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154
安寐丹
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当归9克,甘草3克,茯神9克,生枣仁15克,熟枣仁15克,丹皮6克,草蒲3克;
补心安神,专于心经血虚。
 
 
 
 
 
 
分水丹
白术30克,车前子15克
健脾补肾,除湿利水,治水泻泄泻特效。其方是《杨起.简便方》傅山变散为汤,改轻剂为重剂,使药力更专。殊有捷效。
3、 结胸汤
瓜蒌一个,生甘草3克 水煎服。
治胸中垢腻顽痰,傅山谓此方“治胸之圣药。
 
 
 
 
 
 
 
人参健脾丸
小米锅巴60克,面锅巴60克,山药用60克,党参24克,莲子24克,炒白术24克,炒苡米24克,炒谷芽24克,炒麦芽24克,焦山楂24克,草豆蔻24克;
共研细未,炼蜜为丸药,每服9克,日三次。
具有建脾除湿、消积去滞,主治小儿脾胃虚弱,不思饮食,面黄萎困,脾虚泄泻。
 
 
 
 
 
 
感冒:液门穴一针即愈
液门穴,手小指无名指缝间。穴名首见于黄帝内经,是手少阳三焦经荥穴。
 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效果显著,一针即可痊愈。自我治疗,可采取按压,掐刺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效果。 风寒束表,三焦膀胱主一身之腠理毫毛,液门穴通经温阳,可解表之风寒。 针刺或掐刺,可感觉脊背热流升起,寒去温来,耳通鼻畅。
 
 
 
 
 
 
 
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3分,赤芍药3分,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大腹皮半两(锉),百合1两,紫苏茎叶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气壅上冲,心腹痞满,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小儿心胸气壅,胀满虚热,不能乳食,大小肠气滞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分,木通(锉)1分,人参(去芦头)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枳实(麸炒微黄)1分,当归(锉,微炒)1分,川大黄半两(锉,微炒)。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心胸气壅,胀满虚热,不能乳食,大小肠气滞。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三
 
 
 
 
 
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半两,龙齿半两,黄芩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钩藤半两,玄参半两,石膏半两,川升麻3分,麦门冬1两(去心,焙)。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小儿心热多惊,睡中狂语,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竹叶7片,煎至5分,去滓服。
【摘录】 《圣惠》卷八十三
 
 
 
 
 
 
平肝降压丸
此方提供一个思路。
成分:槐花100克、夏枯草100克、黄芩100克、丹参100克、豨莶草200克、怀牛膝100克、钩藤100克、菊花50克、白蒺藜50克、川芎250克、生牡蛎10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用腊纸封包。
功能:清肝明日、活血降压。
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胸闷、目赤肿痛、急躁易怒、耳鸣如蝉。
服法:日服二次。
服量:每次服一丸。
规格包装:每丸重15克,每袋10丸装。
禁忌:辛辣之物,孕妇禁忌。
 
 
 
 
 
 
 
喝中药是有禁忌的
牛膝禁牛肉,
麦冬禁鲫鱼,
当归禁湿面,
薄荷禁鳖甲,
地黄、何首乌禁一切葱蒜萝卜。
甘草禁菘菜,猪肉,海菜。
丹参,茯苓,茯神,禁醋和一切酸。
 
 
 
 
 
 
 
乳腺增生外用液 (参考方)
牡丹根500克,刺梨树根200克,铁篱笆刺根200克,山蚂蝗200克,星宿菜300克,60度白酒10斤,酮洛芬600克。
制作方法:泡七天即可使用,泡时间越长越好,最好泡三个月 。
用法:外用,将药水喷患处然后揉搓,干了再喷如此反复十分钟即可,每天用药一次。
主治:乳腺增生,急性乳腺炎等乳腺疾病 。
疗效:一次见效,七次到10次明显缓解。
 
 
 
 
 
