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051
车前子煎
【处方】 车前子1升(以布裹,于水中熟挼,漉出,晒干,又以新布裹,熟揉之,令光滑,不用捣),生地黄汁1升,白蜜1升,好酥5合。
【制法】 上4味相和,微火煎,常令如鱼眼沸起,即泻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 难产。
【用法用量】 每服半匙,以沸汤调,通口服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九
 
 
 
 
 
 
 
车前子草散
【处方】 车前草2两,榆白皮1两(锉),乱发如鸡子大(烧灰)。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石淋,小便涩痛,频下沙石。
【用法用量】 以水2大盏,煮取1盏半,去滓,入乱发灰,更煎2-3沸,食前分为3服。
【摘录】 方出《圣惠》卷五十八,名见《普济方》卷二一五
 
 
 
 
 
 
 
 
 
孕妇小便淋沥涩痛,脉数
车前饮
【处方】 车前子3钱,生地5钱,条芩钱半,草梢8分。
【功能主治】 孕妇小便淋沥涩痛,脉数。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各家论述】 妊娠湿热伤阴,水源不能清利,故小便淋沥涩痛,胎孕因之不安焉。生地滋阴壮水以安胎,车前利水通淋以化热,条芩清热安胎,草梢泻火缓痛也。水煎温服,使湿热并解,则真水内充而气得施化,小便无不清利,何涩痛淋沥之有?胎孕无不安矣。
【摘录】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
 
 
 
 
 
 
 
不是中医不科学,是科学还解释不了中医
中医诞生之时,还没有科学。中医几千年的传承,靠的是疗效,不是科学。科学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它还暂时无法解释中医。
医疗的目的是把病治好,而不是看谁更“科学”。把病治好,才是科学,从这一点来说,能治好病的中医,无疑是最大的科学。
自从人们迷信上了“科学”,尤其是在医疗领域,事情就变得异常好笑。明明治不好病,却自称“科学”,请问科学在哪里呢?既然“科学”,为什么治不好病呢?
中医明明可以治好病,却说她不科学,这就好比说理解不了一加一等于二,就说它是错的。不科学的是人们自己,不是中医。
科学,一定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不能指导火箭上天的,是伪科学。不能治好病的医疗,也一定是伪科学。
真正的中医能治好病,但目前却很少有人能解释,这不代表中医不科学,而是目前的人太笨,这些人不“科学”。现在解释不了,不代表未来解释不了,只有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以免被谋财害命。
当前的人们解释不了中医理论,是因为现代人没有了上古之人的淳朴天真。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上古之人,没有现代人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人人生而天真,都可以感受到人体气机的巡行。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现在没有人能感受到,“科学”也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东西。但通过中医的理论指导,却确确实实的把病给治好了,能说是理论的错误和不科学吗?显然并不是。
就好像天上的太阳,盲人看不到,你解释一辈子,他可能也理解不了,但是正常人不用解释,抬头就看到了太阳。如果说上古天真之人都是正常人,现代人显然都是盲人。盲人们自吹自擂拥有“科学”,却可笑的治不好病。
科学,说到底是工具,能用就用,不好用就用别的工具,医学是治病救人的,一切以疗效为中心,才是根本。一切以是否科学为标准,是背道而驰。因为人类自诩的所谓“科学”,并不是真理。现在看着科学,以后可能就会发现并不科学。
拿“科学”打击中医的人,其实并不懂科学,只是学了皮毛,拿“科学”扣帽子罢了。
中医理论,法天则地,锚定阴阳,天地不坏,中医不亡。
科学需要向中医学习,中医是等待科学不断挖掘的宝藏,科学对中医的认知会不断刷新,科学终有一天,会拜服于中医。
 
 
 
 
 
 
 
