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发性震颤在也不怕了

导读: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医师研究了大量的特发性震颤案例后发现,特发性震颤的发病主要累及肝、肾、筋脉,肝肾阴虚是发病最根本的病理基础,也是形成风、火、痰、淤疾病之标的根源所在;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多表现为\"虚实夹杂\",龙元熄颤治疗上以熄风止颤为基础,重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化痰通络、调和阴阳、镇静止颤。临证时应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切中疾病要害,可获满意疗效。
中医治疗颤证案例分享
梁先生,35岁。6年前出现左手震颤,情绪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一年后左手震颤加重,右手也出现颤抖,之后出现颈部僵硬,头部轻微颤抖的症状,伴肢体麻木、乏力,肌肉跳动等病症
起初诊断认为是心理障碍,没有得到重视,病情加重后去做检查,结果无异常表现,在当地按照焦虑症治疗了两年,后又服用盐酸普洛萘尔一年,症状在服用药物之后得到缓解,停药后又复发,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表现。
之后到我处面诊,诊断病因为肝火旺,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随即为其调整药物,处方如下:
附子30g 山萸肉60g 白芍20g 甘草20g 姜半夏20g 水蛭10g 僵蚕20g 蜈蚣三条 全虫10g 黄芪50g 党参50g 地龙30g 磁石30g 生龙牡各50g 郁金20g 复花15g 天竺黄20g 天麻20g 钩藤20g 菖蒲20g 骨脂20g 龟板20g 菟丝子30g 仙灵脾30g
二诊病症减轻,乏力麻木感消失,处方根据病症再次做调整,坚持治疗五个疗程,现已康复,电话回访病情未见复发。
(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症一方,以上方剂结合患者自身体质调配加减,需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特发性震颤简介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发性震颤,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常染色体显性模式遗传,约60%病人有家族史。据统计,特发性震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超过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
该病主要表现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虽然特发性震颤不会影响寿命,但会干扰精细运动技能,例如使用餐具,书写,剃须或化妆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由于无法正常进行这些日常活动,患者会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且特发性震颤的症状可能因情绪压力,焦虑,疲劳,饥饿,咖啡因,吸烟或极端温度而加重。
医师提醒大家注意事项:
第一:生活要规律,避免激动劳累;
第二:禁忌 避免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禁喝酒;
第三:多吃抗动脉硬化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芹菜、洋葱等有降压抗血脂的作用,多吃五谷杂粮,品种越丰富对病情越好。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食品要限制,特别是油炸食品应该少吃;
第四:每天保持15-20分钟的体育锻炼。
 
 
 
 
 
 
 
 
左归酒
【配方】仙萸肉70g 菟丝子55g 炮附片30g 枸杞子75g 茯苓50g鹿角30g 当归120g 桂枝70g 熟地50g 白酒1500ml
【功用】温利肾阳,填充精血。
【制法】
1、将上述药材洗净一起研为粗末,装入纱布袋中,缝口;
2、放入白酒中浸泡,封存100天;
3、过滤去渣,取液装瓶备用。
【用法】每次5~10ml,每日早晚2次服用。药性偏热,故阴虚火旺者忌用。
【药材功效解析】肉桂、附子: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熟地、山萸肉:补肾阴,滋化源。茯苓:泄其肾浊。
此酒主治肾阳不足,阴寒内盛,老年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腰酸腿软,小便不利或反而增多,遗尿,尺脉微弱,舌淡;或者中年人阳痿,滑精,以及寒癫,浮肿,火不暖土,脾胃虚寒,呕吐腹胀,食少便溏等症。
 

 
 
 
 
 
 