 
妊娠4-5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桑寄生1两,人参半两(去芦头),蔓荆子1两,防风3分(去芦头),刺蓟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妊娠4-5月,头重耳鸣,时时腹痛。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七十六
 
 
 
 
 
 
 
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赤茯苓散
【别名】 赤茯苓汤
【处方】 赤茯苓1两,白术半两,黄芩3分,旋覆花半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木通3分(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妊娠身体浮肿,心腹急满,小便涩滞。
【用法用量】 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一五七)。
【摘录】 《圣惠》卷七十五
 
 
 
 
 
 
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赤芍药半两,白术半两,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病3日,腹痛,小便不利而呕者,属少阴病证。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九
 
 
 
 
 
 
【九香疏肝汤】--对男人痿、泄有很好的疗效
【药物组成】 九香虫、醋柴胡、郁金、龙骨、牡蛎、白芍、当归、甘草。
加减:若见肝郁化火者,酌加牡丹皮、栀子、绿豆衣等;如兼心神受扰者,可加莲子心、酸枣仁、茯苓、茯神、远志等;若伴前列腺炎、睾丸炎而见湿热之象,则配清热除湿法,可选四妙丸加减;若肝郁寒化而见少腹时痛、肢寒怕冷、小便清长者,酌加乌药、小茴香、吴茱萸等。
【适用病症】 Y痿。临床表现为不举,或举而不坚,伴见心悸易惊,常常寐中阳举,举而遗J,可有失意多疑、精神压力过重、恐惧等诱因。
 
 
 
 
 
 
治脑血栓特效秘方
【药方内容如下】
葛根 30 g,红花、桃仁各 15 g,地龙、丹参各 20g,全虫 5 g。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
每日 1 剂。15 剂为 1 个疗程,休息 3 天后,再用本方治疗。
疗效 用本方治疗脑血栓患者 36 例,经用 2 ~ 4 个疗程后,其中痊愈 25 例,显效 6 例,有效 3 例,无效 2 例。
免责声明:药方仅供参考以及学习分享,如有不是中医师,请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用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其它情况,也不能一一预料,后果自负!
 
 
 
 
 
 
网球肘:仙鹤草汤
【来源】王继先,《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仙鹤草30~40克,桑枝30克,金银花、白芍各15~30克,片姜黄6~10克,甘草3~10克,大枣10枚。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活血通络,缓急止痛,消肿。
【主治】网球肘。
【疗效】治疗94例,治愈(肘关节无疼痛,肘外侧无压痛,Mills征阴性)58例;好转(肘关节活动微痛,肘外侧有轻微疼痛,劳累后疼痛稍加重)29例,无效(肘关节疼痛减轻,肘外侧有压痛,活动后疼痛加重,Mills征阳性)7例。总有效率为
 
 
 
 
 
 
 
军队传出专治拉伤扭伤特效方
当兵时经常要拉练,长途跋涉,不少战士经常会崴脚,痛痛难忍,脚脖肿胀,有一老军医传授一方效果很好!

处方: 红花 40克,枝子(栀子)35克,白芍30克。
用法:共研成细面,用鸡蛋清调和敷于患处,用布包好,以皮肤出青为好,第二天就可以正常行走,有意者不妨一试
 
 
 
 
 
 
 
时气胃热口干,烦躁,渴不止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栝楼根1两,麦门冬1两(去心),生干地黄1两,知母半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时气胃热口干,烦躁,渴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小麦50粒,淡竹叶2-7片,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五
 
 
 
 
 
 
 
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3分,桑根白皮1两半(锉),紫苏茎叶3分,百合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3分,汉防己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四
 
 
 
 
 
 
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3分,犀角屑3分,羌活3分,麦门冬3分(去心),蔓荆子3分,石膏3两,甘菊花3分,人参3分(去芦头),黄耆3分(锉),防风3分(去芦头),羚羊角屑2分,远志2分(去心),前胡3分(去芦头),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脾脏中风语涩,四肢难举,智意不安,心膈烦热,头目昏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
 
