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界“女神”邓小南教授微信文章精品集


邓小南,女,汉族,1950年6月生于北京,邓广铭的女儿,现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研究委员。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参事,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1985年留校任教,多年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史、中国古代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主要学术成果包括《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朗润学史丛稿》《宋代历史探求》等。曾在哈佛大学等海外多所高校讲学。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其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下)”“中国古代的政治与文化”“宋代政治制度史专题”等课程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2016年9月担任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邓小南的父亲是唐宋辽金史专家邓广铭先生,然而与我们想象中顺理成章的“女承父业”不同,邓小南真正接触历史学竟是在上大学以后,而直接授业的老师,都是邓广铭先生的学生。用邓老师的话来说“我与父亲,感觉上似乎是隔着一代人。”说到为什么将宋史作为研究方向,邓老师告诉我们,主要是因为她在接触历史中发现,秦汉时段的研究史料略显不足,而明清时段则反之材料太多,过于繁杂,而同学中选择学习宋史的较少,衡量个人有限的精力之后,她最终选择了中古段的历史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邓老师写的关于父亲邓广铭的文章《父亲最后的日子》,字里行间浓浓的亲情融合着两代人对于学术的至死不渝的探索,对于独立人格、品性的近乎苛刻的严格的自我要求,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震撼,一代学人的风范,在文字中得到彰显;一代大师的风采,在一个家庭中得到如此之好的传承。“女承父业”,继承的又岂止是学问,更是一种品性,一种人格。“我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应该说是人品上的正直磊落,以及学业上的一丝不苟,孜孜以求。”邓老师这样对我们说。


邓小南是北大历史系78级的学生,正值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在这样的大时代中,邓老师曾经在“北大荒”生活过9年,在28岁时又重新走进课堂。邓老师当年的同班同学阎步克、荣新江等,现在都是北大历史系富有名望的教授之一。回想起那样的一个时代,那样的大学生活,邓老师说:“当时我们的感觉,是赶上了‘末班车’,很希望能够把失去的时间再追回来。在‘科学的春天’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大家十分珍视这种机会,心气很高。没有当时那个时代,没有这样一批杰出的同学,自然也就没有我。”平淡而真切的描述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给予邓老师的,是一种向上的力量,始终珍惜着每一份前进的动力,始终抓住任何求学的机会,孜孜不倦的上下求索。也正是这样一个时代,造就了这样一代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之后史学发展的基础。


2008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的“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结束,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邓小南被评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458,北大收到一份珍贵的礼物!
中国古代史(下)邓小南北京大学: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4)
北京大学 中国古代史 邓小南 6 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
向往的课堂 | 阎步克、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教学大纲
知名历史学家邓小南将退休,她在北大的“最后一门课”再讲宋史
人事丨邓小南:想念父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