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企业家与政治家
复制起点
贺 淳
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与国际、国内的政治有关,企业的兴衰直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甚至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国际地位、信誉与威望。
企业的经营在某种程度上又与政治家的思想、手段极其相似,因此,一个好的企业家,同时又必须是一个好的思想家与政治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命脉,在无情的商战中始终保持不败。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会成为著名企业,原因出在企业的领导和决策层。没有政治家的手段和思想家的素质,是很难成为一名面面俱到的优秀企业家的,虽然有些人早已稳坐董事长和总裁的宝座,但思想却很不健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是原则性的,轻的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重的则会直接断送企业的生命,如不及时纠正,后果非常危险。
综观中国共产党党史,历届党的领导人的政治风格和政治错误,多多少少都可以在现在的企业中体现,这不能不说明企业和政治的一种巧合。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巧合是普遍性的,存在于如今大部分企业当中。
一、陈独秀式的企业家:
路线问题是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同时也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战术方案错一个没什么,可能不会影响大局,但是如果路线方向发生错误,就有可能“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国的许多企业家会常常犯这种“路线错误”。
所谓陈独秀式的企业家,即右倾投降主义,就是没有高瞻远瞩的判断里和决断力,该出手时不敢出手,优柔寡断,当断不断,以致贻误战机,丧失企业的发展良机。
很多带有这种“右倾投降主义”观点的企业家,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马后炮:
“这个项目我早就看中了,只是由于……”
“这个产品我早就预言,市场肯定好,只是由于……”
“这个企业我本来早就想下决心改革,只是由于……”
多少“只是由于……”的错误决定,使企业面临的一线光明又失去了,企业不得不原地踏步,甚至不使其继续落后而艰难地“爬行”。当眼睁睁地看着别的企业不断地快速发展时,只得感叹一声:坐失良机。
机会对于每个企业、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会在人们意想不到的确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能否抓住机会,大胆创新,走出一条真正与时代潮流同步,而又符合企业自身环境、特点的道路,是企业家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要求。
企业家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判断力和决断力。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准确的挑选出有价值的东西,经过全方位的思考与论证之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结论,走在别人前列,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不断的前进、发展、壮大。
二、李立三式的企业家:
此种类型的企业家是与陈独秀式的企业家相反的左倾冒险主义。他们很容易患“红眼病”看到别人在某种行业开发某个产品挣钱了,则盲目上马,追赶新潮,对项目的技术、市场、销售不加仔细分析,结果轻则骑虎难下,进退两难,重则人、财、物一时全部“趴下”导致项目泡汤。还有许多企业,本身根本就没有实力,但却妄想跻身于全国100强,甚至世界500强,想做企业的领军者、标王,幻想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富甲天下的亿万富翁,结果落得血本无归。
如当初“太阳神”、“青春宝”轰动全国时,神州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几十万家“保健品”厂。结果保健品厂自身都无法健康发展,找不到生存的方向。青春宝已然“寿终正寢”,巨不肥“不肥了”,三株口服液趴下了,而这几十万家企业的设备、原材料、人力投资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又何止几十亿、几百亿?
“圣达牌”中华鳖精火爆之日在江苏省的武进县,一个县内就有350家中华鳖精、中华鳖膏,中华鳖酒厂,还有各种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稀世珍品”,更是闻所未闻。如今真的李逵和假的李鬼统统去見阎王了,剩下的只有一大批过了期的积压品以及布满蜘蛛网的设备躺在那里呻吟、叹息。记得一次新闻爆光中提到:某鳖精厂全的原材料只有一只鳖,观众看到这一幕后,可下而知,这样的企业还能经营下去吗?同类企业的命运有当如何?
