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学”扬州始 李善最风流
——李善注《文选》的扬州渊源
“选学”扬州始 李善最风流

    近日,百部江苏传世名著候选书目公布,《文选》、《唐大和上东征传》、《淮海居士长短句》、《农书》、《园冶》、《全唐诗》、《扬州画舫录》、《高邮王氏四种》、《孟子正义》、《畴人传》、《论语正义》、《海国图志》等12部与扬州有关的作品入选。这12部书记录了怎样的文明印迹和文化故事?它们与扬州又有着怎样的关系?本版特开辟“百部江苏传世名著·扬州解读”栏目,对这些书目进行钩沉与解读。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诗文总集。从魏、晋到齐、梁,是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学形式发展并趋于定型成熟的时期,作家和作品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前代。文学作品的数量众多,对它们进行品鉴别裁、芟繁剪芜,就成为广大阅读者的需要,选录优秀作品的文学总集应运而生。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晋代到陈、隋,总集共有249部、5224卷,其中著名的有晋代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论》、宋代刘义庆的《集林》,但都已亡佚。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总集,就是《文选》。

    《文选》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南朝的统治阶级上层大多爱好文学,并以此作为门第和身份的一种标志,因而奖励提倡,颇多建树,萧统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文选》共60卷,分为赋、诗、骚、七、诏、册、令、教、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檄、对问、设论、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等类别。《文选》所选作家上起先秦,下至梁初(以“不录存者”的原则没有收入当时尚健在的作家),作品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原则,没有收入经、史、子书。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又被称作《昭明文选》。    

    《文选》,是后世学习诗赋最适当的范本

    《文选》的选录,以词人才子的名篇为主,以“文为本”。其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以及对偶、用事切当等艺术形式。它为文学划定了范畴,对文学的独立发展有促进作用。

    萧统觉得“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所以他崇尚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萧统很推崇陶渊明“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陶渊明集序》)。《文选》对那些质木无文的玄言诗和放荡空虚的艳体诗和咏物诗则摒而不取。这部诗文总集大体上包罗了先秦至梁代初叶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各种文体发展的轮廓,为后人研究这七八百年的文学史保存了重要的资料。因而《文选》曾经在历代文人中产生过极大的影响。唐代以诗赋取士,唐代文学又和六朝文学有密切的继承关系,因而《文选》就成为人们学习诗赋的一种最适当的范本。宋初承唐代制度,亦以诗赋取士,《文选》仍然是士人的必读书,在历代学子中甚至流传着“《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扬州,是文选学的发祥地

    隋唐以来,学者文人对《文选》从各种角度作了研究。据不完全统计,今天还可以见到的专著即有90种左右,其他散见的有关考据训诂评论更是难以计数。研治《文选》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以致从唐初开始就有了文选学这一名称,而扬州就是文选学的发祥地。“文选”的开创者曹宪、李善都是扬州人,为纪念他们而建的文选楼至今尚存。

    扬州早就有了文选楼。清人程穆衡乾隆二年(1737)二月初三途经扬州,访问文选楼,其《燕程日记》有这样的话:“至扬州……文选楼即今文楼巷。”他说的文楼巷,也即文选楼所在的巷。其实扬州的文选楼有两处,一在仁丰里旌忠寺,一在毓贤街阮元家。扬州旌忠巷相传是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旧址。近人《扬州揽胜录》载:“文选楼在小东门北旌忠寺内,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文选楼故址。太子选录秦汉三国以下诗文凡六十卷,名曰《文选》,楼以是名……炀帝游江都,常幸此楼……民国初年,楼将圯,寺僧法权募资重建大楼五楹,备极壮丽。楼上中楹供太子塑像,首戴角巾,俨然儒者气象。楼前题‘梁昭明太子文选楼’额,楼下题‘六朝遗址’额。千余年文化古迹焕然一新,其功不可没也。”文选楼亦名藏经楼,楼上曾贮佛教经典《龙藏》一部,七千余卷,按千字文顺序排列,分装于二十多只樟木经柜内。此外,清代扬州学者阮元也建有文选楼——隋文选楼。阮元所建隋文选楼,位于扬州府旧城文选楼北兴仁街的阮氏家庙西侧。从阮氏家庙门口可看到旌忠寺文选楼的屋顶,就这么近,为什么阮元还要建隋文选楼?阮元在《扬州隋文选楼记》中写道:“扬州旧城文选楼、文楼巷,考古者以为即曹宪故宅,《嘉靖图志》所称‘文选巷’者也。”他在经过一番考证后明确提出:“文选巷当是曹氏故居,即今旧城旌忠寺文选楼西北之街也。阮元认为曹宪为文选学的开创者,李善为文选学的集大成者,扬州文选楼应该以曹李而得名。所以他在隋文选楼上祀隋秘书监曹宪,以唐李善等配之。”

    文选学,是曹李师徒开创并推向高峰

    曹宪(541—645)是隋唐之际的大学者、大教育家,他的专长在文字训诂,是文选学的开山祖师。他的几个门徒中,许淹所著的《文选音》十卷、公孙罗所著的《文选注》六十卷和《文选音义》均已亡佚,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是李善(630—689),他的《文选注》六十卷不仅风行于当时,而且历代流传,至今仍有崇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李善青少年时期即师事曹宪,研究文选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将文选学的研究推向高峰。  

    李善晚年专心致志地从事文选学的教学和研究,文选学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从这时就开始确立了。李善的《文选注》六十卷的初稿完成于显庆三年(658),献给皇上,得到褒奖。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他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补充,其间大约还吸收了他儿子李邕的一些意见。

    李善为《文选》作注,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音。多用反切,有时也用直音法。李善继承他的老师曹宪的衣钵,首先帮助读者认识难字,扫除阅读《文选》最初的障碍。

    二是释事。征引大量的文献为选文的典故、成语寻出最早的出处。据清朝人汪师韩的统计,李善引用的著作共一千五百八十二种。其中许多书的原本已经亡佚。保存文献虽非李善为《文选》作注的本意,但客观上却形成了很高的价值。

    三是释义。李善注中也有为数不算多的条目超出了对个别字词语句作征引式释事的模式,进而对作者的写作意图、言外之意以及写作手法等有所诠释说明。文字虽不算多,信息量却不小。

    四是校勘。在李善生活的时代,先唐的集子传世者尚多,李善由于工作的关系能够利用皇家图书馆的藏书,掌握的资料十分丰富。所以他往往能依据各家的别集或其他文本来校勘《文选》的选文,但他的态度十分慎重,一般只注明其异同,不改动《文选》的原文。

    如此,曹宪与李善共同奠定了隋唐文选学的基础。

    李蓉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传世经典解读】1|“文选学”的开创者竟是扬州人……
“文选”学在扬州
阮元砚
《文选》
明清藏书家之 阮元文选楼
《昭明文选》正文前之注释简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