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纪实摄影家谢国安

中国纪实摄影家谢国安

2007年8月20日

谢国安
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
武汉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谢国安创作年表


1979. 开始从事“大武汉纪实” 摄影创作
1981.中国双城展银牌奖
1986 武汉美术馆“个人黑白摄影展”
1989 美国“第98届世界职业摄影师国际展”
1992 中国美术馆“二人联展”
1992 湖北省摄影理论一等奖
1993.瑞士出版“武汉之韵”画册(德国再版)
1994美国“中国青年摄影家10人巡回展”
1995瑞士biel“武汉之夏”个展
1997 武汉大学“谢国安社会纪实摄影研讨会”
1999.中国文化部群星奖银奖
2000 第六届全国黑白影展二等奖
2002 法国marseille“黑白摄影展” 个展
2004 武汉“城里城外”个人当代艺术展
2005 平遥“热都武汉”黑白摄影展         
2005后专事纪实摄影与当代艺术研究,并举办多项个人展
2004 广州美术馆收藏“市巷风景”作品6幅
2005 武汉档案馆收藏“社会生活”作品26
2006中国摄影博物馆收藏“热都武汉”10幅

    谢国安1949年出生于武汉市。1982年,开始进入“热都武汉”的纪实拍摄。1993年出版《武汉之韵》画册。1995年参加瑞士3市《热都武汉》个人巡回展。1999年参加《武汉人》系列摄影获得文化部群星奖。2002年与作家方方合作出版《阅读武汉》。


用镜头寻找失落的都市


谢国安,长年行走在三镇街头的一位著名摄影家。其20多年武汉纪实生涯的积淀,洋洋几万幅武汉各色人等社会视像的定格,其规模与水准都堪称武汉市井影像第一人,近年来被多家媒体称为“武汉—城市影像代言人”。


一个人与一座城

----“武汉影像代言人”谢国安访谈录

 

