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泪染鉴湖水 歌哀兰渚山——深切缅怀沈定庵先生
userphoto

2023.01.27 吉林

关注

    他个子不高,方脸宽额,慈眉善目,一脸福态,笑起来时,眼睛就眯成了一条缝;冬天时,他头上常戴一顶暗红八角帽,脖上围一条丝质花巾,一红一花,让他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儒雅又憨态的形象让人过目不忘……可就在这个冬天,那禅式的笑容永远凝固在弥陀式的脸上。当代隶书大家、尊敬的沈定庵先生因染“时疫”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25日凌晨驾鹤西行。

    一、拜识高山

    翻检出先生赠我的墨宝、著作、贺卡、照片以及十数封往来信件,往事涌上心头,泪水弥漫双眼。
    我是1994年拜识高山与沈老定庵先生建立联系的。那一年,他的大著《定庵随笔》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或品藻人物,或阐扬风土,或评析艺事,文职相生,娓娓可读。”(柯灵)我当时特别迷恋这类书籍,读后斗胆给沈老写信,叙述观感。那个时代,写信是人们交流的最朴实的手段,给名家写信也是我们这类小青年常有的事儿,只是写的多,收到回信的寥寥无几。我有幸在几个月后收到了沈老的回信,附赠一本《定庵随笔》并题款:“宝林同志惠存,沈定庵持赠,一九九四年九月。”如今,我的书柜里有三本《定庵随笔》,一本是1994年在新华书店所购,一本是沈老惠赠,一本是去年网购的新版《定庵随笔》(浙江古籍出版社)。


    不久,先生还应我请求,惠赐墨宝,写的是绍兴籍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总理励志联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款识曰:“周恩来总理联句,宝林贤棣嘱,山阴沈定庵书。”
    这一年,《沈定庵书法作品选》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因当时出版书籍作者都有包销任务,沈老在一次来信中表示,“该书尚存数百册,想请你在吉林为我推销部分,只是书法集定价25元,比较高了一点,手续费或折扣则请你酌定。”我请沈老寄来20册,交给新华书店的朋友代卖,并垫付了书款。后来,作品集卖出去一些,余下的都分赠给喜欢书法的朋友。这件事给沈老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所请都是有求必应,我也通过《定庵随笔》和《沈定庵书法作品选》等书籍对沈老的了解越来越深。

三惜草堂藏品沈定庵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尺寸:23cm×136cm×2)
款识:“周恩来总理联句,宝林贤棣嘱,山阴沈定庵书。”

    那些年,江城吉林正在大力发展冰雪文化,赵朴初、启功、李铎、朱乃正等书画名家或题诗赞颂,或亲临江城参加书画活动,我也受有关方面之托,于1995年11月29日致函沈老,邀请他参加1996年冰雪节笔会和展览。不久接沈老大札:“十一月廿日来信早悉,因患腰病,迟复为歉。承邀参加冰雪节,甚感。只是我十分怕冷,此间零上几度内,我已吃不消了,何况北地起码零下几十度。为此,我想待到明年春夏之间再找机会了。你嘱我写的临江仙,实在有些难度,但还是扶病为你写了,而且写的还是五尺整张。我很少为人写巨幅字,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沈定庵先生1995年12月14日致王宝林信札)

    从1995年开始,沈老多次来信言及计划来东北一游。2000年2月,他老人家在寄给我的贺年卡上还写到:“我今夏打算来东北。”可惜后来没有成行,我也没尽上地主之谊,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沈定庵先生2000年春节寄给王宝林的明信片)