 
虚劳上气咳嗽,兼肺劳涕唾稠粘,及有脓血,皮肤干焦,作则寒热,饮食不下,喘息不调,日渐瘦悴,坐卧不得
半夏汤
【处方】 半夏(汤洗去滑,焙)3分,桔梗(锉)3分,槟榔2枚(煨,锉),桑根白皮(炙,锉)半两,百部(焙)半两,贝母(去心,炒)半两,甘草(炙,锉)半两,款冬花半两,吴茱萸(水浸1宿,焙干,炒)半两,紫菀(去苗土)半两,泽漆叶1分,旋覆花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虚劳上气咳嗽,兼肺劳涕唾稠粘,及有脓血,皮肤干焦,作则寒热,饮食不下,喘息不调,日渐瘦悴,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2个(擘),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下气除热。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半夏汤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麻黄(去节煎,掠去沫,焙)3分,杜蘅3分,芍药3分,枳实(去瓤,麸炒)3分,细辛(去苗叶)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3分,乌梅肉(炒)3分,松萝半两,淡竹叶(切)3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下气除热。主肝劳实热,闷怒,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气逆不下,胸中满塞。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空腹、食后各1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咽喉不利乳
半夏汤
【处方】 半夏8个,棘刺(西者)半升,麦门冬半两,人参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切。
【功能主治】 咽喉不利乳。
【用法用量】 水3升,煮1升,稍稍服。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婴孺方》
 
 
 
 
 
 
 
 
 
半夏汤
【处方】 半夏21个(每个切作4块,煨),姜1块(煨),甘草1寸(煨),皂角1寸(煨,无虫蛀者,去皮)。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嗽。
【用法用量】 水2碗,煎1碗服。
【摘录】 《朱氏集验方》卷五
 
 
 
 
 
 
 
 
 
急下涎,定喘下痰。主
半夏汤
【处方】 齐州半夏7枚(炮裂,4破之),皂角(去皮,炙)1寸半,甘草1寸,生姜2指大。
【功能主治】 急下涎,定喘下痰。主
【用法用量】 水1碗,煮去半,顿服。
【摘录】 《苏沈良方》卷五
 
 
 
 
 
 
 
 
 
 
脚气冲心,烦闷气急,坐卧不安
半夏汤
【处方】 半夏(汤洗7遍,切,焙)2两,桂(去粗皮)1两半,槟榔(锉)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冲心,烦闷气急,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以微利为度。
【摘录】 方出《圣惠》卷四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急白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金银花、连翘、天花粉、淡竹叶各15克、犀角粉1.5克(冲服),射干、生栀子、焦栀子各6克,京赤芍粉、丹皮各9克,干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凉营止血。
【主治】:急性白血病。症见胸烦作恶,寒热头痛,夜寐不安,神昏谵语,咽痛红肿,汗出口干,口鼻出血,舌尖红,舌苔黄腻或糙或干而焦黑,脉象洪数或滑大。
【方解】方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天花粉,淡竹叶、犀角粉凉营止血;赤芍、丹皮凉血止血。临床若见抽风,加忍冬藤15克,嫩钩藤12克,羚羊粉2.4克;心烦,加胡黄莲3克,黑云参9克;皮肤出现红点,加丝瓜络、白茅根各15克;便血,尿血、加小蓟、生地各15克,白茅根12克。
 
 
 
 
 
 
 
