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依仁游艺 载道写心


依仁游艺 载道写心

2014-12-07 06:57:47江南时报

  

孙中山先生在青岛
鹰舞——塔吉克族的图腾(铅笔2014年)
西藏山南地区的藏寨
箫声
孔子诞生传说
七十二弟子
  马鸿增(原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

  研究当代中国画人物画,不可能绕开山东的孔维克。其一,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嫡系后裔,一惯重视学术思考,他的画最能映照出儒家思想对当代创作的影响力;其二,他的作品传统文化情怀与现代审美意味共存,艺术形态丰富多样,有好几件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人物画代表作;其三,他具有诗文书画全面修养,敢于并善于长题大跋,为当今画坛少见。

  艺术简介

  孔维克,1956年生于山东省汶上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统促会理事、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画院院长、民革中央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副主委、世界孔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

  代表作《孔子周游列国图》、《公车上书》、《沐》、《杏坛讲学》、《高士图》、《白英点泉》等在国际大赛和全国美展中分别获金奖、铜奖、优秀奖、荣誉奖。近年现实题材的创作《高原的记忆—孔繁森》、《齐鲁曙光—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同志仍须努力—为国父孙中山先生造像》在当代画坛卓有影响。作品及传略被收入各类画册和辞书。代表作数幅入载上世纪80年代启动历时十年的国家美术出版工程《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卷、壁画卷、插图卷。出版有孔维克画集、文集、书法集、写生集等20余种。

  获“中国画坛百位杰出画家”称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并举办作品研讨会暨作品集首发式;代表作《公车上书》在七届全国美展获奖后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0-2000)”、“新时期中国画之路(1978-2008)”,2007年签约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重新创作;文集《砚耕堂随笔》获山东省第三届刘勰文艺理论奖;被推举为“当代优秀中国画家”之一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大型晋京调展;《不抛弃不放弃》(主笔合作)入选第三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并获山东省第二届山东泰山文艺奖金奖;2013年《心学大师王阳明肖像》签约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孙中山先生在青岛》签约山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孔子诞生传说》签约美丽的传说山东民间文学中国画创作工程。

米蒂拜石图
羲之爱鹅图
同志仍须努力——为国父孙中山先生造像
文化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公车上书》
白蛇传
  马鸿增(原任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美术评论家)

  研究当代中国画人物画,不可能绕开山东的孔维克。其一,他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嫡系后裔,一惯重视学术思考,他的画最能映照出儒家思想对当代创作的影响力;其二,他的作品传统文化情怀与现代审美意味共存,艺术形态丰富多样,有好几件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人物画代表作;其三,他具有诗文书画全面修养,敢于并善于长题大跋,为当今画坛少见。

  (一)

  我最早知道孔维克是在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在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展出,他那幅长达12米的《乡会图卷》,曾让布展人员大伤脑筋。正因有此插曲,作为当时的分管副馆长,我对此画也多看了几次。画面全用白描勾勒,布局疏密有致,乡土气息极浓,隐约间有着《清明上河图》的影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此后,又陆续看到他创作的获奖作品《公车上书》、《孔子周游列国图》,都是长卷,而画风并不重复,前者倾向水墨写实,后者倾向装饰构成,可以看出“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的品格追求。然而片断的印象尚未连贯,最近看到新出版的孔维克大型画册《圣裔丹青》及多种图文资料,这才有了较为全面、明晰的了解。

  1956年出生的孔维克,是孔子第78代嫡系裔孙。其人生历程,与五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由批孔到尊孔的评价转换有着内茌的关联。其心路历程,大体经历了自卑—自强—自信—自觉这几个阶段。在童年少年时期的孤独与曲折中,他受父母书香薰染,刻苦攻读,培养并发展了书画爱好。青壮年时期的阳光与自信,促使他日益自觉地将儒家美学思想贯注到艺术创作之中,并通过长期的修养、修为、积淀、磨砺,成为刘大为所说的“当代学者型画家”。品味他画笔下的“圣裔丹青”、“文以载道”、“古典情怀”、“故乡情结”、“生活对话”五个系列,我深为感动,甚而产生某种共鸣。是作品中饱含的真情和深层的文化思考打动了我,特别是那些以历史题材和儒家文化为内容的作品,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体现出孔子精神与孔子美学的永恒魅力。写至此,我不由想起《论语》中的几则名言: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犹不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前四则,代表了孔子倡导“仁爱之美”、“美善结合”、“中和之美”的核心观点。孔维克人物画创作的价值取向、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让我感觉他确是在努力践行先祖的教诲。第五则,劝勉众生要珍惜流水般消逝的光阴,正契合孔维克的创作状态。他在二十多年的美术组织工作之余,主要利用夜晚“子时笔耕”(这是他的一枚闲章印文)。从他先后挑起山东省美协常务副主席、山东省画院院长的重担,并取得许多工作实绩来看,我相信这不是夸张。

  (二)

  “圣裔丹青”系列直接体现孔维克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的深厚情缘。1993年创作的长卷《孔子周游列国图》、2002年创作的五联画《孔子与弟子七十二贤图》、2004年创作的三联画《杏坛讲学》,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事件,着力展现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精神品格。这些作品总体上倾向于传统的工笔细写,洋溢着高贵典雅、恢弘庄重的古典气息,其中有的让我感受到来自汉代画像石的结构方式,有的似纪念碑,时或掺入现代构成的视觉张力。而《先师孔子行教图》、《子见老子图》则又以挥洒自如的水墨写意手法塑造形神。种种和而不同的、映应着儒家“中和之美”的艺术语言,饶有兴味地阐释了当代孔裔画家对儒家精神的敬仰与理解。

