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1336
头发暴落生新方
【方源】:《中草药验方选编》
【组成】:生地、丹皮、龟版、熟地、玄参各6克,何首乌、当归尾、枸杞子、吴茱萸、麦冬各9克,黄柏(酒炒)、白菊花、知母、夜交藤、女贞子各4.5克,砂仁、甘草各1.5克,藁本3克。
【用法】:水煎服。或加10倍料,研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功效】:滋肝补肾,养血安神,祛瘀生新。
【主治】:脱发。
【方解】:方中生地、丹皮、当归、夜交藤养血安神;龟版、熟地、枸杞子、吴茱萸可滋补肝肾。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肾同源,故本方以滋养肝肾为主,以使其精血旺盛,足以养发生新。
 
 
 
 
 
生发汤
【方源】:《邹云翳医案》
【组成】:制首乌15克,砂仁1克拌炒,熟地、墨旱莲、女贞子、枸杞子、豨签草、黑芝麻、潞党参、炙黄芪、桑葚子、全当归、大白芍、阿胶珠(烊化,冲入)、桂圆肉各9克,陈橘皮4.5克,炙甘草3克,小红枣5个(切开)。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肝肾两虚、气血双亏所致的脱发。症见头发日渐脱落,色黄而不泽,伴有头昏,便秘,饮食睡眠尚好,舌苔薄白,脉象虚细。
【方解】:方中首乌、旱莲草、女贞子合用可滋补肝肾;党参、黄芪、当归配合可益气养血。本方滋养肝肾、益气补血,先天后天同补,使其气血旺盛,从而达到固发养发的目的。
 
 
 
 
 
治斑秃方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生地、熟地、鸡血藤、首乌藤、白芍、桑葚各15克,生黄芪30克,川芎、旱莲草各9克,明天麻、冬虫夏草、木瓜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生发。
【主治】:油风脱发(斑秃、全秃)。
【方解】:方中生地、熟地、桑葚、旱莲草可滋补肝肾;同时配合首乌藤、白芍、黄芪等益气养血之品可助生发。临床多见脂溢性脱发,或为湿热内蕴,或为痰湿聚集,或为阴虚血亏,宜分而治之。本方适宜治疗属于肝肾不足、血虚脱发者。
 
 
 
 
 
 
黑首乌发丸
【方源】:《验方汇选》
【组成】:黑芝麻、首乌、熟地、当归、黄芪、党参、川芎、赤芍、白附子、补骨脂、菟丝子、女贞子各30克,羌活、木瓜各15克。
【用法】: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3次,可连服数月。或用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减。
【功效】:滋补肝肾,养血乌发。
【主治】:早年白发症。
【方解】:方中黑芝麻、首乌、熟地、菟丝子、女贞子等品为滋补肝肾之良药;当归、党参、黄芪等又可益气养血乌发。早年白发与遗传基因有关者,此类用药,效果不好。若因肝肾精亏、气血虚弱者用本方,坚持半年以上可见到效果。
【附方】:乌发茶(经验方),何首乌30克,生地、牛膝、当归各15克。水煎作茶饮,连服数月。用于早年白发症。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大腹汤
【处方】 大腹(锉)1两,陈曲(炒)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木香(锉)1两,肉豆蔻(去皮)半两,干姜(炮)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诃黎勒(炮,取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大麦糵(微炒)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半两,京三棱(炮,锉)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擘破),同煎至6分,去滓;稍热食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妊娠心痛胀满,胎不安
大腹汤
【处方】 大腹皮(锉)3分,芎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人参3分,当归(切,焙)1两,苎麻根(锉)1两,紫苏茎叶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妊娠心痛胀满,胎不安。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风毒脚气上攻,头目昏眩时痛,脚膝痹弱,不能履地;或时发寒热,呕吐痰涎
大腹汤
【处方】 大腹皮(锉)1两半,紫苏茎叶1两,干木瓜1两,桑根白皮(锉)1两,沉香(锉)半两,木香半两,茴香子根(切,焙)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木通(锉)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槟榔(锉)半两,莱菔子(焙)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风毒脚气上攻,头目昏眩时痛,脚膝痹弱,不能履地;或时发寒热,呕吐痰涎。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葱白3寸(切),生姜3片,煎至6分,早、晚食后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白驳片
【方源】:《常见皮肤病中医治疗简编》
【组成】:紫草、降香、七叶一枝花、白药子、白薇、苍术、红花、桃仁、生首乌各50克,海螵蛸、甘草各35克,龙胆草20克,蒺藜750克。
【用法】:共研细末,制片。每次10片,日服2次。或用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列酌减。
【功效】:祛风利湿。
【主治】:白癜风。
【方解】:方中用紫草、降香、白药子、苍术祛风利湿;桃仁、红花、首乌可养血活血。本病古称白驳风,患处皮肤色素消失呈白色,界限清楚,毛发往往变白,边缘可有色素沉着,分布对称或不规则,患处皮肤的知觉、分泌及排泄功能均正常,无明显的自觉症状。
【附方】:白硫散(方源同上),白附子、硫磺、研末,姜汁调匀外搽。用于白癜风。
 