 
 
 
 
养血调经方
调经方
【组成】紫石英60g(先煎),淫羊藿18g,枸杞子12g,熟地黄18g,当归12g,续断30g,菟丝子18g,山药18g,茯苓15g,柴胡12g,醋香附12g,川牛膝15g,红花12g,丹皮12g,黄芩12g,麦冬12g,木香12g,陈皮12g,炙甘草6g。
【功用】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主治】肾气虚证。症见月经周期延后,迟发或闭经,或婚久不孕,经量少,色淡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两尺尤甚。或子宫发育不良,性欲淡漠,夜尿多;眼眶暗,面部暗斑,或环唇暗;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尺弱。适用于不孕症、闭经、月经后期、月经量少、卵巢早衰等,而见上述诸症者。
【方解】方中熟地黄、当归滋补阴血,益肾填精,为君药。紫石英、淫羊藿温补肾阳,枸杞子滋补肾阴,菟丝子、续断平补肾阴肾阳,炙黄芪、太子参补气养阴,共为臣药。川牛膝、红花、丹皮养血活血,又可清血中余热,补而不滞,黄芩、麦冬清热养阴,防诸药温燥,柴胡、香附调畅气机,山药、茯苓、砂仁、木香健脾和胃以助运化,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加减】
(1)合并功能性高泌乳素血症者,加生麦芽、薄荷、川牛膝等。
(2)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型者,当健脾祛湿化痰,可酌加苍术、白术、制半夏、胆南星、薏苡仁、赤小豆、神曲等。
(3)血瘀甚者,加赤芍、皂角刺、通草、泽兰等。
(4)脾胃虚弱者,加砂仁、炒白术等。
 
 
 
 
 
 
 
 
肾虚腰痛
沐子健坐诊的时候,
有个老爷爷过来看诊。
我看着他弯着腰,
艰难的走入诊室,
就开口问:
老爷爷,腰怎么不舒服呢?
老爷爷特别惊讶,
就给我倒苦水了。
原来是这个腰痛已经差不多有三年了
站久一点就会出现腰痛,
就不说去弯腰去扫地,做饭了。
腰痛的时候,就想到贵妃沙方去躺着,
这样过一个小时之后,才能缓解。
这样特别影响生活,
现在脚也经常发软,不想走路。
夜尿也特别多,有时一个晚上都要起来5-6次。
和老人聊完之后,
我就给把了脉,双尺均沉。
然后就说给老人开一个补肝肾,强筋骨的方。
不过老人,不想喝中药。
临床常常遇到,有不想喝中药的病人,
可能是担心中药太贵了,
也可能是脾胃不好,喝中药不好消化,
还可能是不相信中医,不喝中药。
我就耐心的和老人沟通,
最后给老人开了一张代茶饮的方。
炒杜仲12克,
开水泡15分钟,
代茶饮。
这个是沐沐日常常用治
肝肾虚损之腰膝酸痛的杜仲茶。
杜仲
药味甘,药性温,
平补肝肾,
《本经》言本品“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
《本草汇言》记载
“凡下焦之虚,非杜仲不补;
下焦之湿,非杜仲不利;
足胫之酸,非杜仲不去;
腰膝之痛,非杜仲不除……
补肝益肾,诚为要药”。
(藕断丝连的杜仲)
因为“腰为肾之府”,
中老年人,年老肾虚,
肾虚则腰部经脉空虚,
精血不养经脉则容易发生腰痛。
所以用杜仲来补肾。
注意事项:
1使用杜仲的时候,必须是肾虚的腰痛。
主要的鉴别点就在于腰痛是否平卧缓解。
2杜仲治疗肾虚腰痛时,
炮制很重要。
需要盐来浸泡,同时还要炒过。
 
 
 
 
 
 
【西药偏方】痔疮膏、冻疮膏
1.绿药膏1支+冰硼散2支搅拌=痔疮膏。
 2.绿药膏1支+654-2针1支+地米1支搅拌=冻疮膏。
 售价5--10元,绝对比单纯卖痔疮膏或冻疮膏利润大!
 
