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宝光 闲话民间木雕

木雕,是一种雕刻艺术品,中国民间木雕则是其中的细分。这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支,特色突出,具浓郁的民族味道,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很多不同民族和其他艺术的元素,与生活贴的很近,是从这块土地上长出来一种很生活化的艺术品类。

"中国民间木雕"一词说明,这个品类一般存于民间,是生长于广大老百姓中的,雕刻所用的材料是木头,范围框定在中国这个圈里。因为进一步了解发现,木雕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个民族被十分广泛的运用。也可以说,我们的人民对于雕刻艺术是非常热爱。

今天看到,用的最多也是使用最实际的地方,是在建筑和家具上。作为现代人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先辈热衷于在日用品上进行雕刻?实际上这样的装饰往往会对使用产生一定影响的,不管建筑还是家具,这些雕刻一定会使清洁打扫受到影响,在家具上的枝枝丫丫容易伤人又易破损。但这并没有阻挡热情,民间木雕发展的还是蓬蓬勃勃。在全国盛行似乎自明代以后开始,至清末民初仍然十分广泛应用。

同时在我国民间,除木之外砖和石也是雕的对象,木雕与砖雕、石雕合称"三雕"。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建筑基本“三雕”全部用上。

很多做学问的上来一说什么就是几千年,从老祖宗刨起。木雕的历史的确久远,好像无法回避这个命题。这是一个可以一直追溯到文字起源之前的话题,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对于"木"实在情有独钟,有悠久的使用史,我们现在见到最早的木雕可以追溯到7000年以前。

首先需要认识的是中国民间木雕的种类。

木雕的种类如果从艺术表现形式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圆雕、高浮雕和浮雕三个类别。如果从用途上划分大致有:建筑、家具和宗教的。圆雕,立体雕刻主要在神像上,即宗教用途。当然,在建筑上也很多。其他如透雕、线雕都可以在这其中归类。在用途上也还有其它一些日用的品类。

过去的建筑不管民间宫廷木是主材。只要用木就一定会在上面雕琢,至少也是浮雕,多一点的则是全面的圆雕。家具一般是以浮雕半浮雕为主的,但不是所有家具都会雕刻,一般椅类雕刻就少。柜类雕的也不是很多,有也是浮雕,此与使用有关。建筑上就可以进一步区分出很多专题,如门窗的做法及图案等,有一个词:“窗棂”便专用于此。家具上的雕刻十分有趣味,涉及到很多有意思的民俗。如浙江一些地区婚嫁的“十里红妆”,轿子、婚床雕刻的图案生动有趣。

神像是木雕中很大一支,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且神像又与其他材料的艺术相联系,比如铜或陶瓷材料的佛像。叫"神像"就不一定仅释迦牟尼这一脉,可能更多是道的。在民间似乎并不加以区分,保佑平安就好。见到更多是存于各地叫一时不出名字的道教诸神。这也反映了在我国民间"道"与"佛"深入生活的程度。

神像一般不是单纯的雕,是先在木料上雕好,然后在上面贴夏布、麻布,再披灰上漆,最后施彩描金或贴金。木雕起了一个底芯的作用,但这并不会因为其在内,而使雕刻作品品质受到影响。现在见到很多木雕作品都是这样制作产生,但做的认真精致,绝不会因为放在里面而有任何含糊,细观其艺术水平甚至会高过表面装饰。这是一个让人十分感叹的事情,信仰,让我们在今天仍能感受其力量。

建筑和家具上的很多也不是把木头直接裸露出来,一般要经过髹漆,这更多出于使用耐久考虑。漆,主要是中国传统大漆,厚重且颜色比较深。髹漆工艺有简单也有复杂,总体来说是另一个领域,不在此文范围了。

其次是题材。这是民间木雕实际所承载的主要内容。

在题材大致分为:吉祥寓意图案、戏文故事和装饰图案。吉祥寓意图案包含很广,什么"喜上眉梢"、"连年有余"、"马上封侯"、"梅兰竹菊"等等,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戏文故事的作用更为明显,是通过一个一个故事进行教化。这里主要还是中国儒家道家基本思想的形象教育,是生动和有效的。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具体说教,对更多的人起到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很好的教育方式。装饰图案运用的也是不可缺少的,使用普遍。典型的图案有:"古钱套"、"卐字"、"喜字"、"寿字"、"拐子纹"、“云龙纹”等等,又是一门学问。

