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读《红楼梦》中的诗词

什么样的诗是好诗?诗写得好就可以了吗?这是本文作者替《红楼梦》读者提出的两个问题。在分析原著并对问题作出解答的同时,作者也阐发了自己对《红楼梦》中那些富于诗情的女性命运的思考,当代女性也能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读《红楼梦》诗词会产生两大疑问:第一,什么样的诗是好诗?第二,诗写得好就可以了吗?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诗是好诗?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谈到香菱学诗,黛玉给香菱布置了自学任务,让她依次去学习王维、杜甫、李白等人的诗。在问到具体作诗方法的时候,黛玉说:“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香菱恍然大悟,说难怪她以前看诗,有的对的是极工的,有的又是不对的,而且又听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是古人也有在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黛玉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真正有大才力的人能够破格,比如崔颢的《黄鹤楼》一连用了三个“黄鹤”,打破常规,形成一种回环之美,并且因为结句写得太好,以至于李白沉吟再三,搁笔叹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是对子,可是崔颢此诗的颔联就不是对子,但后面颈联对得很工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尤其是结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无尽的感慨和浩渺之感,所以才让李白束手。如果真正以格律来要求的话,他实际上不严格守律,但是正因为高才难缚,以至于他突破了格律而使《黄鹤楼》成为千古名诗。香菱听到后疑惑是不是格律规矩都是末流,只要诗句新奇为上呢?黛玉又告诉她,词句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不是说格律不重要,因为这种能够破格的有大魄力的人还是很少的,所以李白不可学,杜甫可学。李白纯粹以天才写诗,他随心所欲,咳珠唾玉,这种人是天纵奇才,很难学习而至;杜甫格律谨严,成为“宋诗派”的开山祖师,因此杜诗可以引领别人一步一步学会诗歌创作。这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但是具体到《红楼梦》中,黛玉还是认为天分和立意最重要。

香菱把必读书目读完了,黛玉就让她实际演练,给她出了一个咏“月”的命题诗,可是第一首并不成功,因为她的起句比较平淡。当然起句平平不是问题,有些诗非常先声夺人,七个字就能在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比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又如“人生若只如初见”,其实后面写得一般,但因为这七字打动人心,就能流传后世。所以真正作诗的老手,一般起句不能太奇,否则就像唱歌起调太高,后继乏力。芦雪庵联句时王熙凤起句说“一夜北风紧”,大家赞叹说这是作诗老手的起法,给后面的人留了多少余地。那为什么香菱起句平平又不好了呢?因为她不仅“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起句平平,后面也毫无新意,“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就好像为了凑对子硬生生凑成的,到底诗人兴起思玩时在想什么呢?野客为什么看到月亮会添愁呢?根本就不知道。最大的问题是堆砌词藻,比如“玉镜”“冰盘”都是用熟烂了的词语。

经过香菱苦思冥想,第二首好像还不错,但最大的问题是跑题了,偏离了题目“月”,写成了“月色”。“非银非水映窗寒”,还有“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等,其实写的都是月色。而且她用的都是一些奇巧之字,好像觉得词句奇巧了就是有新意,但这是两回事,因为有新意的“新”是在诗意上,只有花俏之词是没有用的,诗贵凝重,不能轻佻。好诗要让人读后,嘴里像含了一个几千斤重的橄榄一样。很多唐诗宋词是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比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以及“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等等,里面都含有很深的感慨,而不只是写上几句花俏轻飘之词。回头再看香菱的诗,首四字“非银非水”不但跑题,而且也形容得过分了,不够凝重,不够有身份。

香菱一片苦心写成的第三首诗就像电影里的空镜头一样,没有出现一个“月”字,可是句句照应着月亮,这样的咏物诗被认为是好诗。比如古人为了炫技,要求写雪,但不能出现一个雪字,甚至也不能出现常用的“柳絮”“鹅毛”等词,结果大家都束手了,可见写这样的诗很难。最重要的是此诗最后一个问句发人深省,把香菱的人生际遇暗含了进去。“精华欲掩料应难”,对应的就是香菱,她出身于乡宦之家、书香之族,然而四岁时被人贩子拐卖,最终被薛蟠看上,打死了要娶她的冯渊,将她纳为妾室。香菱一路流离失所,最终和家人永远不能相见,照应了最后的问句“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正是因为这首诗有自己的亲身参与感,所以才感动了所有看诗的大观园姐妹们。她句句都好像不是在写月,可是句句跟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对仗工整,言浅意深。最大的优点是切合了香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香菱

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了自己的聪明和优雅,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学诗的时候,应该也以香菱写诗为鉴,不仅以诗句的新奇为上,重要的是立意,而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体悟,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第二个问题:诗写得好就可以了吗?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曾让众姐妹都写了诗,尤其是宝黛不相上下,连元妃也说“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可是第二十八回元妃赐端午节礼,宝钗跟宝玉的一样,黛玉则次一等。我们知道,送什么人什么样的礼物,送什么等级的礼物,是有很深刻的潜台词的。元妃已经通过礼物的轻重等级表明了她支持金玉良缘,黜落了黛玉。这是为什么?有很多学者说,薛姨妈跟王夫人的关系更亲近,宝钗的身体更健康、更会做人,更符合少奶奶的标准,等等,但有没有可能元妃从诗词方面也有不同的取舍标准呢?

