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档案揭秘:大屠杀为何发生在南京


档案揭秘:大屠杀为何发生在南京

 

  南京大屠杀是国人心中一道难以磨灭的创痕。日本侵略者血腥暴虐的本性当然是屠杀的主要原因。不过整个抗日战争中,发生在南京的暴行尤为惨烈,日军如此残暴地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大屠杀,这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战争史上是极少见的。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日军为什么进攻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发生在南京?泯灭人性的日军为什么屠杀所有人?下令屠杀的元凶是谁?这名元凶最后为什么没有受到正义的审判?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大屠杀为何发生在南京。1937年夏,当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日本意识到中国实在太大了,人口又如此众多,它无法通过攻占中国全部国土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因此,日本希望像当年甲午战争一样,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迅速打败中国军队,在短时间内迫使中国政府屈服,签订有利于日方的和约,从而结束战争。 起初,日本对自己的力量十分自信,在华中战场,当淞沪会战开始时,日方原以为日军会很快取胜,以至于日本的“上海派遣军”在组成时,其任务被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并且不是纯正的作战军队,含有临时派遣的意思。但形势的发展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日军在淞沪战场遭到了中国军队空前顽强的抵抗。从8月到11月,日本先后4次大规模增兵上海,到1112日日军最终攻占该城时,已投入了约30万人的兵力,付出了伤亡5万多人的惨重代价。

  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所发动的历次对外战争中,从未出现过为攻占一座城市而投入如此多的兵力,花费如此长的时间,付出如此惨重代价的先例。而且,上海的陷落并没有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抗战的决心和意志。1120日,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这意味着即使首都南京失守,中国仍将抵抗,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实际上已经破产。 日本最高军事当局对是否应在华中继续用兵失去了信心,并没有决心在占领上海后迅速进攻南京。但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却迫不及待地擅自下达了向南京追击的命令。此人年轻的时候军旅仕途并不得意,1933年才晋升为大将,两年以后就退役了。1937年天皇裕仁迫于朝中无人,重新起用他。59岁的松井石根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作为陆军中最年长的大将,松井决心要在这最后的一次机会中大显身手,由于松井造成了进击南京的既成事实,加上日本各新闻媒介派遣的从军记者对进攻状况的竞相报道,日军高层只得下达命令进攻南京。

  

  这种没有经过全盘策划的仓促进攻缺乏充分的后勤保障,进军速度又过于迅速。因此,部队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发生了困难。日军士兵连米饭都吃不上,只能吃到些干面包,稀粥和米面团子。日军司令部只好要求各部队自行解决粮食问题,这无异于默许官兵们去抢劫。过去日军也曾发生过抢劫行为,但毕竟是零星的行为,自从命令下达后,日本军人就开始变成大规模地到处偷袭掠夺谷物、家畜来充饥的匪徒。在搜索粮食的时候发现躲藏的女人,也必定施暴。 日军兵分八路攻击南京,10万多中国守军顽强抵抗,但坚持不久,守军却突然撤退。由于部队的撤退缺乏组织和计划,导致七八万中国士兵被日军俘虏。 整个抗战中,国军被俘总数约26万人,南京被俘人数是最多的。当时攻入南京城的日军只有5万人。估计俘虏多得连日军也没有想到,日军在自身粮食供应尚不能确保的情况下,更是难以向几万名俘虏提供食物。况且,要妥善安置如此多的俘虏,就要建立大规模的战俘营,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繁重的日常管理,这无疑将分散日军有限的战争资源。于是,为了节省资源,日军师团级的指挥部门便向各部队明确下达了杀死俘虏的命令。 然而,在被日军集体屠杀的大批中国人当中,并不仅仅是战俘,还有许多普通平民。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当时确实有一些在战斗中失散的中国官兵换上便装,而日军也并不把老百姓和军人加以严格区分,凡是被他们怀疑为“当兵的”人都被其强行抓走并加以杀害。屠杀的行动就蔓延到平民,能杀的都杀了,能抢的都抢了,能侮辱的都侮辱了。 日军这样做还有出于削弱中国抗日力量的目的,他们集体屠杀的对象大多是青壮年,这些人虽然现在被俘了,但也许有朝一日他们还会重获自由,再次拿起武器,成为日本征服中国的障碍,与其如此,还不如把他们全都杀掉,以绝后患。 仅仅由于粮食补给的困难和继续战争的需要,日军就如此残暴地对俘虏和平民进行大屠杀吗?

