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体的麻木源于心灵的不仁

      麻木不仁:身体的麻木源于心灵的不仁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得守孝三年么?”孔子反问说:“不这么做,你安心么?”宰我说:“安心啊。”孔子就无话可说了,宰我走后,孔子说:“宰我不仁!”也是说他很麻木,你小时候爹妈抱了你三年,现在他们死了,你不守孝三年居然能安心,真是没心没肺之人啊!


      孟子说人皆有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仁。综合上面这些,我们可以判定,“仁”就是正常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敏感,它是身体上的敏感,也是心灵的敏感。身体上的不敏感,轻则神经迟钝,身体局部出现麻木的感觉,重则中风、偏瘫,甚至感觉身体的某部分(如四肢)不存在了。这些都可以说是麻木不仁,这类病正是肝系统病。有人感觉大腿外侧麻了一块,害怕得不得了,生怕要扩散、要瘫痪,赶紧去医院。而心里的麻木呢?难道不是病么?


      有人说,我的心不麻木,敏感着呢!错了,人心不可能完全麻木,不然就是死人了;我们心中不麻木的部位当然敏感,但麻木之处就意味着感觉不到啊。心又不像大腿,麻木不麻木,用手一摸就知道了,心没法摸。怎么才能知道你心的麻木?得依靠他人。“仁”字拆开是“二人”有人说这表明“仁”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仁者爱人”嘛。其实不仅如此,一个人也得仁啊,仁者还要爱物,对一切都有仁爱之心。“二人”之意,还在于表明人心的麻木要靠他人来发现、来启迪。


      如何启迪?我有一位师兄,是素食主义者。我问他为什么吃素,他说是因为不忍心动物死去时的痛苦。我听后仔细想想,觉得非常有道理。动物就不怕死?我们杀猪的时候,那猪也怕啊,也会逃命啊,只是它的力量比人小,所以被人抓住按在屠凳上挨刀子。如果有人把你这样弄,你乐意么?一条条生命,就是为了满足我们这点口腹之欲。


      鱼儿在水里游,多么自在,我们却要去钓它。当鱼儿吞下钓饵,鱼钩便深深地扎进了它的喉咙。试想,那是什么滋味?而我们却把钓鱼当作风雅之事,用鱼儿的生命来休闲取乐!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我们的心在这一块还不够敏感,这就是麻木不仁啊!靠我自己,可能永远执迷不悟,但有师兄一提示,我马上就明白了。


      慈悲,不但要对人慈悲,还要对其他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慈悲。孔子有个学生,在家砍柴的时候,每次只砍那些枯树枝,连活着的树枝都不忍心砍下来,所以孔子很赞赏他,这就是“仁”。仁者爱人,仁者惜物。


      怎样去唤醒麻木了的身体!其实,就是培养人的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


      《黄帝内经》讲到春季的时候,特别强调:“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草木抽枝、发叶、开花,各种动物也开始长身体、求偶、繁殖。此时将他们杀死,于心何忍?


      “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啊,你杀死的可能不仅是一条生命。这就是“生而勿杀”。


      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是一个美好的开端。如果你给谁一斤种子,他可能要拿去播种;如果你给谁一笔钱,他可能要用来作本钱,为全年的经营预算;如果你给谁一次机会,他会用尽全力去做;如果你给谁一些鼓励或奖赏,这可能会成为他全年的动力……此时如果把那些给出去的东西又从人家手里夺回来,或者对人进行刑法,打击人家,那太残忍了!人家一年的希望可能因此而被断送掉!这就是“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就是仁的表现,春天的景象让人产生特殊的敏感,从而容易接受这种观念。所以春天是培养人的慈悲之心和仁爱之心的最佳季节。


      0-18岁,是人生的春天是培养人的慈悲之心的最佳季节。看一个小孩,如何知道他今后有没有出息?不是看他能背多少唐诗、会说多少英语,也不是看他语文数学考多少分,而是看他的慈悲心。


      家长如果发现小孩性格中有残忍的因素,比如喜欢无故虐待甚至小动物,喜欢打架、喜欢看电影电视中杀人的血腥的场面,一定要非常小心!这都是缺少慈悲之心的表现,这对小孩以后的人格发展是很不利的,对他的健康和事业都有影响。


