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肌衄--紫斑 录

什么是肌衄?
  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


肌衄,是症名。非外伤之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本症见于凝血酶原缺乏、毛细血管病变、血友病等疾病。

1 介绍
2 常见证型
3 简易疗法
 肌衄 - 介绍

肌衄证名。非外伤之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证治要诀·诸血门》:“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气血亏虚,血随气散者,治宜补血固表,选用当归补血汤,黄芪建中汤,保元汤等方。阴虚火旺者,治宜养阴清火,用凉血地黄汤或当归六黄汤。由胆热而致者,用河间定命散(见赤水玄珠》)。本证见于凝血酶原缺乏、毛细血管病变、血友病等疾病。

肌衄 - 常见证型
妇女每遇月经来潮前后,出现平摊于皮肤之上,不痛不痒,抚之不碍于手的紫色斑点或斑块,称为“经行紫斑”,又称“经行肌衄”。经行紫斑常因阴虚火旺灼伤血络,或气不摄血而妄行,或瘀血阻滞而新血不归经而发病。
    (1)阴虚火旺:妇女素常阴虚火旺,经行阴血被损,虚火更旺,灼伤脉络而出现肌衄。
    (2)气虚不摄:妇女素常脾虚气弱,统血无力,经行气随血泻,脾气益虚,不能统血而致肌衄。
    (3)气滞血瘀:情志内伤,肝郁气结,血行不畅而瘀滞,经来气血旺盛,瘀血阻滞经脉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出现紫斑。

肌衄 - 简易疗法
 

肌衄①归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气虚不摄者)。

 ②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另外在微电子封装领域中,紫斑主要是指引线键合中的Au-Al焊接界面上所产生的Au-Al化合物,其成分为AuAl2,它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引线键合的质量和可靠性。
 目 录1概述
2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
3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
4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
4.1 血热型4.2 阴虚型4.3 气虚型4.4 瘀阻型4.5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5微电子封装领域含义
1概述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
  紫斑
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2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皮肤、皮下、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颜色或红或紫或青,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躯干,尤以下肢为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大小便出血,甚至颅内出现。久病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征象。
本病应与风疹、麻疹、丹毒、痒疹等相鉴别。
血液检查有些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可见异常等。
证名。指斑色发紫,多见于外感湿热病证,为热毒盛、邪入营血之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治宜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用解毒化斑汤、犀角元参汤等方。若斑色紫黑,为病势重笃之征。参见斑条。
3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紫斑虽在肌肤,但其发生与血脉及脾胃有密切关系,外感与内伤均可致病。临床常见证候主要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瘀血内阻四类。治以清热、养阴、凉血、或益气、化瘀为法。
4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血热型
【证见】 肌肤见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凉血地黄汤(唐容川《血证论》)加减
处方:生地黄30克,黄连1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水牛角30克,茜根15克,紫草30克。水煎服。
热盛者,加石膏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8克,每日3次。
(2)云南白药,每次1支,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白仙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白鲜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2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双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2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服。
(2)消斑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牡丹皮、黄芩、栀子、槐花各1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茜根12克。水煎服。
(3)栀子地黄汤(丘和明等《血证要览》)
组成:黑栀子,生地黄,赤芍,当归,黄芪。水煎服(原方无份量)
(4)水牛角汤:水牛角60克,水煎2小时,取汁顿服,每日1-2剂。
(5)解毒凉血汤(周霭祥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土茯苓15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紫草2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大枣15克,水牛角片10克,生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其中水牛角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其他药。水牛角粉每次3克,冲服。
阴虚型
【证见】 皮肤青紫斑点,时发时止,常伴有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
1.主方茜草根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茜根18克,侧柏叶20克,黄芩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烊化),玄参12克,龟板25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血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Ⅱ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玄参、升麻、阿胶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养阴消癜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石斛50克,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龙齿、沙参、白茅根各20克,白芍、天花粉各15克,龟板、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
(3)理血养肝汤(邵经明验方)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阿胶9克(烊化),旱莲草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气虚型
【证见】 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地榆15克,仙鹤草20克,阿胶12克(烊化),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I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黄芪、党参、仙鹤草各30克,旱莲草15克,白芍、白术、阿胶(烊)、生茜草、砂仁拌熟地黄各12克,大枣10克。水煎服。
(2)益气消斑汤(李宝顺《名医名方录》)
处方:黄芪60克,益母草、鸡血藤、党参、当归、川芎各30克,赤芍20克,红花10克。水煎服。
(3)参芪紫癜汤(张珍玉验方)
处方:炒白术9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阿胶10克(烊化),茜根6克,陈皮6克,甘草5克。先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日,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
(4)益气补血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制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黄20克,阿胶10克(烊化),女贞子15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大枣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瘀阻型
【证见】 肌肤瘀点紫暗,面色晦暗,胸或腰腹固定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桃仁四物汤(武之望《济阴纲目》)加味
处方: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20克,茜根12克,益母草20克,鸡血藤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阴虚者,加麦冬15克。
2.中成药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鸡血藤30克,赤芍、当归、熟地黄、大枣各10克,茜草、丹参、党参各12克,旱莲草15克,牡丹皮12克,三七粉(冲服)1克。水煎服。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饮食疗法
(1)紫草大枣汤:紫草50克,大枣30克,加适量水煎煮,吃枣喝汤。适用于血热型。
(2)水牛角茅根汤:水牛角50克,茅根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适用于血热型。
(3)甲鱼炖茜根仙鹤草:甲鱼1只(去内脏),茜根15克,仙鹤草30克。将药先煎,去渣取汁,再加入甲鱼炖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型。
(4)花生衣芪枣汤:花生衣30克,黄芪20克,红枣15枚。加水共煎,吃枣饮汤。适用于气虚型。
(5)红枣汤: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适用于各型紫斑。
3.预防调护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碰伤、跌伤,保护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冒,避免接触各种诱发肌衄的“不正之气”。
忌食油腻、辛辣、香燥等生热动火食物,以及鱼、虾、蟹、牛乳等腥味之品。
紫斑,也称之肌衄,多数指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另外在微电子封装领域中,紫斑主要是指引线键合中的Au-Al焊接界面上所产生的Au-Al化合物,其成分为AuAl2,它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到引线键合的质量和可靠性。
 1概述
2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
3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
4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
4.1 血热型4.2 阴虚型4.3 气虚型4.4 瘀阻型4.5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5微电子封装领域含义
1概述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也称之肌衄。西医的血液病、维生素
  紫斑
缺乏症等所致皮下紫癜,均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2紫斑治疗的诊断要点皮肤、皮下、粘膜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颜色或红或紫或青,压之不褪色。好发于四肢躯干,尤以下肢为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大小便出血,甚至颅内出现。久病出血多者,可出现贫血征象。
本病应与风疹、麻疹、丹毒、痒疹等相鉴别。
血液检查有些可见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骨髓检查可见异常等。
证名。指斑色发紫,多见于外感湿热病证,为热毒盛、邪入营血之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病篇》:“按方书谓斑色红者属胃热,紫者热极。”治宜清热凉血、化斑解毒,用解毒化斑汤、犀角元参汤等方。若斑色紫黑,为病势重笃之征。参见斑条。
3紫斑治疗的辨证分析紫斑虽在肌肤,但其发生与血脉及脾胃有密切关系,外感与内伤均可致病。临床常见证候主要有热盛迫血、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瘀血内阻四类。治以清热、养阴、凉血、或益气、化瘀为法。
4紫斑治疗的辨证论治血热型
【证见】 肌肤见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方药】
1.主方凉血地黄汤(唐容川《血证论》)加减
处方:生地黄30克,黄连1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栀子12克,黄芩10克,水牛角30克,茜根15克,紫草30克。水煎服。
热盛者,加石膏3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克。
2.中成药
(1)紫地宁血散,每次8克,每日3次。
(2)云南白药,每次1支,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白仙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白鲜皮50克,血见愁30克,茜草25克,仙鹤草50克,牡丹皮20克,地榆炭20克,生地黄炭20克,双花20克,丹参30克,三七20克,羚羊角10克(锉细末),紫草20克。水煎服。
(2)消斑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处方:牡丹皮、黄芩、栀子、槐花各10克,生地黄、当归各15克,茜根12克。水煎服。
(3)栀子地黄汤(丘和明等《血证要览》)
组成:黑栀子,生地黄,赤芍,当归,黄芪。水煎服(原方无份量)
(4)水牛角汤:水牛角60克,水煎2小时,取汁顿服,每日1-2剂。
(5)解毒凉血汤(周霭祥验方)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土茯苓15克,生地黄20克,赤芍12克,牡丹皮1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20克,紫草20克,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大枣15克,水牛角片10克,生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其中水牛角先煎10分钟后再放其他药。水牛角粉每次3克,冲服。
阴虚型
【证见】 皮肤青紫斑点,时发时止,常伴有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方药】
1.主方茜草根散(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茜根18克,侧柏叶20克,黄芩12克,生地黄15克,阿胶12克(烊化),玄参12克,龟板25克,旱莲草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照血热型中成药。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Ⅱ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知母、牡丹皮、赤芍、玄参、升麻、阿胶各9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养阴消癜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石斛50克,生地黄、生石膏各30克,龙齿、沙参、白茅根各20克,白芍、天花粉各15克,龟板、牡丹皮各10克。水煎服。
(3)理血养肝汤(邵经明验方)
处方:当归12克,白芍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2克,阿胶9克(烊化),旱莲草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气虚型
【证见】 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纳差。舌淡,脉细弱。
【治法】 补气摄血。
【方药】
1.主方归脾汤(严用和《济生方》)加减
处方:党参18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炒地榆15克,仙鹤草20克,阿胶12克(烊化),大枣5枚。水煎服。
2.中成药归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
(1)消紫癜I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炙黄芪、党参、仙鹤草各30克,旱莲草15克,白芍、白术、阿胶(烊)、生茜草、砂仁拌熟地黄各12克,大枣10克。水煎服。
(2)益气消斑汤(李宝顺《名医名方录》)
处方:黄芪60克,益母草、鸡血藤、党参、当归、川芎各30克,赤芍20克,红花10克。水煎服。
(3)参芪紫癜汤(张珍玉验方)
处方:炒白术9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当归9克,白芍9克,生阿胶10克(烊化),茜根6克,陈皮6克,甘草5克。先用文火煎30分钟,倒出再加冷水煎20分钟,两煎混合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6剂,停药1日,后连服10~15剂。紫斑可消退。
(4)益气补血汤(李振琼等《奇效验秘方》)
处方:制何首乌30克,枸杞子15克,生地黄20克,阿胶10克(烊化),女贞子15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大枣5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剂。
瘀阻型
【证见】 肌肤瘀点紫暗,面色晦暗,胸或腰腹固定疼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 活血化瘀止血。
【方药】
1.主方桃仁四物汤(武之望《济阴纲目》)加味
处方:桃仁12克,红花10克,当归12克,川芎9克,赤芍15克,生地黄15克,丹参20克,茜根12克,益母草20克,鸡血藤30克,大枣5枚。水煎服。
若气虚者,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阴虚者,加麦冬15克。
2.中成药云南白药,每次1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消癜汤(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鸡血藤30克,赤芍、当归、熟地黄、大枣各10克,茜草、丹参、党参各12克,旱莲草15克,牡丹皮12克,三七粉(冲服)1克。水煎服。
紫斑治疗的其他疗法
1. 五绝指针疗法(周身多经脉调理加局部选穴刺激治疗)
2.饮食疗法
(1)紫草大枣汤:紫草50克,大枣30克,加适量水煎煮,吃枣喝汤。适用于血热型。
(2)水牛角茅根汤:水牛角50克,茅根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服。适用于血热型。
(3)甲鱼炖茜根仙鹤草:甲鱼1只(去内脏),茜根15克,仙鹤草30克。将药先煎,去渣取汁,再加入甲鱼炖熟,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阴虚型。
(4)花生衣芪枣汤:花生衣30克,黄芪20克,红枣15枚。加水共煎,吃枣饮汤。适用于气虚型。
(5)红枣汤:红枣30枚,煎汤连枣服。适用于各型紫斑。
3.预防调护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防止碰伤、跌伤,保护皮肤清洁卫生,防止感冒,避免接触各种诱发肌衄的“不正之气”。
忌食油腻、辛辣、香燥等生热动火食物,以及鱼、虾、蟹、牛乳等腥味之品。
于世楼医案:


