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列方650
神圣散
【方源】:《普济方》
【组成】:罂粟壳15克,乌梅肉15克,干姜15克,肉豆蔻15克。
【用法】:为末,每服6克,加生姜5片,水煎服。
【功效】:温中涩肠。
【主治】:虚寒泻痢,日久不止。
【方解】:方中肉豆蔻散寒,涩肠止泻,干姜温中散寒,罂粟壳,乌梅肉治专涩肠止泻。
【按语】:本方以腹中冷痛,泻痢日久不止、泻下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为辩证要点。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痢疾,慢性肠炎等病症。
凡泻痢初起,大肠湿热,饮食积滞者,非本方所宜。
【附方】:1、汤泡饮(《万病回春》)由乌梅、甘草、罂粟壳、蜜构成。功能涩肠止泻,酸甘化阴,主治久痢不愈,无分赤白。
2、罂粟壳汤(《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由甘草、罂粟壳、乌梅构成。功能涩肠止泻。主治妇人妊娠痢疾,里急后重。
 
 
 
 
 
 
疤痕无敌膏,一周后彻底治愈
 【偏方】五倍子30 克(研成极细粉),蜈蚣粉 1 克。
 【用法】上药共混匀,加醋适量,调匀(以手捏成团且不黏手为度),加入蜂蜜适量(必须用真蜂蜜),调成粘稠膏剂, 放置24时后,膏转为黑色,方可用。
 【用法】将上药涂患处(先涂疤痕周边,待疤痕缩小后,再涂中央),每日一次,每次2 —10 小时(以不痒为度)。
 【疗效】使用三天,疤痕缩小近一半,一周后彻底治愈。
 
 
 
 
 
 
冷淋。腹胁胀满,小肠急痛
槟榔散
【处方】 槟榔半两,丁香母1分,桂心1分,木香半两,龙脑1钱(细研),猪苓1两(去黑皮),当归半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细散。
【功能主治】 冷淋。腹胁胀满,小肠急痛。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煎生姜葱汤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八
 
 
 
 
 
大肠实热,气盛上壅,腹胀烦闷不通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两,大黄3分(锉碎,炒),甘草半两(炙),朴消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大肠实热,气盛上壅,腹胀烦闷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中盏,加生姜少许,蜜1匙头,同煎6分,去滓食后,热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生肌敛疮。主诸疮
槟榔散
【处方】 槟榔(生,为末)半两,寒水石(炭火烧红去灰,细研)半两,龙骨(研)1分,白敛末1分,白及末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生肌敛疮。主诸疮。
【用法用量】 每用薄掺疮口内,次以诸膏药贴。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三五
 
 
 
 
 
 
 
