么微生物在消失


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身体的有益细菌,通过外在的人为因素破坏,导致一部分微生物也会变成病原体给我们带来健康隐患。比如感染性疾病。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感染性疾病都是人类致死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基本上所有的有害病菌都是从动物身上经过基因突变跃迁到人身上,然后产生疾病,比如欧洲泛滥的鼠疫,被称为黑死病,它就是由老鼠身上的跳蚤传播到人身上,再比如100年前的大流感也造成了5亿人感染,5000万人死亡。

过往的几百年间,人类一直在和感染性疾病对抗,后来有一种强大的药物产生了,这就是抗生素。抗生素的发现源于一场意外。

1928年,伦敦有一个学者叫作亚历山大·弗莱明,他是诸多研究抗感染药物的人之一。他研究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培养基培养一些细菌,他从唾液中提取一些酶,看看有没有杀菌效果。

有一次,他去法国度假,几周后回到实验室,发现窗下的角落有几个培养基忘记收起来了。然而,培养基长毛出现了一些青色斑点。

有一个现象让他很惊讶,就是在这些霉菌的周围出现了一些透明带(病菌被抑制生长的表现),他突然意识到,这有可能是霉菌分泌的一种物质,这个物质具备强大的杀菌能力。

于是,他把这个物质命名为青霉素。青霉素的产生,很多感染性疾病也得到了控制。

比如,作者年轻时,有一次去印度孟买考察,几天以后回到美国,就出现了全身高热。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可能得了疟疾,因为那个地方环境不好,蚊虫肆虐,很容易染上疟疾。但是,他用了一些抗疟原虫的药物之后,发现一点效果都没有,体温反而越烧越高,而且还伴随着一些其他的消化道症状。

后来,他突然意识到,会不会得了伤寒。你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伤寒的致死率非常高,如果不用抗生素,很多人很难扛过来。于是,他开始进行血清检测,并且尝试用抗生素治疗。几天以后,他就痊愈了。

在回忆怎么感染伤寒时,他意识到在印度有一个环节可能让他感染伤寒。有一天天气特别热,他想吃西瓜。在印度街边的西瓜摊上,他特意让摊主找了一个好的西瓜切下一牙。那个时候,他没有想到这西瓜会让自己感染伤寒。但是,在印度,很多人为了让西瓜分量更重,会偷偷地在西瓜里注水,而且注的水不是清洁水,是旁边水沟抽取的,而水沟就有可能被一些动物的粪便污染,里面就含有伤寒杆菌。

1、抗生素的作用

抗生素起到杀菌作用,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细菌的细胞壁被破坏了,细菌自然就死亡了。另一方面,抗生素能抑制细菌分裂,这种药物叫抑菌药物。另外,最开始的时候,抗生素被注入到人体内,他们发现抗生素对人体的副作用很小,只是一些人有轻微的胃肠不适,并且这个症状很快就消失,但它退烧、治疗疾病的效果特别明显。所以,抗生素很快就风靡开,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对人体的长期影响慢慢显示出来,比如有一种抗生素叫链霉素,它对神经是有毒性的。很多小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了链霉素,长大后就出现了耳聋,听觉神经受到毒害。抗生素除了控制感染,它还筛选出了耐药菌。耐药指的是人体所携带的微生物对抗生素耐药了。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用培养基培养大肠埃希菌,然后把这个培养基放在一个温热的环境下,发现这个细菌繁殖得非常快,基本上一夜时间,就长出超过100亿个大肠埃希菌。科学家把一些抗生素滴在了培养皿上,发现抗生素基本上只能杀灭绝大多数细菌,但是耐药菌株留存了下来。耐药菌株指的是抗生素对这种细菌不起作用了。

耐药菌株也会进行分裂,一种分裂方式是自身的细胞分裂,这个叫垂直繁衍;还有一种是类似于生物体的性行为,就是一个易感菌株和耐药菌株接触以后,易感菌株就会获得耐药性。

所以,当耐药菌株出现以后,经过抗生素一轮一轮地筛选,大自然最终会出现一种超级细菌。这种细菌会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这时候感染性疾病,会再次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2、抗生素滥用

造成耐药菌泛滥很重要的一点,是抗生素滥用。目前,抗生素滥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医疗行业。比如,感冒了嗓子疼、咳嗽或者发烧,是不是很多人都想先输点头孢,觉得好得快?其实,绝大多数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但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还会导致耐药或造成其他损害。

第二个是畜牧业中的抗生素滥用。很多农场主都习惯给自己家养的牛、猪、羊用一些抗生素。一方面,是因为家畜的饲养环境比较脏,经常会有一些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另外一方面,是他们发现用了抗生素的动物会生长得更快、更胖。这是因为抗生素能影响牲畜肠道内的微生物群,使帮助消化吸收、长得更胖的微生物变得更多。人吃了用了抗生素的牲畜之后,这些抗生素会存留在人的体内。如果你长时间吃,累积下来的抗生素也会对人体内的微生物群产生影响和改变。