 
生病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这是个问题!
首先,到底什么才是病?仪器检查一下,出来个指标,出来个参照标准,就能够决定一个人是不是病了吗?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差异的,血压高,多高算高?血压低,多低算低?很多人明明身体挺好,可是一检查,却说你有病。很多人,明明不舒服,可是一检查,却说你好的很,根本没事。难道是自己的感觉有问题?
很明显,不是感觉有问题,而是仪器和指标有问题。他们根本不理解,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人,也都是活生生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天地阴阳进行着能量交换,人,是动态的人,而不是静态的。
其次,生病了要不要去医院,这是个问题吗?很多人会觉得,生病了理所当然得赶快去医院,这难道还用问吗?生病了不去医院,这不是傻了么。有这样的想法,都是因为懒惰,不思考。
生病了要不要去医院,拢共分两步:
1、医院能治好病,去医院。
2、医院治不好病,不去医院。
问题就是这么简单,但很多人却不愿意思考。
很多人说医院能治好病,这个问题,拢共也分两步:
1、病确实是医院治好的,说明医院能治好病。
2、病是通过自身的自愈能力好的,医院不治,也能好,医院治了,反而帮倒忙。
问题同样很简单,很多时候,医院不仅治不好病,甚至会小病治成大病。本来不治,很快就好了,去医院治疗,可能好的更慢,雪上加霜,甚至还变成治不好了。
问题显然就来了,生病了,怎么办?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谁都不想生病,谁都想健健康康的。可是很多人整天说,我要养生,我要健康,却从来不去了解,到底什么才是健康,什么才是对健康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
最简单的,很多人整天喝养生茶,有的再加个枸杞。茶叶,本身是有偏性的,如果本身吃油腻的比较多,自身具有偏性,那么通过茶叶的偏性,中和自身的偏性,当然对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但一些本身没有偏性的人,甚至是脾胃不太好,不能喝茶的人,也天天喝茶的话,就会把自己越喝越偏,最终走向疾病。
同样,牛奶为阴血,是至寒之物,放眼自然界,只有幼崽才会喝奶。人也一样,婴儿为纯阳之体,阳气是最足的,所以婴儿是可以化开牛奶这种至阴之物的。长大了,断奶后,是不太适合整天喝牛奶的。很多人喝牛奶后会拉稀,都是因为身体阳气已经化不开牛奶了,吸收不了,自然会拉出去,这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每天一杯奶,强壮中国人,都是营销套路。
生病了怎么办?首先就是要知道,为什么会生病,怎么才能不生病。大道甚夷,而人好径。现在人都懒的很,把自己身体搞出毛病了,就交给医生,你就告诉我吃什么药,给我个方子。
且不说很多病,药是治不好的,就算能治好,你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不改,病就算一时治好了,也一定会复发的。很多人喜欢问,医生啊,这个病会不会复发啊,这都是很可笑的。会不会复发,不在于医生,在于你自己。谁也无法回答你,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如果你整天熬夜作下了病,就算医生把你治好,你熬夜的恶习不改,你自己说,会不会复发?致病因素一直都在,不复发,才是不正常。
再比如说很多人的颈椎病,腰椎病,也都跟日常的生活习惯相关,低头看手机,玩电脑,埋头学习等等,颈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就会僵硬,血脉不通,就会出问题。就算医生把你一时治好,你的生活习惯不改,睡眠姿势不调整,很显然,疾病还会找到你身上,这都是确然之事。
用药如用兵,生病了,用药戡乱,也是有前提的,和去医院一样,首先你得知道,领兵打仗之人,到底合格不合格。药为兵,医生就是那个指挥的将领。药材道地,是指兵强马壮。医生通医道,仁心仁术,那么才能指挥千军万马,打胜仗。
如果兵不强,马不壮,再加上指挥是个无能之人,不但仗打不赢,还很可能把身体最后一点宝贵的精气,给白白损失掉,把人治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人一方,辨证施治。药能治病,最终靠的,还是那个领兵打仗之人。很多人总是不动脑子,认为有包治百病的药,或者有个什么偏方,能治什么病。如果真有这样神奇的方子,那天底下就没那么多疾病了。
最好的药,是天地,最好的医,是自己。
天地阴阳,是不会出错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药。
自学内经,自学中医,自己的感觉,才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医生再怎么辨证,那也只是辅助,一个人,永远也无法百分百体会另一个人的感觉,所以,最好的医,其实是自己。
人活着,最怕的是没有脑子。没有脑子,就会被裹胁,被人骗了还帮着数钱。大家都想找捷径,骗子对这一点也是最明白的。
生病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这是个问题!
 