 
 
 
 
 
【茶壶佳方】大补元气的绝妙小方

【配方】:首乌5克、生地5克、枸杞5克、黄芪3克、菊花3克、大枣3枚、冰糖适量组成。
【用法】:这是一茶壶的量,开水冲泡10分钟就可以喝了。一副配方可以泡上一天,茶色是深咖啡红,非常漂亮,味道还不错呢。
【方解】:制首乌平补肝肾,生地、枸杞滋阴补肾,黄芪、大枣健脾益气,菊花能清热,平衡其它几位药的热性。
 【功能】:它能滋阴益气、温补肝肾,而且不燥不腻,适合常饮。入冬以后,凡是半月痕不足的朋友都可以喝一喝。
【疗效】:您如果注意保养,并坚持每天喝这个茶,一般来说,每个月会补出一个手指的半月痕,元气也就渐渐充足起来了。
 
 
 
 
 
 
 
 
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川大黄1两半,犀角屑3分,枳实3分(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石膏1两,丹参半两,槟榔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大肠实热,头痛目眩,惊狂,喉痹,胸胁满闷,手足烦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六
 
 
 
 
 
 
 
 
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肿,洒洒恶寒,动转筋痛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去皮)、葵子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妊娠小便不利,及水肿,洒洒恶寒,动转筋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新汲水调下,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八
 
 
 
 
 
 
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子芩3分,桑螵蛸3分(微炒),汉防己1分,羚羊角屑3分,射干半两,川升麻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瞿麦1两,大青2分,木通3分(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膀胱实热,腹胀,小便不通,口舌干燥,咽肿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七
 
 
 
 
 
 
病毒性角膜炎
(一)【辨证】肝气郁滞,内有痰火,外受风热毒邪。
【治法】清热散风,化痰解毒,益气养阴。
【方名】聚星散。
【组成】防风20克,荆芥20克,柴胡15克,谷精草20克,丹参2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玄参20克,板蓝根20克,大青叶20克,海藻30克,白芷20克。
【用法】水煎服。
【出处】李永才方。
(二)
【辨证】肝经风热,上攻于目。
【治法】疏风清热。
【方名】银翘散加减方。
【组成】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庞万敏方。
 
 
 
 
 
 
 
 
 
生发饮
1、药物组成:黄芪30克、生地20克、熟地30克、首乌20克、黑芝麻3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川芎10克、白蒺藜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当归10克。
2、用法:水煎服。
3、适应证:肾虚气血不足,头发逐渐脱落,或呈片状,或突然头发骤脱。
4、加减:脂溢性脱发加白鲜皮20克、蝉衣10克、地肤子20克、丹皮15克。
 
 
 
 
 
