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读金瓶78】少喝鸡汤,坐正位子;男女感情如何加深?(14-2)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听金瓶故事,品古今世情。我是扫痕,书接上期。

李瓶儿说:“正是一言难尽。此是俺过世老公公连房大侄儿,花大、花三、花四,与俺家这个都是叔伯兄弟。大哥唤做花子由,三哥唤花子光,第四个的叫花子华。俺这个名花子虚,却是老公公嫡亲侄儿。虽然老公公挣下这一分家财,见俺这个儿不成器,从广南回来,把东西只交付在我手里收着。着紧还打俏棍儿,那三个越发打的不敢上前。去年老公公死了,这花大、花三、花四,也分了些床帐家伙去了,只现银子儿一分没曾分得。我常说,多少给他些也罢了,俺这个成日只在外边胡干,把正经事儿通不理一理儿。今日手暗不透风,却叫人弄下来了。”说毕,放声大哭。

西门庆说:“嫂子放心。我只道是甚么事来,原来是房分中告家财事。这个不打紧。既是嫂子吩咐,哥的事儿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如哥的事一般。随问怎的,我在下谨领。”

李瓶儿回说:“官人若肯下顾,又好了。请问寻分上用多少礼儿?奴好预备。”

(“寻分上用多少礼儿”就是问西门庆托人找关系需要准备多少钱。)

西门庆说:“也用不多,闻得东京开封府杨府尹,乃蔡太师门生。蔡太师与我这四门(亲)家杨提督,都是当朝天子面前说得话的人。【张竹坡夹批:只此一语,敬济已该死无葬地矣。】拿两个分上,齐对杨府尹说,有个不依的?不拘多大事情也了了。如今倒是蔡太师用些礼物。那提督杨爷我舍下(谦称自己家)有亲,他肯受礼?” 

(现实太残酷了,没办法傻乐了。什么杨府尹、蔡太师、陈洪、西门庆,这些人的关系我不重复解释了,大家一看便知,实在不懂的可以回头找找我(P49)西门庆“六人定律”&武松充配孟州【第十回(二)】那期再看一遍。这段话的主题只有一句话——“不拘多大事情也了了”是呀,有这么硬的关系,天大的事经过一番打点也都能给了了。《红楼梦》对此也有展示,薛蟠打死人的时候,文本写:

他便将家中事务一一的嘱托了族中人并几个老家人,他便带了母妹竟自起身长行去了。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脂批:是极!人谓薛蟠为呆,余则谓是大彻悟。】

重点不是薛蟠的心中所想“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而是对应的脂批说的话“对极了,人人都说薛蟠是呆瓜,我却要说他是大彻悟。”对作者来说,先别着急批评,先让群众看清金瓶红楼世界里的真相再说。我就问你“几个臭钱”到底能不能“了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剖析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张三李四在面对相似事件时,应该怎样选择?怎么做?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这个角色的魅力很大,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祁同伟的亲戚犯了轮奸罪,电话打给祁同伟,由祁同伟出面,然后那几个犯错的亲戚出钱二十万,这事就摆平了。后来,祁同伟的老婆梁璐对祁同伟的亲戚非常不待见,看电视剧时有一些弹幕竟然指责梁璐的做法,也是简直了。还有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神剧中,竟然会有人为下令骑马踏青苗的杭州知府马宁远喊冤,胡宗宪都没觉得他冤,你喊得那门子冤呀。有些人脑袋拎不清,不知是本身脑袋有问题还是被人灌输了毒鸡汤,他总以为让他身处局中的话,他会是作威作福的那一个,殊不知,无论是《金瓶梅》、《红楼梦》还是《人民的名义》、《大明王朝1566》,有几个人能成为西门庆、薛蟠、祁同伟、马宁远?大家只会是跟在西门老板后面捧臭脚、莫名其妙被薛大公子毒打一顿、看到祁同伟点头哈腰、还有被践踏了青苗的田地泥腿子。真的,大家的脑袋一定要清醒些,屁股坐到你该坐的地方去。我最近在梳理国民精神堕落史,相信大家看了以后应该会有新的发现吧。

