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博主:孙骏毅  发表时间:2013-05-21 16:16:14
写写“城南旧事”,大约是没多大出息的。但我曾经生活在城南,点不写“旧事”也难。
记忆中有那么一个墓园,名曰“安乐”,是基督教徒的最后家园,就坐落在苏州城南葑门西街上。儿时,我就读的立达小学离安乐园不远,爬过围墙,再爬过围墙,一脚就踏出了安乐园。园里密密地栽着树,树上弯弯曲曲地缠着藤,在蓝得出奇的天空里编织出一张绿色的网。树林深处有一座花岗石基的尖顶房子,房顶上竖起一只字架,漆成了血色。安乐园不仅是地下诸君的家园,也是地上孩子的乐园。捉蟋蟀,挖蛐鳝,掏鸟窝,偷桑叶,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调皮的孩子甚至一屁股骑在大理石墓碑上,低下头来倒着念刻在碑上的字。
除了孩子们的吵闹声,林子里的鸟声和草丛里的虫吟声,还有一个看守安乐园的老女人“哪作啥,哪作啥”的半沪半苏的唠叨声。这老女人养着一只叫“玛丽”的猫,浑身雪白,猫眼贼亮,只有四只脚爪是黑的。住在西街上的邻居认得出“玛丽”,却认不出老女人,因为她很少走出过墓园。
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时,那四周的空气已经烧得发烫了。老女人戴着喇叭状的纸帽子,活像马戏团的小丑,被人们从安乐园里拖出来游街。看客挤满了半条街,白猫却顽固地追随着老女人,人们用脚狠狠地踹它,它也不肯逃开……这一点“旧事”重提,不是因为我难忘,而是因为我也是看客之一,好像也参与了谋杀善良的勾当。有时,我傻傻地想,如果当时大家没有热昏头,还有一点遗产意识的话,那安乐园到现在都应该是一处罕见的安静归宿。那些以黑白为主色调的大理石墓座、墓碑,一个紧挨着一个,谦和而有序地比邻而居。尽管墓碑有高矮、大小、宽窄、精粗之分,但所有的长眠者都是上帝的孩子,在安乐园里是一律平等的;因为彼此平等,所以,碑座上镶嵌的瓷质照大多是微笑着的。这是一种无言的感染,乃至再调皮的孩子看到这样的微笑,也不能不把脚步放得轻轻。
记得那是一个灼热的夏日午后,热得坐不住,就“扑通”一声跳下水,从大河浜下水游到觅渡桥,然后再吊住一只瓜船返回,偷几只香瓜掖在裤裆里,半途上岸溜进安乐园。安乐园是我们的“贼窝”,有吃有睡,好不安乐!要躲过老女人的唠叨,我们就绕到安乐园的东北角上,那里有几处荒坟,还有一个形状奇怪的墓,像一只倒扣的锅似地扣在草丛里,没有墓碑,也没有苍松翠柏。后来,“锅盖”被砸开了,人们才惊悚地发现墓井里竟堆满了白骨。人们立刻联想到了“万人坑”和刘文彩的庄园。
35年后,我才从知情者的嘴里弄清楚那个有盖的墓井其实是博习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用来安葬那些不幸夭折的病儿、弃儿的。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印度修女特雷莎生前就做过这类善事。指善为恶,恩将仇报,“安乐园”怎得安乐?
墓碑被推倒了,墓座被砸烂了,墓园被拆毁了,甚至连名字也鲜为人知了。剩下的就是鸡零狗碎的“城南旧事”,像水银泻地。但,扪心自问,我们从这些水珠般“旧事”中真的顿悟出什么,乃至灵魂得以超度了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让我们安静地赴约
看完邓丽君的墓地,再看看陈晓旭的墓地,同42岁辞世,但差别巨大
【转载】城南旧事绘本版
城南旧事多多
城南旧事*
雾里看花城南旧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