    (半木)当夜幕降临武汉三镇的时候,他便拖着自己纤瘦、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一天的行走并不轻松,他如释重负般卧床静思,回想着白天走过的街巷,拍过的市人,对于那仅仅是几副好照片的微薄收获,欣喜便会泛上嘴角,对于经常都有的错失良机(拍照),惋惜之态也会燃上眉梢。行动令人不解,情绪令人费思,这可能就是我们时常听人说起的艺术家或文化人才具有的独特个性吧。是否每位艺术家都这样,在与文化圈接触多些之后,我才知道优秀的艺术家多半如此,这种情绪化的表现也自然而然成为了一种从艺者个人魅力的时尚了。
    谢国安先生就是如此极具个人魅力,长年行走在三镇街头的一位著名摄影家。其二十多年武汉纪实生涯的积淀,洋洋几万幅武汉各色人等社会视像的定格,其规模与水准都堪称武汉市井影像第一人,近年来被多家媒体称为“武汉—城市影像代言人”,这也足以说明谢国安先生作品的社会性与艺术性了。
    如果你听人说起谢国安是位艺术家气质特浓,烟不离手,咖啡不离口,颇具绅士风度的另类型人物,你就会想到,那种长发披肩满脸胡须,遇人趾高气昂,谈话摇头晃脑,一件名牌影服不离身的崇高艺术家形象来。其实当我见到他时真令我十分惊异;一个完完全全的平常人,瘦弱的身躯行走在街上也不会吸引谁的眼球,更谈不上艺术家的高大形象了,只是他那简洁,休闲的装束中能看出几分知识来,其实就这也同一般的读书人没有太大区别。但真正令我诧异的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身影怎么能拍出那么多的好照片,在国内外举办过那么多的个展,同时又重复行走于三镇二十多年呢?想必是一般常人做不到的。当我带着这份好奇走进谢先生家中后才有了部分答案,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艺术之家。百十平米的居室内全被书籍杂志所包围,每处空间都塞得满满的(但却十分整洁有序),卫生间也兼做了暗室,所有空间的墙面都挂满着精美的油画,偌大的书房尽被百幅油画占去了一半。如今这年代,在繁华闹市中能见到这样艺术气息浓浓的家庭该是绝无仅有的了。尤其交谈时,他突出的才思;艺术见解的鲜明个性,社会人文的深刻见解以及谈艺论中言语不绝,当仁不让的独特魅力,令你印象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你定能明白“另类或边缘人物”的深深涵义。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带着一定的疑惑与谢国安先生展开了有关其心路历程的如下话语。
    木:早就听说谢先生是位实力派,理论型摄影家,怎么在你府上见到的却是满屋满壁的油画而不见摄影,这与我在其他摄影人家中见到的精美照片装饰风格完全不一样?你原来专门学习过绘画吗?而且我注意到在你书架触手可及之处都是绘画书籍而非摄影刊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谢:其实所谓实力派也好,理论型也罢这些却是按圈内规则界定的结果。但就我自己而言,重要的是你如何创作出更多属于你自己的作品,要好、要多、要自己满意、要大多使外界看到的人喜欢。所以你看到我举办的个展形式较多,发表的方式也广,总之,这是十分个人化与观念的行为习惯,我很少参加近些年的沙龙与摄影比赛,那种按游戏规则产生的潮流模式与艺术的个性创造总是有距离的。同时我也会把时间花在看书思考上,不时也触摸一点“高深的理论”,但说实在些它很少能直接指导我拍摄照片。理论是培植人的修养,特别时尚;但创作特实际,就是灵感。
    纪实摄影目前在我国是一种完全没有商业价值的样式,它依旧带有一定的艺术行为色彩,即使现在发表范围更多,但目前的稿酬还不能支持象我这样的摄影人。于是绘画成为了我近些年生存发展的主导,要想职业性地依赖图片渠道生产的希望渺茫,总体说来我卖出的画作比我的图片多多了,摄影作品在境外才能卖出一部分。
    近些年我研习绘画的时间较多,为自己今后图片参入当代艺术方式做准备。所以你看到在我的书架上绘画书刊多就是如此,虽然我没有在专业美术学院学习过,但目前出版业的发达足可让你对于知识技能的渴求饱餐过剩,没有什么有关艺术之“术”的问题不能在书中找到解决,就象多年前研究摄影一样如今绘画的老师就是大量的书刊和我自己。对我而言摄影的名堂不是很多,所有的问题我在十多年前早已解决,不需为此劳神费时了,如今我是很少去看摄影书刊的,只是每个时段看看有关摄影国内外发展动态的信息,以便去思考自己摄影方式的变化就可以了。
    木:作为一位优秀的城市纪实摄影家,你是如何看待你镜头中的影像?摄影对你意味着什么?我们知道你是位功力颇厚的著名黑白摄影家,现在也没用数码拍照,这是为什么?而且眼下拍武汉的人也不少,许多传媒为什么会选择你呢?你和其他人有何不同之处吗?


    谢:说道摄影它是通过镜头看世界的,那的确是种很特别的人生方式。我想上帝赋予人类这一财富的初衷就是让人们随时看清自己去警示未来吧,比起那些人类纪录自身的手段而言,摄影将来得更加真实。自从我拿起相机的那一刻起,这一二十年中我都在虚拟与真实的图像中往返,从大量的真实图片中获取生活的经验与阅历。日出而摄,日落而影,摄影对我的意味就是生活。


    在数字化十分普及的今天,人们都已尝到数码照像带来的惊喜与无限的乐趣,摄影不再“神圣”,真正图像泛滥的大众时代已经来临,其实这也更显得职业摄影人的专业精神与普通人兴而为之的不同来。何况目前的数字成果,依旧不能同胶片图像的表现力相抗衡。所以如你所见今天我依然用胶片拍照,用数字整理编辑图像,偏重黑白那是因个人表现力的习惯而定。


    纪实摄影主要是对于真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过多的添枝加叶会扭曲生活的现状,太艺术就不够生活。但人类的猎奇心和历史总会选择有意味的形式来解读过去,艺术的表现又成了人类生活的调味剂。这两种矛盾相饽的状态无非又给纪实摄影人带来了挑战和操作中的无限乐趣。


