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园林设计大师孟兆祯院士扬州说园林

世界上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成书于明末的江苏仪征,为纪念这本专著在仪征成书,2018在此举办的江苏省第十届园艺博览会在设计园博园时,专门设计了园冶园(琼华仙玑),邀请《园冶》研究专家、中国风景园林界唯一工程院院士、年近九十的孟兆祯院士主持设计。



孟老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从事园林研究,博采众长,涉猎广泛,在国内较早为硕士生、博士生开设了《园冶例释》课程,历时6年写成了《园冶》研究巨著《园衍》。受邀设计“园冶园”后,年事已高的孟老数度亲临扬州,坐着轮椅,踏访名园,考察现场,手绘草图,指导设计。


谈中外园林之比较


中西方园林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


孟院士认为,中西方园林有共通之处,也有差异。据介绍,中国古代园林最初的雏形是“囿”:圈起一片山林地,挖掘一池“灵沼”,池土筑起“灵台”,并圈养飞禽走兽供人狩猎、游憩。无独有偶,欧洲园林的雏形也是“狩猎园”。


西方园林设计遵循几何学原则,讲究对称美,几何学源于古埃及尼罗河流域洪水泛滥后对土地的重新丈量分配。中国园林追求道法自然,包含着古人治水的智慧:大禹采取疏导办法,挖土堆山,掘地筑台,用高地救了人命,又化弊为利,让水有了该有的去处,这可以上升“仁者为山”“上善若水”的哲学高度。


孟院士认为,园林的营造不能离开客观的物质环境,一方面我国国土2/3是山,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我国,另一方面高山雪水、自然雨水自西向东、由高而低经过江河湖泊,流向东海,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山水格局。所以古代就知道“国必依山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进而产生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


到了18世纪末,随着传教士的宣扬,欧洲的英国、法国开始到中国来学习考察园林,回去后把他们原来的园子,按照现有的理解进行了改造,现在的英国皇家园林里面就有中国的塔。从那时候发展到19世纪,全世界都在借鉴中国园林。这其中,《园冶》一书的影响功不可没。


谈中国园林之精髓

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是“天人合一”


孟院士认为,中国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管子讲“人与天调,而后天下之美生”,人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必须与自然协调,然后产生美。


美学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园林艺术是把社会美寓于自然美,创造风景园林艺术美。园林是意象艺术,先有意,把意转化成象。通过什么转换呢?通过迁想妙得,形成文艺写意自然山水园,形成独特、优秀的中国特色,并以这个特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谈《园冶》一书

《园冶》是造园理论的开创


孟院士介绍,《园冶》的作者计成是生活在明代末期的画家和哲匠,出生在苏州,同里镇上就有计成的故居。计成从小周游山水,尤其崇拜五代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因而对山水比较熟悉,这种熟悉通过“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来汲取自然的精华。在寄居镇江时,他看到一些人堆假山不自然,笑话不像真山,别人不服,他堆了一座,大家都说好,因为符合自然的规律。慢慢出名了,就为一些名人造园,代表性的有常州的东第园、仪征的寤园、扬州的影园。最后把他一生的实践结合园林历史,在仪征造寤园时写了《园冶》这本书,成为中国和全世界最早的园林专著。


孟院士认为,《园冶》一书既可理解为对造园理论的开创,匠心精工的追求,更是强调园子陶冶人心、情操的目的。它奠定了中华民族园林的基础。“这个奠基是很重要的,等于说给了我们一把钥匙,开百家锁的钥匙。它是很管用的,把中国的园林从古到明代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孟院士说,造园追求的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自然为师去创造,人本身就是自然的成员,人应当尊重自然,崇拜自然,以自然为师。同时,在保护自然时,适当利用自然。不过,它并不是纯自然,而是人和自然的协调。

谈扬州园林

扬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重要代表


孟院士介绍,古代主要把园林划分成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还有寺庙园林,这三个类型都很重要,各有特点,比较普遍的是江南私家园林,大量存在,特别是宋以后,江南园林从扬州到苏州发展得很快,保留了很多珍贵的遗迹。


孟院士认为,江南园林是民居、私家的园林,皇家园林则代表政治地位。两种园林相辅相成的。在江南园林中,扬州又是重要代表。


扬州园林是很伟大的,为什么这么说?孟院士说,论水景西湖比它著名,它没有西湖那个条件,就着眼、立足于本地的特点,创造本地的特色。现在的瘦西湖,它的水是护城河改造成的,比较窄、比较小;除了蜀冈以外,扬州其他的山也比较小,所以有一副对联“借得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它以小和瘦为特色,叫瘦西湖,这就是经典的借景、借势。

谈园冶园主题创意


“园冶园”设在小岛上,想到了“琼华仙玑”