  

  松井石根

  必须指出的是,在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俘虏外,大量毫无军纪的日军官兵还随意屠杀平民、强奸妇女、抢劫财物、纵火等。在日军占领南京约六个星期内,这样的零星屠杀、强奸、抢劫等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有人认为这也是松井石根仓促进攻造成的。 占领南京的日军部队是刚刚参加过惨烈的淞沪大会战的日本“华中派遣军”,由工人、农民和教师等组成,是被迫赶赴战场的预备役部队,本身战斗素质和纪律性都不强。在出征时他们就被告知在攻克上海之后便可凯旋回国,所以都没有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但战争进程的发展变化却使这一承诺无法兑现。不仅上海的战事持续了3个月之久,使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伤亡,而且攻下上海之后,他们又被投入到新的战场。中国政府的迁都更意味着战争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日军官兵们的回国愿望顷刻间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于是,失望、不满、厌战的情绪便在各部队中蔓延。为了激发这些部队的士气,指挥官们便纵容抢劫、屠杀、强奸等暴行,以此来发泄他们的不满情绪,最能说明这一纵容政策的历史事实是凶残的“杀人竞赛”。 此外,从攻占上海至占领南京,日军共阵亡21300人。面对中国军民顽强的战斗意志、抗战到底的决心,日军官兵气急败坏,战地记者铃木自述道:“不能不承认,每当看见眼前大批倒下的日军战死者时,就会腾起一种一心想对敌人报复的复仇心,就会闪出嗜虐心理。”因此许多日军官兵便使用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残酷手段残害中国人,制造了大量骇人听闻的暴力事件。 可以说,由于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并在攻克南京前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后勤补给困难。日军为了节约战争资源及消灭中国抗日的有生力量,以便有利于以后的战事而对中国军民进行了大规模集体屠杀。同时,由战争进程导致的日军官兵的不正常心态在他们占领南京以后总爆发,终于酿成了人类现代史上罕见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这在近代以来的世界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也违反了最起码的人类文明准则。

  那么,制造这起人间惨剧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朝香宫鸠彦亲王

   

  人们一般认为制造南京大屠杀的元凶是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因为是他指挥日军攻陷南京的,战后被判处绞刑是罪有应得。但在攻陷南京时真正指挥和约束日军行动的,是天皇的一位亲戚——朝香宫鸠彦亲王,这一点多被后人忽略或遗忘。作为日本的皇族,战后他并没有受到正义的审判,因而在史书上很少提到此人,他这一段罪恶深重的历史也少为后人所知。

  朝香宫鸠彦亲王是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早在192612月裕仁登基前,朝香宫兄弟三人就成为裕仁组织的好战小集团的骨干分子。长兄东久迩宫常驻伦敦,二兄北白川与朝香宫常驻巴黎,定期向裕仁报告英、法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反应。后来,朝香宫与北白川驾车时发生车祸,北白川当场撞死,朝香宫一条腿粉碎性骨折。1936226日,日本少壮派军人发动兵变,因朝香宫吁请天皇裕仁赦免政变军官,被裕仁认为危急时刻态度不当,将他从皇室成员名单中剔除,好战的朝香宫从此失宠。 1937121日,日军开始进攻南京。此时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结核病发作,卧床而不能主持军务。第二天,日本大本营任命朝香宫以陆军中将衔接替松井职务。5日,朝香宫抵达南京前线司令部,立即听取第10军司令官柳川平助、16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等人的战况报告,尤其听中岛今朝吾谈到中国军队经过最初接触谈判后没有投降意愿时,责令部下尽快攻陷南京。

  12日南京沦陷前,朝香宫即发出一连串由他本人亲自盖章签署的命令,上面均标有“机密·阅后销毁”字样,但命令的内容却简单而明了:“杀掉全部俘虏!”由于有朝香宫十分明确的命令,日军在南京大开杀戒。

  南京大屠杀在朝香宫的命令下,自193712月集体屠杀一直延续到19382月的小股屠杀,时间长达三个月!据中国南京军事法庭调查表明:共有19万人死于日军28宗集体屠杀,15万人死于858宗小股和零星屠杀! 这一历史上最残忍的血腥屠杀,完全出于朝香宫的一道命令,他是南京大屠杀真正的元凶和首犯! 而且,后来的档案证实,朝香宫不仅下令屠杀战俘,“有444宗谋杀、集体屠杀、强奸、纵火和抢劫案被证明与朝香宫直接相关!