 
 
 
 
 
 
 
 
比癌症还可怕的是这些治疗手段
在中医看来,这些手段,比癌症更可怕。
道理很简单,治疗思路的不同,决定了结果的不同。为什么癌症死亡率这么高呢?因为这种高的死亡率并不是单纯的癌症死亡率,而是患了癌症后,去使用那些手段后的死亡率。
单纯癌症死亡率,在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没有这么高的。
你想啊,那些手段,不要说是一个虚弱的癌症患者,哪怕是一个健康的人,你这一趟手术,化疗,放疗下来,人也能被化死。
所以说,真的检查出来有癌症,也不要怕,因为怕没有用。更不能着急慌忙的去上那些“原子弹”一样的手段,那些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下策。
02
在中医看来,癌症其实就是拥堵了。癌,一个病字框,三个口,一个山。一口一口吃成山,就成了癌。
癌症是一种身体上的拥堵,经络不通了,气血不通了,堵住了,慢慢就成了癌。
垃圾堆积在一起,有边缘,有规则,就是肿瘤。
垃圾堆积在一起,没有规则的边缘,就是癌。
所以说肿瘤不容易扩散,因为有边界。癌容易扩散,因为没有边界。
中医如何治疗癌症呢?两个字,疏通。
堵了,把它疏通开,就好了。至于如何疏通,方法其实很多。道只有一个,术却很多,殊途同归。
西医的手段,则比较暴力。手术是直接把肿瘤割掉,还是哪疼割哪的思路。就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还会再长出来一茬,还有可能越割长的越旺。而且开膛破肚去做手术,对元气损伤太大。
人体内是有精微物质的,这些精微物质看不到,但它们真实存在。人体正是靠这些精微物质来运转的。很多人一手术,元气大伤,直接就挂了。身体好一点的,可能不会挂,但术后再也恢复不到之前的状态,就是因为损伤了人体多年积累的精微物质。
化疗放疗类似于原子弹,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细胞,会严重的损伤人体气血。
03
当一个人认识到手术,化疗,放疗的危害时,他就不会选择这些手段。很多治疗癌症的西医生,如果自己家人得癌症,他们是不会让家人选择那些手段的。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说,那些嘛,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
这就是现实。你要明白,治病救人,和医生这个职业,有时候是不能完全等同的。医生也是人,也要赚钱养家,大家必须理解。
就好像那个笑话,说医生给我开了药,我会欣然接受,因为医生要活着。回到家,我会把药扔进垃圾桶,因为我也要活着。
04
癌症必死都是吹出来的,不吹不足以赚大钱。
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没检查出来之前,吃的好睡的香,一旦检查出来,身体立马吓的半死,精神极速萎靡,这说明人的精神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过去中医看病,进去后大夫都是温言温语,大病给你说成是小病,小病给你说成是没病,回家喝几付,调养一下就好了,不用放在心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的精神是很重要的。把病人吓的半死,这病就坏了一大半。
还有很多患者被长期洗脑,将化疗放疗当成“救命稻草”。这种是最麻烦的。
就像我们说,哪怕是扁鹊华佗在世,人家不相信中医,不用中医,你也治不好他的病。
包括病患的家属,如果遇上几个迷信西医的,也是很难办的。他们会觉得,西医的手段是高明的科学的,哪怕花再多钱,也值得。
问题是,钱不钱的,这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要命还是不要命?
迷信西医的家属就会觉得不能放弃治疗,要听医生的,财去人空不在少数。
05
帮人洗脑,有时候比帮人治病更重要。
脑子不洗,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被人谋财害命,还在帮人数钱。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真真切切,每天都在上演。
不要说普通小老百姓,多少明星大腕死于癌症?有的还跑到美国去治疗,认为那才是化疗放疗的最高水平。有几个活下来的?有几个完好无损的?
人首先要有脑子,要有正确的思维,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尤其是在医疗方面。
医疗,也是先有正确的理论,然后才能指导出正确的实践,才能治好病。
如果一种疗法治不好病,那么其理论一定是错的,疗效是检验疗法的唯一标准。
06
如果你能卸载掉错误的思想,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你能遇到能治病的真中医,你就接近了成功。
对于那些深度中毒,死不回头的人,其实也没有太多好办法。毕竟人各有智,天道循环。合道则生,背道则亡。
我们也只能是尽力救人,至于那些救不了的人,只能生死由命了。
 
