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代白瓷从这里走出

如果说瓷器是中国人伟大发明之一的话,那么,唐代邢窑白瓷则又是一个更伟大的发明;那是因为如果没有邢窑白瓷的发明,也许就不会有以后五彩缤纷的瓷世界。

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窑址先后在河北省内邱县西邱村和中丰洞村发现,唐属邢州,故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期邢窑白瓷

如果要了解邢窑白瓷,首先要知道邢窑的历史。在我国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时期,南方制瓷业迅速发展,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其产品主要是青瓷。北方经过孝文帝改革以后,社会经济恢复,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在南方制瓷技术影响下,也开始学习制作青瓷,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创烧了白瓷,从而也就结束了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早期邢窑白瓷(见图1),为隋代白釉碗,直口微移,深腹,圆饼形足,胎质较粗为砖灰色,施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施釉较均,但白度不纯,白中含有青色,尤其是底部青色较重,釉中含有少量黑色杂质。烧制温度较高,玻璃质感较强,釉层多有开片,内施满釉,外釉不到底。内有三个较大的支钉痕。经实测:直径12.8厘米,高7.5厘米,底直径6.4厘米。图2为初唐时期的白釉碗,敞口圆唇,饼形足。胎质较粗,为灰白色,但也施白色化妆土,外施透明釉,微微发黄,釉质较莹润光亮。内施满釉,外施半截釉,内有三个细小的支钉。经实测:直径13厘米,高5厘米,底直径6厘米。通过上述资料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图1(隋代白釉碗)和图2(初唐白釉碗)不论从造型、胎质、釉质都有着明显的过度期。综观两碗虽然胎质粗糙,釉色白度不纯,但为以后精细白瓷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为真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窑系是在唐代。

盛唐—晚唐时期邢窑白瓷

唐朝的初、中期,是我国古代兴旺发达的最好时期之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为陶瓷技术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时的邢窑在继承前人制瓷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把陶瓷技术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因此说到唐代邢窑白瓷才得到充分的发展。“类银”、“类雪”的精细白瓷就在这个时期烧制出来的(见图3)。邢窑白釉碗,玉壁底,唇沿,选用优质瓷土烧制,胎白、质坚、细腻,其釉色银白似雪,局部微有青色,并有少许开片,釉质莹润光亮,纯净无暇。内外通体施釉,足中部也施釉。其器规整细致,不亚于现代瓷器之标准。经实测:直径16厘米,高4.5厘米,底直径6.5厘米。然而到了晚唐,也许是由于制瓷原料的匮乏或其它原因,制瓷的数量有所下降,但质量及高。此时白瓷的生产向精细方向发展。其器物的造型也有所变化(可能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由原来粗笨的工艺转向精巧雅致的风格。就拿碗来讲,早、中期多为饼形足、玉壁底,胎体粗笨,而晚唐时期所生产的白釉碗多为圈足,胎薄精致(见图4)。白釉碗,敞口,圈足。胎体洁白细腻,釉色洁白泛银青色,内外通体施釉,做工精细规整。经实测:直径14.5厘米,高4厘米,底直径6.5厘米。(图5)为白釉五瓣花口碗,或称五出葵口碗,胎体较薄,洁白细腻,釉色洁白泛银青色,圈足。经实测:直径 13 厘米,高 4.5 厘米,底直径 5.5厘米。从上述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生产的邢窑白瓷不但精美细致,而且刻有“盈”字款的白瓷也还在生产(见图6五代盈字碗)。

唐末五代邢白瓷

唐末、五代以后的邢窑白瓷在开始走下坡路,其衰落的原因很多。唐灭亡后。中国历史呈现出现出十分复杂的局面。五代又是一个从分裂混乱走向统一安定的过渡时期。五代是邢台历史上社会最为混乱、破坏最为惨重、人民最为痛苦的历史时期。邢窑白瓷的生产也不例外。从五代窑址发现的数量和遗存来看,其生产规模远不如已发现的唐代窑址的数量多、规模大,甚至也赶不上隋代乃至北朝遗存。从大量的窑地遗存和出土的实物来看,基本上都是粗白瓷,胎质不纯,多为灰白或土白色,几乎都施化妆土,面部粗糙,工艺造型粗笨,胎壁较厚,足部也很粗糙。说明这时期的白瓷质量已有所降低(见图7),其生产规模也缩小,但并没有因此而停产,很有可能延续到宋金时期。

宋代邢窑白瓷

如果说精细白瓷在唐末五代销声匿迹到有可能。因为在宋代,邢窑白瓷还在烧制,虽然是粗瓷,但毕竟还在生产,所以说邢窑白瓷断烧于金末元初比较合理。那是因为我们在发现唐邢窑遗址的同时,也发现了多处宋金时期的窑址,如内邱县城的西关、西瓷沟。在临城有陈刘庄、诋河北岸等。并在这些窑址中,也出土了许多白瓷标本,其中有碗、盘、罐等,基本上都是粗白瓷,但也有较细的白瓷。如北宋邢窑早期烧制的白釉瓷碗(见图8),直径14厘米,高4.2厘米,底足直径5.5厘米。唇口斜腹玉璧底,制作工整,造型优美,胎白细腻,瓷化程度高,釉色发白,白中闪青,施釉近底,底足无釉,外璧有轮旋痕迹,确有晚唐遗风,似贡品。