   张某某.女14岁,1984年3月8日诊。
   初起身有寒热,体温39LC,纳呆,呕吐,四肢关节肿痛,以膝踝关节较剧,继在膝、小腿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稍隆起之出血性丘疹,苔白腻,脉沉细数。
    证属外邪束表,湿热郁蒸,热迫血溢而致肌衄。
    治宜疏风清热,祛湿凉血。


    处方:麻黄3克,连翘12克,杏仁、甘草、白藓皮、黄柏、赤芍各1O克,茵陈15克,紫草、赤小豆各30克,生姜5片,红枣12枚。
    煎服。服药3剂后紫癜略退,诸症亦减轻,关节疼痛仍在,
    照原方加防己、木通各1O克,续服3剂而愈。

   按语:外有邪气束表,内有湿热蕴结。寒热无汗,则湿热无外泄之路,郁蒸肌表,损伤阳络,而致肌衄。治宜外散表邪,内利湿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之相宜,果三投而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李浩然医案:


    何某某,女,15岁,1981年3月14日诊。
    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未治而热退。继则面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苔薄,脉小滑。
    检查:扁桃体轻度充血,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有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面部和四肢浮肿。血象正常,血小板20万/立方毫米。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卅。
    临床印象: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

    处方:麻黄9克,连翘12克,赤小豆30克,桑皮12克,桃、杏仁各1O克,姜皮3克,大枣5枚。
    3剂,浮肿、紫斑全消。尿检:蛋白十,白细胞十。继服5剂尿检正常,随访一年正常。

    按语:本案为外感引动湿热,肺肾同病,水气不化而见水肿;湿热迫血妄行,外发紫斑。总以解表化湿,宣肺利水为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肾风水肿

   张东军医案:


   樊某,男,28岁。患慢性肾炎两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菌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但尿化验始终Pr(卅),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年11月5日前来就诊。


   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粘'脉滑少力。尿化验Pr(卅),WBC:3~5,RBC:1~2,颗粒管型O~1。
   证属邪热入里与水壅结而成湿热内盛,治以清热利水解毒。


   方药:麻黄l 0克,连翘1 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克,大枣5枚。

   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化验Pr(4-+),余正常'舌苔趋净。
   上方增党参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服7剂,病情稳定,病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肿,尿化验Pr(+)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疗效。

   按语:张氏认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热内盛之肾风水肿,尤以服用激素后水肿不退而有湿热之证者为宜。凡湿热蕴结于里,不论表邪有无,均可投用本方。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浮肿紫斑(紫癜肾炎)

    李浩然医案:


    何某某,女,15岁,1981年3月14日诊。
    发病前三天曾感冒发热,未治而热退。继则面部四肢浮肿,下肢发生紫斑,纳减,苔薄,脉小滑。
    检查:扁桃体轻度充血,心肺(一),腹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有散在性黄豆大小紫斑数十枚,不痛不痒,面部和四肢浮肿。血象正常,血小板20万/立方毫米。尿检: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卅。
    临床印象: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性过敏性紫癜症。

    处方:麻黄9克,连翘12克,赤小豆30克,桑皮12克,桃、杏仁各1O克,姜皮3克,大枣5枚。
    3剂,浮肿、紫斑全消。尿检:蛋白十,白细胞十。继服5剂尿检正常,随访一年正常。

    按语:本案为外感引动湿热,肺肾同病,水气不化而见水肿;湿热迫血妄行,外发紫斑。总以解表化湿,宣肺利水为宜,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肌衄

   于世楼医案:


   张某某.女14岁,1984年3月8日诊。
   初起身有寒热,体温39LC,纳呆,呕吐,四肢关节肿痛,以膝踝关节较剧,继在膝、小腿部出现对称性、大小不等、稍隆起之出血性丘疹,苔白腻,脉沉细数。
    证属外邪束表,湿热郁蒸,热迫血溢而致肌衄。
    治宜疏风清热,祛湿凉血。


    处方:麻黄3克,连翘12克,杏仁、甘草、白藓皮、黄柏、赤芍各1O克,茵陈15克,紫草、赤小豆各30克,生姜5片,红枣12枚。
    煎服。服药3剂后紫癜略退,诸症亦减轻,关节疼痛仍在,
    照原方加防己、木通各1O克,续服3剂而愈。

   按语:外有邪气束表,内有湿热蕴结。寒热无汗,则湿热无外泄之路,郁蒸肌表,损伤阳络,而致肌衄。治宜外散表邪,内利湿热,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与之相宜,果三投而愈。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消风宁络饮

  【来源】曹向平,《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炒防风10克,炙黄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一般服用15剂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剂。

  【功用】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

  【方解】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本病多由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儿童居多,中医属血证发斑范畴,称之为“肌衄”。谬仲淳论血证要诀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实寓血活瘀化之深意。本方之目的为消风凉血,散瘀宁络并举,辅以调整卫气,使其风祛瘀散络宁,血循常道而自止。方中防风为祛风主要药,可祛头面及周身之风邪;生槐花功能凉血,祛血中之风热,两药相伍,共奏消风宁络之功,赤芍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佳品;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丹皮功专散瘀;牛角腮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皮角髓,味苦性温,为止血祛瘀之品,疗血证之要药,上药相伍,共奏凉血散瘀之功,黄芪、炙甘草、红枣和营血,配防风更益卫气。

  【主治】肌衄(过敏性紫癜)。

  【加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中所论的“血溢”,“血随经络虚处著溢,自皮孔出”,当系本病。是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而出现青紫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的病证。使用本方时,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一般服用18剂后可愈。

  【附记】①本方适用于单纯型“肌衄”,证,是曹氏数十年临证中治过敏性紫癜之经验方,有较好之疗效。②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3)若并发肾小球肾炎者,当视具体证候按肾炎辨治。


  1.2 脱敏消癜汤

  【来源】冉雪蜂,《冉氏经验方》

  【组成】艾叶、乌梅、阿胶(烊化)、金银花、槐花米各9克,大枣50克,甘草9克,生大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用】养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

  【方解】方中乌梅为脱敏要药;大枣补气养血;胶艾止血;当归养血活血;金银花,槐花米、甘草清热解毒;生大黄泻热毒,行瘀血。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发热者,加生地15克,连翘、丹皮、紫草各9克;出现肠胃道反应,脐周下腹部疼痛者,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9克,大黄用量增至6~9克;出现风湿性反应,关节疼痛明显、膝、踝、腕等处关节肿胀并有浆液性渗出,体温升高,行动困难者,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柴胡各9克;出现肾脏病变,水肿,少尿或出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时,生大黄用量加至6~9克,黄芪、滑石各15克,猪苓、泽泻、车前子各9克;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惊厥者,加水牛角50克,僵蚕,钩藤,天竹黄各9克,出现瘫痪等,加马钱子0.3克(研末冲服)。

  【疗效】多年用于临床,若随证加减得当,疗效颇著。


  1.3 滋阴降火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鲜茅根30克,知母、黄柏、栀子炭各10克,仙鹤草、大青叶各15克,茜草12克,大蓟、小蓟各12克,广角1.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解】多因热入血分,血热外溢所致。方中生地、丹皮凉血热而滋阴;大青叶清热解毒而消紫癜;茅根,大小蓟,仙鹤草凉血止血;栀子炭,知母,黄柏清热泻火;茜草清血热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则出血点易于吸收也。滋阴即能清热,凉血即能止血,故用之每奏佳效。

  【主治】过敏性紫癜。出血点鲜红或紫红,面红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滑数。

  【加减】如大便潜血,加海螵蛸13克,五倍子10克,三七(研冲)、白芨(研冲)各3克。

  【疗效】临床屡试屡验,效果颇佳。


  1.4 补气凉血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党参、鱼鳔胶(炒珠)各15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鲜茅根30克,大小蓟各15克,茜草12克,仙鹤草15克,龟胶、阿胶各10克(均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摄血,凉血止血。

  【方解】气虚者,脾气虚也。脾虚不能统血,则血不能归经而外溢,故出血点遍于全身。虽为气虚,亦有火热寓于其中,故本病以气虚不摄血为本,血热妄行为标。治当标本兼顾,或先治其标,后固其本,随机化裁、灵活运用。故方用党参、黄芪大补元气,摄血以固本;复以生地,丹皮、茅根、大小蓟、仙鹤草、茜草清热凉血止血以治标。且茜草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鱼鳔胶龟胶,阿胶补血止血,且能升血小板。尤其鱼鳔胶,可使血凝聚,不疏散。多年来临床实践,鱼鳔胶配何首乌、枸杞子升血小板极佳。其用法为先将鱼鳔胶用滑石粉炒成珠,再与诸药同煎、或将鱼鳔胶用香油炸单吃,但必须嚼烂而后咽之。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点遍于全身皮肤,黏膜,内脏,或齿龈出血,大便潜血,血热者,其色鲜红,或瘀斑、瘀点,脉滑数;气虚者,其色暗淡,肤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舌淡苔白。

