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953
定粉散4
【处方】 瓦粉1两(炒),密陀僧4钱,乌鱼骨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泻痢,肠滑日久。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至1钱,米饮调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五二引《施圆端效方》
 
 
 
 
 
 
 
 
定粉散3
【处方】 定粉半两(研细)。
【制法】 上用鸡子清和为饼子,以慢火炙令黄焦,碾为细散。
【功能主治】 小儿痢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以粥饮调下,1日3-4次。
【摘录】 方出《圣惠》卷九十三,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三
 
 
 
 
 
 
 
定粉散2
【处方】 定粉2钱,龙骨2钱,黄丹(煅过)2钱,诃子3个(煨熟,取肉)。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疳痢、五色痢。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粥饮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九引郑愈方
 
 
 
 
 
 
 
 
 
 
 
 
 
定粉散1
【处方】 定粉5钱(火煅为末),丝瓜叶(捣汁)半茶钟,轻粉5分(为末),雄黄3钱。
【功能主治】 天疱疮。
【用法用量】 将定粉、雄黄、轻粉共研细末,将丝瓜叶汁调搽疮上。
【摘录】 《洞天奥旨》卷八
 
 
 
 
 
 
 
定粉膏
【处方】 定粉1分,水银1分,白芜荑1分,胭脂1分。
【制法】 上为末,用陈猪脂1两,同研成膏。
【功能主治】 干湿癣、风癣,不拘年月。
【用法用量】 猪脂须用十年以上者。今若无,但陈者亦得。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七
 
 
 
 
 
 
 
 
定肺止嗽饮
【处方】 天冬2钱,桔梗4分,紫苏4分,知母1钱,甘草4分。
【功能主治】 孕妇咳嗽,属风属寒者。
【用法用量】
热嗽,加黄芩8分;虚嗽,加紫菀1钱,冬花6分;发喘,夜多嗽,加麻黄8分;虚损咳嗽,加瓜蒌1钱,竹沥、姜汁;心胸不舒,加贝母1钱,百合1钱。
【摘录】 《胎产指南》卷一
 
 
 
 
 
 
 
 
 
 
 
 
 
 
 
 
 
定肺丸
【处方】 款冬花、紫菀、知母、贝母、人参、甘草(炙)、桑白皮、御米壳、麦门冬、百部、马兜铃、五味子、乌梅肉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 肺痈。
【用法用量】 每用1丸,噙化。
【摘录】 《赤水玄珠》卷七
 
 
 
 
 
 
 
定肺汤2
【别名】 定喘汤
【处方】 紫菀茸、北五味子、橘红、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上气喘嗽。
【用法用量】 定喘汤(《医方类聚》卷一一九)。
【摘录】 《直指》卷八
 
 
 
 
 
 
定肺汤1
【处方】 紫菀茸 北五味子 橘红 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
【制法】 上药细锉。
【功能主治】 主上气喘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加生姜5片,紫苏5叶,食后煎服。
【摘录】 《仁斋直指》卷八
 
 
 
 
 
 
老中医“火郁发之”巧治痤疮验方,值得收藏
组成:葛根、麻黄、杏仁、生石膏、连翘、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适用于较壮实的青年男女满脸以及前胸后背都长满了痤疮,又大又红又硬又肿、还起脓头的那种,平时贪凉,乃火被外寒所郁而致之者。
 
 
 
 
 
 
 
口苦、口臭
口苦口臭真难受,一招解决。 决明子、菊花、金银花、枸杞、桂花、各3克,开水泡五分钟。每天喝二杯,一个月后你就会感谢我。
 
 
 
 
 
 
 
 
脚臭
告诉大家一个治疗脚臭的方法:医用苏打粉撒鞋里即可,可以验证!另外用热水冲苏打粉泡脚!这个方子适合脚臭,脚汗的朋友,尤其是发育期的孩子,内分泌比较旺盛,可以很好的缓解!
 
