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动植物】象龟也要避暑!

对于生活在热带的巨型陆龟而言,如果找不到躲避炎炎烈日的办法,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科学家们正在给象龟测量体重,收集数据。这是针对亚达伯拉环礁种群的研究的一部分。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一般来说,在最热的时候,找块石头或者树荫遮阳就行。不过,印度洋亚达伯拉环礁上的亚达伯拉象龟(学名Aldabrachelys gigantea)却独树一帜,选择了躲在山洞里。这种方法可不多见,在乌龟、巨型龟和其他爬行动物身上,还没有类似的记录。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热带生态学家Dennis Hansen带领团队,发现了居住在洞穴里的爬行动物。他表示,这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行为。因为几百年来,象龟每天都会经过光滑而又崎岖的道路,爬到洞穴中。

  “象龟用这一招可谓历史悠久。”

象龟正在抢夺遮荫宝地。如果它们在热浪中待得太久,恐怕在龟壳中就会被烤熟啦!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荫凉之处,还是安息之地?

  亚达伯拉环礁是塞舌尔群岛的一部分,每年11月到4月,是当地的雨季,气温高达42到43摄氏度。这意味着,生活在这座珊瑚礁上的10万只象龟必须找个阴凉的地方,不然很有可能在热浪中丧命。

  阿拉巴马州奥本大学的野生动物生态学家David Steen并未参与此次研究,他说,象龟是“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没办法像哺乳动物那样,通过喘息和排汗降低体温,因此必须找个凉快的地方待着。”

  在太阳露面之前,爬行动物会在长满草的低地徜徉散步;而到了上午,乌龟就不得不开始寻找洞穴之旅。

过去一个世纪里,亚达伯拉象龟的数量有所恢复,已从几千只上升至10万只。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苏黎世大学野外生物学家Richard Baxter是研究团队的一员,他说:“它们向来集体行动。排着长队出行得花很长时间,这个过程相当缓慢,你知道的。”

  Hansen和Baxter共发现了两个洞穴,其中更大的那个有5米深,每次可以容纳85只象龟。

亚达伯拉象龟的交配频率颇高。每只雌龟的产卵数量可达25只,而且幼龟的死亡率很低。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不过,这个洞穴距离其他遮蔽处有80米的距离,这意味着对于移动速度那么慢的象龟来说,把希望寄托在小洞穴上实在是太危险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判定象龟已经濒临灭绝。

  事实上,对于迟到者的惩罚是很严厉的:洞穴入口处充斥着象龟的骸骨。

白天的象龟不得不寻找遮荫处。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快点爬!

  大洋彼岸的《国家地理》特约撰稿人Stephen Blake一直在研究加拉帕戈斯陆龟。他怀疑洞穴里正在上演各种各样有趣的社会现象。“这里存在阶级也不足为奇,统治阶层的动物占据着最佳地点。”

  例如,第一个进入洞穴意固然有利于避暑,但这也意味着最后一个离开,如此一来,在附近觅食的时间就变短了。想象一下,饥肠辘辘的象龟必须等待几十个同伴沿着斜坡,排成一列纵队,缓缓向前挪动,该是多么焦急啊!

在亚达伯拉环礁上,象龟的天敌只有人类;鉴于此,它们可以把脖子伸出来,安全入睡。
摄影:THOMAS PESCHAK,国家地理

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Hansen和Baxter补充说,象龟在洞穴的日常生活也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生态系统。

  它们对于周围的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象龟会用喙来啃食植被,打造出所谓的“象龟的地盘”;龟壳会磨损岩石,粪便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洞穴里的粪便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包括螃蟹和昆虫。

  Hansen总结说:“就像非洲象一样,陆龟是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  2016-5-12 10:4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亚达伯拉象龟会不会出现在第二批标识范围内?
亚达伯拉岛上的陆龟是如何从灭绝中重生的!
亚达伯拉象龟
印度260岁巨龟
100公分的亚达伯拉陆龟
科普七种陆龟品种,本人就养了两种,看完你们肯定也想养一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