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长沙窑陶瓷
 
  引言:1998年,一群印尼人潜水采集海参时无意中踩到一堆瓷碗,从而使这片平淡宁静的海床上掀起了一股探海热潮,找获了一批湖南长沙窑瓷器、唐三彩以及越窑青瓷,其中长沙窑瓷器多达5万余件,占了沉船瓷器的90%以上——这艘唐代沉没在印尼苏门答腊彭加山岛附近的阿拉伯商船——“黑石号沉船”的打捞,也引发了世人对长沙窑陶瓷的极大关注。本刊结合长沙窑陶瓷目前在全国的分布状况以及在海外的存世状况对长沙窑陶瓷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特邀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林亦秋先生撰稿细评“黑石号沉船”所打捞的长沙窑陶瓷,且对周世荣先生等国内权威的长沙窑专家进行专访,力图通过这次调查,让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长沙窑陶瓷的价值。 
  为此,记者特意拜访了中国陶瓷界的权威人物——李辉柄先生,早在1957年,李老便与陈万里、冯先铭一同在长沙窑窑址进行复查。据李老介绍,当年他们是划着小船顺着湘江考察的,在当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危险性。复查的结果是他们一致认为长沙窑的陶瓷工艺很有特色,以往长沙窑产品被当作唐三彩对待的状况有必要改变,也才有了后面几次大规模的调查和发掘工作。 
  当记者问到长沙窑陶瓷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时,李辉柄先生说,长沙窑最大的贡献在于作为公元9世纪开始兴盛的外销瓷,长沙窑瓷器扩大了整个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作为一种真正的商品,改变了以往越窑、邢窑、定窑瓷器纯中国化的面貌,为了扩大销量加入了很多异国文化元素,对宋代陶瓷朝着外销的方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李老还谈了长沙窑与越窑烧制工艺的区别、有关长沙窑与岳州窑的承袭关系等等,总之,长沙窑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长沙窑是唐代著名的外销瓷窑 
   
  长沙窑窑址位于长沙市望城县的石渚湖一带,也就是《全唐诗》李群玉《石渚》诗中的“石渚窑”。长沙窑陶瓷在中晚唐时期跟越窑青瓷、定窑白瓷(取代了先前的邢窑白瓷)一起并称中国三大出口名瓷而蜚声海内外。据初步统计,国内一共有15个省市自治区、国外有13个国家出土了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文献记载的民间窑场,在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异军突起,在开创釉下多彩彩绘新工艺、书写诗文作装饰、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颖别致的造型以及瓷器的外销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 
  长沙窑瓷器在质地的致密和成型的精巧程度都逊于越窑青瓷和邢窑、定窑白瓷,因而价格就便宜许多。比如同时代的一件长沙窑壶只标价“五文”钱(高19厘米),浙江出土的一件越窑盘口壶上刻“价直一千文”(高47.9厘米),两件瓷壶大小相差不到3倍,价格相差却达200倍,因而在当时,物美价廉的长沙窑成为畅销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今天国内的人们对于长沙窑价值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在国内拍卖市场上几乎没有唐代长沙窑瓷器成功拍卖的例子:云南艺拍(今云南仁恒)曾于2000年12月22日拍过1件唐长沙窑盘口执壶,估价人民币2000-6000元,流拍;北京万隆曾于2003年1月12日拍过1件唐长沙窑双条贴花罐,估价人民币500元,流拍。同日万隆拍卖的另1件无底价唐长沙窑大碗也流拍;中国嘉德于2003年3月16日拍卖的1件唐长沙窑褐釉点彩小水盂估价人民币500-1000元,流拍;上海敬华于2003年8月24日拍卖的1件唐长沙窑青釉褐彩水盂估价人民币15000-18000元,流拍;中贸圣佳于2003年9月3日拍卖的1件无底价长沙窑罐,流拍;上海敬华于2003年11月6日拍卖的晋唐长沙窑、越窑水盂、印盒等五件估价2500-3000,流拍…… 
  其实,上面的例子恰恰说明长沙窑陶瓷器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目前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上能见到的长沙窑陶瓷(这里指真品)完整器价值人民币500-1000元不等,修复过的价值人民币100-300元不等,品相好、器形别致、釉下彩绘的则在1000-3000元人民币左右——可以说正是藏家收购长沙窑瓷器的绝佳时机,随着日后国人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高古瓷器价值的认识加深,长沙窑的价格必将进一步提高。 
  长沙窑瓷器在国内很多省、市市均有出土。北到石家庄,西至西安,南达西沙群岛,东至扬州,发现了有数以千计的长沙窑产品,有的出于墓葬、窑藏,有的出自遗址。在国内出土长沙窑瓷器的地点有江苏扬州、邗江、镇江、徐州、吴县、无锡、上海市,浙江宁波、新昌,安徽合肥、淮南、寿县、肥东、肥西、巢县、定远、宿县、亳县,广东高州、揭西、增城、西沙群岛,广西乐平、昭平、藤县,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河北石家庄,江西安远,湖北武昌,湖南长沙、衡阳、郴州、常德、益阳、澧县、安乡、津市及福建。其中以扬州、宁波出土最多。出土瓷器的品种有壶、瓶、坛、罐、杯、盘、碗、碟、盂、枕、灯、盒、镇纸、玩具等,品种甚多,且有不少精品。 
  现将国内各地出土和收藏的长沙窑瓷器择要介绍如下,读者可以通过其在国内的分布状况和大致的数量、器形、纹饰统计去分析哪些长沙窑陶瓷更值得投资。 
  
