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葆玖去世,梅兰芳本家亲传从此成绝唱

梅葆玖去世,梅兰芳本家亲传从此成绝唱
2016-04-25 编辑:杜仲 分类:今日主打 大照片 文化

2016年4月25日讯,北京,今天上午,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幼子,也是梅兰芳家族中唯一的亲传弟子梅葆玖因病去世,离开了他的家人与朋友,离开了他一生酷爱的京剧表演艺术。梅兰芳与他的梅派艺术是一代传奇,而在京剧世界,像梅氏父子这样均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父子档”,少之又少。遗憾的是,梅兰芳辞世过早,梅葆玖又无子女,子侄又赶上八个样板戏的年代,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随着梅葆玖今日永远“谢幕”,梅氏一个世纪的京剧艺术传奇,曲终人散。

 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87号。兄弟姐妹九个人里梅葆玖最小。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他和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也是梅派领军人物,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

梅葆玖与梅兰芳,18岁与父同台

1934年3月29日,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87号。兄弟姐妹九个人里梅葆玖最小。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剧,他和父亲梅兰芳同台演出,也是梅派领军人物,深得其父在艺术上的教诲和指导。

18岁开始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梅派艺术的弘扬来讲,梅葆玖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甚至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也是举足轻重。

                               
       
                                                       梅葆玖先生(资料图)。张风 摄

教育

父亲认为,光学戏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梅葆玖10岁开始学戏,学戏之前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上海租界的教会学校念书,因为父亲梅兰芳认为,光学戏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回忆起小时候的上学时光,梅葆玖说,那所学校是中法合办的,那时候圣诞节要唱赞美诗,白天上学,晚上学戏。在老科班富连成学戏的,吃亏就吃亏在文化课比较弱。

梅葆玖谈起父亲梅兰芳时说:“我父亲的教育方式是非常开放式的,他也从不跟我们急,多是开导式的。比起来倒是我的母亲比较严肃,因为我的母亲是满族人,又是旗人,所以规矩大了去了,比如大人说话不许插嘴,大人不动筷子你不能先动筷子。”

梅葆玖生前回顾父亲梅兰芳的一生:他一直坚持颂扬美善,鞭挞丑恶。他不仅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还有多方面的爱好,诗词、绘画、音乐、书法、花卉和武术他样样都通。

他学习这些并不是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以之换取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把各种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的尝试当作磨练自己艺术修养的手段。正因为把这些都融汇到自己的表演艺术当中去,才创立了国际上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

                            
                         梅葆玖先生回顾父亲梅兰芳的一生:他一直坚持颂扬美善,鞭挞丑恶。白继开 摄

人格

父亲很谦虚,关键时刻又是那么强硬

“我一直跟着我父亲,跟了一辈子。”梅葆玖说,父亲在“九一八”之前的1931年就到了上海,自己小时候也出生在上海。

进入抗战时期以后,他看到父亲的修养、父亲对世界的考察、父亲对京剧界同仁的看法,都令他难忘。“那时父亲弃演,在家里作画、写字,日本人三次到家里来,让他在电台里说‘大东亚共荣圈’、‘中日友好万岁万岁万万岁’、‘中日亲善’,父亲说,‘我年龄大了,也唱不动说不动了’,坚决不去。”

梅葆玖感慨道:“我小时候的认知里他是那么谦虚,关键时刻他又是那么强硬。他不是一位简单的父亲。”

梅葆玖回忆到,父亲梅兰芳生于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正是中国最危难的时刻,此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老百姓受难,父亲从小就是看着这些成长起来的。他热爱祖国,更加知道中国要强大,他在自己的戏里表达自己的理念,弘扬忠孝仁义礼智信,就是要提倡咱们的民族艺术,弘扬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1959年他又排演了《穆桂英挂帅》,就是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特别选的这个剧目。“

我的父亲虽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演员,但他的认知是全方位的,我在与他朝夕相处中,从他的所作所为中知道,他心里充满着的是爱心,是艺术,是国家。如果排序的话,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同仁,第三才是他自己。这是我对我父亲的认知。”梅葆玖说,传统文化就是真善美,希望我们这代人能理解父亲的爱国、对人们的爱心、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并将这些传承下去。

          
                                             梅葆玖先生一辈子都传承父亲梅兰芳的梅派艺术。刘航 摄

生活

西化生活跟父亲不排外有很大关系

梅葆玖先生的生活非常西化,除了从小在教会学校的熏陶,也跟父亲不排外有很大关系。“父亲让我们从小就学外语,学会跳舞,学会吃西餐,他经常出国,总跟我们说吃饭轻一点。”葆玖老师能说流利的英文,喜欢吃牛排、喝咖啡。

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喜欢汽车,喜欢哈雷摩托,虽然已经是八旬高龄,梅葆玖先生依然喜欢自己开车上路。在平时,为了方便,梅葆玖还能骑自行车上街买东西,“平时我教学生,都是亲自做示范,学生们老怕我累着,其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是好事。好多老人在家一待就朽了,我就是闲不住,喜欢自己骑车什么的,活动一下。”

“我父亲喜欢歌剧,也喜欢看芭蕾,现在我住的地方也是为了离剧场方便,去长安大戏院、首都剧场看戏都非常近。我虽然唱戏被‘文革’耽误了,但还是收了四十多个专业徒弟,一辈子都传承我父亲的梅派艺术,将来我上天碰见我们家老头儿、老太太,也能交代了。”梅葆玖先生说。

电影节梅葆玖华北电力回味 刘洁1_调整大小

梅葆玖先生对当今的京剧界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刘洁 摄

表演

父亲的艺术与他一生为人相关

梅葆玖说,父亲梅兰芳自幼受传统的仁爱教育,其祖父是京剧“同光十三绝”之一的名旦梅巧玲。梅巧玲为人仁厚、孝义,曾有舍己为人的“焚劵”“赎当”善举,而祖母也谆谆教导少年梅兰芳:“将来你要是有了出息,千万可别学那种只管自己、不顾旁人的坏脾气。你该牢牢记住梅家‘忠厚恕道’的门风。”

“先父梅兰芳先生艺术的‘中和之美’跟他的一生为人相关。”梅葆玖从自己是一个普通演员的角度提及父亲所创建的表演体系:体系中表演实践的“中心灵魂”是中和之美。“中和”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模式,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实生物”是哲学之和,“乐从和”是艺术之和,“非和勿美”是美学之和,“其政和”是政治之和,“和气生财”是贸易之和,“和为贵”是外交之和,“温婉敦厚”是人品之和。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梅葆玖大师终其一生都在继承和弘扬梅派艺术,如今驾鹤西行,一路走好!转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剧大师梅葆玖生前十大经典瞬间
梅葆玖今“谢幕”,从此梅音只在想念中!
名家话京城:由京剧流派说开去
南京观众带铺盖排队买梅葆玖戏票| 老范儿
国馆丨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大师!梅葆玖先生逝世
梅兰芳之子梅葆玖,为何至死不原谅李玉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