    二、书坛名宿

    当代书坛老一代隶书大家中,我最喜欢三大家的作品:龚望、孙其峰、沈定庵。
    沈定庵,1927年2月1日出生,号小山,浙江绍兴人。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图书馆工作,1980年退休。沈定庵先生六岁习字,童稚自然,率真质朴,得乡贤书坛大家徐生翁嘉许。十二岁时,他在双亲的训导下,系统地学习篆刻、书法、绘画。十四岁起,从粤儒冯凌云、闽哲林众可、湘贤荆冬青学习隶书。他在《岭南往事忆》一文中叙述了这么一段故事:日本侵略中国时,他随父避难广州湾,一日见街坊一家店铺里挂着伊秉绶的手迹,读后如痴如醉,不忍离去。店主蔡惠和先生见他小小年纪,如此好学,乃尽出所藏,供他临摹。少年沈定庵获此良机,便探本求源,推索其意。“于西汉金石则好鲁孝王陵塞石刻石,张迁、华山、西狭颂、石门颂、史晨诸碑,每种各临摹数十遍。于篆则学散氏盘、石鼓文,又复沉浸于六朝、北魏书体。这样朝夕临读,寒暑不辍,达数年之久,收益匪浅。”而立之年,经人引荐,他正式列入徐生翁门下。在徐生翁先生耄耋之年,年已三十的沈定庵立雪徐门,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遍临汉魏六朝碑志,从此书艺大进。四十年前,沙孟海先生曾说:上海有个王遽常,写的字不像他老师沈寐叟;会稽沈定庵师从徐生翁,作品亦难见到生翁的痕迹。

    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定庵应邀赴新加坡参加国际兰亭书法联展。当时新加坡的书家见到他的作品,竖起大拇指:“伊秉绶!”沈定庵却脸红了,觉得自己的书法个性还不够明显。从此更下苦功,穷其变通。他的隶书在“伊隶”的基础上,吸纳了篆书某些优点,线条曲折,字形流畅、昂扬、厚重,具有现代审美语汇。他外出时常带一个小本子,看到好的字,随时记录。有一次去西泠印社看文徵明的法帖,见一“横”字结构很有特色,即黄字的下部左小撇,移位到木字下面,他马上记在小本上。后来他我写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时,“横”字的结体就参照了文徵明的写法。展览时不少观众很感兴趣,问他体从何来?我笑答:“偷来的。”


(三惜草堂藏品:沈定庵  无言及名利 适意在田园  
尺寸:136cm×34cm)
款识:王冕句,辛卯霜月,沈定庵书时年八十六,于永和居之仰苏斋。 

    1999年,古稀之年的沈定庵再次应邀赴新加坡举办个展。面对潮涌般的参观人流,他缓缓漫步于自己的书法作品间,这时有当地同道名家恭请他当场挥毫。沈老也不推辞,脱下大衣,摘掉帽子,卷起双袖,笑眯眯地环顾四周,挥毫便成一诗:“海上方壶景,狮城处处新。兰亭修禊日,俯仰即嘉宾。”收笔起身,掌声四起。沈老的书法作品,不管是斗方还是条幅,长卷还是横披,都融朴茂、谨严、古拙、雅致于一体,他的书法体势雄强而又低回婉转,笔力遒劲而又意态丰盈,既蕴含了“碑学”的高度,又展现了“帖学”的风神。其隶书厚实凝重而又圆融丰润,带飘逸之气。行草遒劲俊秀,与隶书相配,若古松幽兰,反差大而不违和,更映衬其隶书之古厚。


    2006年8月13日,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沈定庵书法展”暨《沈定庵作品集》首发仪式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沈定庵书法学术理论研讨会”也在当天举行。此次展览首次系统地展示了沈定庵先生各个年代的书法代表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沈定庵先生的艺术成就、艺术个性和创新精神。
    20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在第三十七届兰亭书法节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典礼上,沈定庵先生荣获最高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中国文联授予他的颁奖词:“幼承庭训,立雪徐门。澹泊自守,沉潜求真。取法高古,朴厚雄浑。人书俱老,风骨嶙峋。”

    三、兰亭情缘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在王羲之创作《兰亭序》的古城绍兴兰亭景区王右军祠,都要有一个独特而盛大的传统节日——中国书法兰亭节,如今已举办38届。可许多人不知道,“兰亭节”与沈定庵先生的付出有着巨大关系,甚至可以说,没有沈定庵的兰亭书法节。

(28位书法家联名建议在绍兴成立兰亭书会倡议书)

    1981年4月,江浙沪的著名书法家聚集绍兴,在兰亭举行书法盛会,纪念王羲之诞生1660周年。沙孟海、田桓、钱君匋、陆俨少、邓白、刘江、费新我、程十发、商向前、郭仲选、范韧庵等数十位书家、学者参加。活动期间,与会28人联名建议在绍兴成立兰亭书会,得到有关方面重视,翌年获得浙江省文联正式批准。1982年5月23日,兰亭书会正式成立。公推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为名誉会长,沈定庵先生为会长,第一批会员36人,皆一时之名流。1985年1月,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又作出了关于“以农历三月初三为绍兴市书法节”的决议。