急性支气管炎
此病指的是发气管支气管黏膜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理化因素或过敏反应等作用下的急性炎症,在秋冬两季容易发病者起病急,主要表现鼻塞流涕、咽喉部炎症音失哑、气急、、咳等。咳嗽以刺激性或阵发性为主,咳痰稀、量少、呈自色,当病情加重也会咳黄痰,时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浑身職痛等。治疗不当,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本病中医学称为“外感风寒”、“千咳”等,通常要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热伤肺等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西药处方
处方1 适用于本病急性期口服药治疗
氧氟沙星 每次0.2g 口服 每日3次
或 氨苄西林胶囊 每次0.5g 口服 每日3次
处方2 适用于急性期静滴药治疗
青素钠480万U 每日2次 用前皮试
或 头砲曲松2.0g
生理盐水202Ml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用前皮试
加 氨茶碱0.25-0.5g
5%葡萄糖液500m缓慢静滴每日1-2次
接 氧沙星每次200m静脉滴注每日2次
处方3 适用于本病急性发作的对症治疗
复方甘草合剂 每次10ml ロ服 每日3次
溴已新(必平) 每次16mg 口服 每日3次
中医处方
处方1 麻地鱼汤:麻黄3-10g,北杏仁、地龙各6-12g,鱼草12~15g:上药加水60m同放。每剂水煎2次。分散寒、清热解毒、止咳除:主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用此方治疗1004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68%,有效率为24%,总有效率为92%
处方2 ニ百汤:百部、百合各20g,全瓜、白根各30g:上药加水600ml同放。药渣复1次,分为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8剂为1疗程。能清热利肺、化痰止咳;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如少质黏、不易咳出、中带血、舌红、脉细数。百部有抗菌、抗病毒和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中枢等作用;百合有镇咳、化痰或祛痰功效。
处方3 参贝散:沙参15g,贝母30g;上药共打成细粉、混匀分成6包。治疗时,成人每次1包,温水送服:儿童每次13包或者12包,温水送服;每日口服2次;连服3天为1疗程。此方能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如有低热、咳、舌红而于、少苔或无苔等。此方经治45例显示,治愈者33例,显效者12例,总有效率可达100%
处方4 款冬花膏:款冬花、冰糖各9g;用开水冲泡,每日频饮即可。此方能散寒、止咳主治风寒、声重、爽白。如伴有塞、流涕、恶寒发热等。现代药理学研泛证明,款冬花自身就可产生明显的止咳化痰作用
处方5 止咳汤:荆芥、白前、杏仁、橘红、桔梗各10g,前胡、浙贝母、连組、百部、紫菀各15g,甘草6g:上药水前2次,混后分为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6~8剂为宜。能解表散寒、温肺化痰;主治风热袭肺型支气管炎此方加减治疗120例显示,治愈者104例,显效者14例总有效率可达98.3%。
处方6 急支验方:麻黄9g・款冬花15g・紫苏子、杏仁、半夏各10g;将上药水煎2次;每日1剂、早晚各服一半。此方能温肺、止咳化;主治急性支气管炎,如咳嗽频频咳白色稀或泡沫痰等。用此方治疗46例,均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肾囊肿并积水
概要:本病乃指肾区单侧或双侧触及肿块,并伴展酸腰痛,及下肢水肿,是种泌尿系先天時形疾病。40岁以上人多见。病因多由賢系先天形日新发展,或因劳累继发感染形成积液所致。中医谓“积聚”、“水癖”范時。乃缘于先天元气虚弱,肾阳不足,水湿不运,蓄积日久,水瘀互结,遂成窠囊。属下肢水肿腹内痞块、腰痛、血尿、肾功能减退等为主要表现的积聚类疾病。治宜温肾利水行血化瘀,投温肾消肿汤治疗
处方 温肾消肿汤
组成:益智仁30克,川桂枝10克,熟地10克,生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赤茯苓10克,桃仁10克,大腹皮10克,大青叶15克,赤芍15克,车前子(包)15克,川牛膝20克,黑白丑各6克,水蛭6克。
用法:水放分3次服,每服5克,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后期制丸药服。
功效:温阳利水,行气活血。主治肾囊肿并积水。治疗多例,均告治愈。
医案:陈某,男,68岁,干部。左侧腰痛1年半,两下肢及足水肿,行卧均艰难。医院诊为左侧肾囊肿积水,经治不效,多次囊内穿刺抽水,然而越抽积水越多,症状加重,病情日迫,故而慕名前来求治。患者面虚肿,行动迟缓,舌淡胖,苔淡白,脉细涩,左肾区隆起,按之肿胀,有压痛,两下肢水脚,按之凹陷。(化验略)属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湿浊寒瘀留滞,治宜温賢行水,活血化浊,投温肾消肿汤治疗。患者服药50余剂,尿检正常,诸症大减。让患者本方制丸药服用,6个月后复查,肾功能正常,诸症消失。
引自:履平老师验方。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
[組成]党参130克、焦白术、生黄芪各150克,煅石膏、白芨、白芍各300克、川黄连、血竭、甘草各60克、炮姜、枳壳各50克、石榴皮、乌梅各200克。
[制法]先将乌梅放在瓦上用火烘干至焦黄(切勿变焦黑),生石膏放在电炉上直接火煅,其余药物用烘箱或文火烘干,再将诸药共研极细末,过80~100目筛,贮瓶备用。
[用法] 每次服40克,一日3次,于饭前半小时用热水调成粥状吞服,服药后可饮稀粥汤,勿饮开水。
[功用] 益气健牌,生肌敛疮,温中止血。
[主治] 溃疡性结肠炎。
 
 
 
 
 
 
 
 
 