 
  (一)江苏省 
  1.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长沙窑瓷器约有100件。其来源,一是扬州唐城遗址的发掘品40余件;二是湖南、上海及江苏各地的征集品;三是日本友人的馈赠品。 
  2.扬 州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河渠纵横,交通便利,南濒长江,东临大海,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来,业已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港口,是东南地区的一大都会,至唐代则以“富庶甲天下”而著称于世。扬州地下保存的长沙窑瓷器极为丰富。 
  长沙窑窑址中的产品,几乎均可在这里找到,甚至有的品种在窑址中未见出土。 
  (1) 扬州博物馆 
  代表性长沙窑陶瓷藏品有瓶3件,壶12件(其中有著名的阿拉伯文背水壶),罐5件,坛、杯、碗、洗、碟、盒、枕、水注、系钮狮各1件,盂2件等。 
  (2)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 
  长沙窑产品尽管在扬州唐城范围内分布较广,但造型规整,釉色丰富,色彩鲜艳的精品主要集中在罗城中部偏西的城内官河(今汶河路)两侧和西门附近的手工业作坊区、商业区内,这显然与陶瓷贸易有关。除此以外,扬州唐代墓中也有长沙窑器物出土。1985年城东跃进桥附近“明月轩饭店”工地在大和四年(830年)吴氏夫人墓中出土青瓷点彩拍鼓小人一件,最引人注目。小人面貌类似南洋群岛土著人,曲膝端坐,双手捧一拍鼓,头顶施绿彩,高8.8厘米。 
  3.镇 江 
  隋唐五代时期,镇江称润州。唐代元和中移漕路于京口,此间便成为江淮转输要地。镇江地区出土的长沙窑瓷器计有40余件,瓷片3500余片,分别出于12座唐墓、一口水井和居住遗址中。 
  其中以1984年年末发掘的唐代居住遗址出土的三足盆最为重要,高11厘米、口径27厘米,口沿作五出花瓣形,花瓣交接处用褐绿彩绘草叶纹,盆内底用褐绿彩绘荷花水鸟纹,底下有三只兽形足,兽足施褐彩,胎呈土红色,这是长沙窑中少见的产品。 
  4.徐 州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要冲,它东濒黄海,西连中原,北负鲁南山区,直瞻江淮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军事、商业、交通重镇之一。 
  近十年来,在徐州市郊发现的唐墓中,先后出土了一些唐代长沙窑瓷器。1978至1987年间,徐州市南郊太山至东郊狮子山一带有6座唐墓中出土有长沙窑瓷器7件。 
  5.无 锡 
  1972年无锡西漳沈巷发现唐皇甫云卿墓,墓中出土有长沙窑褐绿彩绘双系小罐2件。 
  6.吴 县 
  1974年吴县澄湖古井中出土有长沙窑堆贴花壶。 
  
 
  (二)浙江省 
  浙江省内出土长沙窑瓷器的地点有宁波、镇海、鄞县、新昌、温州等地,其中以宁波出土最多。 
  1.宁 波 
  宁波古称明州,是唐代明州州治和鄞县县治,也是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1973年至1977年在宁波的城市基本建设中出土了一批长沙窑瓷器,主要分布在明州州治遗址、余姚江南岸和义路海运码头遗址、唐代罗城遗址、唐渔浦城遗址,往往与越窑瓷器同出。长沙窑瓷器大量销往宁波的时间约在9世纪前半叶。 
  2.新 昌 
  新昌位于浙东山区。1972年西岭乡庙前村一古井中出土长沙窑模印贴花瓷壶1件。长沙窑瓷器出于浙东山区,可见长沙窑当时销售之广。 
  (三)上海市 
  上海博物馆藏长沙窑瓷器数量虽然不多,但品种尚齐全。其中青釉褐绿彩网络纹罐、青釉褐绿彩绘花卉纹枕、绿釉枕、青釉褐斑贴花壶、白釉绿彩碗等均为精品。 
  (四)安徽省 
  安徽省内出土的长沙窑瓷器数量较多。早在50年代初的治淮工程中,在亳县便出土有模印贴花褐斑壶。现在合肥、淮南、寿县等博物馆收藏有较完整的长沙窑瓷器近百件。 
  (五)广东省 
  广东省在高州、揭西、增城及西沙群岛等地出土有长沙窑瓷器13件。西沙出土的贴花壶上贴花为站立的武士,壶高21.7厘米,应是当时外销途中遗留下来的物品。增城出土长沙窑瓷器10件,其中有一件绿釉葫芦形壶,弓形,长管状流,在长沙窑中少见。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长沙窑瓷器除上述出土的之外,还收藏有长沙窑瓷器90余件。其中一件是从广东外贸部门收购来的,其余多为广东省文管会扣留的不能出口的文物,而拔交给广东省博物馆的。其中有壶类38件,罐类8件,笔筒、笔洗、水盂、砚滴等文具9件,碗2件,盘3件,杯3件,灯1件,油盒2件,人象及小狗、小猪、小鸟、小龟等25件。壶中也有人物,椰枣及双鱼等贴花,还有“孤竹生南岭,安根本自危。每蒙东日照,常怨北风吹”的诗文壶。有一单杯管状长流壶的柄上印有“赵记”二字较为重要。 
  (六)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区出土长沙窑瓷器的地点有平乐、昭平、藤县。1974年平乐县二塘出土有黄釉褐斑堆贴花壶;1972年昭平出土有釉下褐彩花鸟纹瓷壶;1973年藤县三合村出有黄釉点彩双系小罐,用褐色斑点组成叶形图案。 
  (七)陕西省 
  1955年陕西西安市韩森寨一座唐墓中出土1件长沙窑青黄釉模印贴花瓷壶,此壶中的贴花除宝塔较多见外,其余骑马武士和胡人均少见。 
  (八)河南省 
  洛阳市机器厂唐墓出土釉下奔鹿壶1件。 
  (九)河北省 
  1954年石家庄市郊区振头村元和七年(812年)墓中出土有长沙窑模印贴花瓷壶1件,施豆青色釉,开片,流和双系下均有模印贴花人物花纹。流下贴花为一胡人在蒲团上跳舞,左侧系下为一胡人在吹短笛,右侧为一胡人执拍板。执拍板的人物贴花在长沙窑瓷器中仅此一见。这是长沙窑中典型的模印贴花瓷壶。 
  (十)江西省 
  1981年在安远县濂江乡古田村出土2件长沙窑瓷器。其中1件为釉下褐彩双系罐,另1件为模印贴花羽状复叶纹双系罐。 
  