  而躲在朝香宫的背后,还有一个凶手,他就是日本天皇——裕仁。

  

  裕仁天皇

  裕仁在二战中是日本三军的最高统帅。在整个战争期间,他出席所有重要的军事会议,发布一系列命令,这已被无数铁一般的史料所证明。他于1937815日,亲自在皇宫召见松井石根,任命他为上海派遣军总司令。在松井石根率部西进南京时,裕仁在皇宫里建立了他的帝国最高指挥部来监视所有重要战场。

  为了更加紧密的控制军队的行动,裕仁又速派朝香宫接替松井为上海派遣军司令。裕仁对南京大屠杀非常了解,19381月,裕仁的表弟、驻德国代表贺阳宫邦宪访问南京,归来向裕仁报告南京惨状,裕仁无动于衷。他的胞弟三笠宫崇仁亲自向他报告南京日军暴行,他也没有予以干预和制止。1944年,三笠宫曾撰写谴责日军在华暴行的讲话稿,但日本军方禁止公布他的这一讲话稿,并将其没收销毁。

  事实证明,裕仁对南京大屠杀不仅不反对,相反,还对日军参与屠杀的高级将领予以嘉勉。1938212日,朝香宫回国复命,裕仁就在皇宫接见并对他的屠城“战绩”大加赞赏,特赐雕有日本皇室菊花纹徽的银质花瓶一对,以示褒奖,而且因“战绩”恢复了朝香宫的皇室身份。他的军衔也因屠杀“有功”而被晋升为大将。

  那么,两个罪大恶极的战犯朝香宫及裕仁为何在战后能逃脱审判呢?

  日本投降后,为逃避审判,裕仁首先将原来委以重要军职的皇室成员调离军职,希望获得美国政府“不予审判天皇及皇室成员”的承诺。麦克阿瑟在刚刚占领日本之时,确实想履行他曾经的誓言:“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死不瞑目!”以洗刷他在菲律宾被日本战败的耻辱。严惩日本的战争罪行,审判日本天皇,一度是驻日美军管制当局的首要任务。麦克阿瑟一度还想利用日本皇室之间的矛盾,换掉裕仁。 19459月,日本南朝直系后裔熊泽宽道上书麦克阿瑟,称裕仁是“篡位的北朝天皇的子孙,他必须将皇位返还给我”。麦克阿瑟颇为重视,曾派员向熊泽调查。1946年元旦,裕仁迫于麦克阿瑟的压力,公开发表《人格宣言》,向全体日本国民宣布自己不是“现人神”。118日美军《星条旗报》在头版刊登大肆宣传熊泽的报道《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这明显是驻日美军当局借此施压,以逼迫裕仁就范,驯服地执行美国占领日本的一系列方针大计。

  但最终麦克阿瑟还是认为不审判、不更换裕仁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他看到骄横的日军只需天皇的一纸诏书便放下武器,感慨裕仁是“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力量”,他认为可以利用天皇制度对日本进行间接统治,以防止日本成为共产主义的岛屿。 不可否认,裕仁也明白美国人的用心。1945927日,裕仁亲自登门拜访麦克阿瑟并密谈,从而完成了不顾道义准则的见不得人的交易。秘密会见后,麦克阿瑟立即致电美国总统杜鲁门,建议“不能把裕仁作为战犯逮捕”。麦克阿瑟以他的威望及对美国政府的影响,终于使杜鲁门原定对日本的政策发生了相反的变化。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首席检察官约瑟夫·贝里·基南,于194512月初动身登上赴日飞机后,杜鲁门将一封亲笔信火速派人交与他手上,明确指示他,不得对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员予以起诉!

  对于美国的双重标准,澳大利亚等国针锋相对提出以裕仁为首的日本主要战犯名单。中国、新西兰、苏联、荷兰等国也主张审判裕仁。美国政府一方面对盟国施压,一方面秘密指示麦克阿瑟:“对天皇制的直接攻击会削弱民主势力而加强共产主义和军国主义这两种极端势力。故此命令麦克阿瑟暗中协助扩大天皇的声望……”自此,美国庇护战犯裕仁、保留天皇制的政策最终形成,不对裕仁及皇室成员犯下的战争罪行予以起诉,成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潜规则。一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皇室成员如朝香宫也因此没有受到极刑的惩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朝香宫鸠彦王
南京大屠杀的两个罪魁祸手,靠什么苟活了94岁和88岁
“屠杀元凶”:日本皇族参与南京大屠杀
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后实行长达6周的暴行,残忍画面让人发指
南京大屠杀最大元凶为何免于审判?美日交易下“皇叔”身份救了他
万万不能忘,报仇靠自己:南京大屠杀真正元凶,逍遥法外活到88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