 
祛寒湿中成药
如果湿气太重一直阻滞中焦,就是脾胃处,会导致面黄,唇白,食欲不振,并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这种类型的就要吃祛湿同时健脾的中成药,祛湿气是治疗疾病的根本,但是健脾是治疗现有的症状。
祛湿清热的原因是湿气太重阻滞体内,肝郁化火,湿邪不仅是湿邪还掺杂了火热之邪。这种情况单独的祛湿并不能解决因为湿热导致的肝郁,肝胆疾病,还要配伍清热下火的药材。
有的中成药有着很强的利水渗湿的作用,治疗因为湿邪阻滞下焦膀胱、肾引起的泌尿系统的问题。湿邪阻塞泌尿系统会导致尿路感染,具体主要是尿频、尿急、尿涩。严重的还会导致尿闭,有很多妇科疾病还有男科生殖器骚痒的原因都是因为湿邪下注导致的。
1、午时茶颗粒的主要成分是苍术、红茶、广藿香、羌活、厚朴等药材组成,
此药有着很好的温中化湿的功效,治疗寒湿伤及脾胃的情况,
主要见于恶心呕吐、腹泻、下腹冰冷疼痛、头痛、身体酸痛。
午时茶颗粒祛祛湿健脾的效果非常好,平时湿气引起的胸闷、胃胀也可以在吃饭前后服用。
2、二妙丸是由黄柏、苍术两味药组成,黄柏是苦寒的药性有着清热燥湿的功效,苍术健脾祛湿,两药配合使用能治疗湿邪导致的脾胃不和导致的食欲不好,
湿邪郁积热化引起的皮肤疾病,双下肢红肿,丹毒,全身皮肤的丘疹性荨麻疹。
3、藿香正气水主要由广藿香、紫苏叶、白术、白芷、半夏、陈皮、厚朴、茯苓等多种药材组成,其主要的功效是化湿醒神,理气调理脾胃。藿香正气丸能治疗脾胃不和导致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两种情况,还能治疗因为饮食天气导致的肠胃性感冒。
4、黄疸茵陈颗粒重用茵陈,因为可以清热利湿健脾,中成药中黄芩、大黄、茵陈同用,三药都是苦寒之性,能祛湿清热,去除体内毒气。现代研究表明黄疸茵陈颗粒可以治疗黄疸和黄疸型肝炎,还能治疗新生儿的高胆红素血症。
5、五苓散主要由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配伍得来,解表祛湿效果明显,想要加强祛湿力度可以将桂枝去掉,用其余四个打成粉末每天食用一勺。可以加强祛湿的功效,治疗因为湿邪导致的水肿疾病。
6、香砂养胃丸主要由砂仁、木香、陈皮、白术、茯苓、半夏组成,其主要的功效是祛湿和胃,治疗湿气阻滞中焦脾胃导致的胃痛、胃胀、胃逆、恶心呕吐。其中陈皮、砂仁、木香有着很好的调和脾胃的功效,治疗胃痛和荨麻疹见效明显。
7、保济丸主要由菊花、厚朴、木香、苍术、葛根、白芷、薏苡仁、茯苓等药材组成,有着很好的健脾、祛湿、和中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腹泻、恶心呕吐肠胃不适,保济丸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功效还可以治疗晕船、晕车。
8、平胃丸主要由炒苍术、陈皮、厚朴、炙甘草这四味中药组成,其中苍术、厚朴有着祛湿的功效,陈皮、甘草有着健脾和中的作用,四味药一起使用能治疗胃痛、胃酸倒流、胃胀等肠胃性疾病。
9、附子理中丸主要由人参、附子、干姜、白术、甘草组成,有着很好的温补脾胃的作用,治疗脾胃虚寒导致的恶心呕吐,腹泻。附子理中丸还能养脾,对于长时间脾胃不调的人可以服用附子理中丸。
10、保和丸主要是由六神曲、半夏、焦山楂、茯苓、陈皮等中药材组成,其中有着祛湿的药材,还有温补脾胃化湿的药材,有着祛湿和中的功效。治疗食积、玩腹胀满,酸水倒流。
 
 
 
 
 
 
 
 
更年方
更年期调理方,适用于阳虚型体质。
【处方】制附子1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5g,龙骨15g,牡蛎15g,仙灵脾15g,巴戟天15g,生姜15g,红枣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甲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稀少或闭经、舌痛等。
【体质要求】更年期女性患者,面色黄暗,精神萎靡,易疲倦,心慌,多汗,睡眠障碍,脉沉者。
【加减法】头晕、浮肿者,合真武汤;月经不调,面目及下肢浮肿、便秘,合当归芍药散;面黄、浮肿、恶寒、无汗、易疲倦者,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注意事项】满面红光、脉浮滑者慎用。
 
 
 
 
 
 
养生九多九少
1、少肉多豆
豆子被称为地里长出来的肉,特别是用大豆做的各种豆制品,比如水豆腐、豆腐丝、豆腐干、豆腐皮之类,都是提供蛋白质的好食品。
2、少盐多醋
盐不仅会偷走你身体里的钙,还会带走正常的血压。
醋则称得上是厨房里的保健调味品了,炒菜时不妨放一点,用米醋腌泡菜可以降血脂,用陈醋配着面食吃能助消化,做鱼和骨头汤的时候放点醋,还有助于其中钙质的吸收。
3、少衣多浴
一提到少穿,自会让人想到春捂秋冻。但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
洗个热水澡既能解乏,又助睡眠,最重要的是在洗澡时做点小动作,比如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并淋浴腹部,可以防便秘,在水流中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能缓解疲劳。水温应在40—50摄氏度,比体温略高。
4、少食多嚼
想管住自己的嘴,不妨尝试以下几招:
1.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
2.每次少盛一点,或使用浅盘和透明餐具;
3.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妨用小汤匙代替筷子,或者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即使想快也快不起来,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5、少药多练
如果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吃药也等于白吃。最新研究显示,只要每天坚持锻炼15分钟,平均可延寿3年,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都称得上最好的药物
6.少车多步
一项研究显示,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大约25%的人已经丢掉了走路的习惯。研究发现,整天开车到处走的人比喜欢走路的人,生病的时间长2倍。 7、少欲多施
平时不妨多给予别人帮助,如借给陌生人纸、笔,小小的善行能让你感到自己生存的社会价值,给你带来情感满足,烦恼自然就烟消云散。
另外,好吃的东西不要自己独享,分点给别人,不但与他人分享美味,一方面也控制了自己的热量摄入;别犯懒让同事帮你带饭捎东西,离开座位,自己跑一趟,看看可以为别人顺手做些什么。这样一来,不仅能活动筋骨,防止肥肉上身,还赚了个好人缘。
8、少虑多笑
笑不仅能增进肺活量,还能帮你减肥,给心脏松绑。开怀大笑15分钟能够消耗40卡热量。如果每天都如此,一年可以减轻至少1.8公斤的体重。
9、少言多行 光说不做,健康不会自己来找你,说到做到机会赢得健康,也是一个好品德。
 