 
  (十一)湖北省 
  50年代初期,湖北省武昌郊区发掘的一百多座唐墓中有22座中唐墓和13座晚唐墓中出土有长沙窑瓷器11种88件,其中有盘口壶10件,双耳罐22件,有瓜棱的双耳罐14件,盘14件,唾盂3件,褐斑壶5件,贴花壶1件,盂1件,双唇坛1件,灯4件。以一般产品为主,较高档的产品不多。 
  早在中唐时期,便有较多的长沙窑产品流入这一地区,这在其他地区所未见。如武昌31座中唐墓中,便有22座出有长沙窑瓷器53件,晚唐墓中出土长沙窑的瓷器比例更大,14座晚唐墓中竟有13座出土长沙窑瓷器达34件17。可见当时长沙窑的产品在武昌地区销售甚广。 
  (十二)湖南省 
  1.长沙市 
  据初步统计,到1996年为止长沙市收集的长沙窑各类瓷器已达3641件,尚不包括1983年发掘品。其中壶837件(诗词、题字壶72件,釉下彩绘壶126件),罐134件,碗644件,盘74件,杯42件,盏26件,盂115件,钵8件,唾盂8件,盆9件,洗22件,枕49件,炉21件,灯盏88件,烛台20件,盒126件,碗49件,砚滴79件,笔洗64件,笔掭71件,水注12件,镇纸34件,器盖326件,碾槽、碾轮76件,玩具、俑487件,印模工具109件,窑具50件,其他杂类计61件。 
   


  2.衡阳市 
  1973年衡阳市司前街人民路发现唐五代时期的水井,在这些水井中出土有长沙窑瓷器,水井中有青釉褐斑瓷壶3件,其中有模印贴花瓷壶2件,一件青釉贴花壶制作甚精,保存完整,高16.4、口径5.8厘米,流下贴花为着紧身衣、披长飘带的人物在一蒲团上跳舞,左侧系下贴一胡人,右侧贴一单层方形宝塔,宝塔下层有方形塔座,上有四角上翘的屋顶,屋顶上还有四颗宝珠组成的塔顶。宝塔图案与陕西西安韩森寨唐墓所出堆贴花壶上的贴花宝塔相同。此壶是长沙窑中最精湛的产品。 
  3.郴州市 
  1985年郴州市市区中心世界酒家工地发现6口古井,在1号井中出土长沙窑瓷器21件,计有壶、碗、砚、灯、罐、玩具等。 
  4.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藏长沙窑瓷器,除1983年的发掘品以外的藏品,包括50年代几次调查采集品、1964年冬石渚水利工程中的发掘和收集品、70年代以前长沙唐五代墓中出土的长沙窑瓷器,以及历年的零星收集品。较完整的器形有:壶213件、瓶10件、罐39件、碗54件、杯1件、盏托3件、碟25件、唾盂4件、水盂84件、盒17件、灯36件、烛台6件、枕24件、炉4件、碾槽2件、碾轮3件、纺轮10件、印模10件、玩具334件。 
  除上所列,在河南洛阳的唐墓中出土有长沙窑的彩绘鹿纹壶,完整而精美。福建唐墓中也出一件长沙窑瓷器。上海博物馆曾陈列有青釉褐斑模印武士贴花壶、青釉褐绿彩瓷枕、绿釉瓷枕、褐彩瓜棱壶、油盒等长沙窑瓷器,来源不详。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郑州市博物馆采集有一件长沙窑瓷壶,高18厘米,右侧系下的模印贴花纹为一动物,流下模印椰枣纹,另一块为模印贴桫椤树,可能出自郑州附近。 
  此外,在北京市、香港地区、台湾省也有发现长沙窑产品。可见长沙窑产品分布范围遍布全国各地,也可见长沙窑瓷器在唐代举足轻重的地位。接下来是记者对著名陶瓷专家周世荣的专访,希望通过这次访谈能让读者对长沙窑陶瓷的价值加深了解和认识。采访稿后面是此次专题调查的第三部分——新加坡林亦秋先生《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上)》。 
  本刊将于下期刊登的《唐代著名外销瓷器长沙窑陶瓷调查(二)》内容提要:记者将结合今天海外长沙窑陶瓷分布的具体状况,以及目前哪几类长沙窑陶瓷最具投资价值等问题展开调查,并将继续采访相关的权威专家为读者答疑解惑,同时刊登林亦秋先生《唐代长沙窑瓷远渡中东(下)》。敬请继续关注。 
  