当电脑网络进入百姓生活时,最先服务于电脑网络的网站身价倍增,人们看到其“暴富”的程度,难以自控,纷纷涉足经营网站,仿佛只有这种时尚的高科技领域,才能真正与豪赌比美,疏不知赌也有赢有输,你是否输得起?又有谁能预料和理解电脑网络经营者在面临一个又一个新问题时的那种痛苦与尴尬?时尚的东西来去匆匆、犹如昙花一现,但花开后的昂贵代价有几人可以坦然自若。
这就是李立三式的企业家左倾冒险主义换来的代价。如今仍有人在盲目冒进,他们既然不能“悬崖勒马”,又是否有能力“亡羊补牢”呢?要知道,决定行动是一种胆量和勇气,执着的追求是一种伟大,但有些时候明智的放弃也不乏是一种美德,更需要勇气和和胆量。作为企业家必须学会什么时候放弃及如何放弃!
有些老板,尤其是有些钱的老板,决不能“左倾盲动”,“左倾冒险”。如果说五年前、十年前我们跌倒了还有机会爬起来,会再次成为一条好汉。但在现在的经济环境下如果跌倒了,别说重整旗鼓再爬起来,就是打工也很难有机会,这一切后果都会给企业、家庭、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打击。
优秀的企业家,应该慎视各种诱惑,认真把握企业前进的舵轮,脚踏实地、胆大心细,学会悬崖勒马、放弃那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不切实际的投资冒险行为,为企业、家庭及个人挽回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企业的稳定性。
三、王明式的企业家:
典型的教条主义者,其特征是“唯书、唯上、唯本本”,这些人办企业、搞经营不是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从某权威理论家的理论出发,认为理论家的理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适用。书本上的东西永远都是最正确的,遇事照搬。结果驴唇不对马嘴,事与愿违,甚至成为笑柄。
所谓山无常势、水无常形,企业商战绝对没有通用的方法和模式。遗憾的是许多的企业理论家或书卷气十足的企业家们,常常会从“上”、“书本”、从“原理”出发来运作企业。
例如上面的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搞股份制试点,下面则每个企业都想搞“股份制”面搞强强联合,下面就搞“聚义堂”,以为只要给一些企业发一个行政文件硬拼在一起,就可以营造出一艘艘企业航母,捆绑出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殊不知“500强”并不是拼配出来的,而是靠商战实践打拼出来的。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都能有利可图。绝大多数企业的兼并是得不偿失的。至于那些连“股份制”是什么概念都没搞清的人就盲目紧跟形势,只能产生出“四不象”,能不能股得起来,恐怕连上帝都给不了答案了。
又比如说多元化经营。确实许多大公司由于盲目多元化,致使战线过长,管理不善,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企业毁于一旦。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凡事都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当许多著名的理论家、策划大师在指手划脚谈论“非常可乐”时,杭州娃哈哈集团并没有像“大师”们语言的那样倒下,“非常可乐”依然以胜利者的姿态迅速占领国内饮料市场。面对历史悠久的外来品牌发起挑战。
尽管有不少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例子,但是象日本三菱、美国通用、泰国正大等多元化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企业王明的教条主义最容易在那些理论家和书呆子企业家身上出现,这也是为什么港台十大富豪、内陆十大富豪很少有科班出身的原因。
宰相起于州郡、猛将起于卒伍、地主起于田园、富豪起于商场。如果比尔.盖茨当年不逃学,拿到了哈佛大学的文凭、戴上博士帽,是否还会有今天的微软呢?博士遍地都是,比尔.盖茨却只有一个。
作家产生于生活,名牌产生于商战。这也是许多经济学博士成不了富翁,文学博士当不了作家的原因所在。
一个合格的企业家首先应该明白:僵化的理论与教条,有时比没有理论更加可怕!