 
逆气心腹满,气上胸胁痛,寒冷心腹痛,呕逆及吐不下食,忧气结聚;亦治霍乱后吐逆腹痛
半夏汤
【处方】 半夏1升,生姜5两,桂心5两,橘皮4两。
【功能主治】 逆气心腹满,气上胸胁痛,寒冷心腹痛,呕逆及吐不下食,忧气结聚;亦治霍乱后吐逆腹痛。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分4服,日3夜1。人强者,作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方专以破气为主,故于七气汤中除去人参、甘草,易入橘皮以破滞气。
【摘录】 《千金》卷十七
 
 
 
 
 
 
 
 
酒僻荫胸,心胀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乃至小便赤黄
半夏汤
【处方】 半夏1升,生姜1两,黄芩1两,茵陈1两,当归1两,前胡2两,枳实2两,甘草2两,大戟2两,茯苓3两,白术3两。
【功能主治】 酒僻荫胸,心胀满,骨肉沉重,逆害饮食,乃至小便赤黄。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茯苓丸治胸中寒饮,故用蜀椒、干姜;半夏汤治胃中热痰,故用黄芩、生姜。此方中前胡、甘草则前方杏仁之意,此方中大戟即前方甘遂之意,其余则两方并用,总皆健运中气之品,中气健运虽根本,虚劳药无不应,酒疸无容留之患矣。
【摘录】 《千金》卷十
 
 
 
 
 
 
胃热肠寒,冷热不匀,善食数饥,入腹胀痛
半夏汤
【处方】 半夏(汤洗7遍,焙)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桔梗(炒)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柴胡(去苗)1两,防风(去叉)1两,前胡(去芦头)1两,细辛(去苗叶)1两,白芷1两,紫菀(去土)1两,款冬花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胃热肠寒,冷热不匀,善食数饥,入腹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稍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
 
 
 
 
 
 
 
苦瓜片
【方源】:《新中医》
【组成】:苦瓜若干
【用法】:将苦瓜干碾粉制片,每片含干粉0.5克,每次口服15~25片,日服3次,餐前1小时服,2各月为1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降血糖。
【主治】:糖尿病
【方解】: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苦瓜不仅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还能与胰岛素有共同的生物活性,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专治手脚麻木
【处方】:葛根20g,桂枝10g,牛七12,赤芍15g,生姜10g,甘草10g,黄芪40g,党参20g,白术20g,巴戟天20g,鸡血藤25g,淫羊藿20g,当归12g,川芎12g,丹参15克,天麻12克 ,大枣10个。
 【功效】:补气养血、养肝强肾、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祛风止痛。
 【主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精气不足、经络瘀滞、 脉络受风、手脚麻木。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一周。
 
 
 
 
 
 
干咳可能是肺癌前兆
人在一生中都免不了咳嗽,但是咳嗽和咳嗽不一样,有的是人体的自卫反映,是一种本能,是一件好事,而有的咳嗽却能预示癌症。我们如果弄清楚了,就会有效的保护自己的健康。
 许多人把咳喘当作一回事,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呼吸系统的事,但是却是表现的不同的症状。
 当我们的气管、支气管内有了异物,有了杂质、有了颗粒、有了垃圾,人体会做出本能反应,要把垃圾送出来,而这种动作就是咳。
 如果我们的支气管末端变细,这些末端的直径比针尖还细,它连接着终端组织-肺泡。这样吸气和呼气都要用力,这种由于气体进出肺泡出现了困难的现象就视为喘。
 我们在这里主要说说咳。因为它与肺癌有关系。
 许多人,尤其是烟鬼,早上起来,就会不停地咳嗽,吐痰。这种咳嗽对人体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把前一天吸入体内的垃圾可以排出去。如果光吸烟而不能有效排毒,那可就危险了。
 其实最可怕的干咳,尤其是经常干咳。你想,你的肺里,你的气管没有痰,却在不停地咳嗽,很可能就是产生异物了。
 肺癌的前期症状:
 1.干咳
 前期干咳,后期咳血。
 2.干咳的频率逐渐增加,干咳的感觉逐渐加重。
 如果有这些症状,就需要赶快去正规医院,做透视,做检查,以免耽误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奔豚汤
倪师~分消汤和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区别,分消汤使用注意补肾补脾。
治疗心下痞满的方剂
中医药方剂大全(连载二)*
【内科名医方系列(234)陈树森内科方32首】
导痰汤。痧因痰壅不降者。喉中痰潮如曳锯声。痰饮胁痛,走注有声。脐腹作痛;或小腹引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