    为了让书会能够成为全国有影响的书画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组织,沈定庵事事亲力亲为。1987年4月10日举办的“中日书法讨论会暨1987年中日兰亭书会”,沈定庵邀请了沙孟海、启功等23位中方书法家和日本青山杉雨、村上三岛等18位日方书法家参加交流。大家追仿晋朝永和九年兰亭雅集,列坐曲水之畔。按规则得觞者举觞而饮,赋诗一首,写入诗笺,当羽觞漂流到沈定庵先生面前时,沈老不紧不慢,清一清嗓子,用纯正的绍兴话举觞而吟:“无诗须饮酒,不饮且吟诗。诗酒同怀抱,挥毫正及时。”诵毕,即兴挥毫,一气呵就,博得在场同道一片叫好。

(1982年5月23日沈定庵先生书成立大会条幅)

    40年来,每到这一天,总有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书家聚会于兰亭,举行隆重的节会仪式,参加丰富的节会活动。他们或晋谒书圣,寻访古迹;或曲水流觞,饮酒赋诗;或泼墨挥毫,交流书艺;或举办论坛,研讨理论。许多全国性的书法赛事和书法展览,也多安排在此时此地举行。作为“书法之乡”的绍兴,也要推出多种精心准备的与书法有关的节目,以扩大市群众的参与度和营造独特的节日氛围。如今,中国书法兰亭奖成为书法界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奖项,兰亭书会、兰亭书法节成为文化浙江的“金名片”、风雅中国的文化符号,这也是沈老所乐见的事。

(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在兰亭书会上题写“一日千载”)

    “晋竭右军祠,行吟曲水边,兰亭邀远客,欢笑落樽前。”沈定庵先生是兰亭书法节的发起者与参与者,这些年,参与发起的师友们大多仙逝,沈老成为现场最长者。每年兰亭书法节上,沈定庵总是一个亮点。在曲水流觞即兴吟诗,在右军祠内挥毫泼墨,在席间喝绍兴老酒,吃红烧大肉,满脸红光,细眼微眯,谈笑风生,率真天性便一览无余。沈老最后一次参加兰亭书法节活动是2021年4月14日领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这一书法界最高奖项。颁奖仪式后,头戴标志性暗红八角帽的沈定庵先生走向现场桌案,挥毫写下四个隶书大字:“我所思兮” ……


    四、泽被乡梓

    沈定庵先生乃当代隶书大家,世人称其隶书为“沈隶”,可他从来不认可这个说法;沈老寿高、人好、字精,又居住在经济发达的江浙,可他从来不为金钱所左右。精彩画廊蒋彩玲女史曾对我说,沈老是她见到的唯一不愿意谈市场、谈润格的著名书法家;著名作家、书法家张瑞田乡兄在拜谒沈老后对我说,沈老更愿意和你谈文学、谈历史。沈老的晚年,赶上了书画市场黄金期,而沈老的作品是“全国粮票”,可年过耄耋的沈定庵,却放下毛笔拿起钢笔,对徐生翁、袁梦白等百位书画家生平和作品进行了全面梳理,用七年时间编撰出版了两本厚厚的大部头《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为书坛增添了一笔宝贵财富。

(三惜草堂藏品:沈定庵  “尽得风流” 尺寸:136cm×34cm)
款识:古越兰亭右军祠有此额。壬辰岁初春,沈定庵承兴书。 

    书中,沈老凭着自己广博的学识与多年的搜集积累,一改以往小传文体较枯燥的说明介绍性体裁,而改用以散文、随笔的叙述形式,将晚清至民国绍兴许多卓有成就的书画家,如徐生翁、袁梦白、赵雪侯、范守白、李鸿梁、周茂斋等等鲜活的一面栩栩如生地介绍和呈现给读者。这些书画家不仅涉及到文化界,也涉及到政界和教育界等,有书画大家、著名画家、篆刻名家,有作家、诗人,也有政治家、经济界人士等,包括周恩来、鲁迅等共计50人。资深编辑郑休白女士说:“沈老有着很好的古文基础,但在这本书中,却是在用白描的手法,从微观处切入,朴素、自然、亲切,在历史的坐标上为其找到各自的方位。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过分的夸饰,平和而客观的叙述,读后有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亲切感。”