四、博古、李徳式的企业家:
即外行掌握或外行指挥。这样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老板对自身企业一窍不通,只晓得其项目或产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效益也相当可观。但是为了使企业能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不辞辛苦”身兼数职,不顾自己的能力、水平与企业发展极不协调,听不进良好的建议胡乱指挥,甚至在企业各重要部门安排亲信、死党,或干脆演变成家族企业,哪怕他们只有小学文化。久而久之,企业的中间骨干无法正常经营管理,企业中有知识、有才华的员工会逐渐对企业失去信心,导致企业面临垮台的危险。
另一种人是企业高、中层管理者的应用。这种现象普遍出现在各类中、小企业中,即注重文凭而不注重水平。公司老板在招聘、录用管理人员时,尤其是企业部门经理、主管一级的白领时,只看重应聘者获得学位的高低,而忽略其对企业及产品的认知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等实际有用的方面,造成例如法律大专生搞文秘工作;化学本科搞广告设计;师范院校的高材生搞食品生产;电影学院的学士搞财务;文学硕士搞后勤;经济学博士搞运输等等。试想:这样的企业对个人来说,不能发挥其特长,对企业来说不能达到相应的管理目的,企业的命运将会如何?
文凭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知识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也可称作是一个参照物。文凭高的人优先录用,对企业的发展原则上是有益的,但应该注意的是专业必须对口。精明的企业家总会给那些没有太高文凭、但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者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当然,其中也包含那些专业不符的人才。录用前的面试、笔试等方式则是如何使用这把尺子的方法,和把握其尺度的诀窍了。
五、毛泽东式的企业家:
这种企业家一般出现在大型企业,在残酷的商战中形成的为数不多的领导者。他们不断地以商战经验、奇思妙想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企业得以快速发展,每一项力排众异的“英明决策”,在未来的实践中被证实是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正确的。长期下去,大战小战,无论怎样的改革方案,其观点、思想被企业事实的认可,导致个人极度自信,最终成为企业的独裁主义。
这样的企业家是很极端的,如果在企业决策层内部意见统一,凡事都能达到公识,大家都心悦诚服地认可其独裁统治,企业也许会在每次遇到危机时得以逆转,或许对企业未尝不是好事。
但有两点不容忽视:
其一,人的相貌虽然各自不同,但都是“一个鼻子两只眼”,思想是别人看不透的。文凭可以从各种证书上得到认可,从学校的档案室中得到证实,而人的水平却无法用眼睛观察来获取,只有在企业经营实践中得到证实,而这需要企业冒极大的风险去实践。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个诸葛亮”,凭什么遇事总听你一个人的意见?凡事都要以你个人的意见去办?这在其他那些同样是自命不凡的企业领导人那里,总会产生一些阻力,并且有时这些阻力是善意的,是为企业担心、为企业着想的。因此,矛盾的产生最终会导致矛盾的激烈,独裁主义的企业家又当如何行事呢?
其二,屡次成功的经验会使这种企业家一意孤行,绝不会采取任何“对企业不利”的妥协,当然这也是善意的。为了达到目的,有时也会不择手段,对一部分反对派进行调整,以调岗、撤职、劝退等多种方式来“统一思想”,甚至采取与其初衷相反的手段来控制局面,从而导致事与愿违,思想与行动背道而驰,一方面使企业的忠臣们心灰意冷,另一方面又为那些心术不正的马屁精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使企业人为地出现危机,在商场中不战自乱,最终企业将不是被“敌人”击败,而是败在自己的手里。
喜好独裁的企业家们似乎忘了一个连小学生都明白的道理,战场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将军,天底下也没有一辈子百分之百正确的人。时代的不同、环境的变化、商战的玄机,不总是一个人就能把握得住的,企业家应该学会用人为贤、用人为才,“皇权主义”类型的企业家是很难使企业长生不老的。
六、华国锋式的企业家:
这是一种“个人崇拜主义”类型的企业家,其特点是不仅集权,而且宣传。
集权是将所谓公司重要职务、职称尽可能地拢聚一身,董事长也想当、总裁也想当、财务总监也想当。如果企业小,不设董事会,则兼任执行董事和总经理,其他人只能是部门经理;如果企业大,既要当董事局主席,又要兼任下属各重要企业的一把手,但其最为可悲的是根本认识不到这些位置所需要付出的精力和能力以及承担的责任,只是要尽可能地集权。
集权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例如在名片上赫然印上那些显耀的职务、突出的职称,强调个人在公司中的作用,无论是企业广告或是新闻发布会、产品洽谈会、合作协议会等等,都是以宣传、突出个人为主,认为只有自己才能完全代表企业。这似乎隐约使人感觉企业只是他们个人的产业。
在言谈话语中,他们会强调一些对其个人有用的“名言”,模仿成功企业家的举止,用一些国际知名品牌的昂贵服装来掩饰空虚的内心,甚至发型、手表、轿车都是在追求某些商业巨头,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比尔·盖茨”、已经成为“李嘉诚”了。整天陶醉在虚幻的世界之中,个人感觉良好,而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却漠不关心。这当中最大的原因是对企业管理的一窍不通。
这些人打击具有真才实学的企业管理者,处处压制他们,惟恐别人超过自己,处处强调自己是企业的核心,是公司的主宰,别人必须言听计从,即使有些自己也认为是非常好的建议,如果对自己的威信产生危机,也是通不过去的,哪怕它对企业是多么的重要。
对于那些不是以对自己产生威胁的建议,他们反尔会认可、会同意,但是在向外公布时,却堂而煌之地变成了他本人的“思想”“观点”“理念”“设想”。仿佛自己具有崇高的智慧,企业发展非我莫数。
凡是搞“个人崇拜”的企业家内心和思想都是很空虚的。正因如此,故意在某种程度上抬高自己,修饰自己,与“掩耳盗铃”无异。除了充分表露自己的无知与无能外,对别人什么也不会关心。好的企业都会有自己企业的CI形象,而不是企业家的CI形象。世界500强暂且不提,就是国内的一些有成就的企业作为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者来说,足以证明这一点。
海尔的产品遍及全世界,几乎人人都认识海尔商标上那两个可爱的小男孩 ,但不见得人人都认识海尔的老板张瑞敏。
TCL是中国著名企业中较早的。且为数不多的使用英文CI的厂家,这三个字母出现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极易认出它的产品。但却很少有人能够认出照片上的李东生。
娃哈哈那个可爱的小胖子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但绝大多数孩子的家长们都不知道宗庆后是谁。
中国最典型的私企成功案例,当属希望集团。“希望”总是带给企业无限的光明与希望。企业家们超前的经营理念和精诚团结的精神,使一个乡村饲料小厂发展到如今涉足房地产,将来准备涉足文化艺术领域的大型综合集团企业。但无论是希望集团还是新希望集团,刘永行、刘永好他们四兄弟的名字又有多少人能叫得出呢?
北京的大街上,到处都是“麦当劳”和“肯德鸡”北京的商业区,大到宾馆、超市,小到食品店、小卖部,到处都有“可口可乐”和“富丽”但它们的老板是谁,却没有人知道。
相比之下,那些“***”影视公司,“***”文化中心,“***”责任有限公司等等,便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想做名人效益,但这些企业的名字也只有企业老板自己印象最深,不过如此。当有一天他们被送往火葬场时,才会明白自己与其实与平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不同,企业也会被商战所“火化”。
真正的企业家所想到的并不是个人的成败得失,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任何让企业在“烈火中永生”!
七、胡耀邦、赵紫阳式的企业家
这一类型的企业家具有一个共性,就是锋芒毕露、得意忘形。
年轻气盛是他们一大特点,尤其是高学历、有知识,没有经验的年轻企业家门们,说话办事从不给自己留后路,有时还自相矛盾,很容易让人抓住“小辫子”,尤其是在代表企业与外界交往过程中,让对方很轻易地了解了自己的思想与个性,为了怕别人看低自己,不惜将自己和盘托出,让人误认为自己是一个经验丰富饿商场老手,其结果却恰恰相反。“程咬金”式的进攻往往会很快被对方看出破绽,给人以反击的机会。当你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对方已经预料到你要说的第三句话是什么了,多么可怕!