  【加减】心慌,加茯神12克,柏子仁10克;大便潜血,加用“滋阴降火汤”。气虚甚者,重用益气之品;血热甚者,重用凉血之药。

  【疗效】临床应用,效果颇捷。


  1.5 青紫汤

  【来源】王鹏飞,《中医杂志》(5)1990年

  【组成】青黛3克,紫草、白芨各9克,乳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肺主气,合皮毛。本病发病以秋季为多,盖秋季气燥,燥邪犯肺,易伤阴动血,伤及皮毛,故成皮肤紫癜。多因邪热伤于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经脉,致热入血分而逆乱,血不循经,外溢脉道所致。其治着眼于热、血、肺、肾,以清热凉血为主,早期清肺透邪,晚期,治肾护阴。方用青黛清五脏之热、平肝凉血;紫草凉血,走皮肤,透邪于外,与青黛相伍,清透内外而宁血;白芨苦甘涩凉、入肺肾,苦凉清肺治其本,甘缓止痛,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治疗腹痛及胃肠出血,涩则收敛止血治其急;入肾经兼以治肾护阴。乳香活血通络,一去凉血之弊,一为新血开道。四药合用,妄行之血可宁,越府之血可归,热去血平,其病自愈,且适用于各型紫癜。疗效较佳。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单纯皮肤型:若皮疹颗粒小而稀疏,伴有表证者,加金银花9克,板蓝根12克,白芷6克,焦山栀9克;若紫癜量多呈片状、伴气营热证者、去乳香、加寒水石15克,丹皮9克,犀角粉0.5克(冲)、元参9克,生地12克;皮肤关节型,加钩藤、木瓜、威灵仙各6克,金银花藤12克;腹型:大便下血、色鲜红、伴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者,加地榆10克,白头翁6克,黄连4克,赤小豆30克;大便色黑呈柏油样,紫癜色淡者,加伏龙肝15克,干姜5克,阿胶珠9克,黄芪15克,黄精9克;腹部窜痛、攻冲起块者,加芍药15克,甘草6克,元胡9克,沉香末0.5克(冲)、凤尾草、倒扣草各9克;紫癜肾病,加益母草15克,凤尾草10克,倒扣草9克,泽兰15克,泽泻30克,生山楂、山药各15克,生地12克。

  【疗效】李素亭等报道:临床治疗200例,其中皮肤关节型59例、单纯皮肤型40例、混合型45例,肾型36例、腹型20例。结果痊愈128例、好转6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治愈率为64%。


  1.6 清荣饮

  【来源】王祉然,《中医杂志》(12)1987年

  【组成】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玄参各15克,金银花、生地各20克,大枣20枚,鸡内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二汁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热凉血、滋阴补虚。

  【方解】过敏性紫癜、中医称“紫斑”,或称肌衄或葡萄疫者。紫癜病发于营血,显于皮肤,但病变却在胃腑,《医学入门》说:“乃胃虚火游于外。”《外科正宗》言其为“邪毒传胃”。胃浊不降、虚火内生、血热妄行、故发紫斑。清其血热为当务之急,故方用槐花、生地榆、白茅根、生地、玄参、白芍、金银花为一派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品,为血证通用之品。惟大枣、鸡内金、炒三仙(山楂、神曲、麦芽)为其独到用药、为治本而设,有见血休治血之妙。大枣用量多达20枚,取其和胃润营之功,为方中举足轻重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枣煎剂可增加动物的血清总蛋白和血蛋白;鸡内金、炒三仙一可化胃浊以降虚火,二可防大枣甘温壅滞之弊,其配伍精当,为方中所不可缺少。另过敏性紫癜,临床辨证分型一般有血热妄行、阴虚火旺和气不摄血三种,本方既能清热凉血,又可滋阴补虚,故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通治验方使用,且每获良效。

  【主治】过敏性紫癜。证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常伴有鼻衄、齿衄及月经过多,或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

  【疗效】临床屡用屡验,效果甚著。曾临床验证数例,均获痊愈。


  1.7 茜草汤

  【来源】宋廷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丹皮、阿胶、白芍、黄芩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本病多由外邪乘虚入侵,酿成热毒,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渗于脉外,见于肌肤所致。方中重用生地、茜草根、玄参清热凉血;白芍和营清热;丹皮凉血散瘀;黄芩、甘草清热凉血解毒;阿胶养阴止血补血、滋补肝肾。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黄芩还具有轻度扩张血管作用,可减轻血管反应。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兼有热象者,加大青叶;腹痛便血者,加地榆炭、炒枳壳、木香、白芨;血尿者,加车前草、萹蓄、茅根。

  【疗效】治疗60例,全部治愈。其中2天后紫癜即见消退,腹痛、便血症状减轻,6~10天紫癜全部消退,治愈者54例(占90%),11~15天治愈者3例、16~20天治愈者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9.5天。


  1.8 黄芪二活汤

  【来源】舒义,《新中医》(5)1988年

  【组成】黄芪50克,羌活、独活、荆芥、川芎、蔓荆子、甘草、防风、藁本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风宁血、益气固表。

  【方解】卫阳不固,风邪外袭,扰动营阴,致阴血溢于脉外,则紫癜作矣。本方由羌活胜湿汤化裁而成。方中重用黄芪旨在扶正驱邪,尤其补气固表,以御邪侵而防复发。配以羌活、荆芥、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祛风胜湿以疏风安血和营;川芎活血,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尤其方中荆芥能除血中风邪,使邪去正安、血不妄行。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宁血、益气固表之功。用于风扰血溢之证(过敏性紫癜),疗效颇佳。

  【主治】过敏性紫癜并发肾小球肾炎。

  【加减】风胜阻于经络、关节肿痛者,加细辛、桂枝;风扰胃肠、腹痛、恶心、呕吐,加白芍、法半夏;有热象者,加蝉蜕。

  【疗效】治疗14例,均获痊愈。即紫癜全部吸收、伴发之腹痛、呕吐、或关节肿痛、风疹亦全部消失。并发肾炎水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全部转阴。所有病例、服药3剂后紫癜都明显减少,有3例服药3剂即愈。大部分6~9剂痊愈,最多服12剂而愈。


  1.9 化瘀苍术散

  【来源】李博鉴,《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0克,生苡仁30克,泽泻10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葡萄疫)、小腿湿疹(湿臁疮)、结节性红斑(梅核火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丹毒、硬结性红斑、小腿静脉性溃疡、结节性血管炎,色素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有由湿热下注,瘀阻经脉引起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瘀滞偏盛,证见皮肤生有瘀点、瘀斑、溃疡、坏死,或有静脉曲张、结节、肿块、触之痛甚,伴舌暗苔腻、或有瘀点,脉涩滞者,可加泽兰、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湿邪偏盛:证见腿脚水肿,压之有凹陷,或糜烂浸渍,脂水频流,淫淫作痒,伴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酌加冬瓜皮、茯苓皮、防己、木瓜等;热毒偏盛:证见皮肤焮红、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不已,伴璺核肿大、壮热恶寒,舌绛苔黄、脉弦数或洪数者,可酌加忍冬藤、牛蒡子、紫草、板蓝根等;气血不足、证见疮口紫暗平塌,肉色灰白,出脓清稀、久不收敛、伴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可酌加当归、熟地、黄芪、鸡血藤等。

  【疗效】临床屡用,随机加减,每获良效。


  1.10 三草楂黄汤

  【来源】王洪忠,《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防风各10克,大黄、鹿衔草、甘草各12克,紫草15克,生山楂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清热,行瘀解毒。

  【方解】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属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其因不外风、热、毒、虚,多因血热壅盛,兼感风邪,风热搏结于血分,热毒迫血妄行,致血溢于肌表而发斑。初起治当清降为主,日久当以养阴血为本,兼清郁热为标。治血证勿忘行瘀,活血行瘀当贯彻始终。方中以防风疏散风热、祛表邪;生地、紫草、大黄,活血凉血、逐内伏营血之热毒;生山楂味酸,微甘性平,善入血分,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以甘草佐之,则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鹿衔草祛风湿而通利关节,止血而不留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行瘀解毒之功。

  【主治】紫癜性肾炎。

  【加减】风热内盛兼咽痛重者,加蝉衣、玄参、山豆根;热伏营血,紫癜致密经久不消者,加丹皮、赤芍;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旱莲草;腹痛兼便血者,加白芍,焦大黄;气虚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冬虫夏草、黄芪;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热象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

  【疗效】屡用效佳,有效率达78%;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者疗效尤佳。


  1.11 加减玉女煎

  【来源】张季高,《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15克,麦冬、知母、茜草根、蒲黄各10克,生石膏、水牛角(先煎)各3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斑。

  【方解】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所致。阴虚则火旺,而火旺更易伤阴、虚火伤及脉络,故见肌衄,或他处出血,故治宜清火与滋阴并用。方中生石膏清胃热之有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助生石膏清胃泻火;麦冬养胃阴、助生地凉血止血;蒲黄、茜草根、水牛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甘草协调诸药,引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斑之功,用治本病最为适宜,而且效果甚佳。

  【主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多年使用,屡获良效。
方脉鼻衄齿衄舌衄肌衄合参
鼻气能通于脑,血上溢于脑,故从鼻而出,名为鼻衄。若因风寒暑湿,流传经络,涌泄清道而致者,皆外所因,积怒伤肝,积忧伤肺,烦思伤脾,失志伤肾,暴喜伤心,皆能动血,随气上溢而致者,皆内所因,饮酒过多炙爆辛热,或坠车损扑而致者,皆不内外因也。《原病式》曰∶衄者。阳热怫郁于足阳明经。丹溪曰∶衄血出于肺,言肺者,以窍言也。言阳明者,以血海言也。又有洗面而衄,日以为常,犹风行水动,面热而阳明之火上升,血亦随之也。若产后口鼻有黑气及鼻衄者,名胃绝,此症多不可治。遇有此者,急取绯线一条,并产妇顶心发两条,紧系中指节即止。衄不止而头汗者,死。