 
 
 
 
 
 
 
400克半夏,500万
说起中药有毒,真的是天大的误会。整个社会由于文化断层,中医常识的极度匮乏,已经将祖宗传下来的中医瑰宝快要丢失殆尽。
现在一去药店,开个附子说有毒,开个细辛说有毒,开个麻黄要处方,总之是毕业于院校的中医从业人员,自己都不相信中医中药,自己对中医都不了解,天天拿着个十八反在那配药。
哪个中药没有毒?中药所谓的毒性,指的就是其偏性,偏性大就是有毒,但治病救人,还万万不能没有了这个偏性。没有偏性,不能称之为中药,也不能救人。
阳虚寒盛之人,附子可回阳救逆,吃下去一点没觉得不舒服,反而能把病治好,哪来的毒性?其实不是没有毒性,而是以偏纠偏,以毒攻毒了。阴阳一平衡,病就好了。毒药还是神药?用对了就是神药。
实热之人,1克附子也能中毒,因为你用错了药。
附子能救人,也能害人,到底是附子之错,还是人之错?
显然附子没有错,错的是人。
中药用对了,全是神药,救人于顷刻。
中药用错了,全是毒药,杀人于无形。
毒药还是神药,不在于中药本身,全在于用药之医者能否把握阴阳。
不分辨阴阳寒热,就说中药有毒,这显然毫无根据,根本立不住脚。但这样的事情,就这样眼睁睁的发生了。
有消息称,某诊所因给患者开了40克半夏,被患者告上法庭,终审判决赔偿500万。
原因就是法院认为,\"半夏\"为含毒性中药,且用量40g,其用量超出《药典》规定范围。该中医诊所存在诊断依据不明确、违反谨慎注意义务、用药依据欠充分的过错,该过错与患者目前的损害后果之间具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除了这样的事情,还有更气人的。医生把病患都治好了,但患者认为药方中的川芎会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而把医生告上法庭。参见以前文章《西医把人治死患者也认同,中医把人救活却被告上法庭》。
500万,对于一个普通中医来说无疑是天价赔偿,40年不吃不喝也赔不起。
难道行医,确实要搭上自己的一辈子?怪不得中医圈的人都想要跳出中医圈,真的是太难了。
这份终审判决书,不仅仅刺痛了中医人士的心,同时毁掉的将是整个中医界治病救人的信心,中医人士人人自危,导致医生看见患者不敢医不想医不愿医。
这不仅极大地打击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患者获得积极救治的医疗环境,更是将传统的中医治疗推到了风口浪尖,对中医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必须要落到实处的行动。
中医复兴,任重道远。
伟大的中医药,一次次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刚刚过去的新冠肺炎,或许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再次席卷。
现在磨还没卸,难道就要杀驴?
中医药立法不改,中医难有发展。
中医证的考核机制不改,中医难出英才。
一纸证书,将真正能治病救人,造福百姓的真中医以法律之名拒之门外。
一部药典,将真正能治病救人,传承了千年的良药定为毒药,拒绝给病患服用。
中医人,你要坚强。中医,你要挺住。
 
