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娘们

2014-07-28 17:30:39

序言:
每次回老家,都让我感到深深地忧虑,因为一不留神,村子里便会少一个人,永远地带走他在人世间的一切痕迹。这个人,也许卑微、也许富有、也许穷困、也许乐观、也许悲观,但当时,他们都伴随着我成长,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记忆。可是,当他们离去,这一段记忆都失去了。于是,我想,谁还会记得他们?谁还会记得乡村?于是,我有一种冲动:我要用手里的笔,写下我们村能够让我永远也忘不掉的乡邻,写下我们村里的故事。
我开始利用一切时间,在茶余饭后,在会议的间歇,在出发的车上,在睡前,只要有机会,我都写上几笔。古人云:“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没有那样的本事,我只能是积少成多。我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有多难,也不必去做语言上的修饰,对于乡村,对于乡邻,语言似乎是从笔下涌出来的。而且,每次写完一个故事、一个人,都觉得有一种大汗淋漓之后的舒坦。或者说,一种快感,一种对乡土的回望,一种依恋,一种期翼。中国,需要农村,我们需要反思农业文明,需要构建新的乡村生活。不能一厢情愿地强制改变或者拒绝改变。愿那些长长短短、断断续续的文字,能够还原那些存在了几千年,却日渐消亡的乡村时代,能够铭记那些生死如草的乡邻,愿他们都留在我的文字里。是为序。

一、假娘们
 
  我之所以把假娘们放在首位,是因为十数年来我一直无比怀念他,他曾经是那个苦闷时代里少有的充满喜感的乡村人物。他一生贱微,他的职业是游走于乡村的乞丐,他有些娘娘腔,走路喜欢摆屁股,四十多岁的人没有老婆,却热衷于给别人说媒,他本来的名字早已被人忘记,村子里的人无论长幼,皆称呼他为“假娘们”,尤其是那些小屁孩跟在他身后喊他的外号,一开始他还恼,张口骂:“我日你娘,你也敢叫我徦娘们?论辈份你该叫我大爷咧。”旁边大人便回骂:“假娘们,你娘个蛋的,你骂谁?你日谁娘,你长那玩意了吗?”假娘们便嬉皮笑脸地闪开,临走,一把抢过小孩手中正啃着的苹果塞进嘴里。小孩家长们又骂,“这个假娘们,真不是人,咋不死了呢你!”从地上拣起个石头片扔过去,假娘们跳起来闪躲,依旧嬉皮笑脸地跑开。
  春种秋收,庄稼地里的活总是让人疲惫不堪,但唯独有假娘们出现的劳动场景是快乐的。假娘们并不是常年在外,每到农忙季节,他便会从外面回来,他穿得并不破旧,他不是迫于生活的乞讨者,乞讨更像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在外面讨了粮食,换了钱,用来改善生活,他依旧和他的父母种着地。三夏三秋季节,他便回来。村里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在地里抢种抢收。大伙累极了,便对邻地里撅腚收庄稼的徦娘们喊道:“假娘们,唱个小曲儿听听!”