凡血从齿缝中,或齿根出者,谓之齿衄。有风壅,有肾虚,风壅者,消风散外,以祛风擦牙散。肾虚者,以肾主骨,齿者骨之余,虚火上炎,服凉药而愈甚者,此属肾经下虚上盛,宜盐汤下安肾丸,仍用青盐炒香附黑色为末,擦之。然少阴气多血少,故其血必点滴而出,齿亦隐隐而痛,多欲者犯之,亦有胃热而牙断出血者,阳明气血俱多,火旺则血如潮涌,善饮者多犯此,宜清其热,清胃散主之。

有毛窍中出血者,名曰肌衄。因阳气怫郁于内,不能敷扬于外,致阴血上乘阳分,留淫腠理,日久阳气开发,则阴血不能归经,故血从毛窍出也。宜开郁清气凉血之剂,如相火内动,而乘阴分以致热血沸腾者,宜滋阴降火之剂,前人主乎肺热,以肺主皮毛也。用男胎发烧灰扑之,有因大喜伤心,喜则气散,血随气而溢于表者,宜凉心以敛之。

胸前有一孔,常出血水,名曰心漏,用嫩鹿茸去毛,酥炙,附子,炮,去皮、脐,盐花共末,枣肉为丸,每服三十丸,空心酒下,兼治肾虚腰痛如神。

舌衄者,舌上无故出血如线不止,或如管孔者是也。宜香薷汁一升,日三服,外以槐花炒末,干掺之。耳中出血,少阴火动也。龙骨烧灰,吹入即止。

血分三部,药有轻重。犀角地黄汤,治上血,如吐衄之类;桃仁承气汤,治中血,如血蓄中焦下痢脓血之类;抵当汤丸,治下血,如蓄血如狂之类,此治有余血症之大概也。

 

大蓟散
治辛热伤肺,呕吐血,或一碗半升,名曰肺疽。

大蓟根 犀角屑 升麻 桑白皮 杏仁(去皮尖) 蒲黄 桔梗(各二钱) 甘草(炙,五分) 分作二服,水煎。

 

独参汤
治吐血暴甚,昏晕不止。

人参一两为末,用鸡子白调如稀糊,以匙挑服,五更服之尤妙。或用童便冲参汁俱可。

 

藕节散
治吐衄不止。

藕汁 生地黄汁 生蜜(五匙) 大蓟汁(各三合) 和匀每服一小钟,不拘时服。

 

款花补肺汤
人参 麦冬(各一钱二分) 五味子(十五粒) 款冬花 紫菀 桑白皮(炒,各一钱) 当归(一钱五分) 芍药 知母 贝母 茯苓 橘红(各八分) 甘草(五分) 水煎服。

 

丹溪方
治见血后,脾胃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参(一钱) 黄 (二钱) 五味子(十三粒) 芍药 甘草 当归 麦冬(各五分) 水煎服。

 

必胜散
治男妇血妄流溢,或吐,或唾,或衄。

小蓟 人参 蒲黄 当归 熟地 川芎 乌梅(去核,各一两) 每服六钱,水煎服。

一方

治诸血上行,用韭菜汁、姜汁、童便,磨郁金饮之,其血自清。如无郁金,以山茶花代之。或用藕节捣汁饮之。或用茅根绞汁饮之,日三服。

一方

治妇人经血逆行,或血腥吐血,韭汁冲童便立效。

 

滋阴保肺汤
黄柏(盐水炒) 知母 天冬(一钱二分) 当归(一钱五分) 芍药 生地 橘红 紫菀桑白皮(炒,各八分) 大粉草(五分) 阿胶(一钱二分,蛤粉炒) 五味子(十五粒) 水煎服。

 

白芨散
治咯血并肺损咳血。

白芨(一两) 藕节(五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白芨下咽直至血窍,窍填而血止也。

 

茜根散
治鼻衄不止。

茜根 阿胶(蛤粉炒) 黄芩 侧柏叶 生地(各一两) 甘草(五钱) 姜水煎服。

 

清宁膏
润肺不伤脾,补脾不碍肺,凡劳嗽吐血必不可缺,极有效验。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酒炒,各十两) 广橘红(二两) 龙眼肉(八两) 桔梗 甘草(各二两) 煎成膏,加苡仁(八两,淘净炒熟),真苏州薄荷净叶(五钱,忌火) 川贝母(二两),糯米拌炒,米热去米,俱为极细末,拌匀煎青,时时挑置口中噙化。

 

紫菀汤
治痨热久嗽,吐血吐痰。

紫菀(洗净,炒) 阿胶(蛤粉炒成珠) 知母(忌铁) 贝母(去心,各一钱)桔梗 人参 茯苓 甘草(各五分) 五味子(十二粒,杵) 水煎,食后服。

痨而久嗽,肺虚可知,即有热症,皆虚火也。海藏以保肺为君,故用紫菀阿胶以清火为臣,故用知母、贝母、以参、苓为佐者,培土以生金,以甘桔为使者,载药以入肺,五味滋肾经不足之水,收肺家耗散之金,为久嗽所最宜。

 

蜡煎汤
治虚劳久咳嗽,多气喘,或咯脓血。

杏仁(去皮尖,炒黄,另研) 人参 麦冬(去心) 干山药 贝母(去心) 白茯苓 百合 甘草(炙) 阿胶(各等分) 为末,将杏仁拌匀,每服二钱,水一盏,入黄蜡,皂角子大一块,同煎七分,食后热服。

 

人参固本膏
治肾虚肺热,喘嗽烦渴,咯血肺痿。

人参(一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各四两) 以二冬二地熬成膏,以人参细末和匀,时时挑少许口中噙化。

天一生水,故肾为万物之元,乃人身之本也。奈人自伐其元,则本不固而劳热作矣。热则火刑于金,而喘嗽生焉。二地补肾为君,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二冬保肺为臣,虚则补其母也。火刑金而肺气衰,非人参莫可救援,东垣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也。况肺主气,气根于丹田,人参大补元气,气者,水之母也。人参之用,无所不宜,以气药引之则补阳,以血药引之则补阴,倘泥于肺热伤肺之说,则孤阴不长,不几坐而待毙耶。

 

肺痈神汤
肺痈者,劳伤气血,内有积热,外受风寒,胸中满急,隐隐作痛,咽干口燥,时出浊唾腥臭。若吐脓如米粥者,死。脉滑数,或实大,凡患者右胁按之必痛,但服此汤,未成即消,已成即溃,已溃即愈,屡用屡验者也。

桔梗 金银花 黄 (炒) 白芨(各一钱) 薏苡仁(五钱) 甘草节 陈皮(各一钱二分)贝母(一钱六分) 甜葶苈(八分,微炒) 姜水煎,食后徐徐服。新起加防风一钱,去黄;溃后加人参一钱;久不敛加合欢皮,一名夜合即槿树皮一钱。

 

十灰散
治痨症吐咯嗽血,用此止之。

大蓟 小蓟 柏叶 荷叶 茅根 茜根 大黄 山枝 丹皮 棕榈皮(各等分) 各烧灰,存性,研细,用纸包碗,盖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时将白藕捣汁,或萝卜汁,磨京墨半碗,调服五钱,食后下,如病势轻用此立止,如血出成升斗者,用花蕊石散止之。

血属阴,反从火化,故其色赤为阳所动则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黑属壬癸,见黑则止者,火见水而伏也。故用灰与墨汁,苦涩之味,苦能胜火,涩可固脱,更得童便引之下行尤尽折服之妙,胜于萝卜藕汁也。

 

花蕊石散
五内崩损,涌喷出血斗升,用此止之。花蕊石火锻存性,研如粉,用童便一钟,煎温调末三钱。甚者五钱,食后服。如男用酒一半,女用醋一半,与小便一处,和药服之,使瘀血化为黄水,次以后独参散补之。

 

独参散
止血后服此药补之。

大人参(二两) 上水二钟 枣五个煎,不拘时,细细服之,服后宜熟睡一觉,次服诸药除根。

一方

神治血症。用生韭、生藕、鲜荷叶、京墨、侧柏叶、生地各取汁一杯,冲童便服。

其生地、柏叶研烂;以童便和方能得汁。

 

济生麦冬散
治衄血不止。

麦冬 生地(各等分) 每服一两,水煎服。

 

肘后方
治齿血不止,以苦竹茹醋浸一宿,含之。

 