回到文本,咱们看看西门庆说的话。西门庆的话语里不自觉的流露出一种“老子我官场有人”的得意之色,特别是最后称呼上的变化,前面说的是“杨提督”三个字,这是大家可以共用的称呼语,后面则变成了“提督杨爷”,一下子就变成了只有西门庆一个人可以说的称呼语。这就好比一个人说“张司令——!那可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物,这世上就没有他害怕的东西。”转头又说“俺这亲家老张其实也有害怕的事情,他最怕和我在一块喝酒了,他喝不过俺。”啧啧,品出味道来了吗?原来是隐藏的凡尔赛呀,亲戚牛逼,你也牛逼呗。

有一种现象被称作吊桥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指的是危险或者刺激性情境可以促进彼此感情的发生和进化 我举个例子,一对男女不小心被困在了电梯里,哪怕只困了短短的一分钟,吊桥效应也会使这两个人的关系瞬间变得迥于常人。影视剧里促进男女感情的套路之一就是把男女主人公放在一种相对密闭的、独立的、危险的环境下,通过克服当下恶劣环境、解决当下困难,以此推进两人的感情。

《倚天屠龙记》:张翠山与殷素素被困船上,互生情愫

《倚天屠龙记》:张无忌与赵敏陷入地牢,感情升温

影视剧里的例子很多很多,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发现哈。

张爱玲有一篇小说叫《封锁》,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封锁,男女主人公被困在了公交车上,原文写:

街上一阵乱,轰隆轰隆来了两辆卡车,载满了兵。翠远与宗桢同时探头出去张望;出其不意地,两人的面庞异常接近。在极短的距离内,任何人的脸部和寻常不同,像银幕上特写镜头一般的紧张。宗桢和翠远突然觉得他们俩还是第一次见面。在宗桢的眼中,她的脸像一朵淡淡几笔的白描牡丹花,额角上两三根吹乱的短发便是风中的花蕊。
他看着她,她红了脸。她一脸红,让他看见了,他显然是很愉快。她的脸就越发红了。
宗桢没有想到他能够使一个女人脸红,使她微笑,使她背过脸去,使她掉过头来。在这里,他是一个男子。平时,他是会计师,他是孩子的父亲,他是家长,他是车上的搭客,他是店里的主顾,他是市民。可是对于这个不知道他的底细的女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男子。
他们恋爱着了。

——张爱玲《封锁》

看了吧,由于一个狭小的、危险的、紧迫的空间环境,陌生男女短时间内便上演了一场热恋,等封锁解除,一切就又如常了,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我讲这个干啥呢?聪明如你一定能猜到我的用意。李瓶儿对西门庆的感情是如何来的?吊桥效应就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其实不止李瓶儿,潘金莲那档子事,吊桥效应也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当时武松要回来,情势危急,这种情况下,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感情得以快速升温。

话说李瓶儿这时已六神无主了,眼前面对这么一个手眼通天的西门大官儿,天大的灾祸只在他的一番打点下便可烟消云散,试问,此时的李瓶儿又怎能不把眼前这个男人看作天神呢?何况,这件塌天大祸还是由她的废物老公引出来的。当然,分财产一事的原委目前只是李瓶儿的一面之词,并不一定百分百真实。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瓶儿觉得这是花子虚惹出来的祸事就行了。

此时的花子虚一定想不到,他的小命原来系在老婆李瓶儿的手里,再往深一层思考,他的这场危机竟然促进了老婆李瓶儿和把兄弟西门庆的感情深化,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悲哀呀,可叹,可叹。怪谁呢?我说过,大家不要只从对错的的角度看待问题,还应该从因果的角度多思考一下。笑笑生把每件事的起因结果以及发展过程都给咱们写出来,大家一定要捋清楚演化过程。

我有一句话:重情重义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像是前进的绊脚石一样碍事,满眼望去,尽是鞭打快牛,可一旦把时间拉长,把事情看全面了,又会发现万物一体,所有的因原来都在结果,没有例外。到头来,关键时刻能够拯救你的可能就是之前你觉得累赘的情义二字。

我想,到了这当口,监牢里的花子虚一定在后悔: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对李瓶儿好一些,再好一些。就算是装,也该装一装的。

现在,他太被动了,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临头情不深呐。

千万别觉得真情是你追求快乐、追求数字的累赘呀!)

李瓶儿便往房里开箱子,搬出六十锭大元宝,共计三千两300万),叫西门庆收去寻人情,上下使用。

西门庆说:“只消一半足矣,何消用得许多?”

