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书信的回忆
 意林书屋发布于:2014/9/24 9:00:09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打一个电话,向家人道一声祝福,发一条短信,给爱人一个惊喜。再加上可视电话、电脑视频、微博、微信使我们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相隔万里,都能让我们方便快捷地和家人朋友保持联系。手机里的常用问候语、表情图释都是现成的,根本不用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银行卡、交通卡、手机充值卡……让现在的年青人都成了持卡一族。前几年我总弄不懂 Email是什么,如今儿子看见我夹在书里的旧邮票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我特别怀念那些靠书信联络感情的日子 。现在的孩子十一二岁还 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而那时的我已经开始独自远行开始了“漫长”的求学生涯。这之前从没出过大山离开过亲人。由于交通不便,一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生活的艰苦自不必说,一切的衣食住行都要自己打点,还要算计着带的钱要够将近半年的花销。家里没有多余的开支可以随时汇到,也不像现在可以打到卡上.看着其他同学每到星期天都能回家,而我只能独自忍受想家带给我的无尽的煎熬……写信读信是我那时主要的情感寄托。正值青春期的我曾遇到许多困惑,经历了许多受人歧视,不被人理解的痛苦,可周围没有亲人可以倾诉,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差距,很长时间我都很孤独——直到我用成绩赢得了尊重。每次给父母写信,都觉得是一种感情的释放;每次读父母的来信,都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不知不觉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记得有一次给父母回信,虽说报喜不报忧,但字里行间也渗透了我的内心。由于身体总出状况,我用了“身体还可以”。细心的父亲回信说,你来信说身体还可以,说明总闹些小毛病……读着父亲的信,我时常百感交集。 

  再后来上了高中,就有了同学的信。遇到问题我会向一个老乡大姐姐倾诉。她比我高几届,考上了医学院,我以她为榜样。每次她给我来信,都让我受益匪浅:既有生活上的关心,又有学习的经验之谈,同在外求学,同是山里人,我们有许多共同的语言,这是父母不能给我的。每到元旦,最盼望收到同学的贺卡,淡雅的图画,温馨的话语透着每个人的才气,就连在一个学校而没分在一班的老同学也会互送一张小贺卡,给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这期间 还有一封信与众不同,让我记忆犹新。是从哥哥上大学的学校寄来的,竟是未来嫂子的信。记得当时我兴奋不已,还有点受宠若惊。看着那清秀的字体,温柔的话语着实让我激动了很久。再后来我用稿纸,非常正规地、反复斟酌词句写了一封回信,生怕有什么话说的不妥。从信封的书写格式到究竟该怎么称呼,从叠信纸的形式到写信时的语气,不敢有半点疏忽…… 

  写信是一种倾诉,读信是一种享受。许多口头表达不出的都可以用书信的形式传递。只是现在很少有人写信了,人们都习惯于简单快捷。无论学习还是办公,到处都是A4打印出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你的字体如何。人与人也减少了许多情感沟通。我至今仍珍藏着许多往日的信件,时常还拿出来看看,也许再过几年就成古董了。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当时红遍全国,那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很怀念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盼望《一封家书》的年代,很怀念那种拆开信封,打开信笺,映入眼帘中那熟悉的亲人朋友或随意潦草或工整娟秀的字迹时,那种霎那间与对方心神合一的奇妙感觉....转发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见字,还如面否?
四年级作文给需要帮助的王虹写一封回信作文书信格式300字
最美家书抵万金
《王羲之尺牍》原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信笺里留下的温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