本事方
治一切牙痛风热,断出鲜血,以至崩落口臭。大黄米泔浸软切片,生地黄大者,薄切,二味旋切,各用一二片合定贴所患牙上,一夜即愈,未痊再如前用。

犀角地黄汤

治血积胸中,吐血衄血。

见儿科吐血门。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心多健忘,其血妄行。

见健忘门。

治紫癜肌衄秘方方11首 治紫癜肌衄秘方 1.1 消风宁络饮 【来源】曹向平《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炒防风10克炙黄芪15克炒赤芍10克大生地15克炒丹皮10克牛角腮5克生槐花15克炙甘草5克红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一般服用15剂即可。如反复发作者则须连进本方30剂。 【功用】消风凉血散瘀宁络佐调卫气。 【方解】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毛细血管壁而发生出血症状。本病多由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等所致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尤以儿童居多中医属血证发斑范畴称之为“肌衄”。谬仲淳论血证要诀指出“宜行血不宜止血”实寓血活瘀化之深意。本方之目的为消风凉血散瘀宁络并举辅以调整卫气使其风祛瘀散络宁血循常道而自止。方中防风为祛风主要药可祛头面及周身之风邪生槐花功能凉血祛血中之风热两药相伍共奏消风宁络之功赤芍为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佳品生地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丹皮功专散瘀牛角腮为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皮角髓味苦性温为止血祛瘀之品疗血证之要药上药相伍共奏凉血散瘀之功黄芪、炙甘草、红枣和营血配防风更益卫气。 【主治】肌衄过敏性紫癜。 【加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血溢论》中所论的“血溢”“血随经络虚处著溢自皮孔出”当系本病。是血液溢于皮肤黏膜之下而出现青紫色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特征的病证。使用本方时若伴有明显腹痛者去赤芍改白芍15克。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一般服用18剂后可愈。 【附记】①本方适用于单纯型“肌衄”证是曹氏数十年临证中治过敏性紫癜之经验方有较好之疗效。②服药期间忌海鲜辛辣食物。3若并发肾小球肾炎者当视具体证候按肾炎辨治。 1.2 脱敏消癜汤 【来源】冉雪蜂《冉氏经验方》 【组成】艾叶、乌梅、阿胶烊化、金银花、槐花米各9克大枣50克甘草9克生大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功用】养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 【方解】方中乌梅为脱敏要药大枣补气养血胶艾止血当归养血活血金银花槐花米、甘草清热解毒生大黄泻热毒行瘀血。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止血清热解毒脱敏之功。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出现全身反应发热者加生地15克连翘、丹皮、紫草各9克出现肠胃道反应脐周下腹部疼痛者加厚朴枳壳川楝子黄柏各9克大黄用量增至69克出现风湿性反应关节疼痛明显、膝、踝、腕等处关节肿胀并有浆液性渗出体温升高行动困难者加汉防己秦艽牛膝、鸡血藤柴胡各9克出现肾脏病变水肿少尿或出现蛋白尿、血尿或管型时生大黄用量加至69克黄芪、滑石各15克猪苓、泽泻、车前子各9克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惊厥者加水牛角50克僵蚕钩藤天竹黄各9克出现瘫痪等加马钱子0.3克研末冲服。 【疗效】多年用于临床若随证加减得当疗效颇著。 1.3 滋阴降火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地30克丹皮10克鲜茅根30克知母、黄柏、栀子炭各10克仙鹤草、大青叶各15克茜草12克大蓟、小蓟各12克广角1.5克研末冲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解】多因热入血分血热外溢所致。方中生地、丹皮凉血热而滋阴大青叶清热解毒而消紫癜茅根大小蓟仙鹤草凉血止血栀子炭知母黄柏清热泻火茜草清血热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则出血点易于吸收也。滋阴即能清热凉血即能止血故用之每奏佳效。 【主治】过敏性紫癜。出血点鲜红或紫红面红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滑数。 【加减】如大便潜血加海螵蛸13克五倍子10克三七研冲、白芨研冲各3克。 【疗效】临床屡试屡验效果颇佳。 1.4 补气凉血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黄芪、党参、鱼鳔胶炒珠各15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鲜茅根30克大小蓟各15克茜草12克仙鹤草15克龟胶、阿胶各10克均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摄血凉血止血。 【方解】气虚者脾气虚也。脾虚不能统血则血不能归经而外溢故出血点遍于全身。虽为气虚亦有火热寓于其中故本病以气虚不摄血为本血热妄行为标。治当标本兼顾或先治其标后固其本随机化裁、灵活运用。故方用党参、黄芪大补元气摄血以固本复以生地丹皮、茅根、大小蓟、仙鹤草、茜草清热凉血止血以治标。且茜草兼能化瘀生新俾止中有散。鱼鳔胶龟胶阿胶补血止血且能升血小板。尤其鱼鳔胶可使血凝聚不疏散。多年来临床实践鱼鳔胶配何首乌、枸杞子升血小板极佳。其用法为先将鱼鳔胶用滑石粉炒成珠再与诸药同煎、或将鱼鳔胶用香油炸单吃但必须嚼烂而后咽之。 【主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点遍于全身皮肤黏膜内脏或齿龈出血大便潜血血热者其色鲜红或瘀斑、瘀点脉滑数气虚者其色暗淡肤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舌淡苔白。 【加减】心慌加茯神12克柏子仁10克大便潜血加用“滋阴降火汤”。气虚甚者重用益气之品血热甚者重用凉血之药。 【疗效】临床应用效果颇捷。 1.5 青紫汤 【来源】王鹏飞《中医杂志》51990年 【组成】青黛3克紫草、白芨各9克乳香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肺主气合皮毛。本病发病以秋季为多盖秋季气燥燥邪犯肺易伤阴动血伤及皮毛故成皮肤紫癜。多因邪热伤于手太阴肺经和足少阴肾经经脉致热入血分而逆乱血不循经外溢脉道所致。其治着眼于热、血、肺、肾以清热凉血为主早期清肺透邪晚期治肾护阴。方用青黛清五脏之热、平肝凉血紫草凉血走皮肤透邪于外与青黛相伍清透内外而宁血白芨苦甘涩凉、入肺肾苦凉清肺治其本甘缓止痛能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治疗腹痛及胃肠出血涩则收敛止血治其急入肾经兼以治肾护阴。乳香活血通络一去凉血之弊一为新血开道。四药合用妄行之血可宁越府之血可归热去血平其病自愈且适用于各型紫癜。疗效较佳。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单纯皮肤型若皮疹颗粒小而稀疏伴有表证者加金银花9克板蓝根12克白芷6克焦山栀9克若紫癜量多呈片状、伴气营热证者、去乳香、加寒水石15克丹皮9克犀角粉0.5克冲、元参9克生地12克皮肤关节型加钩藤、木瓜、威灵仙各6克金银花藤12克腹型大便下血、色鲜红、伴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者加地榆10克白头翁6克黄连4克赤小豆30克大便色黑呈柏油样紫癜色淡者加伏龙肝15克干姜5克阿胶珠9克黄芪15克黄精9克腹部窜痛、攻冲起块者加芍药15克甘草6克元胡9克沉香末0.5克冲、凤尾草、倒扣草各9克紫癜肾病加益母草15克凤尾草10克倒扣草9克泽兰15克泽泻30克生山楂、山药各15克生地12克。 【疗效】李素亭等报道临床治疗200例其中皮肤关节型59例、单纯皮肤型40例、混合型45例肾型36例、腹型20例。结果痊愈128例、好转6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治愈率为64。 1.6 清荣饮 【来源】王祉然《中医杂志》121987年 【组成】槐花25克生地榆15克白茅根20克白芍、玄参各15克金银花、生地各20克大枣20枚鸡内金15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二汁混合早晚各服1次。 【功用】清热凉血、滋阴补虚。 【方解】过敏性紫癜、中医称“紫斑”或称肌衄或葡萄疫者。紫癜病发于营血显于皮肤但病变却在胃腑《医学入门》说“乃胃虚火游于外。”《外科正宗》言其为“邪毒传胃”。胃浊不降、虚火内生、血热妄行、故发紫斑。清其血热为当务之急故方用槐花、生地榆、白茅根、生地、玄参、白芍、金银花为一派清热解毒、滋阴凉血之品为血证通用之品。惟大枣、鸡内金、炒三仙山楂、神曲、麦芽为其独到用药、为治本而设有见血休治血之妙。大枣用量多达20枚取其和胃润营之功为方中举足轻重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枣煎剂可增加动物的血清总蛋白和血蛋白鸡内金、炒三仙一可化胃浊以降虚火二可防大枣甘温壅滞之弊其配伍精当为方中所不可缺少。另过敏性紫癜临床辨证分型一般有血热妄行、阴虚火旺和气不摄血三种本方既能清热凉血又可滋阴补虚故可作为治疗过敏性紫癜的通治验方使用且每获良效。 【主治】过敏性紫癜。证见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常伴有鼻衄、齿衄及月经过多或有发热、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数。 【疗效】临床屡用屡验效果甚著。曾临床验证数例均获痊愈。 1.7 茜草汤 【来源】宋廷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茜草根30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丹皮、阿胶、白芍、黄芩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解】本病多由外邪乘虚入侵酿成热毒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渗于脉外见于肌肤所致。方中重用生地、茜草根、玄参清热凉血白芍和营清热丹皮凉血散瘀黄芩、甘草清热凉血解毒阿胶养阴止血补血、滋补肝肾。诸药配合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黄芩还具有轻度扩张血管作用可减轻血管反应。 【主治】过敏性紫癜。 【加减】兼有热象者加大青叶腹痛便血者加地榆炭、炒枳壳、木香、白芨血尿者加车前草、扁蓄、茅根。 【疗效】治疗60例全部治愈。其中2天后紫癜即见消退腹痛、便血症状减轻610天紫癜全部消退治愈者54例占901115天治愈者3例、1620天治愈者3例。平均治愈时间为9.5天。 1.8 黄芪二活汤 【来源】舒义《新中医》51988年 【组成】黄芪50克羌活、独活、荆芥、川芎、蔓荆子、甘草、防风、藁本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疏风宁血、益气固表。 【方解】卫阳不固风邪外袭扰动营阴致阴血溢于脉外则紫癜作矣。本方由羌活胜湿汤化裁而成。方中重用黄芪旨在扶正驱邪尤其补气固表以御邪侵而防复发。配以羌活、荆芥、独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祛风胜湿以疏风安血和营川芎活血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尤其方中荆芥能除血中风邪使邪去正安、血不妄行。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宁血、益气固表之功。用于风扰血溢之证过敏性紫癜疗效颇佳。 【主治】过敏性紫癜并发肾小球肾炎。 【加减】风胜阻于经络、关节肿痛者加细辛、桂枝风扰胃肠、腹痛、恶心、呕吐加白芍、法半夏有热象者加蝉蜕。 【疗效】治疗14例均获痊愈。即紫癜全部吸收、伴发之腹痛、呕吐、或关节肿痛、风疹亦全部消失。并发肾炎水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全部转阴。