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 是 读 书 踏 实
 

 还  是  读  书  踏  实

图文:网  络
编辑:数  米


《观  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明·于谦

     于谦的这首《观书》诗,盛赞书之好处,写读书之乐趣,以自我亲身的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感染力极强。

    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早晚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
    
    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一眼扫过三千字,非确数,而是极言读书之多之快,更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无一点尘,是比喻他胸无杂念。这两句诗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

    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游手好闲之流所能以领略的。

    现代社会中,获取文化知识有多种方式方法,但读书是其中最常见和有效的一种。我们中国人重视读书、勤奋好学,是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苏轼曾说过:“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朱熹也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可见,读书的这种优势,数字网络实在是无法比拟的。

    勿庸置疑,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网络的兴起已使得传统的阅读正与人们渐行渐远。数字网络、大众传媒对于提供知识来说,确实不失为一种非常便捷、有效的工具,没有人会否认它们对现代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读书却是除求知外,也是为了审美趣味的培养以及精神层面的探索,“快餐式”、“功利性”就有违读书的本意了。理想的读书应该是“带着问题,凭着兴趣”去读,不但要学到精湛的“专业技能”,更要养成高远的志向和醇厚的趣味。在读书中有所收获、有所进步,这样读书才能坚持长久。如今这多少有一点儿浮躁的社会里,能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读几部书籍就显得尤为难得了。

    享受读书的快乐,使读书变成一种享受,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可谓既精致而浪漫,又优雅而豪爽。我们也不妨搞点“复辟”活动,也效法古人,挤出时间,营造心情。当心情愉快,时间安闲之时,你会发现,人又怎么能够不读书呢?

    因此,挤出一定的时间捧起书本阅读,精彩的内容由你反复欣赏,深刻的道理任你理解消化。你会发现,如此一来,读书之乐,一年四季都可以享受到:“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 拨琴一弄来熏风;读书之乐乐陶陶, 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朱熹·《四时读书乐》)你的生活也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人生也更加充实,获取的知识也更加踏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日历 |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观书有感》
朱熹谈读书,领会这几首诗,终身受益
10首经典的劝学诗,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将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诗,初读时清新自然让人耳目一新,细读后发人深思
十首劝学诗:古人叫你好好读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