 
 
 
 
 
黄丹五倍子水
【方源】:赵乐闻祖传验方
【组成】:黄丹、枯矾、明矾各12克,五倍子、百部各15克,雄黄、白芷、白藓皮、硫磺各6克,朱砂、轻粉各3克,蛇床子、白附子、白凤仙花各9克,陈米醋1500毫升。
【用法】:分别研末。将陈米醋放入铁锅中煮沸后,加入黄丹,用筷子搅匀,再下五倍子、百部、蛇床子、白附子、白芷、白藓皮、白凤仙花等细末搅匀,然后徐徐入枯矾等其余6味药末。搅匀后,离火即得。使用前先用西杉木、或杉木叶,或松木片,或松针,选其中1种置火上烧烟,以手掌烤熏之。然后取药液10~20毫升,搽手或泡手(泡手药液里留下再用),泡后不要用水洗,1日3次。
【功效】:解毒杀虫,生肌敛疮。
【主治】:一切癣疮、鹅掌风、灰指甲等。
【方解】:方中黄丹、枯矾、百部、雄黄等品可解毒杀虫;明矾、五倍子可敛疮生肌。本方含有毒性药物,故万不可入口。皮肤若溃烂者,忌用。
 
 
 
 
 
 
胆子百部液
【方源】:倪平佛经验方
【组成】:鸦胆子20克(打碎),生百部30克,白酒、醋各250克(此为1只手用量,如患双手则药量加倍)。
【用法】:将药及酒、醋共放入大口瓶内,密闭,浸泡10日后备用。用时将患手插入瓶中浸泡,每次30~60分钟,每日2~3次,约12日药液泡完即愈。
【功效】:拔毒杀菌。
【主治】:鹅掌风、灰指甲。
【方解】:癣虽为小疾,彻底治愈难,极易复发。西医认为手足癣为致病性丝状真菌感染所致,中医认为是感受风湿热毒及虫毒而成。本方所用鸦胆子、百部能抑制致病菌,除湿杀虫,故对手足癣有较好的疗效。但要注意坚持治疗一段时期,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足的合理湿度则可减少复发。
 
 
 
 
 
 
 
霍乱未得利,腹胀刺痛,呕逆不己
大腹汤
【处方】 大腹(和皮用)半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涂3度,炙干)半两,防风(去叉)半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焙干)半两,人参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霍乱未得利,腹胀刺痛,呕逆不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加木瓜3片,小麦半合,生姜1分(拍碎),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如吐时热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三十八
 
 
 
 
 
 
 
骨蒸腹中积癖,胁下妨痛,渐加羸弱
大腹汤
【处方】 大腹4枚,芍药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桔梗(锉,炒)1两半,木香1两,诃黎勒皮1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1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骨蒸腹中积癖,胁下妨痛,渐加羸弱。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分温2服,空腹、日晚各1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中满下虚,气不升降,心胸痞闷,食饮难消,呕吐多痰,胁肋膨胀,肢体羸瘦,便利不调;及妊娠恶阻,憎闻食臭,痰逆头眩
大腹汤
【处方】 大腹子8钱,橘皮8钱,厚朴4钱,白芷4钱,人参3钱,神曲3钱,桂心3钱,桔梗3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中满下虚,气不升降,心胸痞闷,食饮难消,呕吐多痰,胁肋膨胀,肢体羸瘦,便利不调;及妊娠恶阻,憎闻食臭,痰逆头眩。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 《鸡峰》卷二十
 