车轮话是企业家的大忌,当把自己掏空的时候,其实你已不存在了,甚至你的企业也会因此而不存在了。
小人得志是他们的另一个特点。得意的结果是使他们很容易“忘形”。例如与重要人物会面、出席重要的场合,代表企业夸夸其谈,被新闻媒体追踪成为“焦点”,甚至有时人为地3不惜花费大量不必要的资金来制造这种局面。仿佛自己就是“重要人物”就是“重要场合不可缺少的特殊成员”;就是“企业领袖、全权代表”;就是“社会风云典范”等等,忘记了自己应当脚踏实地地搞好企业,就象过去成功地管理好一个部门一样,把建议和构想编织出一幅企业规划蓝图,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不怕苦,在基层工作时,是最优秀的员工之一。但是他们怕甜,当他们坐上企业一把手的交椅时,却享不了那个“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几乎成了“范进中举”,一旦那些华丽的桂冠加在自己的头上,人也变了,思想也变了,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认为终有一天熬到头了,再也不用听别人指手画脚了。
作为企业家,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正视自身价值,是新世纪商人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企业家不能只是企业的主宰,而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工具”,是随时修理企业病变的有力武器;是保障企业正常、快速发展的依据。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在工作中,应把自己真正当作企业的工具来使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应该是一把“万能工具”,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比其他人付出得多。
“工具”是企业的保障,这一观点我想很多人都可以理解,虽然大多数企业家目前还做不到,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千世界的变幻,企业与企业家、企业与人之间的关系会不断地改变,但我想无论怎样变,“工具”应该永远是为企业服务的,如果硬说“工具”代表企业,恐怕就很难让人折服了。
年轻的企业家应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虚心向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学习,经常与企业员工交流,对外交谈意见要有所保留,学会多用眼、多用脑、少用嘴,这样才能避免由于经验不足产生的“言多必失”。
学习的东西多了,所见的世面大了,自然承受能力也就强了。企业家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要有稳健的作风与掌权的平常心。
八、邓小平式的企业家:
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企业也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时地变幻着,甚至有时为了追赶时代的步伐,企业的性质、原貌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残酷的竞争和创新的机遇。作为一名企业家,能否在关键时刻大胆改革,努力创新,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企业之路,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则是考验企业家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标准。
社会的资本化必然导致企业的资本化,而企业的资本化同时又深深地影响着企业的每一位员工,从而引发了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的关系论谈。
旧的传统模式中,精神鼓励占主导地位,社会化、贫穷化的状况是导致这一产物的必然。如今在资本化时代,物质奖励似乎显得更实际一些。
过去的口号是:“我不是万能的!”
