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往事钩沉]对母校,对当年青春岁月的回忆

作者/一林冷月  2023-05-07

今天是5月7日,想起来了很多年前的“五七指示”和由此而产生的“五七道路”。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后的年终岁尾,我和家人随着父母亲,走“五七道路”,由省城长春下放到延边和龙中朝边境小山村安家落户,我家开启四年多的下放务农生涯。

在和龙四年间,我就读于和龙一中,从初中到高中,渡过了人生的青涩时光,结识了学校的很多老师同学,至今依旧印象深刻。寒来暑往多少年过去了,与很多同学老师渐渐都失去了联系。

只是到了最近这十几年,由于网络和手机的发展普及,迭代更新,使得我们这些失去联系的老同学,通过相互寻找,相互介绍,慢慢的恢复早已中断的联系。

我们这些已经过了花甲之年的老人,大伙不甘寂寞,以学校、班级、或者读书时共同住宿的宿舍还有当年的同城老乡关系等等,成立了若干个老同学群。虽然大家远隔千山万水,有的甚至在国外,但大家不甘寂寞,通过聊天,每每回忆过往,畅聊今朝,其乐融融。在爆发疫情的前几年,大家还组织聚集在一起游山玩水,去母校重逢聚会,大家重逢相见,想起过往的青春年少,互观如今的两鬓斑白,不免唏嘘感慨一番。

                                 母校和龙一中如今早已经旧貌换新颜

大概是在疫情前的2019年,曾经受班级老同学群邀请,重逢母校活动,但当时诸事缠身,不能前往,于是请当年最为要好的同学,代为转交亲笔书信一封,大概内容如下:

74届和龙一中某班的诸位老师同学你们好:

我是你们的老同学某某,从某某老同学处,得知你们将于八月初举行毕业45周年的同学聚会,向你们诸位表达我的祝贺!但因本人有事不能前往,在此表示十分遗憾!

我是在1970年春季开学之后来到某班这个集体中的,记得当时我们的初中班主任是王老师,他教数学,是原来吉林师大的高材生,给我们讲课自然轻车熟路,他讲课从来不用教案,就是一本数学课本,外加几只粉笔,给我们讲例题,从来都是现编,只见他把大眼镜往上抬一下,略加思索,便可以把一道例题完完整整地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解出来。

到了高中时,班主任改由赵老师接任,她教化学,是一个非常严厉和称职的老师,我们班同学像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家庭——有本地的,有来自长春的,有汉族也有朝鲜族,大家朝夕相处,其乐融融。

当年除了与班级同学老师在学校班级朝夕相处之外,至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我们学农下乡劳动的时候,忘不了我们在长白山脚下的崇善山区修路植树造林…忘不了我们在海兰江畔碧岩山下挥汗如雨插秧支农…,忘不了我在和龙一中学校宣传组刻写蜡纸,油印小报的那些日子…

与和龙一中某班同学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令人难忘。在和诸位同学相处了整整四年之后的1973年底,我们家离开了和龙,我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的告别了和龙一中母校和诸位同学老师,告别了和龙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水…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转眼间四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就这样匆匆而过,都说距离产生美,这不仅仅是指空间距离上的,更包括了时间上的沧桑感。特别是退休之后的闲暇时光里,常常不由自主的回忆起当年与诸位同学相处的青葱岁月,过往的记忆,就如同一杯多年陈酿的老酒,干洌芬芳,沁人心脾…

和某某老同学一样,我以和龙一中母校为荣,为我们曾经的某班同学骄傲。

最后祝诸位老师同学校友晚年幸福,身体健康….  某某


                               2011年,吉林延边和龙市设县100周年庆祝大会盛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学记系列·致137
感恩母校
甘当雁阵中的排头雁
【季元龙手札】我的初中学号
昨日重现—90.1
高三毕业寄语:走自己的路,也让别人有路可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