 
  长沙窑陶瓷的历史和现状 
   
  时间:2003年12月10日下午4:00 
  记者:周老,作为长沙窑的权威专家,您是从哪年开始参与长沙窑的发掘工作从而开始对长沙窑的研究? 
  周世荣:1964年,因为整修石渚新河水利工程使得长沙窑窑址遭到破坏,湖南省博物馆派人前去调查试掘,我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对长沙窑的研究。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并收集了大批陶瓷器和小型雕塑。当时的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瓷器的重要性,使得我们的征集容易了许多。记得当时我就用一些糖果跟当地的一些小孩子交换了很多瓷器。今天湖南省博物馆所藏长沙窑藏品中数量最多的一部分也就是源于1964年的这次调查。 
  记者:近四十年的研究,您能够用几句话来概括总结一下长沙窑产品的历史地位吗? 
  周世荣:我觉得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话是釉下彩丰富的长沙窑产品打破了以往唐代南青北白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长沙窑的釉下彩特征对后期的釉下五彩、釉里红等陶瓷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彩瓷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句话是造型的多样化和装饰的新颖使其在陶瓷史上具有难以取代的地位。长沙窑的造型变化多端,除了我们常见的传统器物的造型以外,还有许多结合了植物和动物造型的器物产生,此外有很多模仿国外的金银器而生产的。 
  最后一句话就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如果说唐代的白瓷是追求像雪一样洁白,青瓷是追求如玉一般青翠,那么长沙窑追求的是一种绚丽多彩的釉色美。那种把绘画和书法艺术(中国诗词)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中则是史无前例的。长沙窑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长沙窑把绘画、剪纸、雕塑等工艺都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其次,有些产品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涵,由于出口到西亚等地,因而就有一些椰枣、桫椤树等异国风格的装饰;还有一些产品中甚至出现了金色卷发女郎、异国情侣等西方人物形象。此外,还有反映马球等运动场景的纹饰。另外,一些哲学格言、民间谚语也有在长沙窑产品中有出现。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内涵就是很多器型都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茶文化和酒文化。 
  记者:周老不愧是长沙窑的专家,您从三句话引申出来的语言已经简明扼要地给读者展示了长沙窑陶瓷器种种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让人不禁对长沙窑陶瓷产生出更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想请您谈谈今天国内的长沙窑陶瓷器分布的大致状况。 
  周世荣:长沙窑总体来说是外销瓷多于内销瓷。当年的产品顺着湖南的水道,从湘江到洞庭湖,从洞庭湖到长江,再从长江到出海口,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长沙窑陶瓷,湖北省的数量还比湖南的多,安徽、扬州、宁波、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不少发现,目前全国一共有14个省(市)发现。 
  记者:那么长沙窑陶瓷在国外是如何分布呢? 
  周世荣:今天从日本、印尼一带到波斯湾、伊朗、伊拉克一带出土最多,比如印尼一次打捞沉船就发现5万件之多。 
  记者:您曾应邀到新加坡去考察当地发现的长沙窑陶瓷,在那儿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周世荣: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长沙窑陶瓷器目前为止见到的最早生产年代是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由原来的公元9世纪提前到公元8世纪中期。 
  记者:在新加坡市场上经常能见到一些唐代长沙窑陶瓷,经过您观察,整体状况如何? 
  周世荣:其中能见到一些真品,但是总的数量已经不多了。据我观察,新加坡市场上的长沙窑陶瓷的赝品都是从大陆运过去的。 
  记者:现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市场上都能够见到长沙窑陶瓷,尤其是在湖南、湖北和浙江、广东一带,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周世荣:过去国家不允许文物买卖,很多高古的东西都是通过地下隐蔽交流的,假的东西特别多;现在国家的政策逐渐放宽,有些地方的古玩市场长沙窑也开始公开出售,这个时候的长沙窑陶瓷便处于一个真假并存的局面,真品比过去多了。当然,很多藏家手里的长沙窑精品也不太愿意拿到市场上交易。 
  记者:最后,对于喜爱长沙窑陶瓷的收藏家您有什么建议呢? 
  周世荣:我觉得收藏家应该在注重收集完整器的同时,也要注意挑选一些珍贵器物的残片,比如长沙窑中画人物的陶瓷比较少,所以,哪怕是残片也具有收藏的价值。 
  记者:谢谢您。 
  本调查中有关长沙窑在国内和海外的分布状况引自长沙窑课题组编的《长沙窑》一书。(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出版)在此特别致谢长沙窑课题组。 
     
 
  引言:1998年,一群印尼人潜水采集海参时无意中踩到一堆瓷碗,从而使这片平淡宁静的海床上掀起了一股探海热潮,找获了一批湖南长沙窑瓷器、唐三彩以及越窑青瓷,其中长沙窑瓷器多达5万余件,占了沉船瓷器的90%以上——这艘唐代沉没在印尼苏门答腊彭加山岛附近的阿拉伯商船——“黑石号沉船”的打捞,也引发了世人对长沙窑陶瓷的极大关注。本刊结合长沙窑陶瓷目前在全国的分布状况以及在海外的存世状况对长沙窑陶瓷的价值进行分析,并特邀新加坡饮流斋陶瓷鉴赏会会长林亦秋先生撰稿细评“黑石号沉船”所打捞的长沙窑陶瓷,且对周世荣先生、李建毛先生等国内权威的长沙窑专家进行专访,力图通过这次调查,让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长沙窑陶瓷的价值。 
  