    我不想我的时代记录因自己的艺术行为而被遮盖,所以要求自己的照片均以原生态的生活,社会,人为基础,抓住拍摄时瞬间物像的突变,将照片推移到有意味或我喜好的形式中去,能推多少是多少决不勉强和干预,推移一定是顺势而行的。照片淡淡的就象生活,但细节尽可能多一些那就是我自己的想法和叙说,所以你看到我拍人时一定要有环境,拍城市风景时多半也有人,人因环境而真实;风景因人而鲜活。这些可能就是我与同道人不尽相同之处吧。另外纪实摄影注定不是一二张甚至几百张照片将时代叙述清楚的,它需要大量的照片信息来连接一定的时空,这对于一个摄影人来说也是挺残酷的,因为照片的容量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张也不为过,而且许多影像仅是留给未来的礼物。就象穿行历史再看我近二十年前拍摄的街头闲凉和里巷样我自己也颇感新奇而欣慰。历史不能重演,真实的照片能让过去再现,也挺有味道的,所以我依旧大量去搜罗自己的影像,更系统更广泛地去拍我的城市,这就是你问到的我更不同于大伙之处吧。
    木:谈到有关这座城市的纪实摄影,我们从你的电子图档中看到丰富多彩的类别划分,有武汉之夏,武汉人,街头,里巷,过早,夜生活甚至自行车和街头巷尾的儿童涂鸦都十分真切,你是如何切入记录自己城市主体的?这么多的内容有侧重吗?这次呈现给读者的“武汉里巷”有何你自己的想法呢?
3    谢:当你谈到我记录武汉这座城的摄影能力时,其实凭借一个人的影像总是有限的,比如说政治生活也是社会的重要部分,它是记者们的专长,就象“新周刊”和一些传媒给我的图片标题“市井武汉”样,是讲述百姓自己的社会故事,所以我也努力将这一社会描述得更为详实丰富些,当一个题材一丰富你就很难深入,所以我一定要侧重就轻,我是从汉味最具特色的夏天入手,最有人情味的里巷生活切入,走进过早的人群展开武汉及武汉人的画卷。当然谈论总有些文人气,实际我拍照时从不拘谨,只要我认为有意味的人和物我都会拍下来,比如租界我也挺侧重,但我从不让我的照片向文史资料图片靠近,人情味和艺术韵律哪怕少些都是我的标准,新艺术的无艺空凌更是我的索求。所以在“武汉里巷”的表现中我不会去拍那些空空的建筑,去做设计师们的图解,我希望读者看到的是生活与里巷的关系,那值得多数人回味的人之亲情,当然既是纪实就会有许多现状当下的思索。


    我穿行在武汉的里巷中,看着这渐行渐远的风景,岁月流逝的沧桑面孔-问自己在寻找什么?我不是在寻找208条里巷有多少已拆毁,3294栋房屋有多少还留有旧时遗痕,我深知现实往往比激情更加残酷,部分的消失谁也无法逆转。建筑可以拆毁重建也可以更加美丽,这点我们可以从世上许多美丽大都市曾经被战争完全 摧毁得到见证,但如果丢失一种社会生活的优良品德,人情事故的亲善美德是很难再修复的。3
    当许多老武汉或文化人谈起武汉里巷时那神气令你着迷,所以寻找失落的里巷悠闲,定影往日的人之情怀,成为我拍摄“武汉里巷”的宗旨。现实是部永远讲不清楚的故事,但纪实摄影可以讲述一段我自己的记忆。

摄影家眼中的里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上摄影家 | 施敏杰:主观纪实摄影 .01
摄影家谢国安30年记录武汉影像7万张
论纪实摄影的美学及社会意义
PS作品获金奖 非纪实没作假问题 - 新闻 迪派影像
何谓无表情摄影?
蔡萌:景观摄影,中国当代摄影的一种类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