所有病例、服药3剂后紫癜都明显减少有3例服药3剂即愈。大部分69剂痊愈最多服12剂而愈。 1.9 化瘀苍术散 【来源】李博鉴《集验百病良方》 【组成】苍术、黄柏、川牛膝各10克生苡仁30克泽泻10克白茅根、生地各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除湿、活血化瘀、凉血止血。 【主治】皮肤病如过敏性紫癜葡萄疫、小腿湿疹湿臁疮、结节性红斑梅核火丹、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丹毒、硬结性红斑、小腿静脉性溃疡、结节性血管炎色素紫癜性苔藓样皮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功能不全等有由湿热下注瘀阻经脉引起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加减】瘀滞偏盛证见皮肤生有瘀点、瘀斑、溃疡、坏死或有静脉曲张、结节、肿块、触之痛甚伴舌暗苔腻、或有瘀点脉涩滞者可加泽兰、丹参、穿山甲、王不留行等湿邪偏盛证见腿脚水肿压之有凹陷或糜烂浸渍脂水频流淫淫作痒伴舌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者可酌加冬瓜皮、茯苓皮、防己、木瓜等热毒偏盛证见皮肤焮红、色如涂丹、触之灼热疼痛不已伴璺核肿大、壮热恶寒舌绛苔黄、脉弦数或洪数者可酌加忍冬藤、牛蒡子、紫草、板蓝根等气血不足、证见疮口紫暗平塌肉色灰白出脓清稀、久不收敛、伴乏力倦怠、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舌淡脉细者可酌加当归、熟地、黄芪、鸡血藤等。 【疗效】临床屡用随机加减每获良效。 1.10 三草楂黄汤 【来源】王洪忠《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防风各10克大黄、鹿衔草、甘草各12克紫草15克生山楂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疏风清热行瘀解毒。 【方解】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引起的肾脏损害属中医“血证”、“发斑”范畴。其因不外风、热、毒、虚多因血热壅盛兼感风邪风热搏结于血分热毒迫血妄行致血溢于肌表而发斑。初起治当清降为主日久当以养阴血为本兼清郁热为标。治血证勿忘行瘀活血行瘀当贯彻始终。方中以防风疏散风热、祛表邪生地、紫草、大黄活血凉血、逐内伏营血之热毒生山楂味酸微甘性平善入血分为活血化瘀之要药以甘草佐之则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鹿衔草祛风湿而通利关节止血而不留瘀。诸药合用共奏疏风清热、行瘀解毒之功。 【主治】紫癜性肾炎。 【加减】风热内盛兼咽痛重者加蝉衣、玄参、山豆根热伏营血紫癜致密经久不消者加丹皮、赤芍血尿明显者加白茅根、旱莲草腹痛兼便血者加白芍焦大黄气虚倦怠乏力者加太子参、冬虫夏草、黄芪阴虚明显者加女贞子、旱莲草热象明显者加白花蛇舌草败酱草。 【疗效】屡用效佳有效率达78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者疗效尤佳。 1.11 加减玉女煎 【来源】张季高《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15克麦冬、知母、茜草根、蒲黄各10克生石膏、水牛角先煎各30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斑。 【方解】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少阴不足阳明有余所致。阴虚则火旺而火旺更易伤阴、虚火伤及脉络故见肌衄或他处出血故治宜清火与滋阴并用。方中生石膏清胃热之有余生地滋阴凉血知母苦寒质润助生石膏清胃泻火麦冬养胃阴、助生地凉血止血蒲黄、茜草根、水牛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甘草协调诸药引热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养阴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斑之功用治本病最为适宜而且效果甚佳。 【主治】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疗效】多年使用屡获良效。
肌  衄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肌衄(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脾虚胃逆,肺不降敛.表卫不固,脾失统摄之权,营血外溢,血不归经所致。
【脉证机理】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均源于中焦脾胃。中气健旺,则肝脾温升而营血不郁,肺胃清降而卫气敛固,表阳内交于里阴,里阴外济于表阳,营卫调和,气血畅遂,营行于内,卫同于外,气血循经,而不外溢,所以不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由于饮食不凋,劳倦过度,或因外感发斑,久而不愈,致使肝脾郁陷而不升,肺胃虚逆而不降,丧里不和,营卫失调,表阳不能内交于里阴,营血溢于肌表,而作紫斑,里阴不能外济于表阳,营血溢于经络脏腑,而作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月经过多,是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营郁较轻,卫气微滞者,则见斑色浅红,斑点稀疏,浮现于肌表。营郁较重,卫气滞重者,则见斑色青紫不鲜,致密成片。营卫俱虚而郁滞者,则见斑色暗淡,隐于皮里。肺胃虚逆而不降,胆无降路而上逆,故症见鼻衄齿衄,食不甘昧,神疲懒言,虚乏多汗。
   脾虚血弱,无以养心,故症见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血虚无以华色,故症见面色晄白,唇甲无华。肝脾郁陷,脾失统摄,疏泄不藏,故症见便血,月经过多,或见尿血。脾湿肾寒,心肾不交,故症见多梦易惊。阳不内交于阴,偏于发斑衄血者,脉现细濡、稍浮紧、关寸大;阴不外济于阳,偏于便血溺血,月经过多者,脉现细濡、稍弦、右关尺左关寸大;气血俱虚者,脉现细濡、较弱、两关偏寸较大。舌苔白腻,舌质偏紫。
【治则】  健脾舒肝,和胃于胆,清肺降逆,理气行瘀。
【方药】  云茯苓9克粉甘草9克炒杭芍9克  粉丹皮9克大熟地9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2克  青浮萍9-12克赤丹参12克北沙参9克  贡阿胶9克(烊化)白蔻仁6克  水煎温服。
【方解】  云茯苓、粉甘草,健脾和中,以开化源;炒杭芍、粉丹皮、大熟地,养血舒肝,兼以平胆;广橘红、炒杏仁、法半夏,清肺和胃;青浮萍、赤丹参,通经活络,化瘀消斑;炒杜仲,温阳补肾,暖下止血;北沙参,清肺理气,以助卫气;贡阿胶,润肝补虚,养血止血;白蔻仁,调气暖胃,以助食纳。
【加减】  鼻衄者,加白茅根15克、柏叶炭12克,清敛肺气以止衄。齿衄者,加山榆炭9克、小蓟炭9克,敛肺以止衄。午后微发潮热,时见鼻衄者,加小蓟炭15克、棕榈炭l2克,敛肺以止衄。下寒,腰腹隐痛者,加补骨脂6-9克,温补肾附,暖下止痛。月经过多者,加棕榈炭12克、炒莲房12克、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化瘀止血以调经。大便隐血阳性,或便血者,加槐角炭9克,凉血以止血。尿血者,加瞿麦9克,清热以止血。上热口臭者,加黄芩炭6-9克,清相火以除上热;适可而止,不可久服。气虚神疲,自汗者,加生黄芪15-30克,补气固表以止汗。当归、首乌、生地炭、人参、鸡内金等补中益气、补血养阴之品,可酌情加用。紫斑深重,血小板低于5万/mm3者,改贡阿胶为鹿角胶9克,补血润肝以止血。
【忌宜】  忌食大热、大凉之品,忌烟、酒、辣椒等刺激之物。宜食高精、高蛋白食品,骨髓汤及猪蹄炖山药。忌房劳。勿重劳。
【按语】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粘膜及内脏出血,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分急性、慢性两大型。急性者,以“青萍汤”加减主之。慢性者,斑包浅红,斑点稀疏,浮于肌表者,易治;斑色青紫不鲜,致密成片者,难治;斑色暗淡,隐于皮里者,预后不良。三者均以甘缓补养为原则。
【临床医案】  例1:杨某,男,36岁,河南省开封市某厂工人。1974年2月18日初诊。自诉:患再生障碍性贫血3个月。头昏耳鸣,心慌气短,乏围无力,经常鼻衄,牙龈出血,午后发热,体温稍高。
   73年11月,自觉全身乏力,74年元月6日,因牙龈出血不止,精神萎靡,心悸气短,而住当地医院治疗,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输血、中西药治疗无效,因慕名来西安求治于麻瑞亭。
诊查:血虚貌,神志清,精神差,未见出血点及瘀斑。体温38. 9℃-39. 2℃。查血:血色素2.2%,网织红细胞0.5%,红细胞112/mm3,白细胞4500/mm3,中性42%,淋巴58%,血小板5 4万/mm3。脉细濡、稍革、滑动、关寸大,舌苔白涩腻。
辨证:中气虚败,肝脾不升,肺胃不降,上热下寒,精血不藏。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舒肝,清肺和胃,温肾潜阳,滋益精血。
处方:    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杭芍15克上肉桂6克生地炭30克全当归12克    炒杏仁9克山萸肉15克法半夏9克    复盆子15克贡阿胶9克(烊化)    煅磁石12克柏叶炭12克北沙参12克    制附片9克炒干姜9克红人参9克(另煎)    三七粉3克(分两次冲服)  5剂,开水煎服。
收容住院。
   3月29日:服药30剂后,精神好转,食纳增加,体温正常,可下床活动。脉细濡、稍数、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2月1 8日方改炒杭芍为炒赤芍15克,去柏叶炭、煅磁石、制附片,减红人参为6克,5剂,水煎温服。
   11月27日;8个月来,患者病情日渐好转,精神佳,食纳增,两腿已有力,身上时有出血点,牙龈时出血。据脉证,曾先后在原方中加潞党参、广陈皮、女贞于、枸杞子、桂圆肉、炒白芨、炒杜仲、补骨脂、柏子仁、炙米壳、棕榈炭等药;输血5次,共1000毫升。
   12月26日:无明显不适。查血:血色素7. 9%,网织细胞1.2%,红细胞401万/mm3,白细胞7700万/mm3,血小板6.5万/mm3。脉细濡、稍紧、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患者自1974年2月18日入院,住院11个月,自觉症状消失,血常规基本正常,12月29日基本痊愈出院。
   1982年4月19日患者来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求治疗。自诉:近七八年来,饮食正常,精神好,能胜任工作。每年春节后,自感身困乏力,牙龈少量出血.稍事休息,即恢复正常。末服药。查血:红细胞550万/mm3,血红蛋白13. 5%,网织红细胞0.8%.血小板8.6万/mm3,白细胞10800万/mm3,淋巴37%,单核3%。脉细濡、右关寸较大,舌苔白、根腻。处方: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赤芍9克、生地炭9克、粉丹皮9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法半夏9克、潞党参15克、北沙参12克、广木香5克、苏泽兰15克、草蔻仁5克、鹿角胶9克(烊化),10剂,带回原籍服用。
   随访至今,体健如常人。
例2:李某,男,28岁,陕西省临潼县人。1 957年2月22日初诊。自诉:患“再障”近4年,先后经兰州、西安三所医院确诊。
至1957年2月,共住院3年零8个月,输血18000毫升,不见好转,现每半月仍需输血200毫升维持。经患此病者推荐,来西安市中医医院求治于麻瑞亭。
诊查;乏困无力,头昏失眠,心慌气短,鼻衄齿衄,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全身紫斑,牙龈黑,动即出血。脉细濡、滑数、两关寸大,舌质绛、舌苔白腻。查血:白细胞4000/mm3,中性40%,淋巴50%,红细胞250万/mm3,血红蛋白5.0%,血小板3万/mm3。
辨证:中气虚败,肝脾不升,肺胃不降,上热下寒,精血不藏。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舒肝,清降肺胃,温肾潜阳,滋益精血。