保护血管内皮
1. 药材:黄芪、红景天、川芎各6~10克(一个人一天的用量)。
最好煮30分钟左右,有效成分能够溢出。坚持3到6个月。
这个方子比较小,平和,可以长期服用。
黄芪:补气升阳。有保护和修复血管内膜的作用。
红景天:有抗乏氧的作用,也是益气活血的药
川芎:行气活血。
这3味药都有保护和修复血管内膜的作用。
2.做法:3种药材一起加水煎煮20分钟,连续服用3个月到半年左右。
3.注意事项:此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一般人群都可以使用,尤其适合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日常调理。但使用请先咨询医师。
 黄芪能补气升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有保护和修复作用;红景天、川芎能益气活血,有很好的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中医不是一个病,对应一个方!
中医不是一个病,对应一个方!高血压头晕,竟因为大便不通!读完才明白,真正的中医思维是这样!
其实,每一天都会有很多人问,这个病用什么方,那个病用什么方?我和你说的那个人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我能不能用?做好人就彻底一点,把量也发出来。
我几乎每一篇文章里面,都在强调一个东西,那就是,中医思维不是一个病对应一个方,临床诊疗的过程一定是动态的,当机的,辨证的。
这里说一个我遇到的一个高血压病人,高压210,低压110,他主要的症状就是头晕,是高血压引起的,但是这七八年的时间里面,降压的西药用了不计其数,这里就不说了,在他转战中医之后,治疗高血压的方剂,几乎用了一个遍。
像滋阴潜阳汤、天麻钩藤饮、礞石滚痰丸、葛根黄连黄芩汤、补阳还伍汤、镇肝熄风汤、血府逐淤汤等等的,但是几乎都是一个结果,停药不到一周,血压就反复了。
难道血压高就没有办法了?其实不见得,中医治病,治的是什么?并非是症状,而是病机,那么就知道他为什么停药就反复了。
原因就在于病机没找对,或者不全,那现在得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他高血压的真正病机,那么如何找到真正的病机?
主诉、舌脉、病史、伴随的症状,都必须兼顾到,缺一不可。
他脉弦数,舌红,苔黄,少津液,除了头晕,还有面红目赤,叹息,心烦,不想吃东西,口干,想喝凉水,有人会说,这些不就是高血压病人,比较常见的症状吗?也看不出啥呀?
别急,有一个细节,将会是破案的关键,就是最开始提到的大便不通,这个病人,其实已经便秘好几年了。
我认为这才是破案的关键所在,为什么?
他舌红苔黄,少津液,这都是肝郁化火,没什么好说的,但是肝郁化火之后呢?其中之一就是影响了胃气的通降,以及肠道内津液的输布,而这个便秘,就是胃气不降,肠道内津液不足的体现。
到这里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便秘会怎样?
便秘,相当于后门堵上了,就是说肝郁化火之势,得不到降泄,只能往上返。这一上返的话,脸红、目赤、血压高、头迷糊、口干口渴、喜欢冷饮。
到这一步,不就找到他高血压的根源病机所在了?既然是大便不通,那么,想办法让大便通下来,令火势降泄,不就好了吗?
于是用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栀子,代赭石,钩藤,牛膝。
结果怎么样?
一剂药下去,排下大便好几枚,虽然味道臭的要命,但是大便下去以后,眩晕明显减轻了。
接着,再用一剂,大便又下来好多。这一回,眩晕继续减缓,发热感消失,心情愉快,血压降到高压180,低压94。
然后我看他,苔薄黄,舌红,脉象偏弦数,于是去掉了栀子、代赭石,加入白芍、菊花、枸杞、制首乌。
再用了5剂药下去,眩晕消失,高压140,低压94。今天,他给我打来电话,还没等我询问,他就自己把这几天的感觉告诉我,最后还问:“你什么时候再来给我搭搭脉?看看接下来吃啥药?”
总之啊,在我看来,中医不是一个病,对应一个方,而是要有刨根问底儿的精神,找到每一个病人,这个病背后的真正病机,才能避免病人对中医渐渐的失望,才能让那些“中医只能养生”的言论,偃旗息鼓。
 
 
 
 
 
 
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诃黎勒皮3分,麦门冬半两(去心),白术1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杏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上气呕吐,胸胁满闷,不思饮食,心神虚烦。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二
 
 
 
 
 
 
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1两,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3两,大腹皮1两(锉),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白术半两,木通3分(锉),旋覆花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槟榔1两,诃黎勒皮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膈气,痰结气滞,不思饮食,肩背壅闷,四肢烦疼。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五十
 
 
 
 
 
 
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赤茯苓散
【处方】 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桔梗(去芦头)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术3分,川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赤芍药3分,旋覆花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 上(口父)咀。
【功能主治】 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补肾药方16剂
肾气不足方剂汇总二(收集整理)
泽泻汤、丸、散
磁石汤
附子汤+附子汤的应用+JT叔叔的附子汤+背寒、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肌肤冷
杜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