 
 
 
 
 
 
变白方
【方源】:《太平圣惠方》
【组成】:取嫩桑枝适量(桑枝刚刚萌芽或始结花蕾时采集的桑枝)。
【用法】:阴干为末,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0克,黄酒送下。
【功效】:通气血,利五脉,服食变白。
【主治】:用于面色黑。
【方解】:本方为美白单验方,笔者无使用经验,录此以供临床参考。
 
 
 
 
养血祛风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生地15克,当归、川芎、白芍、荆芥、防风、苍术、黄柏各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润燥,祛风利湿。
【主治】:用于慢性全身瘙痒性丘疹症属血虚生风者。症见头晕,五心烦热,全身奇痒,咽干,舌尖红,脉弦细。
【方解】:方中四物汤养血润燥;荆芥、防风、黄柏又可祛风利湿。用于慢性瘙痒症、慢性湿疹和慢性荨麻疹等。
 
 
 
 
 
 
荆防方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荆芥穗、防风、僵蚕、生甘草、紫背浮萍各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丹皮、干地黄、黄芩个9克,蝉蜕、薄荷各4.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主治】:用于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症见皮肤出现疹块,其色鲜红,剧痒,灼热,舌红,脉浮数。
【方解】: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小如麻疹大,大如豆瓣,成块成片。本方治疗属于风热型,病程在4~6周内最为适宜。方中荆芥、防风、僵蚕可疏风解表;金银花、丹皮、黄芩清热凉血以止痒。
 
 
 
 
 
麻黄方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麻黄、干姜皮、浮萍各3克,杏仁4.5克,陈皮、丹皮、白僵蚕各9克,丹参、白藓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开腠理,和血止痒。
【主治】:㾦癗(荨麻疹)。
【方解】:方中麻黄、干姜皮、浮萍可祛风散寒、开腠理;丹皮、丹参、白藓皮可清热凉血,杀虫止痒。本方对年老因寒湿而引起的㾦癗(荨麻疹)也可应用。病程在3个月以上,或1~5年患者最为适宜。主治:儿童慎用,或按成人1/3量服用。
 
 
 
 
 
 
 
 
诸膈气,冷热不调,喜怒无度,胸中咽塞,不思饮食;或忧思过甚,不足之气蕴积心臆,日渐消瘦
大腹汤
【别名】 大腹皮汤
【处方】 大腹皮(切)1两,槟榔(锉)1两,木通(锉)1两,防己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紫苏茎叶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草豆蔻(去皮)半两,丁香皮(锉)半两,大黄(锉,炒)半两,木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膈气,冷热不调,喜怒无度,胸中咽塞,不思饮食;或忧思过甚,不足之气蕴积心臆,日渐消瘦。
【用法用量】 大腹皮汤(《普济方》卷二○四)。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二
 
 
 
 
 
 
 
心胸满闷,气滞腹虚胀
大腹汤
【处方】 大腹子4枚(锉),槟榔2枚(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钱,前胡(去芦头)1钱,桔梗(锉,炒)1钱,半夏(汤洗7遍,切,焙)1钱,枳壳(去瓤,麸炒)1钱,赤茯苓(去黑皮)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心胸满闷,气滞腹虚胀。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脚气痹挛,寒搏筋脉,不能转侧
大腹汤
【处方】 大腹(连皮锉)4枚,防己1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紫苏茎叶1两,木通(锉)1两,羌活(去芦头)1两,萆薢1两,芎1两,地骨皮1两,5加皮(酒浸,炙黄)1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焙)5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痹挛,寒搏筋脉,不能转侧。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破),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
 
 
 
 
 
 
 