 
 
 
 
 
 
 
乳腺增生,乳腺诸疾
再次推荐一个治疗女性常见的乳腺疾病的疗方!此方屡用屡效!为我恩师生前留方!疗效极高!
 主治:乳腺炎及乳腺增生等!
组成:
瓜蒌仁(汁)15
牛蒡子(炒)10
花粉15 黄芩12
山枝9 连翘12
二花15 陈皮6
青皮10 柴胡12
青叶9 皂角刺(适量)
以上以克为单位!水煎早晚服!有节结者可以同时服用《乳癖消》按说明服用!
 
 
 
 
 
 
 
 
定喘镇动煎
【处方】 茯苓5钱,熟地5钱,杏仁17粒,当归3钱,代赭石3钱(用附子煎汁,分冷焠10次),蝉蜕3钱,僵蚕3钱,黄连2钱,黄芩2钱,郁李仁3钱,石膏3钱,滑石3钱,蜜1杯,酒1杯。
【功能主治】 温病发喘,自脐下气海动气而喘者。
【用法用量】 先用水1斗,盛盆中,以杓圆搅逐取水泡千余珠,入当归、熟地、茯苓浓煎,后入诸药煎2-3沸,调蜜、酒冷服1次,2次去酒,重加蜜为引。
【摘录】 《寒温条辨》
 
 
 
 
 
定喘饮子2
【处方】 天麻、防风、羌活、甘草(炙)、人参、桔梗、白术、川芎、半夏曲各等分。
【功能主治】 喘。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小盏,加麦门冬子14粒,同煎去滓,通口食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七
 
 
 
 
 
 
 
 
定喘饮子1
【处方】 诃子3两,麻黄4两(不去节)。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喘。
【用法用量】 每服4大钱,用水2盏,煎至1盏2分,去滓,入好腊茶1大钱,再同煎至7分,通口服,不拘时候,临卧服尤佳。
加人参2两,名“诃参散”。
【摘录】 《百一》卷五
 
 
 
 
 
 
 
 
前胡止嗽汤
一。组方:
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甘草5--10克、枇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0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用于痰粘稠,否则不用)。
二。主治:
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漉漉。听诊双肺罗音久久不消失。可有低热和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约在十几天到一两个月之间。曾经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输液和止咳药物无效,或者因失治误治而至长期咳嗽不愈,患儿尤宜。
三。加减:
1.午后低热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2.外感风邪重可加防风。
3.喘去荆芥加麻黄。
4.贝母价贵可以不用。
此方是郭永来老师《杏林集叶》一书中的名方,之所以说是名方,是因为此方疗效确不虚言,实乃是郭老师几十年来治疗外感咳嗽的精华。前胡止嗽汤我在天津南开易德之春门诊时,就开始应用,经常亲自煎熬,煎煮是有一股香甜之气扑鼻而来。滤渣后浓缩,灌入100ml输液瓶中备用。遇见有适应症患儿,输液同时即给予患儿,用作止咳糖浆,每每熬药时尝之,甜而不苦,患儿乐于接受,而且疗效不菲。有时遇见家长专门要求应用中草药治疗上感咳嗽,则取此汤根据风寒风热等略加辩证加味,亦多效。当时没有甜杏仁,只好应用苦杏仁,汤药也基本上没有苦味。川贝母价格昂贵,一般多用平贝母和浙贝母,效果依然.
2011年4月,岳父大人诊断出肺癌,迅速病危,我从印度尼西亚飞回。此时岳父只能坐着每天输液和吸氧,已经不能躺下,总是咳吐稠痰,于是应用郭老师之前胡止嗽汤排痰止咳:前胡15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百部15克、枇杷叶15克、白前10克、芦根30克、紫菀20克、平贝母15克(捣碎)、陈皮10克、天竺黄20克、甘草10克、全瓜蒌20克。服后痰液变希,再服数剂咳嗽略止,改用抗癌方治疗,但终是回天无功,半月余岳父病逝,呜呼哀哉,不胜涕零!但说明郭老师的方子只要对症效果还是有的,不应只局限于外感咳嗽。
2012年1月,治疗一例印度尼西亚小儿,咳嗽月余,屡服抗生素和止咳糖浆类止咳剂无大效,遂来肿瘤中心要求中药治疗。印尼的医疗好像也是免费的,很少像我们国家那样以输液为主,一般都是口服药物治疗。由于这里没有春天、秋天、冬天之分,外感的很少。检查该患儿喉间痰声漉漉,听诊左肺呼吸音粗,有湿罗音。体温38度,于是处方前胡止嗽汤加鳖甲,地骨皮,藿香,青蒿,3剂咳嗽减轻,发烧停止,去鳖甲、地骨皮、青蒿,继进6剂痊愈。
如果遇见患儿确实不耐药味,汤剂煎好之后,可以加入些蜂蜜,既可以矫味,又可以润肺止咳,一举两得。总之郭老师的《杏林集叶》确实值得研读,书中多朴实之言,绝无浮夸之语,我特喜欢书中的前胡止嗽汤、全蝎红花汤、赭仙汤和烧烫伤验方,把他们收录到自己的学习笔记中,以备应用。
记得郭老师说过此方:辩证很简单,请记住三句话:外感咳嗽(不是内伤),有痰(不是干咳),不喘(有喘要先治喘,轻者可配合其它方药,重者须另选处方)。看来最前一个外感咳嗽,可去掉,只要对证,用于内伤化痰亦可。
 