李瓶儿说:“多的大官人收去。奴床后边有四口描金箱柜,里面蟒衣玉带,帽顶绦环,提系条脱,值钱珍宝,玩好之物,亦发大官人替我收去,放在大官人那里。奴用时取去。【眉批:世上许多不顾名义者,皆此一念坏之,不独一瓶儿也。】【张竹坡夹批:此意何居?】趁早如今奴不思个防身之计,信着他,往后过不出好日子来。眼见得三拳敌不得四手,到明日没的把这些东西儿吃人暗算夺了去,坑闪得奴三不归。”【张竹坡夹批:可杀矣。】

*提系条脱提系,是鬏髻,泛指首饰;条脱,是手镯、项链之类的饰物。

*三不归:无着落;没办法;无依无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是“三不归”而非“二不归”/“四不归”呢?因为三这个数字比较特殊,三代表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嘛,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杂剧颇多,戏曲中经常会有“一不归,什么什么;二不归,什么什么;三不归,什么什么”的唱词,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固定表达。对女子来说,所谓的不归,不外乎就是“独守空闺”啦、“青春流逝”啦、“没有依靠啦”、“婆家不要娘家回不去啦”、“老公有钱抛弃糟糠啦”等等内容。《红楼梦》里有一段情节,贾宝玉和薛蟠、冯紫英、蒋玉菡等人在酒席上行酒令,大家用悲愁喜乐四字说出女儿来,贾宝玉说“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妓女云儿说“女儿悲,将来终身指靠谁?女儿愁,妈妈打骂何时休!”......他这个酒令的内核就是脱胎自元曲里的“三不归”套词模式,还有早些年的一些歌,《十三不亲》,《十不该》,上年纪的应该听过,这都是三不归的模式。不过,三不归追本溯源的话,其实是对《诗经》复沓手法的传承和发展。

《于公案》,又名《刘翠屏哭井》

60个大元宝,一个50两面值,一共价值3000两,换算成人民币是300万。这么多钱,打点关系自然用不了,剩下的全放在西门庆手里。李瓶儿还有四口大箱子,里面一堆值钱的好东西,超级富婆实至名归呀。

如果你是西门庆,你会不会动心呢?

这时的李瓶儿面临着财产被瓜分的风险,她作为一名古代妇女,远离娘家,在清河县没有任何依靠,好像也只能交给情人西门庆帮忙收着了。

大家不用担心此时李瓶儿的行为有没有报应,我前面说了,所有的因都会结果,只是人们没有前后眼罢了。都说李瓶儿死在了潘金莲的手里,真的是这样吗?那潘金莲又死在了谁手里呢?很明显,夺走潘金莲性命的是武松,之所以武松会给金莲一刀那是潘金莲在武大郎的事件上结的恶果;同样的,李瓶儿最后也不是被潘金莲弄死的,而是她现在在处理花子虚的事件上结的恶果。这恶果我不剧透,马上大家就能看到。反正,大家记住金、瓶二人是一对镜像人物就行了,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很多事件背后的发展逻辑。)

西门庆说:“只怕花二哥来家,寻问的话,怎了?”

李瓶儿说:“这些都是老公公在时,梯己交与奴收着的东西,他一字不知。大官人只管收去。”

西门庆说:“既是嫂子恁说,我到家叫人来取。”

于是一直来家,与月娘商议。

月娘说:“银子便用食盒叫小厮抬来。那箱笼东西,若从大门里来,叫两边街坊看着,岂不惹眼?必须如此如此,夜晚打墙上过来,【张竹坡夹批:墙十二。】方隐密些。”【张竹坡夹批:大书月娘之恶,教其夫为狗彘之行,其祸已为子虚酿成,乃阻其娶,是使之为贼而后数之也。】

(绝!绝!绝!月娘不愧是月娘,别的事情上脑筋有限,独在金钱一事上有无限妙点子。能想到用食盒来装银子掩人耳目已经够绝的了,竟还能想到晚上在墙头上搬移箱笼,更绝。

你说你天天装着吃斋念佛干啥呀,《金瓶梅》第一贪财女非你莫属。当然,我是一只手支持你的,你的狗丈夫早和隔壁的李瓶儿偷了八百回了,你从墙头抬她的财物,她从墙头拽你的老公,你们俩是公平滴。)