  长沙窑的地下遗物,江苏、浙江最多,其次是河南、陕西、安徽等地,近年在广州、香港市面发现很多出土文物,这是文物走私的结果。上期调查我们曾详细列出了长沙窑瓷器在国内的分布状况,本期我们将提供国外的分布状况。 
  自20世纪初以来,在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东、东非等地的古代遗址中不断出土唐、五代的越窑青瓷、邢窑或定窑白瓷和长沙窑瓷,而长沙窑瓷又以它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和具有异域风味的装饰题材为人们所注目。 
  国外发现长沙窑瓷器以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较为丰富,泰国、菲律宾、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较少。现择要介绍如下: 
  (一)朝鲜 
  有两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器。 
  1.庆州 
  位于朝鲜半岛庆尚北道东南部。据传这里曾出土1件黄釉褐彩贴花三耳壶。此壶在日本大正三年(1914年)由诸鹿史雄购入,现藏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在铭文“郑家小口天下有名”。1960年12月29日在庆州拜里出土1件青釉贴花双耳罐,其上扣置1件越窑青瓷玉璧底碗,在两侧横桥耳下有模印贴花,其边缘处饰联珠纹,内为果叶纹。 
  2.龙媒岛 
  位于半岛中部西海岸黄海南道海州郡的海域内。据传这里曾在一石塔遗迹内出土1件黄釉褐彩贴花人物三耳壶。 
  另外,朝鲜半岛还出土1件黄釉褐彩贴花人物三耳壶。此壶出土地点不明,现藏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二)日本 
  有27个地点出土长沙窑瓷。 
  1.西表岛 
  位于先岛群岛,属冲绳县。这里在发掘古墓中出土两件黄釉褐绿彩碗。 
  2.福冈市 
  在九州北岸,属福冈县,有8个地点出土长沙窑瓷。在市区十郎川遗址出土25片黄釉褐彩贴花壶残片,约为3件以上。在南区拍原墓地区遗址内出有贴花纹壶43片,约4件以上;双耳罐1件;盒子11片,2件以上;托子14片以上,为2件。在南区三宅废寺遗址出土罐口沿一片。在南区五十川高木遗址出土壶片2。在东区海的中道遗址出土罐片1。在东区的遗迹出有黄釉褐彩壶1件,釉下彩岛纹盘1件。在市野收集到长沙窑碗,但数量不明。在金武遗迹出有长沙窑瓷,但器种不明5。 
  3.太宰府市 
  属福冈县。有4个地点出土长沙窑瓷。在学校院东道部遗迹出有碗2件。在观世音寺僧房遗迹出土有褐彩贴花壶1片。在观世音大楠遗迹出土杯片2。在SX=六○○遗迹出土有八角形壶嘴1片7。 
  4.筑紫野市 
  属福冈县。在大门遗迹出土黄釉褐彩壶1件。 
  5.六留米市 
  属福冈县。在西谷火葬场一号墓出有黄釉褐彩罐1件,无耳,深腹近底部有一方孔。罐土覆扣1件越窑青瓷碗。 
  6.甘木市 
  属福冈县。出有贴花八角嘴壶1件。 
  7.泠泉 
  属福冈县。在一五五番地遗迹出有壶嘴1片。 
  8.三国川町 
  属佐贺县。在下中杖遗迹出有罐2件、盘2件、杯1件。 
  9.三日月町 
  属佐贺县。在绿岛西分C遗迹出土罐1件、盘1件。 
  10.西之表市 
  在种子岛,属鹿儿岛县。在西俣遗迹出土有壶片7片。 
  11.京都市 
  
 
  在本州岛东南部,属京都府。有4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在下京东区盐小路遗迹(平安京左京八条三坊七町)出土有贴花纹壶1件。在中京区西京中御门西町(平安京右京二条三坊)出土有碗1件,褐釉贴花蝶纹罐1片。在中京区四条御前通遗迹(平安京右京四条二坊)出土有黄釉褐彩葡萄纹(椰枣纹)八角嘴壶2片。在南区唐桥门胁町遗迹(平安京西寺西僧房)出土有碗1件。 
  12.大山崎町 
  属京都府。在字大山崎遗迹(山城国府迹)出土有壶片。 
  13.奈良市 
  在本州岛东南部,属奈良县。1974年在发掘药师寺西僧房遗址时出土黄釉褐彩贴花“葡萄纹”(椰枣纹)壶。 
  14.小松市 
  在本州岛中部西海岸,属石川县。在净水寺遗址出土有贴花八角嘴壶1件。 
  (三)印度尼西亚 
  有14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 
  1.古突土(Kudus) 
  在爪哇岛中北部,三宝垄的东北面,出土有1件黄釉褐绿彩碗。 
  2.韦莱里(Weleri) 
  在三宝垄附近,出土1件黄釉褐彩纹壶。 
  3.班查内加拉(Banjarnegara) 
  在中爪哇,出土1件黄褐彩贴花葡萄纹(椰枣纹)壶。 
  4.巴拉干(Parakan) 
  在中爪哇,出土1件黄釉褐彩贴花葡萄纹(椰枣纹)壶。 
  5.沃诺索博(Wonosobo) 
  在中爪哇,出土1件黄釉褐彩双耳罐。 
  6.井里汶(Cirebon) 
  在西爪哇,万隆东北面之海滨,出土1件黄釉绿彩粉盒。 
  7.唐沽兰 
  在爪哇岛西部,雅加达之西,出土有长沙窑彩绘碗25。 
  8.瓦亚克(Wajak) 
  