    假娘们便模仿着女人的腔调唱道:
“一么一更里月亮实难熬,
思想起情郎哥睡也睡不着,
今夜晚睡觉实难受,
到情郎门前走一遭。
来了又来了,来的不凑巧。
来晚了一小会郎把门关牢,
无可奈何门前站,
红缎子绣花鞋把脚崴了......”
麦浪滚滚,一地金黄,歌声随风飘荡,竟那样婉转动听,引得很多人从麦地里直起腰来,停下手中的活倾听。一曲终了,假娘们意犹未尽,又展开歌喉,唱起了流行歌曲。就在那歌声里,人们又低下头,忙活手中的活计,但疲劳感轻了很多。
   有时候,在地头的树荫下歇息,还有人正吃干粮。大伙让他讲个笑话,他看那些吃干粮的人吃得正欢,就说,让我讲笑话,我一般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有一次我到驴屋里去,那头驴正吃草。正说这里假娘们便打住了,吃干粮的人抬起头,停止吃东西,等他说下文呢。他接着说,我给那头驴讲个笑话,那头驴抬起头,连草也不吃了,听我讲笑话。大家哄堂大笑,吃干粮的人愣了一下,这才明白过来,丢下手中的饭,站起身来追假娘们,“假娘们,你这个王八蛋,我是你表叔来,你敢变着法儿骂我?兄弟爷们,给他来个看瓜!”“看瓜”是我们村里一种粗俗的游戏:大伙捉住他,把他的腰带解下来,背手捆绑,把他的头插进裤腰里(大裤裆),放在太阳底下晒。假娘们在裤裆里呜呜地骂着:“您这些死人也......”,大伙乐不可支......
春天,春暖花开,村里的青年男女象土里的小虫,蠢蠢欲动,涌动在心里的情愫,如融化的河流。假娘们便走街串巷,为一对对的男女牵线。他十分积极主动,瞄准目标后,便找上门去,“大婶子,咱家大兄弟该到说媳妇的年龄了吧?东村的二妮子可不错!”有送上门来的媒婆,主家是一种荣耀,自然求之不得,于是,便让假娘们坐下啦啦。假娘们嘴会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丑的说成天仙,主家心里就痒痒的要命。这一啦,就是一两个钟头下去了,眼看着该做饭了,假娘们便说:“大婶子,不啦了,俺还得回家做饭去。”主家便说:“孩子的事情你还得多说和说和,哪里能走呢?在家里吃饭!”假娘们等的就是这句话,欠起的屁股很快又落了下来。“大婶子,光烧点汤喝就行了,可别炒三个盘子四个碗的菜了。”假娘们用余光瞅着在做饭的主家,几乎是提醒。主家一听,赶紧提着菜篮去买肉和菜。等一桌子饭菜都端上桌,假娘们又假惺惺地说:“大婶子,不让您炒那么多菜,您看看,您又炒那么多。可别再上酒了!”主家一听,只好又跑到代销店里买了一瓶酒。假娘们吃饱喝足之后,醉醺醺地回来。过几天,他又如法炮制,重复这样的场景。他之所以热衷于说媒,主要还是混吃混喝,所以,成功率极低,他说媒生涯中只成功了一次,就是给他的本家侄子说成了媳妇,但事成之后,小两口一次也没有感谢过他,因此,他常常埋怨这两个熊东西实在不懂事。