 
 
 
 
外感咳嗽中风寒袭肺证全解
症状: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证候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则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举例: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
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加减。
宜食: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等。
 
 
 
 
 
 
 
疳虫
槟榔散
【处方】 槟榔半两,雷丸(汤浸,去皮)半两,使君子肉半两,画粉半两,腻粉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疳虫。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炙牛肉掺吃,不久即便取虫。
【摘录】 《幼幼新书》卷三十一引茅先生方
 
 
 
 
 
 
贲豚气逆,冲心满闷
槟榔散
【处方】 槟榔(锉)2两,诃黎勒(煨,去核)2两,吴茱萸(陈者,汤洗,焙干,炒)1两半,牵牛子(微炒)3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贲豚气逆,冲心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匕,童便半盏,空心调下。如患阴阳二毒、伤寒及脚气亦可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一
 
 
 
 
 
 
 
敛疮
槟榔散
【处方】 大槟榔1个,红娘子1个,黑狗脊半两,硫黄半两,赤石脂半两,黄连半两,轻粉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敛疮。主
【用法用量】 每用药少许,干掺患处。
【摘录】 《御药院方》卷十
 
 
 
 
 
 
宣郁退热汤
组成:前胡6克、浙贝母10克、杏仁10克、枇杷叶10克、炒山栀6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焦三仙各10克、茅芦根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0分钟,2~3次分服。
适应证:发热日久不退,属肺气闭郁者。

生血汤
血液病用方。
【处方】白芍15g,甘草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枸杞子15g,山药15g,阿胶10g,生地15g,麦冬20g
【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人阿胶,分23次温服。
【适用疾病】肿瘤放化疗以后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者。
【体质要求】其人多体瘦疲乏、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脉细数。
 
 
 
 
 
 
八味除烦汤
心身疾病常用方,适用于以胸闷、烦躁、腹胀为特征的患者。
【处方】山栀子15g,黄芩10g,连翘15g,枳壳15g,制半夏15g,茯苓15g,厚朴15g,苏梗15g
【煎服法】以水11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体质要求】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主诉以失眠、胸闷、腹胀为多。易急躁、焦虑、多疑多虑、易惊恐等。易烘热汗出,常有夜汗;易恶心呕吐,易心慌心悸,易头胀痛,易咽喉肿痛,易小便涩痛,或有鼻衄。女性可有痛经等。脉多滑数。
【适用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妇人痛经、痤疮、咽喉炎、扁桃体炎、食管炎、急慢性胃肠炎、喉源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舌痛症、小儿厌食、小儿过敏性紫癜等
【加减法】尿急尿痛、小便色黄,加六一散;咽痛,加桔梗、甘草。
【注意事项】使用本方多需配合心理疏导。山栀子、黄连等含有色素,多服后可能导致眼圈发黑,停药后即可好转。
 
 
 
 
 
 
 
 
 
退热汤
辛凉性退热发汗方,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汗出而热不退者。
【处方】柴胡40g,黄芩15g,生甘草10g,连翘50g
【煎服法】以水15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约600ml,每次服150ml,每3小时1次。
【适用疾病】病毒性感冒的持续发热,汗出而不畅,面红身热,或咽喉痛,或咳嗽,或头痛等。
【注意事项】如汗出热退即可停服。如服药3次,仍然不得大汗,则应改方。
 
 
 
 
 
冷疮不愈
槟榔散
【处方】 槟榔半两,甘草半两(锉),郁金半两,木香半两,黄连半两(去须),麝香1分(细研)。
【制法】 上为细散,研和令匀。
【功能主治】 冷疮不愈。
【用法用量】 先取砒霜少许安疮上,用生油调散敷之;有脓水,即干掺于上;如法系裹,日再换之。
【摘录】 《圣惠》卷六十四
 
 
 
 
 