 
  在东爪哇,出土1件黄釉褐彩纹壶。 
  9.婆罗浮屠(Borobudur) 
  在爪哇鸟日惹(Jogjakarta)与苏腊卡尔塔(Sarakarta,即梭罗)之间,为一著名佛教遗迹,这里出有碗、壶等。 
  10.普拉巴纳姆(Prambanam) 
  在日惹之东北,为一寺院遗迹,出土有贴花葡萄纹(椰枣纹)壶片等。 
  11.拉图巴卡(Ratu Baka) 
  在日惹之东北,为一宫殿遗迹,出有长沙窑瓷片。 
  12.马拉普 
  在日惹之北,出有3件完整的瓷碗。 
  13.索罗洁堵克(Sorogeduk) 
  在中爪哇,出土有壶片。 
  14.巴都拉查(Baturaja) 
  在苏门答腊岛巨港附近,出土1件黄釉盘。 
  (四)伊朗 
  有14个地点出有长沙窑瓷器。 
  1.西拉夫(Siraf) 
  在波斯湾东岸,为中世纪著名海港,北距布什尔港220公里。1933年A·斯坦因曾到此调查,发现有长沙窑瓷片。1966-1972年英国波斯湾研究所怀特豪斯博士在此进行了六次大规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中国瓷器,其中有5个地点所出长沙窑瓷最为引人注目。 
  ① A遗址(早期居住址)出土有贴花纹壶和黄釉绿彩碗片。 
  ② B遗址(大清真寺)出土有较多的黄釉褐绿彩碗片。 
  ③ C遗址(市场遗址)出土有黄釉褐绿彩碗片。 
  ④ F遗址(10-11世纪居住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黄釉褐绿碗。 
  ⑤ K遗址(宫殿遗址)出土有褐釉双耳贴花罐和黄釉褐绿彩碗。 
  2.达伊尔(Daiyer) 
  在西拉夫之北,1933年A·斯坦因在此调查时发现有黄釉褐绿彩碗片。 
  3.比比卡顿(Bibi Khatun) 
  在西拉夫北面,1966年怀特豪斯在此采集到彩绘碗片。 
  4.沙河布杜拉(Shah Abdullah) 
  在波斯湾的东北角,60年代汉斯曼(J·F·Hansman)在此调查时发现有长沙窑瓷。5.特勒莫拉哥(TelMoragh) 
  在沙河布杜拉的西面。汉斯曼在此调查时发现有长沙窑瓷。 
  6.米纳布(Minab) 
  在霍尔木兹海峡东北岸,阿板斯港的东面。威廉森(A·Williamson)曾在此发现长沙窑瓷片。 
  7.博斯塔内(Bostaneh) 
  在波斯湾东岸南端,格伦港之西。威廉森曾在这里发现长沙窑瓷片。 
  8.苏萨(Susa) 
  在伊朗西部,伊斯法罕西南。20世纪20年代法国考古队曾在这里进行了发掘,出土有彩绘碗。 
  9.内沙布尔(Nishapur) 
  
 
  文献记载早在8世纪末,我国瓷器已大量运往内沙布尔。1936-1939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曾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有长沙窑瓷,如泰佩村(TepeVillage)出土1件黄釉褐彩贴花对鸟纹壶。另外,内沙布尔遗址经常遭到私人挖掘,出有一些完整的长沙窑器物,流散到世界各地。日本保存了3件黄釉褐彩碗。美国圣弗兰西斯科(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保存1件。 
  10.锡尔詹(Sirjan) 
  在伊朗南部,东北距克尔曼150公里。威廉森曾在现有长沙窑瓷。 
  (五)泰国 
  有3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 
  1.打瓜巴(Takuapa.即高巴) 
  在克拉地峡。这里出有1片长沙窑瓷。 
  2.那空是贪玛拉(Nakorn Si Dhamaraj) 
  在马来半岛中部。这里发现有褐绿彩绘贴花人物八角嘴壶和开元铜宝钱。 
  3.宋卡(Songkhla) 
  在马来半岛中部,属宋卡府。这里发现有褐绿彩碗和壶片。 
  周世荣补记: 
  1992年9月5日,泰国考古学家阿马拉·斯里苏查(AMARA SRISUCHAT)女士曾向长沙窑课题组《长沙窑》一书编者介绍了泰国考古发掘中出土长沙和窑瓷器的有关情况,其中补充如下两个重要遗址: 
  1.姆安通·克科靠遗址:该遗址位于泰国南部班加府达夸巴地区,姆安通·克科靠在9-10世纪是一个国际港口,出土长沙窑残器种类较多,其中较重要的有系纽褐斑贴花壶、青釉系纽壶、青釉系纽壶、模印贴花系纽壶、褐色斑块青釉坛、釉下彩莲花纹碗、器心露胎釉下褐彩碟、釉下褐绿彩草叶纹碗、葵花口杯、系纽鱼。 
  2.姆安布拉洛特遗址:该遗址位于松布里府帕那尼空地区,即泰国中部东海岸,此处是8-9世纪佛教中心,发现长沙窑瓷器绿釉釉下彩绘花纹碗和褐釉壶等。 
  
 
  (六)菲律宾 
  有3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 
  1.八打雁(Batangas) 
  在吕宋岛南端有一海港城市,出有黄釉褐绿彩碗,现为黄金德氏收藏。 
  2.武端(Butuan) 
  在棉兰老岛北岸,其附近的安班干利伯塔德(AmbanganLibertad)海域沉船中发现有釉下彩绘碗和印有舞人、乐人的贴花壶。 
  3.萨马(Samar) 
  在菲律宾中部,属米沙焉群岛。据传说在岛的北部发现有长沙窑瓷,但详细情况不明。 
  (七)斯里兰卡 
  有2个地点发现有长沙窑瓷。 
  1.曼泰(Mantai),即马纳尔(Manaar) 
  在岛的西北海岸,为一港口城市。1980年以来,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有彩绘纹碗、盘、贴花壶、双耳罐等碎片,以碗、盘类居多。 
  2.阿努拉达普拉(Anurad hapura) 
  在岛的中部,距曼谷130公里。这里有两座佛教遗址,1980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和修复工作,出有碗、盘、壶、罐等。 
   