孟院士说,造园首先要找到主题,作文也好,画画也好,都有一个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要考虑全面,因为是一个园艺博览会、花博会,首先考虑到扬州的花的特色是什么,那必然就是琼花。在扬州琼花观后土祠有一棵琼花,布置得很好,所以开始抓这个琼花意象,这是唯一的特色,从古到今都远近闻名。园博园的园址在仪征枣林水库的下游,叫云鹭湖,云鹭湖上有岛。


一般讲,大岛叫渚,小岛叫玑,“园冶园”设在小岛上,所以想到了“琼华仙玑”。 仙玑是因为琼花有八个花蕊,它和八仙花很接近,古代认为它是仙八,很多诗人作诗赞许它,不仅有自然的外观,而且有人文的内涵,用这个做主题是最合适的。


当初做园冶园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把它做成单纯纪念性的园,一种思路是根据园冶的理论来创造符合时代的新园,孟院士认为后者是主要的,所以把这两个内容结合起来。纪念性功能占的面积不太大,但是地位重要,大量是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把“琼花”文化重新展现出来。


整个园冶园建筑了琼台停云、云鹭仙航和八仙水榭三处主要建筑。这样的布局,诚如扬州八怪郑板桥所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关键看它布置得合宜不合宜。什么叫宜?就是按当地的地气。建筑叫景,建筑放在那儿,这个地方叫境,园冶讲“景以境出”,首先要创造境,在境里面造景,所以根据扬州琼花观的特色做了后土岗,又做了瑶池天镜,瑶池就是仙境,天镜就是水和镜子一样,鉴别真假,长得美照出来就美,长得丑照着就丑。有了山水骨架之后,就在水中布舟,水边安榭,山顶建阁,这样就有一个高下俯仰的地势的变化,这三处各占不同的地域,构成一个整体。

谈园冶园设计


园冶园贯穿了《园冶》“借景”理念


孟院士表示,园冶园的设计思想,贯穿了《园冶》的“借景”理念,比方首先做的纪念亭,叫敬哲亭,古代把计成这种人叫哲匠。这个亭子是一个标志,供人休息,是个纪念性的亭,用不着体量太大,但是位置在大门进来,前面有牌坊墙,把它框在里面很醒目。

走进来看,有山石,有岁寒三友“松竹梅”,有亭子。山石上刻“园冶成书之乡”,说明是在仪征完成这本书。在里面写的是“学为人师,书垂世范”八个字,表明计成的学问是我们人类的老师,书保留下来是世界的模范,这样把亭子的定位体现出来,画像配楹联“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把地形、山石、树木、亭子融为一体,这就是《园冶》的精髓。


《园冶》中有“时宜得致,古式何裁”一说,意思是古代的内容形式,怎样裁取,要根据时宜,符合时代需要。园冶园中,也有所体现。

园冶园是把中国的特色、扬州的地方风格与仪征的乡风统盘考虑,博采众长。其中扬州的地方风格,它是江南的,虽然也包括南北交汇的地方,但主要属于江南,它的山叫做蜀冈,就是说跟蜀一脉相连,从这点开始把它扩大,扩大到后土(皇天后土),世界就是一脉的,所以园冶园的山就取名叫后土岗,这就是继承扬州的特色。


扬州代表性的水是瘦西湖,很绵长,很秀丽,所以在做水的时候,除了江湾比较长以外,其他水都是带状的,符合瘦西湖的特色。它的建筑也是扬州式的,青砖黑瓦,栗柱粉墙,因为建筑体量不大,特色就充分把它发挥出来。植物也是利用当地的资源,除了琼花以外,还有香樟这些乔木以及水生植物。地形、建筑、植物都去发挥扬州的特色,集中起来必然会展现扬州特色。仪征的乡风也是一样,仪征的鼓楼很雄伟,把它移来作为一个城台,就体现了雄伟挺拔的优势。


仪征南濒临长江,北依蜀冈,具有山水自然风貌,野鸭子洗澡钻水的场景到处都是,所以是建城不能忘乡,看到一些民宅,看到一些代表吉祥的雕刻,就把它用在园子中放大成吉祥图案。地方民居的屋脊、柱子的特色也吸取到园冶园中了,包括鼓楼城台,现在通过堆土构造,把地面上升了,过去很低。


仪征民众比较朴素,很真实,凭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同时文化根源也很深,计成能在这儿把书写完,说明这里是个圣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历四方的画家计成,为何在仪征著就《园冶》?还有更多你不知道的……
仪征变迁九、山水园林
抒写生态文明扬州实践的华章 !2021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
先睹为快!仪征世园会!
陈秀珍 | 紫菜薹
当枯山水遇上盆景 美妙自然发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