现在的口号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是最现实的,它是改变一切的资本。这并不对等于说精神鼓励从此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地位反而提高了,因为物质奖励一旦变成企业经营管理中最直接、最有效、最公平的一种奖励方式后,员工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绝不只是拿了多少奖金、得了多少奖品,而是迫切需要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和劳动成果被企业、被社会所认可。
企业资本主义是这一类企业家信奉的宗旨,企业需要资本,没有资本企业就不会长久存在,企业需要的是经营。
企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经营;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赢利。
企业需要资金的运转,企业需要不断地壮大。因此,这类企业家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企业效益上,凡是与企业效益有关的方面都显得尤为热心。
例如:中小型企业实行内部员工股份制,使每一位员工都成为这一企业家庭中的主人,使他们有责任、有信心为企业效命,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努力工作,因为企业的效益将直接影响到其个人的收入。这比过去反复地开会强调企业的重要性、开展各种竞赛促生产等方式更容易被员工们所接受。
又例如,员工的业绩突出、工作勤恳、提供可被采纳的合理化建议等,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甚至是意想不到的物质奖励,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企业家追求企业资本化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公平化、合理化。这类企业家面临的危机是:不是所有的员工都喜欢公平与合理。有些人甚至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自己的能力及惰性非常清楚,一旦企业出现公平与合理的局面,那么自己会被自然淘汰的,因此,他们极力反对改革,反对创新,在某种时候会采用某种非常手段来破坏改革,误导人们对企业改革的认识,从而达到他们“维持企业原状”的目的。
企业家将面临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所以这种企业家的风格容易造成企业混乱。为避免这一现象,最关键的两个方面是制定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严格执行所制定的制度。防微杜渐、积极倡导、耐心协调、杜绝隐患。
九、江泽民式的企业家:
与企业资本主义类型的企业家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点在于前者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物质文明,而后者的侧重点在于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民主与法制类型。
时代造就英雄,这两种企业家的风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商务潮流所诞生的必然产物,是在企业改革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是符合历史发展必然性的。
大张旗鼓地改革,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改革的认识,是民主与法制类型的企业家们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企业制度再也不是虚设的,再也不是只为限制与惩罚普通员工而制定的“企业法律”,而是让企业每一位成员都深刻地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员工们的抱怨少了,无所事事的管理人员少了,人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该干什么,责任和利益合二为一,成为工作岗位的标准,能者居之,高层管理再不是高不可攀的了。
企业由“认人为亲”转变成“认人为贤”,企业的发展计划、经营方案、员工的工资福利、劳动报酬由老板的一意孤行改为员工协商,参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自己给自己定工资标准等,那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在企业员工们的身上得以体现。
倡导“民主与法制”的企业家们,也许是真正深受员工们爱戴的企业家。企业内部会以团结、共勉、和平、共进的方式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但这类企业家同样冒着极大的风险:为了使企业真正实现公平、合理、公开、民主,就必须牺牲一些“企业贪官”。
这些“企业贪官”有着高学历、高智商、高水平、多经验的三高一多才能,曾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骨干分子,甚至是企业的栋梁。这些人的出局,是否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又实难预测,为防患未然,企业家在改革前必须要小心、谨慎,不但要有正义凛然的风范,更重要的是要有周密细致的思考与挑战企业瓦解的能力。
十、胡锦涛式的企业家:
这类企业家属于谨小慎微型,是把自己置身于大众化队伍中的“实干主义”。
他们的言谈话语都是与企业现状有关的,从不说大话,从不喊口号,而对于各种出现的问题会及时作出反应。他们具有多才多艺的素质,能胜任各项工作,无论是公司经营、人事、财务、后勤、宣传等,都了如指掌,当员工时是个好员工;当管理人员时是个好管理人员;当老板时是个好老板。
他们不追求时尚与华丽,只为现实而努力。豪华轿车、名牌服饰,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他们追求的是成为企业的多面手、全面手。
他们从不搞特殊化,就仿佛总有一双眼睛在监督自己一样,做事认认真真,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员工。论能力、论水平都是一流的,企业当家“非他莫属”,然其自己却从不以家长自居。
综观以上十种类型的企业家,他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作为一名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适应社会变化和企业发展的企业家,必须努力克服身上的不足之处,集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在实践中改造自己,在发展中重塑自己。虽然说“人无完人”,但追求完美本身就是值得提倡的美德。
企业没有完全相同的,企业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不同的企业家,在不同的时代,管理不同的企业,其结果也会不同。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我们也不可能成为某著名企业家第二,并且也没有必要。我们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实际操作,至于如何操作?操作成什么样?那是任何“大师”都无法预测的,只能靠实践的结果来检验我们的能力!
2002年7月29日
起点按住鼠标左键开始作践
复制终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型时代,股权激励势在必行
这视频已被十几万企业家转发!已让十六万企业家受益!
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建设
商战智慧:打造企业各细节处理,绩效,薪酬,激励,利益,目标,预算,领导,文化,没有懒惰的人,只有因利
哈佛商规69条
职业化的工作道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