寸白、蛲、蛔诸虫
槟榔散
【处方】 槟榔1个,木香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寸白、蛲、蛔诸虫。
【用法用量】 每用1钱,煎楝根白皮汤调下。须在月初五四日间,至五更头,先嚼肉脯1小片,只咽其汁,少顷服药,至日午前虫下。
【注意】 食粥1-2日,不须服补药。忌生冷硬物5-7日佳。如楝根赤者,不堪用,用即害人。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三
 
 
 
 
 
诸口疮
槟榔散
【处方】 槟榔、铜绿、贝母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诸口疮。
【用法用量】 如患干口疮,生蜜调扫之;若患湿口疮,干掺。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八
 
 
 
 
 
 
脂肪肝的中医施治:篇一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方:柴胡,白芍,赤芍,当归,丹参,郁金,延胡索,山楂,茯苓,白术,川楝子,枳壳,甘草。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现为右胁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治宜疏肝健脾、祛湿化痰。方:丹参,制半夏,陈皮,苍术,白术,茯苓,厚朴,枳壳,山楂,白蔻仁,干姜,吴茱萸。
 
 
 
 
 
便秘,属气郁瘀阻者——补阳还五汤加味
黄芪,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鸡血藤,石菖蒲。
活血化瘀,辅以益气。
便秘,属气郁瘀阻者。症见大便秘结,大小便分解(即解大便时不解小便),情绪抑郁,舌质有瘀斑,苔薄白而润,脉沉弱。
本方证因肝气疏泄失常,气机郁滞,瘀血阻遏,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所致。二便分解症状乃瘀滞导致,实为膀胱、直肠反射不全现象。治宜活血化瘀,辅以益气。方中黄芪甘温之品,补气以行血,补气以通痹,为君药;当归补血活血,鸡血藤活血补血,共为臣药;桃仁活血祛瘀,红花活血散瘀,川芎行气通滞,赤芍活血化瘀,共为佐药;兼加石菖蒲,能辛通窍道,似有裨益,为使药。诸药合用,活血化瘀,佐以益气,切合病因,疗效显著。
 
 
 
 
 
 
外感咳嗽中风寒袭肺证全解
症状:风寒咳嗽,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西医学: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证候分析:风寒袭肺,肺气壅塞不得宣通,故咳而声重、气急;风寒上受,肺窍不利,则鼻塞流涕,咽喉作痒;寒邪郁肺,气不布津,凝聚为痰,故痰咯稀薄色白;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无汗,邪阻经络则头痛;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在表之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举例:
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生甘草。
止嗽散(《医学心悟》):荆芥、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紫菀加减。
宜食:紫苏、杏仁、生姜、干姜、红糖、桂枝等。
 
 
 
 
 
 
 
肥胖的中医治疗
痰湿内盛型
这种类型也较多。可因年老体弱,肾阳虚衰,或因素体阴寒内盛体质,或因过食肥甘醇酒伤及脾肾,或因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等,脾为生痰之源,脾弱不能运化行水,酿生水湿痰浊,同时由于肾气化水湿,肾虚则气化水湿无权,致使痰湿内蕴,故而肥胖。
此型肥胖表现为: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治疗上就应该:化痰利湿,理气消脂。
代表方:导痰汤合四苓散。
导痰汤由半夏、天南里、橘红、积实、获苓、炙甘草、生姜组成;四苓散由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两组成。前方燥湿化痰和胃,理气开郁消痞:后方利水渗湿。
若湿邪偏盛,加苍术意改仁、赤小豆、防已、车前子;湿化热,症见心烦少寐、纳少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可加竹茹、浙贝母、黄芩、黄连、瓜萎仁等;痰湿郁久,壅阻气机,以致痰瘀交阻,伴见舌暗或有瘀斑者,可加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丹参、泽兰。
 
 
 
 
 
食积;疳积,肚胀
槟榔散
【处方】 甘草(炮)1分,木香(面煨)1分,槟榔2个,青皮半两(同巴豆肉20粒炒半时,去豆),陈米半合(制同上)。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食积;疳积,肚胀。
【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字,葱汤调服。溏利愈。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二引《刘氏方》
 
 
 
 
 
 
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
槟榔散
【处方】 槟榔半两,赤茯苓1分,神曲1分(炒微黄),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麦糵1分(炒微黄),川大黄半两(锉碎,微炒),甘草1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伤饱太过,脾气稍壅,面色赤黄,手足俱热,心腹胀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2寸,煎至5分,去滓温服,13-4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平 胃 散
苍术 白术 同中有异 合用功倍
根尘老师小儿发烧
清热化湿方剂总汇
中医世家-0-苍术 白术 同中有异 合用功倍
兽医方剂(2)健胃消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