  “文以载道”是儒家文化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孔维克将此系列比喻为“恢弘主题的旋律交响”。他先后两度创作的历史画《公车上书》,最鲜明地代表着他的责任意识与艺术追求。“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前奏。甲午海战失败后,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发了国人第一次思想觉醒。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18省会试举子二百余人,会聚于京城松筠庵,共谋大计。康有为秉烛书就致光绪帝万言书,提出变法要旨,呼吁练兵自强。中国近代史上慷慨悲歌的一大事件,让孔维克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1989年,他画出了第一幅《公车上书》。画面设计为线装古书中的一页,雕版宋体字密密麻麻写满上方,下方人物组合似半截城墙曲线展开,用笔生涩沉重。这幅构思新颕、形式感强的作品,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后又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时过20年,孔维克又接受了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同题作品的任务。他没有驾轻就熟地复制旧作,而是用他20年间的阅历、学识与艺术积累,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再认识,决意弘扬现实主义艺术精神,釆取写实与意象相交融的手法,调动一切中国画形式语言要素,表现恢弘的史诗性和悲剧性。破旧老屋前,灰暗低空下,展开悲壮的历史场景:以康、梁隔桌对语为中心组,义愤、议论、沉思、彷徨、茫然等各类人物分为三个大组,似连非连,有断有续,形成连绵起伏的节奏,对立统一的气场。近景那棵将枯还荣的硕大横斜的古柏,既有象征意义,又有画面线条节奏的调节作用。酣畅的写意笔墨与扎实的写实手法结合,塑造出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恰当的光影处理,强化了画面神秘的闪烁感和斑驳的墨韵美。从大树躯干到几组人物整体光影相衬的效果,从人物面部结构与光影的结合,到人物衣服光影处理与用笔的自然结合,少有先例的艺术探索,拓展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孔维克第二幅《公车上书》不愧为大气磅礴、苍厚沉郁、撼人心魄的时代力作,标志着他的人物画艺术登上了一个新高度。

  与《公车上书》同属于“文以载道”系列的,还有《孙中山先生在青岛》、《齐鲁曙光—党的一大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肖像》、《守望家园—张伯驹先生肖像》等,多釆取水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当中有着深层的艺术思考。清末民初中国人物画极度衰弱的局面,激起一大批富于人文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有识之士对中国画传统的反思,以徐悲鸿、蒋兆和为先驱,开辟了复兴唐宋古典传统、融入西方写实手法的人物画新途,促成中国现代水墨写实人物画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包括汲取文人山水画、花鸟画的笔墨成果,中国画人物画已然出现丰富多彩的格局。孔维克在他写的《现实主义艺术应该成为当代中国画人物画的主流》一文中,对近代重建的现实主义人物画传统有深入的分析,认为当代水墨人物画还可开拓新的审美空间。可以说,孔维克正是奋力开拓者队伍中的一员干将。

  (三)

  如果说,孔维克“圣裔丹青”、“文以载道”两个系列多呈现为洪钟大吕式的大美,那么,“古典情怀”系列则是诗情词韵的笔墨吟唱。发思古之幽情、察古以观今,是中国文化人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所系,这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几千年不断脉的原因之一。孔维克和许多画家一样喜欢怀古,但他并不步前人后尘邯郸学步,而是从同类题材中发现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艺术语汇建构新的古典意蕴。10米长卷《兰亭雅集图》、《高士图》四条屏、《姜公垂钓图》、《米芾拜石图》、《辛稼轩醉酒高吟图》等,将传统韵律的笔墨美、古典意境的意蕴美、现代构成的视觉美交相互动,尤其强调书法用笔的审美质量与线条的金石味,使之与画面人物形神相契合。而《中国成语故事》扇面组画,则笔调轻松幽默,天真童心自然流露。

  孔维克的童年是在鲁西南农村度过的,真切的生活感受,魂牵梦绕的乡土情怀,催生了他的“故乡情结”系列,他说这是“我生命永远的心灵港湾”。上世纪80年代,他那繁复有致的《乡会图卷》和淡雅清纯的《沐》,使他在中国画坛崭露头角。其后不久的西化新潮,令不少画家晕头转向,而孔维克却异常清醒,他坚持走自己的路。90年代,《我的小妹》组画和《沂·小调》组画,大胆吸收民间土布蜡染的色彩和民间泥玩具造型,天趣拙朴备受好评。新世纪以来,乡情愈加浓烈。在《童年忆趣》长卷中,使劲拽布的老奶奶和小姑、心灵手巧的织布二婶、赶着羊群的大表姐、脾气古怪的二爷爷,一个个神气活现,笔墨活脱,兴味盎然。在保持朴拙感和童趣的同时,增加了运墨用墨的书写性,也强化了作品的文化性。

  总体看来,孔维克的人物画艺术,从自发到自觉地践行着孔子的美学思想,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进行新的阐释。这在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中,有着具体而实在的映照。比如,“依于仁”与“游于艺”的统一,“载道”与“写心”的和谐,史诗性与抒情性的互动,传统语言与现代审美的交融,写实手法与写意精神的契合等。孔维克认为,中国画的源头是儒家文化,立足于人文精神,意象地表达主客观相互映照的感觉,将人生历练、天人合一、人文情怀融于一体,以境界格调的高低为评判尺度。它已经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还有巨大的探索空间。我赞赏他志存高远,有智有勇,年富力强,期待着他继续攀登,再创辉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维克|用画笔解读历史,融会当代
孔维克——众家评说
丹青圣裔 艺才全面——诸家点评著名画家孔维克水墨作品
艺术人物·孔维克
孔维克|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孔子“游于艺”思想阐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