金代邢窑白瓷

那么让我们再看看金代邢窑白瓷的情况,近日朋友拿来一个小白瓷碗,笔者认为是邢窑金代时期产品。该碗直径11厘米,高4.7厘米,底足直径5.4厘米。扁沿深弧腹,矮圈足,足微微外撇,足根处有一刀削痕,胎质较细,胎白略呈灰色,釉色较白,略发青浅黄色,施釉不到底,圈足无釉,碗内有覆烧痕迹(见图9)。从釉色上看该碗失去原邢窑洁白“类雪”的风采,成形虽然也是轮制拉坯和修坯,但做工粗糙,旋转痕迹极为明显,以失去原邢窑规整如月的工艺。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有原邢窑之痕迹。所以说邢窑白瓷断烧年代很有可能是金末元初。因为金元时期战乱交织、烽火连天,邢州几经浩劫,使邢窑工匠大批死亡、逃离,因而造成烧造工艺的停滞、衰落。邢窑的衰落固然和战乱有关,但还与开采技术条件差,瓷土质量下降,原材料供应不上,技术人员大量外流等因素都有关系,因此,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唐时那种“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魂起”的风采了。

明清时期邢窑白瓷

唐代邢窑毕竟是一代名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而且邢州大地上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加上人们生活用品的需求,因此,在明清时期邢窑瓷器又一度恢复生产。其产品在当时叫“顺德瓷”。当然这一时期生产的都是粗(白)瓷,用料和工艺已没有原邢窑的迹象,除此之外还生产“黑釉”瓷和内白外黑的“黑白釉瓷。下面就是我所要介绍的明清时期邢窑生产的黑白釉小瓷碗,该碗内施灰白色釉,施釉均匀,自然开片,并有许多凹陷,似麻子坑大小,呈青色。器外通体施黑釉,薄厚不均,有少许露胎,露胎处为黄褐色,圈足无釉。胎粗质坚,含少许石英颗粒及黑色矿物质,胎为白黄色。经测:直径11.4厘米,高3厘米,圈足直径4.7厘米,唇沿外撇,浅弧腹,矮圈足底,综观该碗整体做工粗糙,为典型的民用瓷,但所施黑釉漆黑发亮(见图10)。至于该碗为何说是明清时期产品,因为,在邢台地区发现明清时期的窑址有两处:一是内邱的西瓷沟,二是临城的贾村。从出土的瓷器看,多为粗瓷碗、盆、罐,还有缸、瓮之类的大型器物,在邢台市区建筑工地上也时有发现。该黑白釉碗就是在市区某建筑工地上发现。从胎质和釉色及生产工艺上来看,明清顺德制瓷业虽然没有恢复到宋金时代以前的邢窑工艺水平,但却向世人表明,响有一代盛誉的邢窑制瓷业并没灭绝。其实明清时期所生产的粗瓷,自民国至解放初期乃至现在都在生产,只是默默无闻的在为民间生产服务。因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全国各地都有制瓷业,所以,在以后的邢台制瓷业还真有点销声匿迹了。

现代邢窑白瓷

邢窑由于停烧达千年之久,窑址又未发现,只是在八十年代初、中期先后在临城、内邱两县境内发现“邢窑遗址”,并挖掘出一批具有唐代风格的(平底、玉壁底等)粗、细白瓷残片。为研究和恢复邢窑白瓷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经过文物工作者和科技人员共同努力下,现代邢窑白瓷终于研制出来。(图11)现代邢窑白釉孩儿枕(仿宋代定窑孩儿枕),胎体洁白细腻,釉质莹润洁白似雪,但也微微泛青色,底部无釉。经实测:长28厘米,高15厘米,底长22厘米。综观该枕不论是胎质和釉色及工艺基本上和唐代白瓷相同,可惜的是没有批量生产。该枕是临城县文管所烧制。

邢窑白瓷断烧年代的探讨

那么,让我们再回忆一下陕西西安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情况。早在20世纪50年代,陕西西安唐代的大明宫遗址就出土过一批白瓷,其中有一件底部刻有“翰林”字样的白瓷罐和刻有“盈”字款的白釉瓷碗。胎白细腻,釉质莹润,纯洁无暇。到底是何窑口烧制?当时我们是通过历史资料的记载,来推断它是邢窑制品,那么它的窑址又在何方?到底有没有邢窑?最后也没有结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广大文物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终于在内邱县的城内西关和中丰洞村找到了“邢窑遗址”,并挖掘出许多带有“盈”字款的残片,此时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白瓷才有了正宗的归宿,从而也证明唐人李肇在《国史外》中的记载,邢窑在内邱是准确无误的。从此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白瓷有了正宗归宿。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让宋金时期的白瓷也有个归宿?是的,在以往的宋金以后的历史文献中没有邢窑生产白瓷的记载,但从我们已发现的窑地遗存和宋金时期墓中出土的白瓷就可以看到当时的生产状况。当然从上述资料中不排除有磁州窑和定窑的产,因为两窑在当时也烧制白瓷,但两窑以外的白瓷产品呢?在没有发现“邢窑遗址”之前我们不好下结论,既然已找到“邢窑遗址”那么,就该给宋金时期的窑地遗存和墓中出土的大量白瓷下个结论,因此,我说宋金时期邢窑白瓷的生产并没有中断,相反还在继续生产,这一时期的白瓷很有可能是宋金邢窑产品。     

结束语

总之,邢窑在盛唐时期是一代名窑,尤其是邢窑白瓷是人类祖先留给中华民族乃至是留给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更确切的讲:邢窑白瓷是邢台人的祖先留给邢台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名邢台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更应有权力和义务去研究它开发它,因为这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连外国人都在研究它,不然我们妄为邢台人。

给邢台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名邢台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更应有权力和义务去研究它开发它,因为这是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连外国人都在研究它,不然我们妄为邢台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代白瓷
【谈瓷】“类银类雪”邢白瓷
大唐的雪|唐代邢窑白瓷鉴赏
恭王府博物馆精品陶瓷欣赏(第37期)
邢窑-宋代发展状况浅析
陶瓷的革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