 
 
 
 
 
 
 
 
 
 
 
 
 
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人,羞明怕日,多泪
车前饮
【处方】 车前子(炒)、蒙花(去枝)、草决明、羌活、白蒺藜(炒,去角)、龙胆草、菊花、粉草。
【功能主治】 肝经积热,上攻眼目,逆顺生翳,血灌瞳人,羞明怕日,多泪。
【摘录】 《银海精微》卷下
 
 
 
 
 
 
 
 
车前叶粥
【处方】 鲜车前叶30~60克 葱白1茎 粳米50~100克
【制法】 将车前叶洗净,切碎,同葱白煮汁后去渣,然后加粳米煮粥。
【功能主治】 利尿,清热,明目,祛痰。适用于患有小便不通、尿血、水肿等症的急性肾炎患者。
【用法用量】 每日2~3次。5~7天为一疗程。
【注意】 患有遗精、遗尿的病人不宜食用。
【摘录】 《圣济总录》
 
 
 
 
 
 
车前叶汤
【处方】 车前叶(干者)1两,茜根(洗、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阿胶(炒燥)1两,地骨皮(洗)1两,红蓝花(炒)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便出血。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六
 
 
 
 
 
偏头痛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本病临床所见颇多,多为慢性,且病程缠绵,日久不愈,根治颇难。
病因《临证指南医案》云∶\"偏者,主乎少阳,而风淫火郁为多。\"病发头侧,位在少阳、肝胆互为表里,故发病与肝胆尤为关切。\"肝为百病之源,五脏之贼\",故凡肝气、肝火、肝风、肝阳(阳亢)之邪皆可循经上达而致偏头痛。又高顶之上,惟风可到,故每多兼挟风邪而致。仍风有内外,治当详察。
症状 偏头痛,多痛在一侧或两侧,时痛时止,迁延不愈,或剧痛时日,痛苦异常。
论治 凡偏头痛,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愈偏镇痛汤
【组成】天麻10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先煎),丹皮、赤芍、丹参、木瓜各10克,金银花15克,胆星、炙甘草各6克
【用法】上药用适量清水泡30分钟,再煎煮沸30分钟,将2次煎出药液 300毫升混合均匀,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每次服150毫升。
【功用】清肝熄风,活血通络。
【主治】偏头痛。
【疗效】屡用特效,一般服药7~15剂后即获痊愈或显效。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本方是王乃英主任医师之验方。【附记】王老从医60余年,经验丰富,效方颇多。用本方治偏头痛,疗效颇佳。笔者验之临床,亦每获佳效,确为治疗偏头痛之高效良方。加减法∶血虚肝热者,加当归、白芍、牡蛎;肝胆火郁者,加龙胆草、桑叶、薄荷;疼痛剧烈者,加地龙、全蝎。
2.头痛舒煎剂方
【组成】细辛4克,吴茱萸3克,炙全蝎5克,白僵蚕10克,制南星4克,白附子6克,石决明15克,天麻9克,生石膏20克,红花10克,川芎5克,苦丁茶、生甘草各3克
【用法】先用1500毫升(约3碗)清水,将诸石类贝壳药物煎30分钟,再纳入其他药物,后放细辛,煎服滤液1碗约350毫升~400毫升,放入鲜生姜汁3~5滴兑服。姜汁佐服可助胃气,涤痰浊,发挥药效速达病所。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潜阳,搜风镇痉,清化痰热。
【主治】血管性头痛。其特点是头痛常开始于颞部,眼部或前额部,逐渐扩展至半侧头部。疼痛呈博动性钻痛,纯痛或刺痛,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后转为持续性疼痛。痛剧时常伴恶心、呕吐等证。此病缠绵。颇难治疗。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孟澍江教授验方。
【附记】①本方系孟教授积数十年临床经验研究而成。通过长期临床观察,疗效颇佳。