 
 
 
 
 
 
 
治疗带状疱疹的灵验简易疗法
本疗法适用于带状疱疹早期,出现疱疹1至2天,及时使用本疗法,能达到阻止疾病发展并短期治愈的目的。方法如下:
棉花灸疗法:今患者暴露发疱部位,取微薄一层医用脱脂棉,越薄越好,按发生疱疹的病区大小覆盖在患部疱疹,待一切准备就绪,令患者闭目,医者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棉片一端灸之。此时棉片一过性燃完,患者只觉轻微疼痛,无需特殊处理。每天灸烧一次,4次可愈。如灸后再涂抹阿昔洛韦软膏,痛效更佳。
典型病例:
1、拙荆,2008年6月左上腹部皮肤烧灼样刺痛一天后,出现铜钱样大小的疱疹两处,采用本疗法三次(三天)后治愈。
2、魏某,男,55岁,2010年9月右胸胁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两天,如一角之硬币大小两处,用本疗法三次(三天)治愈。
按:本疗法原载杨思澍等主编《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手册》学苑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编者转引自中医杂志1986;27(8);62:王松营报导共治22例,灸烧最多4次,全部治愈。经笔者临床应用,确实灵验有效。笔者体会,用本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越早越好:共治18例,其中治愈15例中13例为出现疱疹1至2天,疱疹范围较小者,2例为发病超过3天以上、但疱疹范围仍较小者;另3例发病3天以上,疱疹范围稍宽,连用4天未能治愈,但明显减轻了病情,缩短了病程。对发病4天以上,疱疹范围超过10cm以上的病例因棉片面积大燃烧的时间稍长,恐致烧伤,而且患者畏惧,则不宜使用。
 
 
 
 
 
 
 