先看黛玉的用典,似乎有些不当。“香融金谷酒”用了石崇的典故。可问题是,石崇和绿珠的典故用在称颂元妃身上,这合适吗?这会让元妃怎么想呢?“花媚玉堂人”典出李白的《清平调》,唐玄宗认为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遂急召李白进宫写新乐章称颂贵妃的美貌。《清平调》属于大曲范畴,好比交响乐,演奏人员和乐器多、时间长,所以李白的《清平调》不仅是诗写得好,而且它是当时的一种新的音乐旋律,不是随便哪个诗人都能写的,所以才会被人称颂。然而称颂贵妃的美貌之时,李白用了赵飞燕典故,说“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高力士向杨玉环进谗言说,李白怎么能用祸乱后宫的赵飞燕来比喻娘娘?因此杨玉环不喜欢,玄宗最后把李白赐金放还了。元妃回宫后仔细琢磨的话,可能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所以这可能是黛玉的诗不中元春之意的原因。

宝钗以“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称赞不善题咏的元春诗写得好,恭维得何等巧妙,但最高级的是“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一下就拔高了元妃省亲的高度,这么轻轻一转,元妃就不仅是回娘家看父母那么简单,而是作为皇帝的后妃,专门借这个机会来向天下弘扬孝化而来的。所以元妃看到此诗,怎么能不欣喜呢?

贵妃筵宴题大观园  清 孙温 绘

“话说贾妃回宫,次日见驾谢恩,并回奏归省之事,龙颜甚悦。”元妃省亲这么重大的事件,众姊妹又都写了诗,那最终抄录这些诗请皇帝御览之时,应该把谁的诗放在第一?显然是宝钗的这首提升了元妃归省意义、帮助皇家弘扬教化的诗,不仅更中元妃之意,而且也更符合帝王心意。所以这就回到了最初的第二个问题,诗仅仅写得好就行吗?看来诗不仅要写得好,更重要的是要对景切题,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说合适的话语。

林黛玉并不是不能写出这样的诗,比如《杏帘在望》是她替宝玉写的,比宝钗和黛玉自己署名的前两首写得都要好。为什么?其一,诗中没有用典,纯用白描,这被认为是非常高级的境界。《诗经》中的很多诗,没有什么用典,都是信口而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却非常动人。因此,高级的境界也可以不用典而一派清新。其二,没有用一些可能招致别人不快的典故,没有犯用典不当的毛病。其三,宝钗诗首联是先介绍大观园的地点方位“芳园筑向帝城西”,接着颂圣“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是用典,“喜迁莺”出自《诗经·伐木》的“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凤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用典用得特别喜庆吉祥,最后两句更是一方面巧妙地恭维了元春,另一方面提升了元春归省的意义。

宝钗的诗虽然好,但逻辑联系不是很强,内在脉络并不流畅。她是把几种不同的意思用诗句挽结在一起,就像用各种奇珍异宝镶嵌成了一个七宝楼台。古人认为诗歌美学有两种,一种是七宝楼台式,镶嵌得非常美,眩人眼目,可是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因为它内在没有紧密的逻辑。另一种是初发芙蓉式,像刚生长出来的荷花那样清新自然。比如黛玉的《杏帘在望》,“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清新自然,触目成景。宝钗的颂圣非常刻意,“孝化应隆归省时”“自惭何敢再为辞”,这两处恭维得太明显了。而《杏帘在望》中的“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虽也是恭维,却完全不留痕迹。古代帝王统治希望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帝王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就像《击壤歌》所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这被认为是写得最好的诗,也被认为是帝王治理的最高境界。而《杏帘在望》正表现了这个盛世之境,背后巧妙地赞颂了帝王,垂拱而天下治,百姓安居乐业。所以颂圣颂得非常高妙。假如这是应试诗,三首诗中《杏帘在望》应该是最高等级的。但很遗憾,这首诗是黛玉替宝玉写的。

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照:黛玉(左)与宝钗

另外,这首《杏帘在望》也更符合男性的口吻。因为男性的读书人或者官员,希望辅佐帝王达到河清海晏、天下大治的理想境界。像李白要令“海县清一”,杜甫也说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等。古代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就是明君贤相,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辅佐帝王,让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这诗是古代男性知识分子的口吻。而黛玉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不要忘了,她的父亲是探花,老师是进士,正是在父亲和老师这样的男性知识分子的陶冶之下,黛玉才能写出这样的诗。但很遗憾,黛玉作为一个古代的女性,被困在大观园中,她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被牵扯在爱情里面,被牵扯进对自己未来命运的悲伤和不安定等种种困局里面,她的华彩人生根本不曾全部呈现。

今天,喜欢《红楼梦》的人有很多是女性,大家喜欢诗词,要过得更加诗情画意,“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是从第二个问题的探讨中,我们不免领悟到,仅仅把诗词写得好还是不够的。其实我们还有生活,还有人生,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不用禁锢在大观园里面,不用以是否赢得一个宝玉来作为自己人生的评定标准,希望像林黛玉这样有才华的女性,一方面去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另一方面也去追求自己人生的成就,活出真正的自我。

原载《群言》2022年第4期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曼老师讲《红楼梦》——黛玉的一首诗和宝钗的一字诗
大对称 中华进步社 新浪博客
情敌变闺蜜,一句诗就够了
《红楼梦》里的十二诗翁, 黛玉堪比诗仙,宝钗应为诗圣,谁是诗佛?
《红楼梦》里女子做诗才华排名如何排?
红楼梦诗词赏析7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