      在人体那么多器官中,唯有心是有灵的,可以唤醒的只有心。我们不能对着偏瘫的大腿或麻木的胳膊说:“你太不像话了,你怎么能这样呢?!”它们听不懂。但不用灰心,心麻木了尚且可以唤醒,何况身体。身体不能直接唤醒,但是可以通过心去唤醒。那么,让我们唤醒心中的慈悲和敏感,让心这个“君主之官”发号施令,去唤醒麻木了的身体。


      就像一位厂长女士,我建议她吃素时,她非常不解,说:“我这么瘦,不多吃点肉补补哪行?”


      “但你补来补去不还是这样吗?”我说,“不要总是考虑'我’怎样怎样,要把'我’放下。你想想那些动物,为了补你的身子,就被杀了。多么可怜!你去杀一只鸡,它也会逃命啊,它也怕死啊,只不过是没有你力量大才被你杀了的,它心里能乐意吗?它要是会说话,它会怎么说呢?设身处地想一想,以后你看见肉都会恶心呢。”


      我让她吃素,是为了让她获得这种心灵的敏感,一旦这一块敏感了,她的慈悲心就培养起来了。慈悲之心生出仁爱,生出阳木性格。阳木多了,阴木自然就没有了,肝上的肿瘤,不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以后也就不可能长出来了。


      其实,佛家要求素食,其目的也在培养人的慈悲之心。


      佛学,说到底是心学,它通过各种方式训练人的内心,让人心摆脱妄念生出的烦恼,获得最根本的清静和快乐。而慈悲又是佛家的根本。吃素的人,如果没有这一理念,如果不是通过吃素来培养自己心灵的慈悲和敏感,还不如吃荤呢!有的学佛的人,吃素是为了免得因果报应,生怕我这辈子吃了它,它下辈子要吃我。如果仅仅就这么一个动机,那是不会有更大的利益的。


      我有个同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一说很不错的大学教书。前不久他告诉我,他血压、血脂偏高,轻度脂肪肝,并且有相关的一些其他症状。我对他说:“我现在没见到你本人,望闻问切做不周全,不好开药。你吃素吧,吃一个星期,保你神清气爽!”并对他说了培养慈悲心云云。


      他说他刚吃掉一只炖鸡,我说:“把你放在锅里炖了,你乐意么?想吃肉的时候,你就这样想,将心比心嘛。”


      谁知一周之后,他在网上遇见我,就迫不及待地抗议,说吃素毫无用处,甚至说要写一篇文章说明“吃素可健身”的荒谬。我问:“莫非你吃素吃出毛病了?”


      他说:“没有。感觉毫无变化。不比以前好也不比以前差。”我笑了,我知道他为什么这么急于抗议了,其实他心里想吃肉,早被憋坏了,慈悲心哪里生得起来呢?


      仔细想想,这事儿还得怨我啊。毕竟人家是嗜肉之人,头都不抬一下就吃掉一只老母鸡的那种,怎么能说吃素就吃素了呢?他的身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就连我,当初刚吃素的时候,不也非常不习惯、非常容易饿么?我至今不是仍没成为一个完全素食主义者么?


      慈悲心也不是说升起来就升起来的,要一边吃素,一边培养。不仅要培养慈悲心,而且还要学会安心、静心、使心少受烦恼的煎熬,这样才能为吃素提供良好的条件。不然,外面供应的能量少了,里面的消耗却依然那么多,人哪里受得了啊,到最后只能骨瘦如柴罢了。


      吃素的好处很多,但要有正确健康的素食习惯。   

文明传播希望,道德凝聚力量



本平台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守正,用慎言笃行来要求自己,用精进的态度,给大家推送一些妙语文章,也正如,好雨知时节,妙语暖人心,也真的希望通过一些妙语文给大家解开心中的困惑,在此,我真诚的祈愿天下人:身心和谐,家庭和谐,幸福快乐!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也可反馈给我们!感恩家人!您的持续收看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跟吴孟超学习怎样快乐工作
另一种活法:你的眼泪可以为别人的苦难而流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仁爱万物与生态保护(7—26,讲于2021年11月22日 )
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论语“七道”,浅析《论语》中的“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