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的月亮

扬州的月亮珍藏在最美的唐诗里。因为这份珍藏,扬州拥有了“月亮城”和“诗词城”的双重美名。

唐代扬州,富甲天下,人文荟萃,是一座浪漫之都。“落月摇情”的曲江、“烟花三月”的美景、“十里长街”的繁华、“二十四桥”的明月……这一切,吸引着无数的唐代诗人。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不仅是送孟浩然的,也道出了唐代诗人的共同心声。在唐朝,“下扬州”是一种潮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翻开《全唐诗》,歌咏扬州的诗作比比皆是,不少诗人把最美的诗篇献给了扬州的月亮,比如:初唐的张若虚、盛唐的李白、中唐的徐凝、晚唐的杜牧。

在张若虚的诗里,扬州的月亮有苍凉之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扬州城外的曲江春暖潮涨的时候,江边走来了一个孤单的身影,那是张若虚。对着夜空中的皎皎孤月,张若虚常常凝思出神,浮想联翩。“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类似的思考,苏轼也曾有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类最初的宇宙探索,大概就是从诗人与月亮的对话开始的。

月升月落、阴晴圆缺,都是月亮的语言。苏轼从“月有阴晴圆缺”中读懂了“人有悲欢离合”;张若虚从亘古不变的月升月落中读懂了人生的循环代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从人生看宇宙,看到的是永恒;从宇宙看人生,看到的只是瞬间。风穿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飞鸟已过,天空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可是,人的一生总要留下点什么吧。还好,张若虚留下了他的《春江花月夜》。

望月怀人,是咏月诗一贯的主题。“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卢照邻的《关山月》已将这种题材写到极致,张若虚要想超越前辈不太容易。“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面对落月摇情的曲江,张若虚想象着思妇怀人的小伤悲,却道出了宇宙人生的大感慨。《春江花月夜》之所以享有“孤篇盖全唐”之誉,与诗中蕴藏着这种穿越时空的苍凉之美不无关系。

在李白的诗里,扬州的月亮有乡愁之美。

李白来过扬州多次。那时曲江的广陵潮还没有完全消失。他在《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中写道:“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睹广陵涛。”这是李白晚年的作品。

李白的一生其实只做了三件事:喝酒、呤诗、游山玩水。扬州这样的繁华浪漫之都少谁也不会少了李白。开元十四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第一次来到扬州,待了将近一年。当时扬州聚居着许多落魄诗人,年轻的李白不仅好玩,而且好施,挥金如土。“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是李白自己说的。

银子花光了,李白就潇洒不起来了。时值隆冬,月光如霜,李白踯躅在扬州的客栈里,呤出了那首妇孺皆知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能让李白思故乡的地方委实不多,扬州算是一个。可故乡在哪里呢?是甘肃陇西,还是四川绵州,抑或是吉尔吉斯斯坦?其实,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地理上的故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唐代扬州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的浪漫气质注定了它要成为唐代诗人的精神故乡。

在徐凝的诗里,扬州的月亮有繁盛之美。

徐凝寄居扬州时,李白早因醉酒捞月死在安徽当涂。徐凝是布衣诗人,说白了就是无业游民。“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道尽了他辛酸的人生际遇。“元白”不是李白,而是元稹和白居易,他们都无力接济徐凝。徐凝在扬州靠什么生活,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他在扬州城里有个同病相怜的女子,她叫萧娘。“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其实徐凝是在说他自已的愁。

徐凝是个超拔的人,他很快就从个人命运的低呤中摆脱了出来。人一旦站得高了,就会有大视角、大气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样的诗句没有气度的人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文字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有穿透力,直抵人心;另一种是有统治力,无法抗拒。徐凝的这两句属于后者。从此,扬州就拥有了“二分明月”这块金字招牌,世世代代显耀着昔日的辉煌。

徐凝笔下的扬州是在唐宪宗年代。那时“安史之乱”平息后差不多50年,北方地区遭战乱破坏很严重,北人南迁,经济重心南移,作为东南大都会的扬州迎来了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唐代实行宵禁,日中为市。每当暮鼓响起,人们都要回到坊里,街上禁绝行人。“六街鼓尽行人歇,九衢茫茫空对月。”说的便是长安夜晚的景象。中唐以后,宵禁制度在少数地方有所松弛,扬州走在了最前面。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就是当时扬州夜市的真实写照。游历长安遇挫南归的徐凝来到扬州,置身于“笙歌彻晓闻”的十里长街,发出了“三分明月,二分扬州”的感叹,实非夸大之词。

在杜牧的诗里,扬州的月亮有风雅之美。

杜牧是个世家子弟。祖父杜佑曾是唐朝的宰相,如果追溯到西晋的大名人杜预那一代,杜牧与杜甫还是同宗本家。杜牧素有匡时济世、恢复盛唐的抱负,所谓“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这种理想与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杜甫把他对现实的关注变成了诗赋,交给文学;杜牧则把平生经世致用之学变成了策论,交给政治。

杜牧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为官期间,完成了《罪言》、《原十六卫》、《战论》、《守论》等重要论文,全面阐述了削藩及用兵方略。宋朝的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时,也将杜牧的论文摘录其中。然而,杜牧生活在朝政昏暗的晚唐,“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他的满腹才华得不到发挥,只能抛洒到舞榭歌台、诗酒宴游中去。

杜牧虽然也写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样经典的咏史诗,但人们最喜欢的还是他诗歌里的那份轻盈风雅。最风雅的作品永远与扬州有关,也只有扬州才最符合杜牧风流倜傥的气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箫声月色,风雅了杜牧,风雅了唐朝,至今仍风雅着扬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0doc个人图书馆〖诗词鉴赏〗唐代诗词赏析
数数诗词之城——扬州
当大李杜遇见小李杜,巅峰唐诗60首!
再忙也要背下这108句唐诗,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杨关庆 | 唐诗宋词故事:烟雨扬州从唐诗深处氤氲而出
古诗词日历 | 徐凝《忆扬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