第三个抗生素滥用的现象,最常见的是抗菌洗手液、抗菌漱口水。

抗生素滥用对我们人体产生的改变,就是有很多现代疾病随之发生,比如一些非常难治疗的感染,再比如一些免疫系统问题,像过敏、哮喘。

比如,有一个疾病叫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青少年型糖尿病。这种糖尿病的病因还不是特别明确,但是有医学家发现,这种疾病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发病率特别高,比如剖腹产的孩子、出生一年内体重明显增长的孩子。抗生素对人体还有一个影响,就是会让人体变得更高更胖。

有数据统计,3岁前用过抗生素的孩子比3岁后接受抗生素治疗的孩子,在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变得更高更胖,这就是抗生素对人体外形的影响。

抗生素还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偶发性微生物。偶发性微生物,就是数量很少的微生物。抗生素能把偶发性微生物全部杀灭。当你的身体真正需要这些微生物时,却发现找不到了。所以,这就是抗生素滥用对我们身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3、剖宫产

第二种对人体微生物产生非常大影响的现代医学手段就是剖宫产。现在很多人都比较倾向于刨宫产,虽然它确实有很大的好处。它能够挽救母亲和新生儿的生命,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叫缩短产程。比如有的孕妇生孩子生不下来,时间长了会出现难产大出血。这个时候就需要刨宫产了。正是由于剖宫产的种种好处,让它在世界各地的应用数量急剧上升。

有一组数据显示:美国的剖腹产率从1996年的不到20%,增长到了2011年的33%,增长率几乎达到50%。在其发源地罗马,这个比例更高,大概有80%的产妇愿意接受剖宫产。

随着剖宫产数量越来越多,它带来的健康问题也慢慢浮出水面,比如剖宫产的孩子,出现多动症、肥胖以及免疫系统问题的概率更高,如哮喘、过敏。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剖宫产的孩子没有经过母亲产道的挤压。没有经过母亲产道挤压的新生儿,他们肺部里的一些水分就没有排除干净,出生以后,患肺部呼吸系统感染的几率比较高。剖宫产会带来身体微生物群的改变。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找顺产和剖腹产的孩子,分别从他们的身体、口腔提取一些微生物。他们发现,自然产的孩子的身体和口腔的微生物和母亲产道的微生物相近,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纤毛菌属等;但是剖腹产的孩子身上的微生物有白喉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丙酸杆菌,这些都是致病菌,它们和母亲的产道没有一点关系,而和医院环境的菌落有关。

还有一点,就是以往剖宫产都会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剖宫产孩子所继承的菌群都是经过抗生素筛选过的。这些孩子在出生以后,他们患免疫系统疾病的概率要比自然产的孩子要高很多,比如1型糖尿病。

03
如何应对人体微生物的消失


那么你可能会问了,既然这些人体微生物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体微生物的消失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杜绝抗生素滥用

对个人而言,我们要节制使用抗生素的欲望。首先,比如患小感冒、嗓子疼,千万不要着急去吃消炎药,要等一等,看看自己的免疫力能不能让你恢复健康。

其次,我们应该慎重使用含抗菌药物的化学制品,像抗菌洗手液、抗菌漱口水。对大多数人来说,用清水或者肥皂就够了。

二,国家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特别是杜绝用抗生素喂养可食用的牲畜。

三,医生应该谨慎应用抗菌药物。

四,医药公司多开发窄谱抗生素。抗生素分为广谱和窄谱,广谱是这个抗生素能杀灭很多种细菌,而窄谱只是针对性地杀灭几种细菌。

2、 谨慎对待剖腹产

由于剖腹产的种种好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想采取剖腹产的方式。事实上,自然产是大自然给母亲最自然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尊重这种生产方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刨宫产。

其次,对那些不得不使用剖宫产的婴儿,有一种技术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剖宫产的不足。它的做法是在做剖宫产之前,医生会在母亲的产道里放一块纱布,这个纱布会沾染有益菌。当孩子生出来后,护士会把纱布上的细菌抹在婴儿的皮肤上,这相当于进行了一次人工的有益菌接种。

3、适当地补充有益菌

在医院,有的时候,我们难免会对一些严重感染的病人使用抗生素,但很多人在使用抗生素以后,就会出现菌群紊乱。其中一个特别明显的表现,就是腹泻。这个时候,我们要停止使用抗生素;然后我们要给患者补充一些益生菌,最主要的就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对普通人来讲,我们可以喝一些酸奶或者益生菌制品,它非常安全,没有什么副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失的微生物》读后感
关于抗生素(七)
肠道菌落决定一生健康
什么因素会影响身体菌群平衡,肠道菌群失调怎么办?
肠道菌群
急性腹泻怎么办?重在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