西门庆听了大喜,即令玳安儿、来旺儿、来兴、平安四个小厮,两架食盒,把三千两金银(300万)先抬来家。然后到晚夕月上时分,李瓶儿那边同两个丫鬟迎春、绣春放桌凳,把箱柜到墙上。【张竹坡夹批:墙十三。】西门庆这边,止是月娘、金莲、春梅用梯子接着。墙头上铺shān毡条,一个个打发过来,都送到月娘房中去了。大家伙问:竟有这等事?咋没有呢?须知道:要得富,险上做。此事有诗为证:

富贵自是福来投,利名还有利名忧,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这段真是精彩呀,抬箱子的具体操作咱们不必多言,扫痕要请大家关注一下这个事件里的参与者。转移财产这件事情分两个批次进行,即:3000两雪花白银和几箱子珍宝箱笼。

首先说一下3000两雪花白银的参与者:

西门庆、吴月娘、李瓶儿、玳安、来旺、来兴、平安。

这是明面上提到的人。一共七个人,其中三个主子,四个仆人。四个仆人知不知道食盒里装的是白银,存疑。我倾向于半知不明。啥意思?西门庆是主子,他做事不可能也没必要告诉下人实情,理论上四个下人不应该怀疑食盒里装的不是食物。可是,不说归不说,你不能控制别人不思考吧。四个下人都是西门府的老人,他们的地位有点像贾府里的林之孝、周瑞、茗烟这种身份,不属于底层下人,一般的搬搬抬抬工作轮不到他们去做。既然点名让他们去抬食盒了,稍微用脚后跟想一想,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然后咱们再盘点一下转移珍宝箱笼的参与者:

西门府这边:西门庆、吴月娘、潘金莲、庞春梅。

花府那边:李瓶儿、迎春、绣春。

这也是明面上提到的人,依旧是七个人,三个主子,一个妾,三个仆人。和上面一样,三个主子当然知道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但潘金莲和庞春梅以及迎春、绣春知不知道,或者猜没猜的出来,咱们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觉得即便猜的不准,总能猜个差不离。

看了吧,一个事件两个行为,其参与者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最耐人寻味的是潘金莲知不知道这件事,她能猜出来归她猜的,和西门庆告不告诉她不是一回事。

我觉得西门庆应该不会主动告诉她,这种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西门庆和吴月娘才是利益相关的夫妻,妾不能和正妻相比,这点西门庆还是能够拎得清的。钱财上他只信任吴月娘,并不准其他妻妾染指。如果不是因为花园就在潘金莲这边,我想西门庆绝不会让潘金莲和庞春梅参与这次的财产转移行动。

就这样,李瓶儿的财物被转移到了吴月娘的屋里。而潘金莲只有迷迷糊糊看着的份。

哈,可怜的穷鬼潘金莲,不知道她这时看着带着财宝满载而归渐渐远离的吴月娘,会不会在心里骂娘呢?

书写至此,目前只有一件事未明,那就是:吴月娘知道西门庆和李瓶儿的事情吗?这个问题很重要,这牵扯到我们如何理解吴月娘这个人物,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最后咱们解释一个词吧。苫毡条。

词话本写的是“墙头上铺毡条”,崇祯本写的是“墙头上铺衬毡条”。“苫”,草部首,草席子、草垫子;“毡”,毛部首,毛毡,毛垫子。词话本说铺的是“苫毡条”,可能是铺了两层,底下一层是普通的草垫子,上面又铺了一层毛毯,为的是不损坏箱柜,当然最主要的作用是不让箱柜发出声响,别忘了,家家户户都有狗,声响过大,狗叫起来,保不齐就惊动了人,惹人话柄。

是不是这样呢,看下一句描写:)

西门庆收下她许多软细金银宝物,邻舍街坊俱不得知道。   

(看了吧,街坊邻居一点声响都没听到,加之用食盒抬银子,在墙上运箱子,这点子想得实在是妙,别人就算想捕风捉影,也决计猜不到。除非西门府下人往外透露。)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期讲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瓶梅解读】细读《金瓶梅》第十四回(上):花府四少爷,贾府四小姐
吴 敢:明清《金瓶梅》研究概论
潘金莲向西门庆提条件总是三个,很多人也不自觉地用!
爱人妻、娶寡妇:从曹操到西门庆,大佬们朴实无华的择偶观
小说《金瓶梅》作者笔下的“精神”
害人成功:西门庆开心淫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