 
蚯蚓治痔疮
我们家以前是祖传的中医肛肠科,有一个治疗痔疮的秘方——蚯蚓治痔疮。对于单纯的内痔或者外痔、混合痔,用蚯蚓来治很有效。去药店买地龙五十克,让药店给研成粉末,装入胶囊,每次服用六颗,早晚各一次。还可以将地龙磨粉,跟两倍于药物体积的瘦猪肉馅儿搅拌,不要放佐料,包成饺子,蒸熟,每次吃七至十个,一日两次。可以蘸佐料吃,味道虽然怪些,但是效果不错。连吃四五天,就可以达到收缩痔疮的效果。大家不必惊讶,地龙在国外某些地区就是食物,作菜常用。
我曾在博客上公布过蚯蚓治痔疮的秘方,很多网友用过之后得到了解脱,这令我非常欣慰。
我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节目中也讲过这个方子,开始的时候,母亲对我很不满意,说:“家里的方子,一个一个都被你说出去了。”于是,我就坐下来,跟母亲说:“你也不出诊了,那么多的患者都很痛苦,怎么办呢?”母亲想了想,叹口气:“说就说吧,可以使更多的人不痛苦了。”
在这里,感谢母亲的体谅。过去的老中医,为了让自己的后代有饭吃,都会留些秘方;现在,母亲支持我讲出来这些方子,是为了让患者减少痛苦。
评注
地龙(即蚯蚓)的外用效能,我在“古今单验方选评5——白砂糖地龙浸液治疗多种皮肤病及外科病”里已经讲过一些。其实地龙除了在外用方面独擅胜场之外,其在内服方药里,也是不容忽视的,这里简要举出几个:著名的“补阳还五汤”,主治气虚血瘀中风,其中就有一味不可或缺的地龙。当代医家每借助地龙通络化瘀、导湿热下行,用于痹症等方中,如江西周炳文先生有“自拟腰痛方”一首:黄芪15—30克,当归12克,川芎8克,芍药10克,熟地15克,升麻5—8克,台乌药8—12克,地龙10克。适应症:(腰痛)不论外感内伤,凡非新感时邪,而又偏于气滞血凝、筋骨劳损者均可。
而张震夏先生:治疗久病善用虫类药。有一年在农村治疗哮喘等病,惯用地龙。或配以海螵蛸共研末吞服;或配以紫河车片研末吞服。地龙配合其它药物治疗的疾病达十余种,故后人称其为“张地龙”。(见《名中医治病绝招》,张先生共列举了地龙配伍他药治疗的15种病证,此处从略。)
罗大伦先生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过《大国医》,当时我也看过一两集。虽然讲的是古代名医,都是一些沉积的往事,但是罗先生讲起来引人入胜、耐人寻味,颇受好评。随之罗先生人气一路飙升,现在已是中医热中的一个“明星”了。他的这部书是2010年的作品,其内容对于谙熟中医的人来说也并无新奇之处,当然中医的推广普及,非是要矜奇炫博,而的确需要像罗先生这样实实在在能为中医传播、流布作出努力的人!
罗先生乃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必定通览古今医书。他在这个方子的来历上似乎有点故作神秘了。当然我们宁愿相信他母亲知书达理,不否认他家传的方子也可以是古方啊。
治疗痔疮的一些注意事项我在前面几篇的选评中已做过说明,不重复了。地龙治疗痔疮古书中可见记载,如:
清代《益世经验良方》下焦篇治痔漏脱肛门有如下记载:治痔疮奇方:用大蚯蚓七条,捣烂,将鸡蛋二个,同蚯蚓打匀,麻油煎热,空肚,酒送下。服三次即愈。
另一本清代方书《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有“治痔疮神方”:用地龙,用用阴阳瓦焙黄干,研细末,每用三钱,用黄酒下。
我这里再引一个地龙外用治疗脱肛的现代例子:
患者李某,男,20岁,1993年4月就诊。主诉7天前过量吃辣椒引起脱肛,检查所见肛肠脱出约6cm,高度水肿,疼痛难忍。经地龙鲜液(取活地龙50克,清水洗净,并在清水中浸泡20分钟,让其吐出腹中残物,冲洗后放入玻璃杯中,加入白糖50克,待地龙溶解,20分钟后用镊子取出地龙残体,鲜液即成。用温水清洗脱出的肛肠及其周围组织,用棉球蘸地龙鲜液轻轻涂抹1—3分钟,可见脱出的肛肠自行缓缓复纳。这时病人肛肠内外有灼热和疼痛感,1小时后自然缓解。第2—3天排便前,在肛门四周再涂抹地龙鲜液各1次,即不复发。)涂抹后仅3分钟脱肛复纳。又连续涂药2天,肛门红肿完全消失,至今未见复发。(见于《山东中医杂志》1995年第1期)
假如痔疮、脱肛严重,也不容退避,还是建议上肛肠科诊治,该手术的还得手术,绝不能迁延不治、讳疾忌医。类似的田螺、蜗牛、鳖头、乌龟头、蝉蜕、水蛭、蜘蛛等等药物外用治疗痔疮、脱肛的古今记载很多,个人以为其还是有可能的卫生隐忧的,故而这种方法仅供参考。
 
 
 
 
 
 
风寒咳嗽的特效方
 此方系已故老中医张振东的经验方,因此方太神效,便就收藏。后来遇此类病人将此方与之,无一不效。经笔者多年试用,新感者只要一煎即愈,病久者也不过三剂。今将此方献于大家,以感激已故老先生。方:荆芥10、防风10、甘草5、桔梗10、杏仁泥10,信前胡10,紫苏叶10,白云苓10,广陈皮10,炒枳壳10,法半夏10,鲜生姜三片去皮。
 