处方:  云茯苓15克焦白术15克炒杭芍15克  全当归10克老川芎9克上肉桂6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15克  大党参30克生黄芪30克怀山药30克  山萸肉30克贡阿胶12克(烊化)  北沙参12克补骨脂12克煅磁石9克  制附片6克  5剂,开水煎服。
收容住院。
   上方随证加减粉甘草、红人参、三七粉、海马、鹿角胶、广橘红、枸杞子等药,连续服用7个月,输血800毫升,临床症状消失。查血:白细胞8000万/mm3,红细胞400万/mm3,血小板8万/mm3,血红蛋白12%。基本痊愈出院,并胜任工作。给服海鹿丸,巩固疗效以善后。
   两年后复查:血小板15万/mm3,其它各项均正常。
   后结婚,生两子一女,均体健。
   随访至今,未复发,并能胜任日常工作。
例3:刘某,男,1 3岁,山西省芮城县人。l979年3月6日初诊。自诉:78年12月,面包开始发黄,79年元月12日,因鼻衄不止,在当地医院输血200毫升,未确诊。13日来西安求治,在某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收容住院治疗。输血800毫升,内服中西药,病情无明显好转,因求治于麻瑞亭。查血常规:血色素4.0%,红细胞116万/mm3,白细胞3800万/mm3,中性52%,淋巴48%,血小板31万/mm3。脉细濡、稍动、关寸较大,舌苔白腻。
辨证:脾肾虚寒,肺胃上逆,精血亏损。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和胃,清肺降逆,温暖中下。
处方:        云茯苓9克焦白术9克炒赤芍12克    全当归12克老川芎9克广陈皮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炒杜仲9克    大党参15克草蔻仁6克北沙参12克    石菖蒲9克柏叶炭12克炒干姜9克    贡阿胶9克(烊化)    5剂,水煎温服。
   3月15日复诊:药后自感精神好转,困乏减轻,惟多汗,日进食5至6两,鸡蛋5个,二便调,血象较前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加山萸肉9克,5剂,水煎温服。
   3月27日三诊:其兄代诉:患者感冒5天,初体温38. 5℃-39.1℃,现体温已正常。23日、24日鼻衄,出血量较多。
   3月25日输血200毫升,3月26日又鼻衄一次,约半小时,量较多。近3天未大便,精神食纳可。3月18日查血常规:血色素5 00,红细胞242万/mm3,白细胞4000万/mm3,中性58%,淋巴42%,血小板3万/mm3,网状红细胞0.5%。原方去炒干姜,加山萸肉15克,3剂,水煎温服。
   4月5日四诊:自感无明显不适,仅易出汗。近日面部及头部毛囊感染。3月29日查血:血色素48%,红细胞239万/mm3,白细胞4980万/mm3,中性54%,淋巴44%,大单核2%,血小板4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减炒干姜为3克,加山萸肉15克,6剂,水煎温服。
   4月16日五诊:胸部、臀部出散在小血点,无不适感,精神食纳均佳,二便调。4月9日查血常规:血色素7.4%,白细胞7500万/mm3,中性64%,淋巴34%,单核2%,血小板6万/mm3。今天查血:血色素6.0%,红细胞250万/mm3,白细胞5850万/mm3,血小板54万/mm 8。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减炒干姜为6克,加山萸肉15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3日六诊;自感精神较前明显好转,食纳佳,无明显不适。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312万/mm3,白细胞6800万/mm3,血小板7.8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
   原方减炒干姜为6克,加山萸肉15克,6剂,水煎温服。
   5月3日七诊:精神好,纳可,感冒两天,鼻塞,流清涕,腹泻。日2至3次。查血常规:血色素5. 4%,红细胞300万/mm 3,白细胞7200万/mm3,血小板6.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加山萸肉15克,6剂,水煎温服。
   5月14日八诊:感冒已愈,无任何不适。查血常规;血色素7.0%,白细胞6100万/mm3,血小板7 l万/mm3。原方加山萸肉15克,6剂,水煎温服。
   6月27日九诊:无不适感,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加山萸肉15克、制首乌15克,20剂,水煎温服。
   9月1 3日十诊:查血常规:血色素7.1%,白细胞6250万/mm3,血小板9.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原方去柏叶炭,加山萸肉15克、制首乌15克、补骨脂6克,10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4;齐某,女,20岁,陕西省富平县人。1979年12月3日初诊。自诉:头昏,乏困,眼花六年。富平县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断为增生性骨髓象、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经治疗,效不显,现仍感乏困无力,头昏,经常鼻衄,因求治于麻瑞亭。查血常规;血色素5.0%,红细胞270万/mm3,白细胞10900万/mm3,中性56%,淋巴44%,血小板64万/mm3。脉细濡、稍涩、关寸大,舌苔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肺胃虚逆,脾肾虚寒。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恢复期)。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温暖中下。
处方:    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赤芍12克    生地炭12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    法半夏9克大党参15克柏叶炭15克    山萸肉15克草蔻仁9克棕榈炭12克    炒干姜5克贡阿胶9克(烊化)    5剂,水煎温服。
   12月10日复诊:头痛头昏,下午腿肿胀,夜间咳嗽甚。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142万/mm3,白细胞11400万/mm3,中性54%,淋巴46%,血小板10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加骨碎补12克,5剂,水煎温服。
   12月17日三诊:咳嗽较重,下午腿肿胀。查血常规:血色素7.0%,红细胞352万/mm3,白细胞9200万/mm3,中性39%,淋巴61%,单核1%,血小板9.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加骨碎补15克,15剂,水煎温服。
   1980年元月9日四诊:近两三天头痛,腿乏困,膝关节痛,目涩,精神好转。查血常规:血色素6.0%,红细胞304万/mm3,白细胞7400万/mm3,中性71%,淋巴28%,血小板7. 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骨碎补15克、小蓟炭12克,改阿胶为鹿角胶9克(烊化),3剂,水煎温服。
   7月5日来函称:近日流鼻血,乏力,嗜睡。6月30日查血:血色素70%,白细胞5800万/mm3,中性50%,淋巴45%,血小板7万/mms。原前方改阿胶为鹿角胶9克(烊化),加小蓟炭12克、三七粉l克(分两次冲服),10剂,水煎温服。
   82年12月9日十诊:鼻衄,乏困,眼花,一月余。妊娠六个月。查血常规:血色素6克,红细胞203万/mm3,白细胞7200斤/mm3,中性62%,淋巴36%,血小板68万/mm3。脉细濡、稍累、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焦内金12克,5剂,水煎温服。
    婴儿足月顺产。其后仍间断服上方加减。84年痊愈,至今未复发。
例5:刘某,女,7岁,西安市人。1980年2月7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于79年3月初,因预防“流脑”,服周效磺胺,每日一片。服两次后,面部发烧,出红疹子。3月13日赴西安市某医院求治,经骨髓穿刺,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治疗半年,输血5至6次,每次200毫升,内服激素等西药好转,10月初出院现一般情况可,精神食纳好,无明显不适,胸背、四肢无出血现象,面部出小血点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查血常规:血色素5.6%,红细胞280万/mm3,白细胞5400万/mm3,中性46%,淋巴54%,血小板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白苔腻。
辨证:脾肾虚寒,肺气不敛。
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
治则:健脾疏肝,温肾潜阳,滋益精血。
处方:    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赤芍9克    全当归9克大熟地9克上肉桂4克    炒杏仁9克炒杜仲9克法半夏6克    大党参15克北沙参9克补骨脂6克    石菖蒲9克草蔻仁4克炒干姜5克    鹿角胶9克(烊化)    5剂,水煎温服。
   3月7日复诊:上方服10剂,面部出血点减少,精神食纳好,不头昏,无明显不适。3月1日查血常规:血色素7. 5%,红细胞206万/mm3,白细胞4280万/mm3,中性59%,淋巴39%,血小板4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加红人参6克(另煎),5剂,水煎温服。
   3月14日三诊:出血点较前减少,精神食纳均好。查血常规:血色素4. 8%,红细胞220万/mm3。白细胞4800万/mm3,中性44%,淋巴56%,血小板3-6万/mm3。脉细濡、稍促动、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红人参6克(另煎)、女贞子9克、青浮萍6克、海马1.5克(分两次冲服),3剂,水煎温服。
   3月21日四诊:无明显不适,面部针尖大出血点较前增多,精神可,不思食。查血常规:血色素5.7%,红细胞200万/mm3,白细胞3100万/mm3,中性34%,淋巴65%,血小板7 5万/mm3。脉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改菖蒲为青浮萍9克,加女贞子9克,3剂,水煎温服。
   3月28日五诊:有时脐周痛,食纳可,睡眠时出汗,皮肤有小出血点。查血常规:血色素6. 6%,红细胞164万/mm3,白细胞2650万/mm3,中性40%,淋巴60%,血小板4.6万/mm3。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增补骨脂为8克,加红人参6克(另煎)、青浮萍6克,3剂,水煎温服。
   4月10日六诊:皮肤有小出血点,余无不适。查血常规:血色素5.7%,红细胞200 万/mm3,白细胞2400万/mm3.血小板4万/mm3。脉沉细濡、稍紧、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原方加红八参6克(另煎)、青浮萍6克、骨碎补9克,6剂,水煎温服。
   4月24日七诊:药后明显好转,现仅右眼睑上有出血点一个。查血常规:血色素6 3%,红细胞178万/mm3,白细胞3100万/mm?.淋巴51蹦,中性49%,血小板2.7万/mm3。脉沉细濡、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化裁;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赤芍9克、生地炭9克、全当归9克、上肉桂5克、炒杏仁9克、炒杜仲9克、法半夏6克、大党参15克、北沙参9克、柏于fI 9克、红人参6克(另煎)、鹿角胶9克(烊化)、草蔻仁6克、炒干姜7克,6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6:王某,男,26岁,陕西省泾阳县人。1976年3月12日初诊。自诉:乏困无力半月余,怕冷,头晕,心慌,纳差,反胃。昨天下午鼻衄一次,小便正常,近两日腹泻,每日3至4次。曾有农药中毒病史。西安医学院诊断为巨细胞性贫血合并感染。经治疗,效不佳,因求治于麻瑞亭。查血:血色素4. 2%,红细胞1507 /mm3,白细胞5050万/mm3,血小板8万/mm3。脉沉脉细濡、紧、不匀、关寸略大,舌苔白薄。
