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末朝廷安内与攘外的两难抉择
最近在看复旦大学樊树志先生的《明史讲稿》,对其中的《安内与攘外的两难选择》一节感触尤深,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明军实力并不羸弱
      同样是汉家的王朝,与北宋不同,明军的实力并不羸弱。这与明的兵制有很大关系,北宋一朝,注重的是内重外轻,主要的军事力量集中在禁军,而禁军长久不战,早已废弛。明实行的是世代为兵的卫所制度,也没有北宋那样荒唐的将兵制度,各个将领的兵权很大,所领的军队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在平叛的过程当中也积累了一定的作战经验,明末的三支主力部队,驻守北边的关宁军,左良玉的四川、湖广兵,洪承畴的陕西兵,都堪称强军。
      不论在与农民军还是与后金军队的作战中,明军不是没有打过大胜仗,对后金的几场大战,大家都比较熟知了,在此不再赘述,左良玉、洪承畴都曾多次大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屡屡把李自成、张献忠逼入绝境。而在明亡之后,明军的主力部队除洪承畴的陕西军在松山大战中无端葬送之外,都一息尚存,关宁军成为了为八旗军打头阵的主力,左良玉拥兵自重,与南明小朝廷自相残杀,都是不折不扣的历史悲剧。

二,安内的战略方针:剿?抚?
      崇祯初年,陕西民变,恰逢八旗军大举入关的“己巳之变”,陕西三边驻军奉命勤王,陕西空虚,陕西总督杨鹤无兵可调,除了招抚,别无他法,给明亡于农民军埋下了第一个火种。待洪承畴出任三边总督之后,力主围剿农民军,获得了一定的战果。崇祯六年,十几万农民军面对明军的重重包围,偷渡黄河,进入河南,给明军的围剿带来了新的困难。对此,朝廷安排卢象升为中原五省总理,配合洪承畴围剿农民军,正在卢象升和洪承畴合力围剿之时,崇祯九年,八旗军再次入关,卢象升被调往山西大同。这一调动,充分反映了皇帝在“攘外”与“安内之间”的摇摆心理,对于农民军是剿是抚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规划。

三,“攘外必先安内”的实践
      针对崇祯对“攘外”和“安内”的摇摆不定,此时有一名重要的人物出现,崇祯十年,兵部右侍郎杨嗣昌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并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剿匪策略。针对农民军特别是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大范围机动的战术,这种类似于侵华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战术的策略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在实行了这种战略之后,五省总督与五省总理配合地方巡抚围剿农民军,获得了很大的成效,崇祯十年十二月,张献忠兵败,接受招抚,崇祯十一年六月,李自成全军覆没,仅剩18人逃亡商洛山中。此时,“安内”方针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此时,崇祯皇帝的态度又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提出“剿兵难撤,敌国生心”,而杨嗣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要求与清议和,但却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皇帝也并不表态,议和不了了之。崇祯十一年九月,清军再次入关,朝廷调洪承畴陕西精锐部队包围北京,崇祯十二年三月,清军退走,而朝廷仍然命令洪承畴驻守蓟辽边境,陕西巡抚孙传庭力主将陕西精锐调回中原,反而被皇帝逮捕入狱。陕西军主力驻守边关,导致了中原的兵力空虚,明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彻底崩溃。
      崇祯十二年五月,张献忠再次起兵,并采用大范围机动的战法,由于洪承畴的陕西军主力仍在北方,依靠左良玉一支主力,无法集中优势兵力与张献忠进行决战,只能尾随,疲于奔命,而李自成更是横扫了河南,“攘外必先安内”宣告失败。

四,松山大战及其前前后后
      崇祯十三年,朱由检决心“灭寇雪耻”,把北边所有的精锐部队统统调往锦州,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是有很大冒险性的。八旗军围困锦州,锦州是一座坚城,被围困五个月之后,守城的祖大寿仍然号称能支持半年之久,八旗军要想攻克锦州,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不可能的。因此,八旗军的着眼点就在于“围城打援”。在这种情势之下,怕的就是援军的冒进。而崇祯皇帝的“灭寇雪耻”之心,又使得明军援军不得不急急出战,最终全军尽墨。
      在北边主力丧失之后,明朝廷唯一的选择只有议和,而在议和的消息意外泄露之后,面对舆论的纷纷攘攘,朱由检却对议和态度发生了动摇,最终议和失败。此时,李自成的兵马步步逼近,北京岌岌可危,此时不论南迁还是勤王,明朝廷还有一线希望。论南迁,当时左良玉仍手握十万重兵盘踞长江中游,而长江下游又有江北四镇主力扼守,跑到南京,据守长江天险还是有胜算的,却被大臣们极力反对;驻守东北前线的关宁铁骑,战力尚存,调关宁军入关勤王,至少也能抵挡李自成一段时间,内阁却迟迟犹豫不决,关宁军直到李自成进占北京的两天之前,才进入山海关,已经于事无补。明朝廷在攘外与安内之间摇摆,最终丧失了最后苟延残喘的机会。

五,“攘外”与“安内”的两难抉择
     由此看来,明崇祯年间的关键问题,就在于“攘外”与“安内”之间的抉择。明军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却在究竟打谁这个问题上来回摇摆,主力部队也被调来调去,来回奔命,最后几乎没有怎么打就丧失殆尽。鉴于满洲军力的强悍,如果一直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满洲议和,集中主力消灭农民军,再掉过头来对清采取防御,并非不能挣得一个辽宋那样的百年和平。待到局面不可收拾之时,如果调关宁军入关,阻挡李自成,明廷南迁,依托长江中下游的明军主力,起码也是一个南北朝的局面。有一句话说的好,没有战略是最坏的战略,明朝廷的这种摇摆,恰恰是其覆灭的直接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忧外患的明朝直到灭亡 才明白攘外必先安内重要
为何说孙传庭可惜?孙传庭人物结局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
洪承畴降清两年,未出一策一谋,后来仍然被称为头号汉奸
李自成患上了“恐清症”,被清军吊打,百万大军真的是纸糊的吗?
李自成学习朱元璋造反当皇帝,为何最终失败?关键有三招他没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