②临证加减∶一是依据病证偏重加减∶烦燥易怒,口苦、胁痛者,加丹皮9克,柴胡6克,香附12克;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左头胀痛明显者,加白芍12克,白蒺藜15克,钩藤9克(后下);痰热壅盛,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者,加夏枯草10克,川连3克或天竺黄10克,竹茹9~12克;湿浊偏甚,头重痛,呕吐作恶,舌苔白厚腻者,加泽泻,制半夏各9克;病久瘀甚,痛为针刺难以忍受,舌有紫气或瘀点瘀斑,脉弦涩者,加桃仁、赤芍、丹皮各9克;气血亏虚、失眠、眩晕、低血压者,加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黄芪9~12克;伴外感风寒、头痛、恶寒明显,鼻塞流涕者,加荆芥9克,葱白3根,苏叶9克;伴风热侵袭、头痛、发热明显,咽痛者,加蔓荆子10克;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3~6克(后下);老年体虚者,改用制大黄5~~10克。二是依据病位偏重加减;前额痛甚,加白芷6~9克;后头痛甚,加珍珠母30克(先煎)丹皮9克;右头痛甚,加酸枣仁15克,眉棱骨痛,加蔓荆子9~12克。
③综合调理 一是配用外治方药,二是配用针灸按摩;三是饮食调理,忌食辛辣刺激物;少食甘肥厚腻助湿之品,适当配用食疗方;四是勿过劳,避免情志刺激,适当休息等。如此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偏头痛方
【组成】珍珠母30克(先煎),龙胆草2~3克,除菊花9~12 克,防风3~5克,当归6~9克,白芍9克,生地12~18克,川芎5 克,全蝎2~4只,䗪虫5~9克,地龙、牛膝各9克
【用法】上药除珍珠母外,用水浸泡30分钟,先将珍珠母放火上煎20分钟,再与余药同煎30分钟。每日1剂,日服2次。忌食辛辣之品。
【功用】清肝潜阳,活血通络。
【主治】凡因肝火亢盛,上扰清窍所致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以痛有定处,其痛暴作,痛势剧烈,或呈胀痛、跳痛,或呈刺痛,多因情感过激而诱发,可伴有面红目赤、口苦咽干、烦燥易怒等证状为本方辨证要点。
【来源】《名医治验良方》。本方是浙江名医陆藏青自创验方。
【附记】 方中龙胆草善降肝胆火热,珍珠母平肝潜阳;菊花疏风清热,平降肝阳;白芍、生地滋阴柔肝,平肝清热,滋补肝体;防风散风止痛;当归、川芎、地龙养血活血,通络止痛;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脉,配以䗪虫则具有活血祛瘀之功、众药合用具有清肝潜阳,活血通络之效。恰中肝火亢盛,上扰清窍之病机,因此临床应用,效用确凿。
本方随证加减的规律为∶如苔腻口甜者,加佩兰5~9克;食欲不振者,加焦六曲或谷麦芽各12克;舌胖嫩、神疲乏力,加太子参18克;两目干涩者,加枸杞子12克;恶心者,加法半夏、胆星各9 克,陈皮5克;舌边有瘀斑、瘀点者,去白芍为赤芍。
4.辛乌荆芷汤
【组成】细辛、制川乌、制南星各10克,蔓荆子、白芷、地龙、菊花、川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风除湿,清肝通络。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疗效】治疗55例,全部治愈。服药3~6剂,获愈者30例,服7~12剂而愈者25例。
【来源】武留国(《陕西中医》(2)1991年)。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数例,亦获痊愈,确为效方。其加减法为,热盛者,加生石膏;头顶痛者,加藁本;后头痛者,加羌活;左侧痛甚,加柴胡;右侧痛甚,加白芍。
5.散偏汤
【组成】川芎、白芍各30克,白芷3克,郁李仁、柴胡、甘草各6克,白芥子、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解郁柔肝,通络止痛。
【主治】偏头痛。
【疗效】李贯徽多年临床验证,结果治愈率为94.%。显效率为6%。
【来源】清·陈士铎《辨证录》。
【附记】散偏汤确为治疗偏头痛之高效古方,近年国内亦有不少用本方治验报道。
6.归芎蜈蝎汤
【组成】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蒺藜、乳香、没药各10克,蜈蚣2条,全蝎、细辛各3克,黄芪 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连服20天为1疗程。停药后仍痛者隔1周再服。服药期间不用其他药物。