除湿丸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威灵仙、猪苓、栀子、黄芩、黄莲、连翘、泽泻、丹皮各30克,紫草、茜草根、赤苓皮各45克,干地黄、白藓皮各60克。
【用法】:共研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6克,日服2次。
【功效】:清热凉血,除湿利水,祛风止痒。
【主治】:急性湿疹(风湿疡),牛皮癣,婴儿湿疹(胎敛),单纯糠疹(面游风),多形红斑(血风疮)等。
【方解】:本方是北京已故中医学家、著名的皮肤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经验方。全方有较强的清热凉血,除湿止痒的功能,对多种皮肤病有效。但对素体脾胃虚寒者,则宜慎用。
 
 
 
 
 
 
清黛子黄散
【方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组成】:青黛30克,马钱子5克,五倍子9克,雄黄、生大黄各10克,蜈蚣1条,食醋70毫升。
【用法】:将6味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以食醋调成糊状。用5%白矾水洗净患处,再以鸭翅毛搽药涂于皮损处,每日2~5次,连用1周。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主治】:蛇串疮(带状疱疹)。
【方解】: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水丹”、“缠腰龙”、“蜘蛛疮”、“蛇串疮”等多种病名。本病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病毒由鼻粘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染神经系统组织。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肝郁化火,或湿热内蕴,同时感受外来毒邪所诱发。临床以疱疹部位剧烈疼痛为特点。泻火解毒是基本治疗原则。方中青黛、马钱子、雄黄可清热解毒;生大黄、蜈蚣又可散结消肿。
【按语】:原作者用本方治疗216例带状疱疹,痊愈126例,显效42例,有效3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95.3%,其疗效优于聚肌胞对照组(91.8%)。笔者临床体会,用六神丸研碎,加蜜调敷患处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且可促进病变部位早日愈合。
 
 
 
 
 
 
 
 
理湿止痒扑药方
【方源】:《慈禧太后医方选议》
【组成】:地肤子30克,僵蚕(炒)、白藓皮、荆芥穗、茵陈、败酱草、益元散各15克,白芷、白矾(煅)各9克。
【用法】:共研极细面,装布袋内,随便擦于患处。
【功效】:祛风化湿止痒。
【主治】:皮肤湿热瘙痒,阴囊湿疹。
【方解】:本方为清代太医李德昌、杨际和为治慈禧皮肤病共同所拟的一张处方,本方采用扑药法治疗,确为独具匠心。方中地肤子用量最大,因此药苦寒、清热利湿,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而且根据现代实验研究,该药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因此,用于皮肤湿热之瘙痒行之有效,配蛇床子、白矾,其止痒之效更佳。
【按语】:全方外用,不用太顾虑其副作用,可见当时之考虑不谓不心细矣。该方亦可水煎坐浴,以治疗男子阴囊湿疹。
 
 
 
 
 
 
 
大肠实热,腹胀不通,上冲口内生疮
大腹汤
【处方】 大腹2两,木香1两,诃黎勒皮3分,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大黄(生,锉)2两,芎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大肠实热,腹胀不通,上冲口内生疮。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更入朴消1钱匕,水1盏半,煎上8分,去滓温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
 
 
 
 
 
 
 
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闷疼痛
大腹汤
【处方】 大腹皮1两(锉),木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赤芍药半两,甘草(炙,锉)半两,前胡(去芦头)3分,陈橘皮(汤浸,去白,焙)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乳石发动,心膈痞满,喘息微促,腹胁妨闷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脚气盛发,上冲脾胃,胸膈妨闷,噫气不畅,烦热口干,眼暗不识人;或服羚羊角汤得快利后,微热未除,气复呕逆,不下饮食,胸膈有痰,腹常如空虚
大腹汤
【处方】 大腹7颗(连皮子,锉),犀角(镑)2两,木香2两,前胡(去芦头)1两半,旋覆花1两,半夏(汤浸7遍去滑,焙)2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脚气盛发,上冲脾胃,胸膈妨闷,噫气不畅,烦热口干,眼暗不识人;或服羚羊角汤得快利后,微热未除,气复呕逆,不下饮食,胸膈有痰,腹常如空虚。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空腹服,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全虫方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全虫(打),猪牙皂角、苦参各6克,刺蒺藜、炒槐花、威灵仙各15~30克,皂角刺12克,黄柏、白藓皮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肾囊风(慢性阴囊湿疹),摄领癣(神经性皮炎),老年瘾疹(老年皮肤瘙痒症),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
【方解】:方中全虫,猪牙皂角、蒺藜皆祛风止痒;苦参、黄柏、白藓皮可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本方用于治疗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偏于实证者,最为适宜。
【按语】:用本方时,禁食辛辣等动风食物;孕妇慎用;小儿及老年者用量酌减。
 