 
 
 
 
 
定喘饮2
【处方】 橘皮1钱,半夏1钱,茯苓1钱,桑白皮1钱,莪术5分,甘草3分,生姜1片。
【功能主治】 诸喘急,屡起发者。
【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摘录】 《续名家方选》
 
 
 
 
 
 
 
 
定喘饮1
【处方】 人参(去芦)5钱,麻黄(不去根节)5钱,防己(去黑皮)5钱,诃子(去核)5钱,半夏(制)5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 小儿夹风痰喘气促,不拘冷热。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煎7分,不拘时候温服。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定喘养肺丸
【处方】 木香56两,煅石膏40两,陈皮80两,苦桔梗320两,麻黄8两,五味子炭160两。
【制法】 将药材加工洁净,炮制合格。苦桔梗120两,甘草50两,木香30两煮提两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1.5小时。陈皮80两提油8小时,油尽收药液。苦桔梗200两,木香26两,五味子炭160两,麻黄8两煅石膏40两,甘草30两,粉碎成细粉,过一百孔罗,混匀。合并煮提药液,过滤沉淀,减压浓缩至比重1.3g温度(50℃)的稠膏。取原粉及稠膏按比例制丸,用低温干燥。上胶衣闯亮。每百粒干重5钱,每袋内装1钱半。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化痰定喘。主肝经虚弱,咳嗽痰盛,气促作喘,胸不畅,口苦咽干,喉痛咽哑,久嗽失眠。
【用法用量】 口服,每袋分2次服,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 未成年者忌服。
【摘录】 《北京市中成药规范》
 
 
 
 
 
 
 
 
 
葛根汤治腹痛腹泻如注
腹泻又称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糜,甚至泻下如水为主要表现。
葛某某,男,46岁。患溃疡性结肠炎12年,常因饮食不节、劳累、感冒而诱发腹泻腹痛伴脓血便。
检查:结肠镜提示降结肠至直肠粘膜广泛充血,血管网消失,见多发片状溃疡,表面覆有白苔;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II级)伴糜烂。
平素进食寒凉食物后发作,即腹痛腹泻,便中带血。
此次初冬去北方出差劳累受寒,恶热身痛已去,但腹泻腹痛依然,便前腹痛,大便夹有脓血,日七八行,服西药未果。
现仍项强背拘,恶风少汗,左下腹按之稍痛,并略有后重之感,脉浮紧,舌淡胖、苔薄白。
此寒犯太阳之表,邪伤阳明肠络,太阴清气不升之证;
组成:葛根,生麻黄,桂枝,赤芍,白芍,防风,地榆炭,苍术,生姜,大枣。
二诊:脓血止,后重感除,大便稀,次数减少,剩余之感冒消失,舌同前,脉细弦。
易桂附理中汤合加煨葛根:制附子(先煎)桂枝,炒白术,党参,茯苓,煨葛根,赤石脂,煨诃子,黄连,炙甘草。
 
 
 
 
 
 
 
 
肠癌处方——二黄鸡枸汤!
处方组成:黄芪、黄精、鸡血藤、构杞子。
该方尤其适用于手术、放化疗后肠癌患者。手术、放疗、化疗等现代医学手段强力攻伐下,患者虚证更加突出,正虚体现在精、气、血的不足,从脏腑角度分析,主要以脾肾亏虚为主。二黄鸡枸汤即针对脾肾不足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主入脾、肺经,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补气之不足;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滋润肺阴,补脾益气,为平补三焦要药,《本草纲目》谓其“补诸虚,填精髓”。鸡血藤,味苦、辛,性平,为大肠经之血药,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谓其“主瘀血,血闭瘕”。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肺经,滋补肝肾,益本填精,《本草经集注》谓其“补益精气,强盛阴道”。纵观全方,气、血、精共补,脾肾共调,药力直走阳明大肠经,力专药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里剂』通脉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
加减普济消毒饮
清肺中药方剂
中医经典摘录(301-400)
荆防败毒散(各种~加减)的认识与应用(治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