辨证:脾虚肝郁,肺胃上逆,气血亏损。
诊断;巨细胞性贫血。
治则:健脾疏肝,清降肺胃,气血双补。
处方:    云茯苓12克炒白术9克炒赤芍9克    生地炭9克全当归12克上肉桂6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大党参15克    生黄花30克北沙参9克补骨脂9克    缩砂仁9克炒干姜6克柏叶炭15克    贡阿胶9克(烊化)    5剂,水煎温服。
   3月23日复诊;药后病情好转。查血:血色素6.5%,红细胞310万/mm3,白细胞6300万/mm3,血小板10万/mm3。脉细濡、沉、右稍动,舌苔白薄。上方再进,9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7:张某,男,45岁,西安市人。1978年10月23日初诊。
自诉:胸闷胀,腹胀,咳痰不利,纳差,时腹泻,心烦,半年余。曾做上消化道钡透,未见异常。查肝功,正常,总蛋白低,白蛋白3克,球蛋白1克,胆固醇正常。查血:血色素6.6%,血小板6万/mm3,血沉27mm/小时。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巨细胞性贫血、结肠慢性炎症。现仍心烦,腹泻,腹胀,胸闷胀不适,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心肺(一)。脉细濡、两关大、稍数,舌白腻。
辨证:中气不运,胆胃上逆,肝脾下陷。
诊断:巨细胞性贫血,飧泻。
治则:健脾疏肝,平胆和胃,理气降逆。
处方:云茯苓9克粉丹皮9克炒杏仁9克天台乌9克石菖蒲9克建泽泻9克制首乌9克法半夏9克草蔻仁3克煨生姜9克炒杭芍9克炒枳壳9克广郁金9克乌贼骨9克    3剂,水煎温服。
   10月30日复诊:药后心烦已除。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薄。上方加炙米壳6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9日三诊:药后纳食增加,仍口干,腹泻,打呃。脉细濡、稍革、关寸大、紧动,舌苔白腻。原方去首乌,加大熟地9克、炙米壳6克、桂枝木6克,3剂,水煎温服。
   11月30日四诊:一直服上药,明显好转,面色转红,体重增精加10余斤,饮食大增。晨起仍打呃,食后即止,仍感胃脘隐隐胀痛,下午两下肢发胀,压之有凹陷,大便调,夜尿较多,口干,听力差。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11月9日方继服.5剂,水煎温服。
   12月7日五诊:下午稍感腹胀,打呃,下肢发胀,口干已除,夜尿仍多。近3天来又感胸闷痛,夜间咳嗽,无痰。脉细濡、关尺稍大,舌苔白腻。11月9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12月15日六诊:下午腹稍胀,腿肿,偶打呃,有时胸痛,微咳。脉细濡、右稍弦、右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炙米壳6克、北沙参9克,3剂,水煎温服。
   12月18日七诊:胸部稍闷痛,下午腿肿。近两天自感心烦,睡眠欠佳。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灰腻。原方加炙米壳6克、北沙参9克,3剂,水煎温服。
   3月2日八诊:直服上方,一周前查血,已基本正常,无明显不适。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原方加炙米壳6克、北沙参9克,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8:陈某,女,26岁,河南省商丘市人。1986年2月19 日初诊。自诉;患缺铁性贫血4年余,经中西医治疗,有所好转。现血象仍较低,乏困无力,大便稀,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稍缓、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辩证:脾虚肾寒,肝气下陷,疏泄不藏。
诊断:缺铁性贫血,腹泻。
治则:健脾温肾,疏肝升陷,敛肠止泻。
处方:    云茯苓9克建泽泻9克炒赤芍12克    粉丹虚9克上肉桂5克大党参20克    赤石脂12克北沙参9克缩砂仁6克    煨肉茬3克炒干姜6克补骨脂9克    全当归9克炙米壳4克    5剂,水煎温服。
   2月28日复诊;药后病情好转,贫血减轻,大便亦好转,下腹隐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去炒赤芍、北沙参、增赤石脂为15克、炒干姜为9克,加炒杭芍9克,5剂,水煎温服。
   4月28日三诊:上方服26剂,腹泻已愈,贫血好转。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薄,原身加法半夏9克、贡阿胶9克(烊化),5剂,水煎温服。
8月6日四诊;上方服50余剂,血象已正常,无其它明显不适。脉舌同前。4月28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9:韩某,女,46岁,西安市人。1980年4月5日初诊。自诉;头昏,全身肌肉颤动,一个月。76年患细菌性痢疾,服合霉素3天后,全身出现红色疹子并发烧。查血;白细胞3700万/mm3,某医院诊断为合霉素过敏。服中药数月,白细胞上升到5000万/mm 3左右,后因地震等原因中断治疗。近一月以来,自感头昏,全身肌肉不停地颤动,因求治于麻瑞亭。3月27 日杳血:血色素13%,白细胞3400万/mm3,红细胞370万/mm3,中性54%,淋巴44%,血小板9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沉涩,舌苔白腻。
现查血:血色素14%,白细胞3200万/mm3,中性53%,淋巴45%,血小板12万/mm3。
辨证;脾虚肝郁,肺胃不降,内脏失调。
珍断:白细胞减少症。
治则:健脾疏肝,和中调郁,清肺益气。
处方:    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苍束9克    炒杭芍9克制首乌12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广郁金9克    石菖蒲9克北沙参15克柏子仁9克    草蔻仁6克    3剂,水煎温服。
   4月8日复诊:多梦、耳呜、头昏、肌肉颤动稍有好转。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上方加炙米壳3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2日三诊:头昏,全身颤动,舌麻痛。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赤丹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4月17日四诊:头昏减轻,全身仍颤动,舌尖疼痛。查血:血色素11. 7%,白细胞5200万/mm。,中性62%,淋巴35%,血小板15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赤丹参15克,5剂,水煎温服。
   4月22日五诊:头昏减轻,仍全身颤动,腿麻,舌尖疼痛。脉细濡、关寸较大,旨静白腻。原方加赤丹参15克、炒枣仁15克,5剂,水煎温服。
   4月26 日六诊:近两天感冒,头痛,睡眠差,多梦,身颤腿麻有所减轻。脉细濡、沉、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制首乌,加生地炭12克、赤丹参9克、炒枣仁15克,5剂,水煎温服。
   5月3日七诊:全身无力好转,仍易感冒,头痛,多梦。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制首乌,加生地炭12克、赤丹参9克、炒枣仁15克,5剂,水煎温服。
   5月8日八诊:药后乏力好转,仍头晕眼花,视见黑圈。有胃下垂病史,消化欠佳。查血;白细胞4300万/mm3。脉细濡、稍弱、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改制首乌为全当归9克,加赤丹参12克、炒枣仁15克,5剂,水煎温服。
   5月13日九诊;药后睡眠好转,易出汗。脉细濡、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改制首乌为生地炭12克,加赤丹参12克、炒枣仁15克,5剂,水煎温服。
   5月22日十诊:18日、19日发烧两天,现烧已退,乏力,腿软,多汗。查血:血色素11. 2%,白细胞4100万/mm 3,中性62%,淋巴35%,网织红细胞3%,血小板11万/mm3。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改制首乌为大熟地9克,加由茅根15克,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0:马某,男,4岁,新疆人。1980年4月28日初诊。其父代诉:患儿曾有外伤出血不止病史,外感后全身出现瘀斑、血肿史已年余,某医院诊断为血友病。现一般尚可,今晨感右下肢疼痛,即出现紫斑并肿胀,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辨证:脾虚肝郁,肺气不敛,气血亏损。
诊断:血友病。
治则:健脾舒肝,清肺降逆,温下止血。
处方:云茯苓9克粉丹皮7克炒杏仁9克草蔻仁3克粉甘草6克全当归7克法半夏7克柏叶炭7克炒杭芍7克广橘红7克棕榈炭9克炮姜炭5克    小蓟炭5个(为引)    5剂,水煎温服。
   80年5月3日复诊;药后紫斑减少,两踝关节处浮肿好转,纳差。脉细濡、关寸较大,舌苔淡白腻。上方加赤丹参9克、青浮萍6克,5剂,水煎温服。
   5月10日三,:药后后好转,腿上出小片紫班,受凉后腿不能动。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腻。原前方加青浮萍9克、赤丹参9克、小蓟炭9克,去柏叶炭,5剂,水煎温服。
   5月20日四诊:紫斑比前减少,食纳差,腹胀,矢气多。近日未出血,四肢仍见大小不均片状青黑紫斑。脉现细濡、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加青浮萍9克、炙米壳3克、小蓟炭9克,5弃,水煎温服。
  5月27日五诊:前两天流鼻血2次,近来纳食较前好转,腹不胀,二便无异常,仍左腿痛,左下肢可见片状青紫斑,浮肿不明显。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莒白腻。原方加青浮萍9克、炙米壳3克、小蓟炭9克,5剂,水煎温服。
   7月1 9日六诊:其母代诉:上方连服30剂,已回新疆。书信称尚好,仍出少量紫斑,腿痛已愈。继服5月27 日方,15剂,水煎温服。
   再未来诊。
例11:聂某,女,53岁,西安市人。1985年5月28日初诊。
自诉:全身出紫斑,牙龈出血4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经治疗,效不显,因慕名求治于麻瑞亭。
查血:血小板6 2万/mm3。脉细濡、稍滑、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
辨证;中气不运,肺胃小降,气滞血瘀。
诊断:血小板减少性紫斑。
治则:健脾舒肝,清降肺胃,化瘀消斑。
处方:  云茯苓9克炒白术9克炒赤芍15克  制首乌20克全当归9克广橘红9克  炒杏仁9克炒杜仲12克大党参30克  法半夏9克北沙参12克补骨脂9克  缩砂仁6克青浮萍9克责阿胶9克(烊化)  5剂,水煎温服。
   6月8日复诊:药后好转,齿衄减轻。脉舌同前。上方去党参,减缩砂仁为5克,加生黄芪20克,6剂,水煎温服。
   8月26日三诊:一直服E方,紫斑基本已愈,鼻衄已止,牙龈闻或出血。脉细濡、稍滞、关寸较大,舌苔白腻。原方去当归、党参,减缩砂仁为4克,加粉丹皮9克、广郁金9克、刘寄奴6克,6剂,水煎温服。
   10月10日四诊:齿衄已止,近来白带多,小便不利,某医院诊断为肾盂肾炎。脉细濡、稍涩、关寸大,舌苔白腻。原方去白术、首乌、当归、党参、补骨脂、阿胶,减缩砂仁为4克,加建泽泻9克、生地炭12克、粉丹皮9克、炒芡实12克、牡蛎粉15克、炙米壳3克、白檀香5克,5剂,水煎温服。
   10月22日五诊:药后白带已除,小便已正常,未出紫斑。脉细濡、关寸略大,舌苔白薄腻。10月10日方再进,5剂,水煎温服。
药尽痊愈。 
 
《麻瑞亭治验集》内科病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证
一个简单的方子,几个月消了2年的过敏性紫癜
一个简单的方子,过敏性紫癜两个月就消了
紫癜☆☆☆☆☆
董廷瑶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