    沈定庵先生六岁习字,即受邑中书画大家徐生翁先生嘉勉,二十五年后,已是浙江省文史馆馆员的徐老先生首次授徒,收沈定庵为入室弟子。得师真炙,沈老自谓一生受持,大得裨益。近年来,沈定庵先生一直在完成一个心愿:编撰《徐生翁年谱》和《徐生翁全集》。其中,有关徐生翁的年谱,是他花费了多年精力整理完成的,已整理成书稿,即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因年迈不便,一部分编撰工作由儿子沈大晔帮他整理。沈定庵很心急,总是催儿子:“要快点,要快点!”
    沈老仙逝后,绍兴青年书画篆刻家何国门兄在微信中写道:“有一次,我在绍兴买进一徐生翁的画作。此画作悬于一古玩店里多年,绍兴人都知道此画绝真,因店家索价高,而一直没易主。我见之后,没有还价,乃掏空了银行卡里的全部银子拿下。沈老见此,连呼精品,要我把这件画作,以及我更早时候买进的徐生翁玉兰扇画,拍成高清照片发给他,日后收录入计划编印中的《徐生翁全集》。《徐生翁全集》的编印计划似没有完成,沈老就匆匆走了……”

    五、学仙学佛

    笑谈一鸿儒,书坛一名家,外貌如弥陀再世,内心却童未泯。这是沈定庵多年来定格在笔者脑海中的一幅典型的老绍兴形象。沈老爱酒,尤其是绍兴老酒,他赠给我的唯一一张照片就是笑眯眯地端着陶杯喝酒的瞬间。
    鲍贤伦先生今天在微信里回忆与沈老饮酒的往事。1985年8月末,沈定庵、鲍贤伦相约从绍兴去郑州参加“郑州国际书法展”。火车开动后,沈老拿出一塑料桶黄酒和两只酒杯并下酒小菜,一老一少,一路边喝边聊,到郑州时,一桶酒喝完了⋯⋯多年后的一个展览上,鲍贤伦见到沈定庵。
    问:“还喝黄酒不?”
    答:“每天喝一小杯。”
    问:“还记得当年去郑州,火车上我们喝完一桶酒嘛?”
    答:“不可多得,不可多得!”
    沈定庵笑开了花。鲍贤伦自拍了一张合影,记录下这一瞬间,至今照片仍在手机里。


    何国门兄也曾回忆:“我与沈定老同为绍兴市政协委员……凡绍兴的政协会议,都吃丰盛的自助餐,但不供酒,规定也不能喝酒。然而,见先生用餐时,多会从其兜里慢悠悠地掏出一瓶黄酒,是用矿泉水瓶盛装的,尔后小酌一杯,聊为佐餐怡情的佳物。”
    绍兴老酒是沈老一生所爱。以前每当遇上重要书件,总想写好时却偏偏写不好,思想受了束缚放不开手。他就在写字前喝上几口老酒,杂念和拘束都解脱了,笔也更听指挥了。为此,他曾作诗曰:“无诗须饮酒,不饮且吟诗。诗酒同怀抱,挥毫正及时。”

(三惜草堂藏品:沈定庵 “仁者寿”  尺寸:34cm×90cm)
款识:辛卯岁芙蓉开候,山阴沈定庵书于仰苏斋。

    沈老的父亲沈华山先生系著名画师、佛门弟子,工于山水人物,尤精佛像,曾为西藏九世班禅活佛造像。受家庭影响,沈老也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历任绍兴市佛教协会顾问,市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我去浙江等地旅游,在多地名刹古寺中见到他题写的匾额与楹联。如杭州岳庙联:“名胜非藏纳之区,对此忠骸,可半废西湖祠墓;时势岂权奸能造,微公涅背,有谁话南渡君臣。”最早是徐生翁于1924年写的,后来被毁,杭州文保单位请沈定庵重写;大佛寺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广州六榕寺观音殿联:“大地涌慈云衽席群生蒙利乐,南天施法雨普滋万有悟菩提。”等等。