【功用】活血搜风,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
【疗效】治疗55例,痊愈 48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 例。
【来源】杨德松(《四川中医》(8)1990年)。方名为笔者拟加。
【附记】临床验证,每收佳效。本方在临证应用时,可随证加减,如颈项不适加葛根;头顶冷痛加附子;偏头痛加柴胡;前额痛加蔓荆子。
7.芎牛止痛汤
【组成】川芎20~30克,牛膝30~45克,琥珀5~10克(冲服),蔓荆子10~15克,僵蚕5~10克,生石决明20~50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重证2剂)。
【功用】活血祛风,清降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疗效】治疗54例,痊愈4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3%。痊愈病例经随访1年不复发。平均用药7剂。
【来源】王文明(《吉林中医药》(3)1988年)。方名为笔者拟加。
8.丹芎止痛汤
【组成】丹参30克,川芎、白芍、香附各15克,元胡10克,茯苓、防风各15克,白芥子、羌活各15克,柴胡5克,白芷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祛风,利湿化痰,通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疗效】治疗101例,临床治愈86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来源】赵金录等(《陕西中医》(6)1987年)。方名为笔者拟加。
【附记】笔者验之临床,依本方并随证加减,每获效验。凡妇女经期及妊娠期慎用本方。
9.麻芎芷藤汤
【组成】天麻10克,川芎、羌活、白芷、菊花、钩藤各15克,全蝎10克,当归12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平肝熄风,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疗效】治疗28例,27例痊愈。其中服药3剂痊愈者8例,服6剂痊愈者11例,服9~12剂痊愈者5例,服15剂以上痊愈者3例。
【来源】李晓三(《河北中医》(5)1988年)。方名为笔者拟加。
【附记】笔者临床验证数例,均获痊愈或显效。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应随证加减;若两胁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者,加柴胡、薄荷各10克;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午后低热,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数者,加山萸肉12克,生地20克,沙苑子20克;胃腕胀闷,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者,加龙胆草、酒大黄各10克,泽泻12克,佩兰15克;若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者,加赤芍12克,红花10克,川芎改用25克。
10.归芎二白汤
【组成】当归10克,川芎35克,白芷6克,菊花12克,白芥子、香附、柴胡各6克,桃仁9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3次,取汁混合,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 活血祛瘀,理气解郁,活络止痛。
【主治】血管性头痛。
【疗效】治疗84例,痊愈69例,好转11例,无效4例。
【来源】邵正泰等(《陕西中医》(11)1986年)。方名为编者拟加。
【附记】临证加减∶左侧痛加龙胆草、黄苓各6克;右侧痛加藁本、独活各9克;痛连巅顶加藁本9克,珍珠母24克(先煎);刺痛明显加红花9克,制乳香8克;久痛或痛不可忍者加全蝎4克(冲服),蜈蚣2条,水蛭3克等。
 