对于题材的认识是一个很特殊的部分。

戏文故事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和儒释道,而吉祥图案和装饰图案的研究则进入另一个知识领域,即"图案学"。在工艺美院上学时老师雷圭元就是这方面的专家,曾经教授过我们较长一段时间。工艺美院还有一位老师叫"黄能馥",他的图案学著作我也买回来了。曾几次拉开架势,想去其中捣鼓一番,都被其博大精深吓退。"图案"包括"纹样",这是需要投入很多精力的地方。

中国民间木雕分布广泛,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都有,十分普遍。其中:山西、安徽、江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都有著名的木雕艺术。流传到今天我们见到比较多的是浙江东阳、安徽江西的黟县歙县、江西婺源、福建永春仙游、广东潮汕、云南剑川等地的木雕艺术。可以断定,当年这些地方也都是盛产木雕木匠师傅的。

民间木雕地域不同有一定区别,也就是说木雕艺术有一定的地域性,但不绝对,在一些品种上很清晰,另一些品种上有模糊的一面。比如"金漆木雕"就主要在广东潮汕地区,其他地方有也主要在邻近的沿海一带看到其影响。更多是南北东西大体相类。一般来说南方的细腻一些,北方的浑厚一些。可以比较武断的判定,即使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雕刻师傅也是各地走来走去的,技术上不封闭。齐白石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木雕师傅,是木匠"阿芝"。有一本研究齐白石木雕竹雕的书提到,通过对他作品的收集,画出一条当年他在湖南活动的路径,看得到走动很大。

收藏就需要对藏品的时代有个了解。对于木雕来说,不同时代的还是比较容易识别。考古里有一个东西叫"标准器",就是找一个时间刻度十分清楚的木雕品,以此为标准对比衡量,就比较容易辨出与它同年代的东西。

美的标准在每个时代不同,每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特具的风气,时间一过风气立转。所以,可以依此断代。比如,木雕人物的身材是一个很好的判断依据。过去中国对于人物身材的表现不是个高就好,看看传统年画里的门神就晓得。拉高身材比例是近代的事,离得越近身材越高,原来五个头的比例到现在是七个,审美标准不同了。其他也还有很多要素可以参照推敲。

今天看到得到的木雕艺术品更多是清末民初留下的,有的还是五十年代以后的。如遇明代的一般价值不菲,如宋元更是珍品。我国历代都有很多木雕艺术精品,然而木这个东西比较难以持久,在历史长河中战乱和火灾是保存的克星。

民间木雕所用的木材比较广泛,以中原出产的为主,主要有:松木、杉木、椓木、榉木、榆木、樟木等。其中杉木很突出,用在门窗的地方并不容易腐蚀,很能历时,又易于雕刻。很少见到使用所谓"红木"的,没有因为哪种木头贵重就使用它。

对工艺技法的欣赏是木雕艺术一个很有趣味的地方。看刀功如同看运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雕刻工具,不同的工具出不同的效果。不同年龄段的师傅雕刻的功力不同。年轻一点的功力不足,反映在刀功上会有些迟疑有些生涩。年纪大了力道也不足。最好是二十多岁以后到五十之前一段。纯熟的刀法流畅肯定,下手一刀而就,刀趣浓厚。

随着城市化的进展,这些原本整体的艺术逐渐成为碎片,以一种被分散的形式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而原来的形式不再。"花板"就是它们叫的较多一个新名,多指在门窗和家具上拆下的雕花作品,一个一个可以独立展出收藏的。收集买卖这些木雕也成为一个产业,有上下游链条构成。有到各地收集的,有清洗整理修补的,最后到卖家这儿。

中国民间木雕的美学意味还是让我迷惑:是什么支撑了我们在日用品上的这种审美观点?这种审美观在精神上又意味着什么?我曾经偶然寻思:是我国的地貌特点造成的这种视觉追求?答案留给以后的时间深入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雕刻技法
6种最经典的家具工艺,做家具必知!
木雕流派与技法的应用
高端四轴立体雕刻技法教学视频
识木 |这样的雕刻技法,简直大开眼界!
通山木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