  
 
  (八)巴基斯坦 
  有2个地点出土长沙窑瓷。 
  1.班布尔(Banb hore) 
  在卡拉奇东南40英里,是一处极为重要的古代遗址。1958-1962年巴基斯坦考古部在此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在第三期文化层(早期伊斯兰时期Early-Islamic)出土有彩绘纹碗片。 
  2.布拉米纳巴德(Braminabad) 
  属信德省,在海德拉巴东北50英里,靠近印度河古河床。1950年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有长沙窑瓷片。 
  (九)阿曼 
  仅1地发现有长沙窑瓷。 
  苏哈尔(Suhar) 
  濒临阿曼港,是古代著名港口,曾有“通往中国之门”的称号。1980-1982年法国巴林阿曼考古队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有彩绘纹碗片。198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李辉柄先生在此进行考察时,在发掘品中看到有釉下彩绘纹壶和褐斑罐。 
  (十)沙特阿拉伯 
  仅一地发现有长沙窑瓷。 
  达兰(Dhahran) 
  位于波斯湾西岸,达曼港之南,与巴林岛相望。据威尔逊(R·P·Wilson)介绍,这里曾出土1片长沙窑碗片,现存大英博物馆。 
  (十一)伊拉克 
  仅一地发现有长沙窑瓷。 
  萨玛拉(Samarra) 
  这里曾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发掘。三上次男考察了遗址出土的中国瓷器,发现有长沙窑贴花壶瓷片。 
  (十二)肯尼亚 
  仅一地发现有长沙窑瓷。 
  曼达(Manda)岛 
  在肯尼亚南部海域,属拉姆群岛。英国学者奇蒡克长期在东非从事考古工作,他在1971年6月的一次学术报告中谈到曼达曾出有长沙窑瓷。 
  (十三)坦桑尼亚 
  仅一地发现长沙窑瓷。 
  翁古贾·库(Unguja Ukuu) 
  在桑给巴尔岛的西南岸。1984年英国学者霍顿等人在此进行考古调查,发现有长沙窑瓷。 
  在了解了长沙窑瓷器在国内外分布的详细情况后,我们将长沙窑的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列出供各位读者参考,以加深印象: 
  (1)胎呈灰白或青灰色,少量黄褐和微带红色,后者往往再敷一层化妆土。胎体较疏松。 
  (2)釉色多种,以青釉为主,青釉青中带黄色者为多。釉质精细莹润,观察釉面可见表面布满无色细碎片,它细密、均匀、柔和分布,这也是真品的特征。 
  (3)产品以盘、碗、碟、杯、壶、瓶、灯等日常生活用品为主,还有猪、羊、马、狮、青蛙等玩具。器物造型前期丰满端庄,线条圆润柔和;后期趋于秀丽。以壶为例,前期腹体圆浑,短颈,卷唇或唇外折,多棱短流,单曲柄,条形横系竖系。后期多为瓜棱腹,喇叭口,细长颈,圆管长流,双曲柄,模制印花耳系。 
  (4)装饰技法有釉下、釉中彩绘及印花、贴花、彩色斑点等。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绘以简单草率的花草纹,以后逐步演进到褐、绿两种彩色,一种是以笔直接绘画纹饰,另一种是在胎上先刻划纹饰轮廓,然后在刻线上填绘褐绿彩。以彩色斑点作装饰较 
  普遍,始饰以大圆斑四组,渐变为小斑点组成的纹饰,大圆斑有褐色、褐绿色两种,小斑点则多数为褐绿或褐蓝相间的纹饰。贴花多装饰在壶、罐腹部,题材有人物、鸟兽、双鱼、葡萄和圆景等,在纹饰上多施以酱釉圆斑。晚唐出现印花装饰工艺,主要见于盘、碗、碟的器内,纹饰以花卉居多,较简练。此外,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也多见。 
  (5)碗、盘、碟一类器物采用叠烧,器心与器底均无釉露胎,很少使用支具垫烧,故烧成后一般都不存在痕迹,仅个别喷心发现3枚支钉痕,其中一部分产品在露胎部分加彩遮盖美化。此外,盘心有作方块状露胎的。盒类器物平底外凸,口沿及底无釉露胎。罐类器物则平底内凹,一般器外底中心有釉,中心以外无釉露胎。 
  