 
 
 
 
 
 
退烧方
这种发热秋季尤其多见,体温常常高达38.5度以上,许多患者往往先挂水,两三天热不退才求助中医;而服用此方后,大多数人汗出热退,有些人会通身大汗,从此脉静身凉。也有服用以后,随即汗出后即愈。
本方大人小孩均可服用。下面这张退热方,是黄煌教授的经验方,主治感冒发高热,汗出热不退或无汗身热者。
黄煌退烧经验方:柴胡40克、黄芩20克、连翘30克、甘草20克。
用法:加水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
此方从小柴胡汤加减而来。
因是治疗急性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之所以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
柴胡用于退热,必须大量使用,《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克换算,也需要24克;而且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姜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
案一:朋友的爱人昨晚开始发烧,现高烧38.8度。他说6月也发烧一周,CT诊断为“肺炎”,挂水一周方退。我问他病人发热有汗否?是否月经期?有无其它不适?答曰月经刚过,发热前呕吐一次,肠胃无不适。即开一方:柴胡40克、生甘草10克、黄芩15克、连翘50克,水1500毫升,煎煮半小时,每三小时服一次。如汗出热退即停服。到中午,询问了一下情况,朋友诉我,他爱人服药第二次后,微微出了些汗,烧也退了。
案二:患儿2岁,发烧数天,肌注、口服退烧药物热退后不久复升,下午体温高。无咳喘、呕吐等症。处方:柴胡15克,甘草10克,黄苓10克,连翘15克,水煎分三次温服。次日告知服药一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嘱其继服一剂,已痊愈。
案三:女,32岁,诉一家三口均发热,输液、吃西药均无效。测量该患者体温38.8°(腋温),倦怠乏力,恶寒,咽喉痛,咳嗽,痰稠。大小便如常。脉浮弦数,舌红苔薄黄。处退热经验方加味:柴胡40克,黄芩20克,连翘30克,银花20克,甘草10克,芦根30克,杏仁15克,青蒿30克。四剂,每日服三次。因考虑风邪上受首先犯肺,故加杏仁宣肺、青蒿透气,从而加强清热退烧作用,芦根清热生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肺痈吐脓。该患者咳嗽痰稠,故加芦根。因药投对症,服药后很快烧退痊愈。
方一:退烧奇方,立见奇效(1)用10克荆芥开水煮5分钟,加板蓝根冲剂,喝下去,大约30分钟后微微出汗,就好了。(1)蚕砂10克 竹茹10克 陈皮10克煮水开后3--5分钟,一般一次就好,重者2--3次就退烧了,就不用喝了。
方二:高烧退烧方 持续高烧39度以上,不退烧的良方:取以下三味药:1、陈皮30克 2、竹茹30克 3、蚕沙30克。三味药加冷水煮10分钟。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上即可退烧,严重者每三个小时服一次,24小时内退烧。
方三:低热日久不退秘方:白芍18g,青藁10g,白薇10g。用法: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分两次服。在末一次黄昏时服。方解:本方适用于夜间低烧,日久不退。也可用于治疗因胆囊炎、肝炎所致的低热,疗效显著。
方四:车前草。用法是鲜草每次5—8棵,干品中药房有售每次取20克。小孩子酌减,煮水喝。一般第一次喝完后烧就大退,然后2个小时再喝一次,最严重的3次退烧。效果确实非常好,没有副作用。
方五:治患儿激素退烧反弹用石膏60克、虫退(蝉蜕)10克、薄荷10克、连召15克、黄岑12克、大青叶10克、羚羊角6克、甘草5克水煎服一天一付,分2次服
方六:感冒发热验方[组成]荆芥、防风各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生石膏30克,淡竹叶6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羌活10克。[用法]水煎服。[备注]主治感冒发热不退。一般1-2剂可退热。
方七:感冒(高烧不退)。组方:核桃10个,银花10克。生姜20克,冰糖30克。将核桃去壳取仁,与银花、生姜、冰糖一起加水煎熬,熬至冰糖化完为止,然后取桃仁、银花、药汁服用,每日 1剂,分2次服,连服1~2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49集:中医内科学
【程爵棠:名医高效良方-偏头痛】
〖程爵棠〗名医高效《偏头痛》10方
动不动唉声叹气,到底咋回事?
偏头痛中医
小柴胡汤10种加减法,中医中的“万能神方”,你一定要知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