假娘们一生当中似乎有过一次爱情。有一年冬天,他从外面领回来一个同是乞丐的女人。那女人穿得脏兮兮的,大概四十多岁,眉目还算过得去,只是,目光有些呆滞,不是正常的聪明人。假娘们并没有把她安置在自己家里,而是把她放在另一处破房子里。那天夜里下了很大的雪,第二天一早,街坊老老少少的都去看。那女人对大伙说:“他昨天夜里来找俺困觉,说要俺跟他过,他说把他娘的嫁妆铜锡壶给俺。”大伙哄堂大笑,一方面是知道了假娘们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是那女人的傻乎乎的实在。大家对那女人说:“你可别让他骗了,哪有铜锡壶?锡壶便是锡壶,没有铜锡壶!”大伙本来说着玩的,谁知道那傻女人突然明白了,急乎乎地跑了,大伙明白过来,已经追不回来了,怕假娘们生气,各自都散了。假娘们兴冲冲地给那女人端来饭菜,却找不到人了,知道原因后,气呼呼地在街上骂了很多次:“谁说没有铜锡壶?!我们家就有铜锡壶!”大伙知道他骂人的原因,也不好应承。就这样,假娘们失去唯一成家的机会。
假娘们失去了爱情,却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孩子。他在要饭的路上,捡到了一个女婴,他把孩子急急地抱回家,是个不错的小女孩,很健康,也很漂亮,只有两个月大小,天晓得孩子的父母怎么舍得丢了?大伙都觉得假娘们自己过的都饥一顿饱一顿,再养个孩子不是办法,就给他物色了一个村里的公办老师,人家两个儿子,就稀罕闺女,让他给人家喂养。假娘们想了想,也答应把孩子送给人家。公办老师一家人当然很高兴,欢天喜地地把孩子抱走了,还给了假娘们二百块钱。假娘们心里很不是滋味,掉着泪又出去讨饭了。可是,两个月后,假娘们回来了,把那二百块钱还给人家,非得再把孩子要过去不行,谁说也不行!人家只好把孩子又还给了他。那时,他父母还活着,能够帮他看着,好歹也是个人家,有老有小。孩子一天天长大,能上学了,假娘们就送他上学,上了几年,成绩也不好,也就算了。又过了几年,他的女儿能出去打工了,在城里的一家饭店当服务员,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给假娘们买了一件褂子,假娘们逢人便说,脸上还挂着泪蛋子。
就在村里人觉得假娘们一家马上要步入正轨的时候,假娘们的父母先后去世了,去世前,假娘们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原来,假娘们也是被他父母抱来的!假娘们的母亲过去是个地主家的闺女,成分不好,嫁过来后,先后生了七、八个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过不了多长时间,都夭折了。于是就抱养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孩子,就是假娘们。假娘们听说后,抱着自己的女儿哇哇大哭,说:“妮啊,咱爷俩咋就这样命苦呢?”
假娘们埋葬了父母之后,精神状态明显不行,虽然也是混吃混喝,但容易喝醉,喝醉之后,总是跑到他父母的坟上大哭一场。村里人再有红白喜事,都不敢喊他帮忙了,可是他知道后,还是主动过去,图的也是几顿饭。1994年8月的一天,他给本家的一位邻居帮忙盖房子,村里人对盖房子的事情十分重视,上梁之后,中午照例是要办一场酒席的。席间,不知道是谁说了假娘们的父母如何如何,假娘们翻脸,吵了起来,大伙劝住了,让他回家歇着吧。假娘们哭哭啼啼地回家了。因为,他的卑微,你是小人物,你生气,你哭泣,有什么用?大家都不去理他。
一直哭到下午三四点钟,他从家里跑出来,对着街上乘凉的人群大喊道:“我喝药了,我不活了!”因为之前他一直疯疯傻傻,一不高兴就说不活了,大伙刚开始也没在意。过了一会,他一头栽在街上,口吐白沫,身体不断抽搐,大伙也意识到不好,赶紧把他们本家的人喊来商量对策,怎么救?谁拿钱?几家人意见不一,争争吵吵,最后,达成意见,赶紧给他女儿说,然后,再找车送医院去。就在争争吵吵中,假娘们的身体慢慢平静、慢慢变凉,很快就咽了气。他的本家们一看死了,也就不再提怎么分摊钱的问题了。
他的女儿接到信后,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哭过之后,本家们给她商量他父亲的葬礼问题,你问一个女孩子葬礼怎么办,她哪里知道?于是,本家们就做主给办了。他家徒四壁,只有一张床,大家就用他的床给他拼凑了一张简单的棺材,他女儿披麻戴孝,给他摔的泥盆。中午,帮忙的人在一起办了两桌酒席,大伙的脸上普遍没有多少哀伤,吃完喝完,一声招呼,几个人抬起棺材,就去地里给埋了。
后来,他的女儿也出嫁了,嫁到城头镇的一个村,过的还不错,只是,本家的人不讲究,把假娘们的老宅子也给霸占了,他女儿寒心了,也没有什么亲戚,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假娘们就这样永远地被村里人遗忘。我是少数几个还对他记得那么多的人。

本文转自杨国华的新浪博客   他的原创
作者笔下的“假娘们”一个饱经世事沧桑的悲剧人物,我们若隐若现的可以读到“孔乙己”的影子。转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假娘的年( “金谷”杯春节征文3号作品)
乡村里的奇谈怪事(隐藏在乡村里的秘密之二)
乡村纪事:最是乡邻情更真
加油,梅妮儿!【三】
小说||老色树(二)
乡村故事(九)--娶妻悍妇若奈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