 
  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谈长沙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时间:2003年12月29日下午4:30 
  记者对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的专访,希望这次访谈能让读者进一步了解长沙窑瓷器的收藏价值。 
  引言:我刊上期曾就长沙窑陶瓷的特征和历史地位采访了周世荣先生,希望这次对李建毛先生的采访能够了解到长沙窑瓷器中各种釉彩、器形和纹饰所占的比例,从而了解到哪些长沙窑瓷器数量最少、最具收藏价值。 
  记者:李馆长,首先请你谈谈长沙窑瓷器在国内外分布的大致状况。 
  李建毛: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发现长沙窑瓷器,包括新疆地区也有发现(四、五年前),据《中国文物报》报道,这批长沙窑应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播的。国外的发现亦很多,尤其是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南亚及西亚地区,并由此形成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甚至有文章说,非洲也有发现(我本人并没有看到过任何有关非洲发现的长沙窑的实物图片)。 
  记者:长沙窑因其开创了釉下彩而闻名天下,请你谈谈在长沙窑釉下彩瓷器中,哪些釉下彩比较多,哪些釉下彩比较少? 
  李建毛:最常见的是褐绿彩,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为当时多以铜和铁为着色剂,其中的绿彩就是氧化铜形成的,褐彩由氧化铁形成,当时用褐彩去勾勒纹饰或者题写诗文,再用绿彩进行渲染。 
  相比之下,红彩比较少见,在当时可能是要烧绿彩,但是由于铜还原,形成了红彩,有白釉红彩、青釉红彩,更有红釉瓷。红彩出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原来学术界认为最早的铜红釉出现在宋钧窑,而长沙窑把红彩出现的时间提前了数百年。与红彩相仿,蓝彩的数量也不多,蓝彩形成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不纯的、复合的着色剂所致,在当时并不一定特意为之。关于蓝彩,目前学术界还没有最后的定论。此外,还有少量黄彩及黄釉器。 
  记者:长沙窑中的红彩和蓝彩可以说并非是长沙窑釉下彩瓷中的主体,如你刚才所说,在当时烧造长沙窑瓷器时最多的还是追求绿彩和褐彩,它们的出现最初可以说是一种偶然? 
  李建毛:应该可以这样认为,红彩还有蓝彩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宋钧窑窑变现象的雏形,此外,学术界普遍认为钧釉源于唐代的鲁山花釉,我想除此之外,长沙窑中也能够见到这种窑变现象。 
  关于釉下彩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并非所有的绿彩都是氧化铜所致,长沙窑绿彩中大部分都是淡绿彩,这部分是铜着色剂没有太大争议,关键在于数量较少的孔雀绿(浓艳绿)是否是铜还有待以后的测定。 
  
 
  记者:除了丰富的釉下彩,长沙窑中还存在大量的纯色青釉瓷,跟施彩长沙窑瓷器相比,比例大致是多少?它们之间是否有档次高低之分? 
  李建毛:从目前统计的数量来说,青釉的长沙窑瓷和施彩的长沙窑瓷应该是各占一半吧。由于青釉瓷的成本要低于施彩瓷,制作工序也相应简单一些,所以长沙窑青釉瓷在当时的售价也要低于长沙窑施彩瓷,可以说档次稍低。 
  记者:李馆长,刚才你谈了长沙窑瓷器中“彩”,接下来想请你谈谈“形”。在长沙窑瓷器中,数量最多的是哪几类瓷器? 
  李建毛:长沙窑中最常见的是日用器皿,有碗、碟、壶、罐等几大类。当然,每一大类又有很多器型,现在就以壶为例子具体谈谈。长沙窑壶大致分为四种:第一种就是粗颈喇叭口(又可以细分为圆腹和瓜棱腹两种),喇叭口壶的数量很多,占了很大比例,往往是作酒壶、茶壶等用途,在当时是内销瓷,因为这一种壶的纹饰以花鸟、动物、诗歌等为主题,很少见到西亚特征的纹饰;除了喇叭口壶,小颈圆腹的壶数量也很多,往往是先贴花再涂褐斑(然后再施青釉),在东南亚、西亚发现很多,这种壶属于外销瓷,纹饰以西亚风格为主;另外两种壶的数量很少,分别是盘口小颈壶(往往用作油壶)、小口小颈深腹背壶。尤其是背壶,更是鲜见,是作为酒壶使用的,在当时的唐三彩、银器、越窑瓷器、邢窑瓷器等也都能见到这种器型。 
  记者:除了你上面说的几大类日用器皿,玩具在长沙窑瓷器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李建毛:长沙窑的玩具多是以动物为造型,空心,能当乐器进行吹奏,其中鸟的造型最多,另外还有狮子、青蛙、象等等。 
  记者:哪些是长沙窑瓷器中数量比较少的? 
  李建毛:相比壶、碗这几大类瓷器,烛台、灯、枕、碾槽(茶具)、擂钵(茶具)等的数量少了许多,但也还常见。不易见的有乐器,如鼓(比如长沙市博物馆所藏“鼓价”)和建筑构件(龙、瑞兽等)等,有些物品甚至用途不明,比如长沙市考古所藏的一件中间有孔的方形器。 
  记者:在谈了“彩”和“形”之后,想请李馆长谈谈那几类长沙窑瓷器最具收藏价值。 
  李建毛:我觉得最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最少的,比如长沙窑中最具收藏价值的还是那些釉色好、纹饰能体现文化内涵、制作工艺精湛的壶、罐、枕等。 
  记者:今天存世的长沙窑瓷器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博物馆等文博单位的收藏,另一块是私人藏家手里的藏品,你能简单分析一下其中的状况吗? 
  李建毛:文物系统的长沙窑瓷器多数来源于考古发掘,少部分是早期通过征集得来的(当时市面上不存在仿品)。后来随着长沙窑瓷器的民间收藏的兴起,形成的市场使得大量赝品的流入。就以湖南省为例,由于窑址在长沙,本地藏家对湖南特色的窑口兴趣也很浓厚,因而也有一批长沙窑瓷器的藏家。藏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出于真正喜爱和赏玩的目的去收藏,而另一类则是出于投资的目的,前一类藏家我接触比较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出于对长沙窑的热爱、不希望长沙窑瓷器流出湖南和流出海外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收藏。 
  记者:最后,请你谈谈你对长沙窑研究的展望。 
  李建毛:总的来说,今天我们对长沙窑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学者的结论过于武断,就工艺创新、造型、文化内涵而言,长沙窑瓷器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被发掘,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记者: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集|扬州出土唐代长沙窑集萃(超清大图,终身收藏!)
唐宋陶瓷赏珍-----长沙窑(上)
长沙窑彩瓷珍品鉴赏
粤巳老师说陶瓷——唐代陶瓷业的六大成就
“邛窑”与“长沙窑”
“邛窑”与“长沙窑” 博物杂谭 中华博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