 
 
 
 
 
扑汗方
【方源】:《光绪皇帝医方选议》
【组成】:牡蛎粉,枯白矾各30克。
【用法】:共研极细,过重绢罗为面。局面清洗后,用药面扑潮汗处。
【功效】:收敛固涩。
【主治】:虚汗,阴囊潮汗及皮炎、湿疹、皮肤糜烂。
【方解】:本方中牡蛎咸涩微寒,可治遗精、带下、自汗,中医自古即有牡蛎扑粉止汗法;枯矾外用燥湿止痒,用枯者可吸汗,临床常用以治疗各种皮炎瘙痒症、湿疹、甚或皮肤溃烂等。
【按语】:本方是御医为光绪皇帝治你阴囊潮湿所拟,其用药甚精,仅2味,十分对症,再加之外用扑粉,直接作用于患处,自然十分有效。
 
 
 
 
 
 
痤疮平
【方源】:《滋补养生实用方》
【组成】: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虎杖、山楂各12克,炒枳壳、酒大黄各9克。
【用法】:加水2升,煎取1升。每日1剂,分3次服。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通腑。
【主治】:粉刺。
【方解】:方中用金银花、虎杖、公英清热解毒;枳壳、大黄可活血通腑。痤疮之疾,多因外受风热,肺气失于清肃,以致虚血热郁滞肌肤;或因过食肥腻辛辣等物,脾胃生湿、生热,上熏皮肤而成,故一般治疗当以清热、健脾、凉血为主。
【按语】:本方在临床上还可加桑白皮、生地、地骨皮、野菊花、夏枯草等,以治疗各种痤疮。
 
 
 
 
 
 
祛斑美容汤
【方源】:《妇科病良方》
【组成】:生地24克、当归、赤芍、柴胡、桃仁、红花各10克,川芎6克,山萸肉、山药各12克,丹皮、云苓、泽泻各9克,紫草15克。
【用法】:上药研末,每服9克,日3次,饭后为宜。
【功效】:功效祛斑美容。
【主治】:面部色斑。
【方解】:面部色斑,多为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典型皮损呈蝶状,为淡褐色至咖啡色斑片,边界明显。好发于青年女性。虽无自觉症状,但有碍美观,给患者心理上造成痛苦。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一般认为,此为肾阴不足,肝失疏泄,火燥结滞于面部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性激素失调和卵巢既能不全有关,故常以口服维生素E治疗。
【按语】:本方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滋养肝肾之阴,配以疏肝活血之品化瘀行滞,可用治疗女性面部色素沉着明显者。
 
 
 
 
 
 
退斑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各12克,柴胡、香附、茯苓、川芎、白僵蚕、白术、白芷各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或制成水丸,每次6克,日3次。12日为1疗程。
【功效】:理气养血,疏风退斑。
【主治】:黄褐斑。
【方解】:本方与前方类似,方中用生地、熟地、当归以养血祛风为主,疏肝活血、除湿止痒为辅。临床本方可用于治疗黄褐斑伴有瘙痒者。
 
 
 
 
 
 
 
色素沉着方
【方源】:《当代名医亲献秘方》
【组成】:当归、柴胡、赤芍、郁金、红花、坤草、泽兰、丹皮、丹参、鸡血藤、香附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红糖为引,每月月经来潮前5日,水煎服3剂。
【功效】:理气活血。调肝益肾。
【主治】:非孕期女子面部色素沉着。
【方解】:女性色素沉着,多见于月经来潮前,或月经不畅者,本方用当归、柴胡、赤芍等以疏肝活血法治疗,使气行血行,气血运行正常,故面部无血瘀瘀滞,则色素沉着自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气剂』橘皮丸
防己
茯苓丸
大腹汤
皂荚丸
枸杞根的功效与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