    还有国内不少寺院知他与众多书法名家友善,亦托他代求题字。仅沙孟海就曾受托为广东雷州题“雷祖祠”匾,为广州的六榕寺六祖禅堂题“一花五叶”匾,为上海玉佛寺重修大殿题楹联等。可以说,但凡是佛家寺院所求,沈老都会尽全力满足,他也成为许多高僧大德的座上宾。正所谓: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有酒学仙,无酒学佛。


    六、传奇一生

    沈定庵先生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父亲沈华山先生是大画家王一亭的入室弟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夫人诸素君被迫离开绍兴,辗转香港、海南,最后逃难到广州湾,开设镜湖书画社。他在赤坎新街头(现中兴街)租用了一幢小小的三层楼屋,安顿一家七口。1944年6月2日,一批日本高级将领在赤坎大中酒家开会。盟军飞机当晚空袭赤坎,投下三颗炸弹,其中两颗投在了中兴街,第一颗炸中与大中酒家一墙之隔的同乐大戏院(当时是舞厅),第二颗落在了镜湖书画社,最后一颗掉在了平安街附近。赤坎顿时火海一片。沈华山一家七口六人因空袭罹难,唯子小山(即沈定庵)连同一块床板从楼上被炸飞到泥水街一沙堆上,昏迷不醒,被路人不小心踩醒,送去抢救才幸免一难……

(三惜草堂藏品:沈定庵  临事知贤贵 澄心觉道尊 

尺寸:136cm×34cm) 

款识:宋诗人魏野句,辛卯岁深秋,山阴沈定庵书于梅湖草堂之仰宋斋。


    沈老晚年目疾严重,多次求医未果。他的左眼只能看见一米之内的距离,写大开幅的书法,写到下面看不清上面,气势不能连贯,大大影响了创作。2021年4月下旬,在省委宣传部负责人的关心帮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姚玉峰为沈定庵量身定制了一套手术方案。一个月后,姚玉峰医生亲施妙手,为沈定庵先生成功进行了双眼手术。


(手术成功后沈老向姚玉峰教授赠送锦旗)

    成功手术后的沈老开心地不得了,出院后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参加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书法大展”。作品采用他擅长的隶书大字:“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行书落款:“'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为抗日告全体同胞书’节录,辛丑春日,山阴沈定庵书于仰苏斋。”《告全体同胞书》史称“八一宣言”,草拟于1935年8月1日,这一年沈定庵8岁。回想起抗战中的创伤,沈定庵选择“八一宣言”中的这句话作为书法内容,别有一番寓意。他也表示:“没想到在建党百年之际,我也重获光明,我要一直创作下去!”

    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沈定庵先生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书法大展。熟悉沈老的人都觉得他的性格、他的修行定能寿臻百岁上。谁料想却因“时疫无情”,先生之寿惜止。这一天,离他的九十六岁生日还有六天,痛哉!
    行文至此,撰一联敬挽沈定庵先生:山阴道上,夫子驾鹤西去;兰渚山上,墨迹永存瀛寰。

                      2023年1曰26日23时王宝林泣成于三惜草堂

沈定庵(1927.2.1—2023.1.25)号小山,浙江绍兴人。曾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图书馆工作,1980年退休。当代隶书大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兰亭书会会长,绍兴市书协主席,绍兴市政协常委。2021年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文联终身成就书法家”荣誉称号。擅多种书体尤以隶书见长,所作伟而秀,雄而润,力厚骨劲,气韵生动。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并被收入专集,在多家专业报刊发表或被博物馆、艺术馆收藏及碑刻。著有《沈定庵书法作品选》《沈定庵隶书两种》《沈定庵书法作品集》《定庵随笔》及增订本,《近百年绍兴书画家传》《二十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卷》《徐生翁先生书画艺术》《徐生翁先生年表》《沈华山书画集》《伊秉绶书光孝寺虞仲翔祠碑》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沈定庵的隶书,大气厚重
沈定庵----隶书欣赏
人书合一 墨韵千古 | 沈定庵先生告别仪式今日举行
怀念沈老|访谈: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
著名书法家沈定庵先生因染时疫仙逝,享年96周岁
他以一支毛笔啸傲江湖,独创的书体成为中国书法的国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